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

三国之谋伐 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

在古代,木质栅栏其实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防御工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块厚20厘米的木板,不借用工具,想要打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栅栏还会用横向的木板加固,即便是用锤子斧头等工具,一时半会也难以破开,哪怕是破开,口子也一定不会很大。

所以当时行军打仗时,驻扎营地基本都是以木质栅栏为主,不存在任何铁栏杆,也不可能出现围墙之类的东西。

除非像曹操那样,喜欢做长久战争的准备,在某个地方铸造城池,以做数月乃至数年的打算。

但那也是到曹操后期,财大气粗之后的事情。包括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的营寨还是木质,因此高览的营寨,自然也不会超出这个范畴。

木质栅栏很坚固,但它有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不能防火,营寨被火攻在东汉末年出现的次数简直是多得数不清楚。

夷陵之战和火烧乌巢就不用多说,包括火烧赤壁,其实也是因为曹军的船是木头做的,不防火。

不过普通的木板想要尽快引燃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鱼膏油脂。

高览的营寨中的士兵已经全部出来布防,在这个时候,营寨周围居然出现了短时间的空档,没有人防守,没有人能够制止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远处的火把大阵杀向营寨。

臧霸的大军不仅带着火把,还带着燃料。除了鱼膏油脂以外,还有不少燃烧瓶。水井坊遗址早就证明,从宋元时期开始,古人就已经学会蒸馏酒精。

而唐代也有记载四川一带有名为烧春的高度酒,陈暮只是把这一步提前了而已,利用玻璃制品制成燃烧瓶,焚烧时威力大增。

火把将燃烧瓶点燃,精挑细选的掷弹队如蜂拥来到了高览营寨之外,一瓶瓶燃烧瓶如雨点般往营寨里砸。

有些落到了栅栏上,有些越过栅栏,落到了帐篷里。

燃烧瓶可比火箭好用得多,火箭还有在半空中熄灭的风险,燃烧瓶因为是酒精成分,风很难吹熄,上过初中化学课都知道,需要用酒精瓶盖才能灭,可见它的杀伤力。

只是相比于火箭,燃烧瓶很费粮食。因此除了重要战役以外,基本都是作为军备物资储藏,甚至还偶尔得防着贪酒的士兵及将领盗取,储存不多。

这一战荀彧也是下了血本,将储藏的四分之一燃烧瓶取出来,为的就是给高览一个教训,同时也要向公孙瓒证明他们的决心。

大火几乎是轰的一声席卷开来,火势蔓延得很快,顷刻间易燃的木板和营帐就燃烧起了熊熊烈焰。

特别还是在这种冬末春初时节,凌厉的北风呼啸,从远方西伯利亚刮来的寒风让烈焰从营寨后方开始,向着前营迅速铺开,滔天的烈焰点燃了半边天空,唯一庆幸的是高览让马延出阵迎敌,导致营寨内几乎没有守军。

可这种事情前方苦战的士兵又如何得知?

后方营寨被焚毁,一片大乱,导致前方苦战的士兵顿时陷入军心不稳的境地,士气大跌。

高览也急了,一边让马延组织兵马前去攻击那帮放火的人,一边下令让自己身边的两万兵马开始往前压,加上督战队、预备役,全部出动,想要稳定军心,扳回局面。

“敌军的营寨起火了,他们败了!”

乱军之中,公孙瓒注意到了远处情形,精神一振,立即对周围士卒大喊。

“他们大营起火了。”

“敌军大败。”

“杀啊!”

公孙瓒的幽州军士气大振,后方的田豫见此情形,立即命令城中击鼓。

《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在战争中,鸣金收兵,击鼓猛攻,已是常识。鼓声越密集,声音越洪亮,代表着我方已经拿到了胜利,士兵可以继续进攻。

只听得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幽州军一鼓作气,竟然连高览的前军和中军一股脑给推平。即便高览亲自上阵,也阻止不了溃败之势,兵马四散奔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大势已去,回天乏术,无奈之下,高览只能领本部人马保护着辛评等人撤离,战场上乱成一片,逃跑的,追杀的,一直到接近午夜时分,才总算停下。

通天的大火还在燃烧,臧霸击败了来救火的马延部,领大军与公孙瓒会合,留下人马打扫战场,一行人这才回到城内,暂做休息。

回到浮阳城中,公孙瓒热情地招待了臧霸荀攸太史慈黄忠等人,进入城中,饮宴庆祝。

公孙瓒坐在主位,左手下方依次是自己本部诸将,右手下方依次则是臧霸、荀攸、太史慈、黄忠四人。

严格来说,臧霸太史慈和黄忠都属于将军级别,甚至太史慈加入的时候比臧霸还要久,资历和身份都要比臧霸高,按照排位来看,应当是太史慈坐在第一个才对。

但臧霸有个临时兼任个都督职务,所以他是主将。

这是因为臧霸功劳多,太史慈早年被陈暮派出去干脏活累活去了,不像臧霸跟着刘备,平黄巾,讨董卓,战王芬,打袁绍,屡立功勋。

因此资历上太史慈老,但功劳臧霸更多,所以此地应该以臧霸为主。

众人分列而坐。

公孙瓒高兴地举起酒杯道:“诸位,今日一战,我们迎头痛击,挫败袁绍锐气,当此庆祝!”

大家举起酒杯,只是抿了一小口,这种烧酒可不能乱喝,一杯就烧胃。

喝了一口后,荀攸放下酒杯,拱手对公孙瓒道:“公孙将军,今日虽然大败袁绍先锋,但我家明公还尚在河南,与袁术作战,袁绍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举进攻浮阳,将军还得早做决断才是。”

公孙瓒沉吟道:“其实我很想趁着这个机会,立即北上回幽州。一边平息鲜卑入侵之乱,一边召集东胡各部,南下讨伐袁绍。但如此的话,恐怕袁绍气急败坏,会对青州出手。”

“哦?”

荀攸意外地看了眼公孙瓒,没想到他还挺讲义气。

不过他倒是知道,公孙瓒确实很想立即回幽州,他的基本盘是涿郡、上谷、渔阳、广阳、右北平那一块,与乌桓和东部鲜卑的地盘挨着。

南面是汉人区域,北面则是胡人居住区。现在中部鲜卑南下,攻打他所管辖的汉人区域,他能不急吗?

只是一开始以为公孙瓒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跑,却是没有料到他还在顾虑刘备。

确实还算讲义气。

荀攸心里略微盘算了一下,瞅了眼臧霸。

臧霸心领神会,对公孙瓒说道:“将军请放心,平原乃大河下游,河流众多,我们以大河为防线,袁绍必定过不来,此次将军尽管北上,我们帮你拖住袁绍的步伐,等我家明公回来之后,再约定一同进攻袁绍事宜。”

“当真不需要我相助?”

公孙瓒询问。

“将军那边的事情更加紧急,如果不尽快回幽州,恐胡人更加猖獗。”

臧霸认真说道:“此亦是为了幽州百姓着想。”

公孙瓒的心里倒是没有百姓。

他这个人除了对平起平坐的兄弟还不错以外,就连部下都不一定待他好,历史上他就曾经在部下被围困的时候,袖手旁观,根本不愿意救援。

不过有一句话没说错,那就是幽州现在的情况确实很紧急,鲜卑人南下,侵略他的地盘,后院起火,怎么能不让他忧心忡忡?

因此得到臧霸的确认之后,公孙瓒也点点头:“好,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领军北上,此地就拜托给你们了。”

“必不负将军所托。”

臧霸拱手一礼,又与荀攸对视一眼,暗中交换了意见。

他们青州军的利益,就是得同时牵制住公孙瓒和袁绍,然后再慢慢图谋冀州。

现在公孙瓒终于走了,至少从好的方向想,陈暮的计策算是完成了一半。

至于另外一半能不能完成,就得看天意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什么都能料得到的。但至少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自然不会有什么错误。

而就在公孙瓒击退高览,准备北去的时候。

此时此刻,袁绍大军还在南皮。

他虽然攻克了南皮,但毕竟带着六万大军,得多番部署。不像公孙范那样,被击败就只带着数千残兵败退。

不过大军本来就不是聚在一块,按照袁绍的安排,除了前方追击公孙范的兵马以外,先锋军由鞠义率领,一万人已经过了北皮城,往浮阳方向而去。

北皮城位于南皮城东北方约二十六公里,刚好处于浮阳与南皮中间偏南一些的位置,此地离浮阳只有一百里左右,差不多是四十多公里,快的话,鞠义的先锋军会在第二日傍晚就能抵达。

除此之外,还有文丑的前军,两万人也马上就要抵达北皮城。

整个从南皮到浮阳去的官道上,袁绍大军几乎排成了长龙,袁绍本人反倒要在第二日才出发,第三日或者第四日才到。

南皮在前几日就攻破了,按照原计划,由鞠义在城破之后,立即支援浮阳,然后文丑为前军陆续抵达,袁绍则打算前天出发往浮阳去。之所以多耽搁了两日,是因为清河国的问题。

徐荣领一万人,顺利击破郭图数万大军,打得郭图淳于琼狼狈不堪,顺势占领了甘陵、东武城、广川县等地。

这些地方皆为清河国腹地,北可攻打袁绍的后方,牵制袁绍主力,西可进攻魏郡,威胁袁绍的老巢。而且一路是广阔的平原地区,敌人来去如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清剿。

一时间,袁绍勃然大怒,又惊又惧。

他没有想到原本是在清河国设计埋伏,两面南北包夹,结果居然被人分头逐个击破,反倒威胁起他的后方来,让自己在前线都不得安宁。

“可恶,一群废物。”

南皮县腹地之中,袁绍看到最新战报,气得将竹简狠狠地摔在地上,怒从心头起。

许攸捡过竹简,扫了眼内容,里面全是郭图甩锅的言论。

第一次界桥之战失策后,郭图就把锅甩给了前面的眭元进和严敝,袁绍素来宠信郭图,因此没有多做计较,在一边攻打南皮的同时,一边增兵南下,让郭图和淳于琼尽快把进入清河国的青州军剿灭。

结果他这边才刚击破南皮,清河国就又有败仗。郭图在界桥失利后,选择在清水边上布防,严格控制住了几个渡口,防止青州军北上骚扰正在猛攻渤海的袁绍军。

他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徐荣设计的骑兵骚扰战术太变态。

人家一万大军,其中三千轻骑兵,无脑放风筝骚扰,等到士兵们被骚扰得几近崩溃的时候,剩余七千兵马再配合骑兵一起杀出来,普通两三万大军,根本扛不住。

要知道,清河国的地形就是后世的临清市、清河县等地,这个地区的人应该都知道,此地就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区,虽然不像草原那样辽阔,可对于骑兵来说,同样属于一片坦途。

在平原上被骑兵放风筝,对于步兵来说,实在是太难受了。

郭图不管是设伏,还是坚守,亦或者想用弓弩对付,都被徐荣识破,双方打了数次战斗,都是大败而归。

为此郭图已经受到了袁绍几次责备,淳于琼甚至还被降了一级,从将军变成了校尉。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郭图就只能利用河区布防。

之前说过,清水在汉代并不是一条小河,水流量很大。

历史上公孙瓒之所以要猛攻界桥,就是因为界桥是骑兵能够渡河的唯一途径。

郭图认为青州军强就强在有不少精锐骑兵,在平原上机动性太强,野外对敌步兵被人家骑射弄得快要崩溃。

那么只要把界桥守住,再把其它渡口防住,骑兵过不来,自然能限制住青州军。

这个计策确实可以。

但他却忘记了青州军因为要利用黄河下游的大量支流做防区,所以造了很多船只。

渡口被堵住了没关系,清河横穿整个清河国和渤海国,光清河国这一段,就足有170多公里纵长,只要有船只,还怕你在河区防御?

结果自然不用多说,青州军于下游渡河,集结队伍,将北岸的郭图淳于琼再次击败,北上占领广川,隐隐要威胁袁绍本部。

这怎么能不让袁绍生气?

“明公息怒。”

还是刘惠站出来先说到:“青州多骑兵,且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公则与仲简难以招架,也是正常,现在我们当务之急,还是要消灭公孙瓒,不能让青州军拖累了脚步。”

袁绍怒道:“青州军已经破了清河,都要打到我身后了,我如何能安得了心?”

刘惠笑道:“明公,这其实也不算坏事。”

“不算坏事?”

袁绍纳闷。

刘惠就说到:“青州军倾巢而动,攻打清河,至少他们难以跟公孙瓒联合在一起。他们能拿下清河已经是极限,再北上,根本不可能威胁得了明公呀。”

“为何?”

袁绍不解问道,都打到自己屁股后头了,还不能威胁自己了?

刘惠继续道:“明公想想,我们在魏郡还有大量兵马,青州军北上,明公只需要一道命令,则平原国危在旦夕。而青州军西去,魏郡只需要守住各个城池,就能安然无恙。因而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

荀攸的声东击西之策发挥了作用,青州军大张旗鼓攻打清河国,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青州军的主力,想要从清河国入手,来一招围魏救赵。

可是袁绍只带了十二万人来进攻公孙瓒,他还有十万人留守魏郡,分散在各个城池之中,应对洛阳和青州军。

因此青州军攻入清河国已经是极限,不可能再西去或者北上。

北上来偷袁绍屁股?

那魏郡的兵马就东去,攻打平原国。

西去攻打魏郡,你几万人,人家十多万,还是攻守战,你打得进去?

哪怕加上洛阳,都难以攻下魏郡。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刘备调走的原因,刘备带走了一半青州军和小半洛阳军南下,这样前线刘备的实力就大幅度削弱,没有了攻打魏郡的能力。

袁绍就可以从容对付公孙瓒了。

至少现在从明面上看,双方尔虞我诈,暗中交锋,袁绍胜了不止一筹。

利用自己的“亲兄弟”袁术,坑了袁术一把的同时,还调虎离山,把刘备的主力部队调走,可谓是相当阴险。

但袁绍和刘惠绝对想不到,进攻清河国的根本不是青州军主力,而是徐荣率领的一支偏师。

真正的主力,早就绕道渤海湾,从难以过去的海边原始丛林去了浮阳。

听了刘惠的话,袁绍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不错,青州军绝对没有能力北上。除非刘备现在就回来,不过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青州军在我清河国肆意妄为。”

“明公可令一偏师佯攻平原,则必能调青州军回师。”

刘惠最后给出了建议。

“我知道了。”

袁绍站起身,目光森然地看着东方,冷声道:“高览送交的文书说,已将浮阳团团围住,公孙瓒绝对逃不掉。明日,我们就杀奔浮阳,必要公孙瓒灭亡于此。”

“唯!”

众将士轰然应唯。

他们还不知道高览已经被击败,一场更激烈的战斗,还在等待着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