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236章 无痛分娩不可取

第236章 无痛分娩不可取

第236章 无痛分娩不可取

京城红十字医院是中苏两国合作的大型医院,里面的医生医术相当高,很多医生都出自苏国红十字总会和莫四科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血管移植手术在当时确实是属于难度比较大的外科手术,可是他们还是能够做的。

而且这种手术只需要进行局部麻醉而已,并不需要全身麻醉,失败的几率是有,但是危及生命的概率却不是很大。

苏国红十字医院的医生给陈全福做了手术,在发生病变的血管附近找了一段规格差不多的浅静脉血管进行移植,结果,手术很成功,很顺利的进行了血管移植,动脉血管两端进行缝合的时候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

手术完成以后苏国医生们兴奋了。

若是陈全福跛脚的毛病能够治好,也算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台手术是有科研意义的。

苏国医生也不含糊。

能给陈全福免费的都免费了。

术后给他使用了三支青霉素和好几支可的松预防移植以后的排异反应,恢复状况良好,根本就没有出现任何的排异反应。

结果。

几天之后出院。

陈全福所有的医药费加起来还没有一百万块钱。

陈全福和妻子宋雅都很高兴。

虽然陈全福依旧还是有一些腿脚不方便,他们却认为是还没有彻底的恢复,只要再好好修养一段时间,陈全福肯定会改掉跛脚毛病的。

苏国医生对这台手术也是寄予厚望,不仅叮嘱陈全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医院复诊,还将他的住址记了下来。

陈全福夫妻回家了,到处和人说自己修养一段时间之后跛脚的毛病就会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

妻子宋雅心中欢喜。

丈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跛脚,如果将这个毛病治好,在她看起来陈全福长相还不错,比她大几岁也是能够接受的。

秦父、秦母得知陈全福是自己联系的苏国红十字医院,女婿劝他不要做手术他却不听,心里都有些不高兴。

不过。

毕竟手术成功了,人家身上的毛病也治好了,他们也没有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在外面没有和其他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情。

只是。

又等了大半个月他坡脚的毛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看起来比以前更加明显。

甚至。

做手术时留下的伤口虽然长好了,却是出现了其他病情,皮肤出现丘疹、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都是轻微的排异反应,若是再严重还能引起肺部损伤,感染等。

陈全福害怕了,他到城里复诊的时候可是忧心忡忡。

这回秦父、秦母不和他们一起进城,只能让宋雅的哥哥宋石套了一辆马车送他们一起过去。

陈全福腿脚很不方便,公交车到不了他们村子,也到不了苏国红十字医院,自然是不能乘坐公交车过去的。

等到了苏国红十字医院,复诊的时候医生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手术做成功了,坡脚的毛病并没有好,还出现了轻微的排异反应。

医生重新给他开了一点儿可的松,这回居然连医药费都给免了,没给他要钱。

可是。

苏国医生越是这样,陈全福越是心虚,他知道自己的手术可能就没有做好。

回去的时候两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这能怪李平安吗?

怕是也怪不到人家的头上。

李平安是说过这种治疗方法也许能行,但也说过风险太大,很可能愈后不良,治了和没治一样,还会惹出其他的麻烦。

出城之前。

宋石试探着问道:“要不然,要不然咱们去六院找李平安医生问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苏国医生说你的手术是成功的,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了,怎么现在却又出现了变故?”

陈全福再没了先前做手术时的那股劲头儿,摇摇头说道:“还是别再折腾了,就算是再折腾下去,除了花钱,我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我的病怕是治不好了!”

李平安说的这种方法在后世那种医疗条件下也许能够成功,但是在当时医疗手段太有限了,即便是手术做成功也不能保证陈全福跛脚的毛病能够好起来。

所幸。

带了几支可的松回去让当地诊所的护士帮忙用了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排异现象,这也算是不幸当中的万幸。

冉倩三十多岁都没有嫁人,在米国留学之后就留在当地医院工作,抗战之后进了协和医院。

当时的协和医院属于米国人。

冉倩医术高明,不但有工资还拿了米国人的津贴,这也成了她的污点,解方以后协和医院收归国有,她辗转在协和医院、医大医院等几家大医院工作过,始终得不到重用,最后到了六院才成了外科主任。

她已经很满足了。

在六院外科没人提她以前在米国留学的事情,还能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手术。

可没有想到她的运气倒是好起来了。

杨雄那批原来道济医院的高层被调走以后六院高层其实一直是空缺的,虽然先后补充了吴泽、刘启、江大桥等一大批医生,但是副院长之类的高层却是一直没有任命。

六院副院长一般都在妇产科和外科产生,和李林、姜山一辈的中医资历是够了,不过这些人根本就不在候选人之列,没他们的份儿。

现在六院一切都步入正规,已经有大医院的雏形,高层自然是要尽快选出来的。

院长拒绝了卫生局从外面调人的建议,推荐了妇产科的徐妙音主任和外科主任冉倩同时兼任副院长的职位。

外科医生办公室。

冉倩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卫生局一下子任命了两个副院长,将来院长的人选很可能就要从她们当中产生了。

虽然道济医院以前是妇婴专科医院,现在却是致力往综合医院的道路上发展呢,估计还是外科主任上升为院长的可能性更大。

一旦冉倩成为院长或者不再兼任外科主任,外科主任的位子可就真的空出来了。

“要我说,咱们外科要是再选主任就应该选一个手术技术好的,否则压不住其他人!”小露看着李平安有些兴奋的说道:“咱们医院手术技术最好的就是李医生!”

李平安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虽然现在的六院缺少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可是外科主任的位子估计轮不到他。

他和吴泽一样。

两人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资历太浅了。

李平安工作时间还不到两年,吴泽来六院工作的时间更短。

就算是轮也轮不到他们。

苏国红十字医院搬迁到新址以后卫生部就开始号召国内的医护人员向他们学习。

没多久就推出了医护人员八级工工资制度。

八级工工资制度是由苏国那边传过来的。

最先在东北实行,随着一五几划的实施,和苏国接触的越来越多,很多行业和地区都开始实行八级工工资制度,比如说红星扎钢厂,苏国专家过来以后就开始实行这种制度,现在轮到医院改革工资制度了。

当时的八级工制度是很公平的。

将各个地方分为十一个等级,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等级越高,重点照顾贫苦地区。

一类地区工资最低,高原地区为一一类地区,工资最高。

例如。

同样是八级工,东北地区的八级工工资就比京城高一些。

京城是六类地区,工资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

医护人员的工资标准比一般行业略微高一点儿。

卫生局的人派人到各个医院进行考核和评定,最终李平安和父亲李林都成了五级工,每月工资六十六万五千多块钱。

李林的工资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李平安略微提升了一点儿。

当然。

这些只是基本工资,算上李平安做手术的补助,李林是没法和儿子比的。

吴泽和刘启都是四级工,每月工资五十六万余,王春燕和周玲工资更少,只有四十多万。

秦淮茹的工资倒是大幅度提升了,和王春燕、周玲这些人一样,每个月也是四十多万的工资。

小露的工资也是一样。

冯雯雯和赵婉蓉却是和她们差了一个等级,每月的工资只有四十万出头。

工资标准评定以后吴泽等人心里非常不舒服。

他们承认李平安手术技能确实是不错,可是李平安参加工作时间短还只是一个医校毕业生。

吴泽是医大毕业。

刘启是苏国留学生。

以李平安的资历和出身能够和他们平起平坐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工资比他们还高一个等级?

凭什么啊!

王春燕和周玲心里也是很不服气。

她们看着秦淮茹这个乡下丫头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到现在工资居然比她们也不差,两人心里能好受?

吴泽和刘启一直认为李平安的手术技巧比自己也高不了多少,还没有到那种产生天壤之别的地步,论起资历来李平安更是不堪。

两人都在想着要到卫生局找那些负责评定等级的人问一问。

只是。

还没有等他们找人,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行政管理局的人给李平安送过来三张发明证。

其一是青霉素新型培养基的发明证。

其二是止痛灵也就是布洛芬的发明证。

最后一个是胰酶的制造方法。

使用白玉米制造培养基的方法是李平安和秦淮茹单独试验出来的。

止痛灵的制造方法是他告诉药物研究所的,因为各个步骤都说的很清楚,药物研究所很快就将这种药物制造出来,人家也没有贪功,将功劳给了他。

胰酶的制造方法也是李平安试验出来的,在生产疫苗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还有滇南白药和速效救心丸,李平安在这两种药物研发的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

滇南白药被李平安当作平安止血散通过金贵卖给了公方。

速效救心丸现在还没有被彻底的研究出来,这两种药物研发的功劳暂且算不到他的头上。

国内此时并没有专利法和专利局。

行政管理局发放的发明证也没有让发明人行使专利权的意思,只是一种认可和表彰罢了。

从去年开始这个部门就开始发放专利证了,第一张专利证给了侯氏制碱法。

有了这三张发明证,李平安工资等级比吴泽等人高就非常合理了。

特别是李平安在青霉素国产化作用当中起到的作用更是让六院其他人目瞪口呆。

有了这份儿功劳,别说五级工,就算是直接给个八级工别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三张发明证是行政管理局调查过后主动发给李平安的。

他并没有向上面申报。

如果说是有人帮了自己的忙,李平安能想到的就只有孔伯华一人而已。

孔伯华和李平安在药物研究所接触过,他是卫生部顾问,知道李平安的一切事情,可能帮助李平安主动申请了发明证。

管理局的人将三张发明证交给李平安的时候他只看了一眼就收起来了。

不过还是被身旁的小露、冯雯雯等人看到了。

就是突然走到李平安身边伸着脖子观看的吴泽和王春燕夫妻两人也看了个大概。

吴泽心里顿时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以前他就怀疑李平安和青霉素国产化有些关系,现在却是坐实了。

其他两张发明证就不说了,单单只是李平安在青霉素国产化当中起到的作用,就算是人家得到的奖励再多都不为过的。

从此以后。

夫妻两个再也不叫嚣李平安工资太高,不合理了。

进入四月以后全国范围开始下大雨,长江、黄河流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洪涝灾害,农作物生产受到了影响。

京城这边也是时常下雨。

连着几天都是雨天的时候是不用去地里劳作的,秦父、秦母两人就趁着小雨的时候到城里看望儿媳妇陈慧。

因为距离苏国红十字医院比较近,距离预产期还有大半个月的时候秦家人就决定让陈慧到苏国红十字医院生产了。

秦母还经常到医院找人打听在这家医院分娩的事情,她得知医院有一种叫无痛分娩的生产方法就想要进行尝试。

这种分娩方法是苏国人向她推荐的,说是在他们郭嘉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可以确保孕妇在生产的时候感觉不到疼痛。

幸好。

陈慧在住院之前专门让丈夫去找李平安询问了一下。

李平安摇了摇头。

别说是在这个时代,就是在后世无痛分娩也是不怎么提倡的。

无痛分娩虽然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但是广泛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一般不提倡无痛分娩。

首先做无痛分娩产程比较长,需要麻醉师全程跟踪观察,需要麻醉师的数量比较多,而且技术要过关。

再者孕妇体型和腰椎的曲度发生了变化,给她打麻醉时产生了很大的麻烦,有时可能做不到百分之百有效。

另外采取无痛分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麻醉意外,比如有可能会出现截瘫,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是并不是不能发生。

所谓的截瘫就是瘫痪的一种,而且因为麻醉造成的截瘫不容易治疗。

为了免除疼痛而选择冒险,李平安是不提倡的。

秦淮江将李平安的意见带给妻子和父母以后秦家人都沉默了。

不过。

最后他们还是选择让陈慧在苏国红十字医院进行生产。

在他们看来。

苏国医生的医术肯定比六院妇产科那些医生强吧。

又不是李平安给陈慧接产,没必要到六院去生产。

为了保险起见。

陈慧生产的时候秦父、秦母还是让李平安到苏国红十字医院去了。

李平安帮忙看着他们放心。

正好那天是周末。

李平安夫妻两个一起过去。

陈慧被送进产房以后秦家人心里都非常着急,一直在产房外面走来走去。

秦淮茹心里也有些紧张,她一直拉着丈夫的手,李平安真切的感应到她手心里有不少汗水,开口安慰道:“别担心,不会有事儿的!”

陈慧身材也不是太胖,应该不会难产。

即便是真的难产还可以做剖宫产手术,只要不遇到产后大出血这种难缠的事情就成。

感受到丈夫的安慰,秦淮茹心里安稳下来。

陈慧也是顺产,她生下一个不到六斤的男孩儿。

孩子出生以后秦家人自然是欢天喜地,李平安夫妻两个却是没在医院里多待,一起回家吃饭去了。

徐氏听说陈慧生了个男孩儿也很高兴,询问秦父、秦母会不会留下来伺候儿媳。

秦淮茹微笑着说道:“我爸妈商量过了,他们会留下来伺候我嫂子几天,直到她出院为止!”

秦父、秦母就住在原来秦淮江夫妻两人住的地方,秦淮江一直在医院里守护着妻子。

几天之后陈慧出院,秦父、秦母才回乡下,其实秦母是想留下来继续伺候儿媳的,可是条件不允许,一来是没地方住,二来他们也要回乡下去,不能总是待在城里吧!

陈慧让金贵的妻子苏雅帮忙照顾着,秦淮江开始忙活了,给儿子起名、上户口,照顾妻子等等。

要不是惠仁堂的同事照顾,他还真的忙不过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