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

三国之谋伐 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

洛阳朝廷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内政改制。

明确三公九卿的职责,让大家有事可做,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成为泥塑木偶。

一番改制的结果就是皆大欢喜,你有了实权我也有了实权,除了被削弱的地方官吏以外,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但改制需要时间,每天都有无数事情要处理,地方上的政务就交由地方官和三公九卿来处置。

而真正麻烦的还是外交。

洛阳如今已经十分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不时就有外地来的车队缓缓进入洛阳城。

天下各路诸侯不止派了一个使者来朝廷观望局势,比如刘表就派了韩嵩、伊籍、刘先等十余人先后前往洛阳觐见。

还有兖州牧曹操,凉州牧韦端,豫州牧孙坚,并州牧吕布,安狄将军马腾,安羌将军韩遂,交趾太守士燮,乃至于袁术和公孙瓒都派人偷偷来洛阳打探情报,查探朝廷动向。

唯一没有派人过来的便只有刘璋了,刘璋纵情于声色犬马,自以为天府之国道路堵塞,刘备不可能打进来,因此根本没有理会。

刘备每天都要见不少使者,但这些使者说是来觐见,却并非朝贡,可见各路诸侯都在观望。

不过大量使者来洛阳给刘备还是带来很多好处。

因为很多使者不一定就非忠于遣他来使的诸侯,所以面对内阁大臣们的询问,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家诸侯的情况纷纷介绍。

内阁大臣们立即记录在案,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情报。

军情司虽然建立已经十多年,但主要渗入对象是袁绍曹操孙坚等周围诸侯势力,像益州荆州也安插了探子,可并没有高层人士,因此使者们详细情报就给予了信息不畅通的洛阳朝廷很多资料。

章武元年一月末,刘备已经登基了将近一个月,皇帝住的地方在西宫,位于南宫的西北角,而处理政务的地方则是在崇德殿,两地位置其实比较远,隔了接近一里。

所以刘备干脆把自己的寝宫搬到了承福殿,承福殿南面就是宣室殿,也就是宣室求贤访逐臣的那个宣室,现在改为了内阁大臣办公的书房。

陈暮、沮授、荀彧、荀攸、田丰、钟繇、崔琰、董昭、毛玠、简雍、华歆、王朗、孙乾、氏仪、陈登、孙邵、满宠、贾逵、杜畿、王脩、枣祗、杨阜、邴原、杜袭、张既、任峻、司马朗等等三十多名内阁大臣聚集于此。

内阁大臣也分三六九等,正如汉朝郎官制度,也分议郎、中散大夫、谏议大夫、侍中。

陈暮将内阁大臣定为三个等级,一等为录事尚书,剥脱了三公录事尚书权,将这部分权力转移至内阁,这些人拥有插手尚书台事宜的权力,秩二千石,位次仅在九卿之下。

二等为参议博士,千石,能够承旨出政,票拟本章,也就是负责抄录公文,转交各地文书,誊写诏书,算是皇帝的顾问。

三等为谏议侍郎,六百石,只有参加内阁会议和给皇帝的建议权。

这里面陈暮本身兼职少府,卫将军,和内阁首辅,刘备又给他加太子太傅掌管东宫,汉朝是没有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这种官职的,只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

如今太子为刘备嫡长子刘封,之前他就拜师陈暮,学习各种知识,今年刘封已经十五岁,刘侯也已经十二岁,举表威严,颇有其父风范。

陈暮进皇宫就跟进自己家一样,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经常去东宫教育刘封跟刘侯,彰显为师之道。

沮授荀彧钟繇本来已经被举荐去长安、冀州和青州,不过这些事情没那么快,关羽还在整顿大军,淘汰老弱训练精锐,按照日程,大概要到三月份才能出发,所以沮授目前是内阁次辅,兼职京兆尹,大将军军师,位高权重。

荀彧下个月去冀州,因为下个月就是张燕准备从太行山中将所有黑山军迁移出来,投靠朝廷的时间,所以荀彧必须那个时候过去,一来迎接张燕,二来安置百姓,做好治理工作。

因此现在还留在洛阳,他目前担任内阁一等录事尚书,兼职冀州牧,上将军军师,到时候会与张辽高顺坐镇冀州,张辽高顺负责军事,荀彧则负责内政治理,同时因为有上将军军师职务,还会负责完成陈暮布置在冀州的战略任务。

至于荀攸田丰,也是一等录事尚书,但并无地方长官兼职,田丰是大将军军师,负责辅佐张飞布置战术任务。因为除了关羽要去关中以外,张飞也会前往河东兼任河东太守,所以需要田丰相随。

关羽张飞沮授田丰这四人可谓是刘备的左膀右臂,相当于他的四肢派往了关中,可见他对陈暮先拿下关中的战略十分重视,而陈暮作为他的大脑,则会坐镇洛阳。

还有荀攸,荀攸是上将军军师,将会前往冀州,与荀彧一同规划对幽州反叛的乌桓鲜卑进攻事宜。

虽然幽州也有很多乌桓鲜卑是朝廷的打手,比如乌桓大人难楼、普富卢,乌桓司马阎柔,鲜卑素利、槐头、柯比能等等。

但他们其中有一些是受公孙瓒雇佣,只与公孙瓒交好,有一些则是因为刘虞的威望而跟随鲜于辅,这些人态度不明,并不是直接效命于朝廷。

甚至还有大量不服从朝廷,与袁绍勾结的乌桓鲜卑,比如中部鲜卑部族,蹋顿、乌延、苏仆延部落等。

朝廷要讨伐的正是这些人。

历史上曹操处理了袁绍之后,就立马开始对他们进行处理,一来是收复幽州,二来也是因为这些乌桓鲜卑时不时南下侵略,威胁到冀州的安全,所以必须即可处置。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是以张辽阵斩蹋顿作为终结。

现在洛阳朝廷也会讨伐他们。

倒不是陈暮遵循曹操的战略在搞,而是他发现必须要如此。

幽州环境复杂,各路势力盘根错节。

偏偏它的位置很重要。

所以要想让后方安稳,以后专心攻略南方,就必须要把后方处理干净。

将中部鲜卑以及蹋顿、乌延、苏仆延等势力清剿一空,一来是将反叛势力消灭,二来也是震慑其余观望势力,如难楼普富卢等部,逼迫他们选边站。

因此这一仗必须要打。

只不过目前朝廷的首要任务是关中战略,所以对关中更加上心,派出关羽张飞沮授田丰四人处理。

而幽州战略是次要任务,所以目前由张辽高顺荀彧荀攸去处置。

其余九虎上将,赵云将前往颍川,监视河南等地诸侯,典韦坐镇京师,统领刘备最精锐的卫队作为京畿军守卫洛阳。

太史慈臧霸会和钟繇去青州,从济南、徐州等地,监视兖州豫州以及扬州那边的情况。

徐荣现在在辽东,坐镇三韩半岛,是三韩半岛和倭奴国的军事主官,领导孙观尹礼等人,讨伐公孙度,消灭割据在辽东的地方势力。

牵招驻守河内,防范吕布,黄忠驻守邺城,防范曹操。

这样光河南等地,就有赵云、臧霸、太史慈、黄忠四名上将看守,同时又有徐晃、管亥、武安国、韩浩、孙观、蔡阳等十六将军驻守各地,守卫目前刘备占据的领土。

值得一提的是,鞠义化名的陶破虏也因为在对袁绍的战争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跟随关羽立有功劳,现在也被升任十六将军之一,正在冀州主持征兵事宜,目前主要是从事训练士卒,淘汰老弱等工作。

现在军队大整顿在刘备所有占据的地盘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征召精锐士卒,淘汰老弱士卒,给老兵分发退伍费和田土安置,朝廷任命大量军务部官员协助各级将领长官完成这项任务。

在这一点上刘备可比曹操讲理得多,不仅跟随他多年的老兵发军饷给田土,就连士兵家属也得到妥善安置。不至于出现像曹操搞的那种生人妇的情况,弄得士卒怨声载道。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刘备有钱,把控住了海盐之利,同时地质学院前往倭奴国,四处搜寻金银铜矿产,将岛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青州。

有了钱,自然就能够运作这一切。

目前的军事行动主要还是以驻扎防守为主,内阁会议当中,刘备也是征召了不少人进入内阁当他的参谋。

之前王朗和华歆是在青州担任太守,现在也被调到了中央,因为资历较老,二人分别担任河南尹,河内太守,之前的河南尹司马防心仪刘备,刘备投桃报李,升他为司隶校尉。

而原来的司隶校尉宣璠改为御史中丞,这是因为原来的御史中丞桓典迁为光禄勋,而原来的光禄勋周忠今年年初病逝了,按照历史进程,桓典明年也会病逝。

对于朝廷的三公九卿,陈暮的建议是不要做太多的变化。不过除了公卿们外,又提升了公卿副手的品秩,以帮助他们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目前三公九卿,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种拂,太常士孙瑞,光禄勋桓典,太仆鲁旭,大司农王邑,宗正刘艾,大鸿胪徐璆,卫尉田邠,廷尉张义,以及少府陈暮,还有三独坐司隶校尉司马防、尚书令钟繇、御史中丞宣璠。

如今增添三公司直品秩,为秩二千石,仅在九卿之下,由氏仪、孙邵、简雍担任,作为三公副手。

又增添九卿丞品秩,为秩比二千石,有太常御王隆、光禄丞刘渊、太仆韩融、大司农丞姜宣、大鸿胪丞荣郃、卫尉丞杜衍、廷尉丞韩嵩、宗正丞刘曜、少府丞崔琰以及将作大匠梁邵。

这些大臣有不少人历史上都死于董卓之乱,但陈暮把满朝公卿救回来,因此得以存活,现在朝廷老臣还有不少,将他们安置为三公九卿以及公卿副手,再提高他们的品秩,一来安稳人心,二来也让他们有事可做。

他们在陈暮眼里,妥妥的一堆工具人而已。不要求他们有多能耐,只要求他们能够治理好地方,管好各自分内的事情,不插手朝廷的军务和财政大权就足矣,不需要他们处理政务和军务。

内阁大臣们除了陈暮沮授荀彧荀攸田丰钟繇以外,董昭、毛阶、王脩、邴原、氏仪、孙邵、孙乾、简雍、崔琰等人虽然之前就投奔了刘备,但在青州集团中存在感不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地位不高。

因为这些人除了董昭以外,其他人都是留在青州担任地方官吏,有些入主青州政务台,有些在各地担任太守,可以说刘备关羽张飞陈暮以及四大谋士,和诸多将领能够在外征战而不用担心后方,这些人功不可没。

现在刘备当政,原来青州的不少官员被调来洛阳,其中最为精干者入选内阁,成为刘备参谋辅臣,担任参议博士,同时也马上就会前往冀州和关中各地担任太守以及郡县长官。

至于司马朗、满宠、贾逵、杜畿、枣祗、杨阜、邴原、杜袭、张既、任峻这些人,除了司马朗以外,其他都是生面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洛阳被刘备征辟。

如满宠之前是朝廷的洛阳县令,刘虞死后,刘备当政,因为对于司法颇有研究,因而入选内阁。

还有贾逵之前是河东绛邑县令,被大司农王邑推举入朝,也被调入了内阁。

杜畿比较戏剧性,之前在京兆尹担任功曹,后来因为与上司发生矛盾,于是弃官来到洛阳。

由于杜畿与侍中耿纪交好,恰好耿纪住在沮授家隔壁,二人每日交谈,高谈阔论,引起了沮授的注意,于是将他推荐给了陈暮。

他们当中有些是主动投奔,有些是被人举荐,因为资历较浅,所以只是谏议侍郎。

整个内阁当中从上到下,包含了后来三国时期曹魏、孙吴、蜀汉大量的中高级谋士官员,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实际上陈暮深知历史,知道除开像郭嘉、程昱、戏志才、陈宫、周瑜、鲁肃等已经有主了的谋士以外,其他厉害的谋士还有很多。

如刘备麾下的徐庶、法正、庞统以及曹魏的贾诩、刘晔、蒋济、郭淮,孙吴的张昭、顾雍、陆逊等都是狠角色。

不过这些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过来,像贾诩在宛城跟着张绣,徐庶和庞统都在荆州,法正在益州,刘晔在扬州。郭淮倒是跟着他爹郭缊现在在洛阳,可他今年才19岁,都还没有及冠。

至于今年已经十七岁,还未改名为陆逊的陆议,现在还在老家读书。

陈暮倒是写过信招他来,但由于陆康在前几年就病逝了,而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死了将近半数。陆康的幼子、陆议从父陆绩比陆议还小六岁,所以陆议需要帮他支撑门户,无法过来,非常可惜。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现在内阁人才还是非常多,像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也都是内阁的备选人才,除开司马懿以外,现在都有官职,而且这些人将来也会成为各地政务主官。

陈暮已经定下了选拔,将来各地低级官吏当中的优秀人才要先进入内阁担任谏议侍郎,比如各县的县尉、大理院院长、监察院和吏治院院长,可以进入内阁,经过高层选拔,然后再被分去地方当县令或者县丞。

这些人如果干得好,再回内阁担任参议博士,优秀者再分配到地方担任太守。政绩出色者再回中央担任录事尚书,然后去各地担任州牧,最后进入三公九卿体系,完成整个官场升迁的三级跳。

可以说内阁不仅会成为皇帝私人顾问,同时也在承担着党校的任务,这些官员必须要从底层干起,一层一层选拔,而内阁将会成为考量他们成绩的重要台阶。

毕竟每天都在皇帝身边,地方上政务干得好不好,皇帝会亲自过问,只有政绩出色者才能继续往上爬。

如此一来,就大大增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成为选拔官吏的一道门槛,将庸才官吏拒之门外,让优秀者可以最终掌控国家大权,并且这也能防止门阀世家的产生,不会让门阀世家子弟一上来就担任高官,哪怕再优秀,也必须要从基层上来。

而现在,内阁第一次展开大会议,要商讨的事情,就是今年对外的外交政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