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232章 这不是把人家姑娘给害了吗?

第232章 这不是把人家姑娘给害了吗?

第232章 这不是把人家姑娘给害了吗?

李平安答应给有病的乡亲们看病,在一个合作社领导的带领下夫妻两个和一群自称身体有毛病的人回到秦家屯家庙处。

家庙就是村面们祭祀先祖和先贤的地方,以前是秦姓人家的宗祠所在地,现在还是村大队所在地,有的地方改为食堂了,农业合作化以后吃大锅饭,秦家村的人就在这里吃饭,吃过饭以后根据生产任务到原来各村里干活儿。

不但是先前在地里干活儿的病人,秦家屯村民奔走相告,但凡是有些毛病的人的都过来看病了。

真正是上有老小有小。

足足有几十号人,就算是一个人诊断几分钟怕是也要等好几小时。

秦淮茹皱了皱眉。

这要是一一看下去,估计今天就别回去了。

李平安却没有想那么多。

既然答应了就给人家看吧。

村民们患的病都是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就是那些老人也都只是一些风湿之类的。

李平安给他们在诊断过后又开了药。

夫妻两个在大食堂里吃了午饭。

吃饭的时候秦淮茹和母亲说了一些体己的话。

虽然改成合作社了,但是她们夫妻两个的吃喝还是不成问题的。

秦母详细询问了外孙的情况,得知她们过来的时候给孩子吃了奶,他在家里由徐氏照顾着,放心了。

下午的时候接着看,没有想到人越聚越多,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患者不但没有看完,还从其他村子里来了不少。

合作社成立以后秦家屯的老村长就到合作社工作了,他看着家庙里聚集的人群就向李平安建议说要不你们今天就先别回去了,往城里打个电话,明天请个假,早上回去,若是能在上班之前赶过去就算了,不行就算请假。

作为最先成立的合作社之一,他们是配有电话的。

当时的合作社规模很大,小的都有好几个村子,大的由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村子组成。

原先的村子叫做大队。

电话是手摇的,每个大队一台电话,合作社有一个二十门交换机,有一个守机员专门值守。

甲队要和乙队通话,流程是这样,甲队用手摇电话,守机员听到铃声,问你要哪里?听到后,由守机员摇通乙队的电话,告之,甲队要找你,然后守机员用一对塞子,分别插到甲队,和乙队的门子,这样甲乙二队之间就可以通话了。

如果村子里要给城里打电话就需要合作社进行专门的接通。

李平安想了想说道:“我留下来也不是不行,可是我妻子不能留啊,今天必须回去,我儿子刚出生没多久一整天不吃奶可不行!”

老村长想了个办法,就让秦父、秦母套了一辆马车先将秦淮茹送回去,算是两人下地干活儿了,给她们记工分,至于李平安就先别回去了。

这样做的话,秦父、秦母工分照拿,还能到成里看看外孙。

李平安点头答应,说是只要让秦淮茹先回去,明天帮着请假就成,他在乡下多待两天都行。

今天他能够过来就是将手里的手术已经处理好了,没有什么负担。

老村长还挺高兴,就要找人到田地里将秦父夫妻叫过来,秦淮茹主动应下到田地里找父母过来了。

没多久秦父、秦母就用合作社的马车将秦淮茹送走了。

李平安继续看病。

吃过午饭,天色擦黑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过来,李平安继续看病,一直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差不多将病患都处理完了。

因为秦淮茹被送回去了,结果李平安也没用上村子里的电话。

老村长一直陪着他,说要是李平安不放心明天早上可以往医院里打个电话。

李家没有电话,可是六院有啊。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算了,淮茹不是已经回去了吗,她明天会帮我请假的!”

老村长点了点头。

当晚。

李平安就在家庙里对付了,就在食堂里将两张饭桌拼凑在一起,老村长帮忙给找了床铺盖,还真不太冷。

李平安一觉睡到五六点,天刚刚亮,才起来没多久厨子就过来做饭,招呼他洗了脸。

宋石兄妹带了一个有些跛脚的青年过来了,二十五六岁,比宋雅大五六岁的样子。

年轻就叫陈全福,看样子就知道他和宋雅关系很密切,说不定就是她的未婚夫或者丈夫。

宋石做了介绍,说他妹妹已经成亲了,陈全福就是他的妹夫。

陈全福从小就跛脚,想让李平安看看能不能治好。

通过诊脉李平安发现脉象病没有异常,也就是说除了跛脚之外可能没有其他的毛病,问诊过后李平安基本己经确定他的病是从娘胎里带过来的。

具体来说。

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者别的原因,陈全福的左脚处某些血管可能形成了畸形对走路姿势有一定的影响。

真要是治疗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时代已经能够移植血管了。

协和医院外科年初的时候就做过这类的手术,苏国红十字医院那些外国大夫的技术可能更成熟。

当然。

只要条件允许,李平安也是能够做血管移植的。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人造血管,主要是在动脉血管附近找一些浅静脉血管移植过去。

如果陈全福的血管出现了畸形,将畸形血管切除、移植一段好的血管也许就可以了。

“不过,我不建议伱做这种手术,这只是我的猜测,也不知道你体内是不是这种情况!”李平安摇摇头说道:“即便真的如此,和我猜测的一样,做这种手术也是有风险的,存在愈后不良的风险,也就是说你做了跟没有做一样,状况得不到多少改善!”

他隐隐猜到可能是秦淮河和宋雅的事情影响了她的出嫁,不得已才嫁给这么一个跛脚、年纪还有些大的人。

不过。

这些和李平安没有多大关系。

他自然是不会被这些外界因素所影响,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个年代的X光机器也是能检查处血管畸形的,李平安倒不是因为做检查太贵、手术费太多让陈全福放弃治疗,主要是他不确定这个年代的血管矫正手术能不能帮助到陈全福。

检查费、手术费、医药费,如果是移植自己的血管替换畸形血管可能没有太大的排异反应,可总是要用几支可的松的吧,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要一百多万。

若是做了这种手术陈全福的症状还没有好转,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至少。

陈全福也要变成和易中海一样的人,整天说李平安的坏话了。

情况再恶劣一点儿,怕是还要他包赔医药费甚至是更多。

让他做手术治疗这种医嘱李平安是不会说的。

“医生,你是说我的病可能会治愈?”陈全福很是激动的问道:“那,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做这种手术,你不是担心我没钱做手术,欠你们医院的钱吧!”

李平安立即否定了,更加详细的给他解释了一遍。

不过。

他发现自己有些多余了,陈全福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他坚持说自己有时间就会到城里的大医院看看,万一,万一能将他跛脚的毛病看好呢?

宋石兄妹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想要劝说却始终没有开口。

他们担心陈全福花了大钱却治不好病,不过两人也都知道跛脚之事差不多城了陈全福的心病,要是不让其看病,没准儿他还会生疑心,甚至可能会怀疑他们兄妹不让在自己身上花钱呢!

此时。

李平安隐隐有些后悔。

他宁可让别人误会自己是庸医也不想让患者倾尽家产却做一个不知道有没有作用的手术。

看样子陈全福也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儿。

心里对秦淮河这个二舅哥又生出了埋怨之心,要不是他造孽,宋雅未必就会嫁给这样的人。

李平安刚要再劝,宋石几人就离开了。

他们刚走,又有一大批患者过来。

早上看了二十来个病人,吃过饭以后继续看。

中午又看了几十个,基本上没有患者再过来了。

李平安是义诊,只开方子不给药,遇到那些顽固性疾病如老人的风湿病之类的还要和他们说一说注意事项。

将所有的患者都看完以后李平安就要离开,老村长非要让他留下来吃午饭,还说要到池塘里捞几条鱼、抓几只鸭子让李平安带走。

李平安没要。

秦父、秦母回来了,说是让他带一些野菜回去,此时面条阔、蒲公英等正嫩着呢,蒸蒸菜很好吃。

秦淮茹未嫁之前就特别喜欢这些东西。

李平安答应了。

正好。

食堂里就有很多野菜,厨师整理好的,用网兜给他拿了一大网兜,足足有十几斤。

里面有蒲公英也有面条阔。

严格说起来。

虽然蒲公英有多种营养成分,孕妇适量食用能补充营养、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等作用,有益身体和胎儿健康。

但过多摄入蒲公英会导致寒气侵入机体,刺激子宫收缩,引起先兆流产,不利于胎儿的健康。

不过现在秦淮茹却是没有身孕,多少吃一点儿还是可以的。

“大不了回去以后让母亲将两者分开,不让秦淮茹吃含有蒲公英的东西了!”李平安想道。

吃午饭的时候李平安和秦父、秦母一桌子。

老村长作陪。

李平安就和他说虽然野菜也能够充饥可以节省粮食,但马齿苋、蒲公英这些过多食用能够导致胎儿流产的野菜还是别让厨房多用了。

要知道。

整个村子的人都在一起吃饭,可能随时都有怀孕但没有被检查出来的妇人,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流产的,甚至,有人流产了自己都有可能觉察不出来。

老村长连连答应。

李平安又说了陈全福的事情,说是自己可能鲁莽了,不该让他知道自己的病也可能会被治愈,让老村长最好能和他谈一谈,要是除了跛脚之外没有其他的病症就别再做手术了,花钱不说,主要是风险很大。

做手术的时候有风险,术后也可能愈后不良。

老村长叹息了一声说宋家兄妹和陈全福都不是秦家屯的人,这件事情他不好管,不过会向他们大队甚至是合作社领导反应这件事情的。

两人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秦父、秦母脸色都不好看。

要不是他们家老二造孽,宋雅会随随便便的就找个人嫁了?

临走之前了李平安和秦父、秦母说了六院的电话号码,说是有事情的话可以通过六院联系自己。

秦淮茹要是有事儿也可以通过电话找秦父、秦母。

老村长也将合作社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李平安。

要找秦父的时候只需要将电话打到合作社,再有他们转到秦家屯就成。

吃过饭以后李平安离开了。

路过沈家村酒坊的时候李平安也没有进去找沈七,直接回家了。

进城以后快要到四合院儿的时候发现下雨了。

小雨。

到家以后连衣服都没有淋湿。

这个时候差不多快到下班时间,想着妻子可能给自己请过假,也就没有再回医院。

他将野菜交给徐氏。

晚饭徐氏做了点儿玉米粥,将野菜处理好,面条阔和蒲公英分开,伴了点面,分别用两只碗蒸了。

孩子就在四合院儿由徐氏照顾着。

秦淮茹下班回来。

吃饭的时候她只吃了一点儿面条阔蒸菜。

蒸好以后多加一点儿辣椒炒了,还别说,听好吃的。

雨渐渐的停了。

秦淮茹抱着孩子,李平安骑自行车带她们回医院家属院小院儿。

回去以后李平安和秦淮茹说了在秦家屯发生的事情,连陈全福的事情也说了。

秦淮茹听的很仔细。

末了,她叹息了一声说道:“我这个二哥还真是.。”

秦淮茹说不下去了。

晚上。

将孩子哄睡以后两人开始办事儿。

鱼水之欢。

秦淮茹很是配合。

完事儿之后躺在丈夫怀里睡着了。

秦淮茹假期结束到药房上班。

多了王沁这么个实习生,秦淮茹要干的活儿少多了,轻松了不少,甚至有时候还能回家给孩子喂奶,回来以后接着工作。

梅姨和秦淮茹说让她拿王沁就当一般的实习生看待就行,有什么活儿尽管交给她。

王沁也是一口一个“嫂子”的叫着,说是自己什么活儿都愿意干。

前车之鉴。

她可不想像姐姐王霞那样到处跑,今天看这个手术组好,明天又觉得那个手术组更强,跑来跑去,学到的东西不多,哪个手术组还都不见的真待见她。

王沁是打算在药房一直待下去了,当然是要和秦淮茹搞好关系的。

秦淮茹在药房待了一年多,该学的东西也都学会了。

梅姨要教自己女儿她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事实上。

有些时候。

她也是刻意的在教王沁。

不仅是京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下雨,要是一直这么下下去,估计会有涝灾,夏收的时候,粮食收不上来或者收的少了价格肯定要上升的,甚至还可能会缩减城里人购买粮食的指标。

但凡是有点儿远见的人都会看到这一点儿。

不仅是李家,其他人家到两站买粮食的时候也会将指标买个精光。

原本是几家人均出一个人的量给贾家的,现在人家都不愿意给了。

就算是贾张氏拜托粮店的人劝说也不行。

人家坚持不给她们。

要是现在不多买一点儿粮食,两三个月之后粮价要是上升了或者指标缩减了,他们可没地方哭去。

没办法。

贾家只能到处跟邻居们借粮食购买指标。

只是。

谁愿意借给他们啊!

其他人就不用说了。

就算是平时和他们关系不错的易中海都不想借给他们。

要是将自己的粮本拿给贾家,没准贾张氏就能将一大妈的粮食指标都哗啦给刘悦,到时候贾家可能买到足够的粮食了,他们家呢,他们家可是也有一个孕妇呢!

一大妈怎么办?

连易中海都不给贾家。

龙老太太更是不会给。

李家的粮食指标却是足够。

不仅人人有购粮指标,连刚出生的孩子也有。

不过。

李家人都知道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就算是吃不完将买来的粮食都放进地下室也比将购粮指标让给贾家强啊!

贾张氏找到李家的时候徐氏连连摇头,说道:“虽然我们家购粮指标足够,可是我们都是换的白面和粮票,真要算起来没有什么多余,怕是帮不了你们!”

贾张氏去找何家兄妹的时候何雨柱也是立即拒绝,说道:“别说将购粮指标白给你们,就算是卖给你们也不成,实话说吧,我要把购粮指标都换成粮票,粮票也放不坏,什么时候使用都行,今年的雨要是一直这么下下去,没准儿指标还有可能有变化,就算是我们家的指标都有可能不够!”

何雨柱是打定主意不帮贾家了。

红口白牙。

贾张氏随便说几句就想让何家将购粮指标让出去,哪能那么容易。

贾张氏心中气愤。

心道:“傻柱可以在轧钢厂食堂吃饭,甚至还能吃那些给苏国专家做的好饭菜,他妹妹何雨水也能吃他带过来的饭菜,无论到什么时候何家的购粮指标也不会不够的,傻柱这么说是存心不想帮我们贾家啊,可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