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

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

兴武三年这个年陈暮是回青州过的。

年后按照公历来算已经是二月,进入开春之后,天气回暖不少。但也仅限于气温回到零度以上,春风如刀削斧劈,穿得少了还是能冻死人。

若以往时刻,汉朝各地百姓除了蜗居在家不敢出门,也只有遇到迫不得已的事情时,才会从屋中出来。

但现在棉衣已经普及,每家每户,虽然不可能每人都有一身,但家家户户都至少有一件,谁要出门就穿棉衣,青州很多集市,哪怕是年后也依旧繁荣,极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足够,青州的生产力就保持得很好,百姓皆有田土,使得各地粮价很低,人人都吃得起饭,从事手工业者比例逐年开始增加。

走在临淄的街道上,你就会发现小摊小贩叫卖不迭,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各类房屋鳞次栉比,店铺招牌悬挂林立,风铃声清脆动耳。

在以往整个大汉,也只有在洛阳的东西二市,才能看到这般风景。而且更有趣的是,随着城市化的扩张,城东的城墙已经开始拆毁,新修建的居然是一栋栋三四层高的水泥房屋。

青州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土法炼钢,土法炼钢或许质量堪忧,但经过科学的改进和研究,产量大大提升,虽不能与后世工业钢铁比较,但在古代,已经相当不错。

很多东西其实在古代就有,比如光武帝时就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炉,能将炉内温度提升到1200度以上,现在经过马钧改良,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600度。

用水里鼓风炉,再加上土法炼钢,每年能够生产的钢铁数量并不少。

如果只按照目前人口数量和需求来算,青州其实已经不缺钢铁,缺的是能够产生工业变革的东西。

蒸汽机早已经发明出来,而且马钧改良得非常不错,功能跟瓦特制造的蒸汽机相差不大。

一开始陈暮还以为制作蒸汽机一定需要橡胶,后来才发现根本用不着这玩意儿。

只需要用火浣布,也就是石棉或者普通麻绳就行,再好一点就杜仲胶,天然橡胶,后来的航天材料。

这让陈暮有些庆幸,还好没阻止马钧做各种密封性实验,不然科研成果也许又会拖延许久。

不过他不知道也正常,穿越者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一直以为要橡胶才能改变世界。

却不知道,瓦特制造蒸汽机的时候,就是用的普通麻绳封闭活塞,并取得了实用性极高的效果。

只不过相比于橡胶,火浣布或者普通麻绳以及杜仲胶之类的东西效果要稍微差一些。

并不是因为密封不够好,而是火浣布和杜仲胶产量低得可怜,石棉主要产自西域,现在一片混乱采不了矿。

杜仲胶更不用多说,和巴西橡胶随便砍一刀就能流出无数粘稠的汁液没得比,只能通过杜仲叶、皮、籽进行榨取,数量低得无法量产。

普通麻绳的缺点就是时间久了容易漏气,所以这三样东西只能帮助马钧制造出完美的蒸汽机,却无法让蒸汽机量产出来。

不过目前蒸汽机至少已经出了成品,等到橡胶到位,可以量产的时候,陈暮期待着有一天能看到火车面世。

华夏五千年文明,不缺乏能工巧匠,缺的是一个科学的引路人。

陈暮现在就在做这个引路人。

只是他也只知道一个笼统的方向,知道工业革命需要蒸汽机,也知道蒸汽机的原理,但具体构造,还是得依靠匠人们的智慧。

至少现在有个方向,而且是正确的方向,这就足够了。

在过完年后,陪着父母妻儿家人休息了半个多月,陈暮就又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

上班摸鱼是不可能摸鱼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作为公司十佳员工,劳动模范,还是整个青州的掌舵者,陈暮的任务远比刘备的任务重许多。

今年过年,青州开了大会,各路将领、官员、学者、教授,刘备一一会见,对他们过去一年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肯定,然后.......然后在发完奖励之后,就跑到渤海前线去了,当起了甩手掌柜。

难怪诸葛亮会累死。

还好陈暮这个人张弛有度,摸鱼倒是不摸鱼,但不是还有沮授荀彧帮忙吗?

有这两个顶尖内政加上战略家在,别说一块小小的青州之地,就算是整个大汉都没什么太大问题。

齐国相府邸内,陈暮正在办公,早春的暖阳透过窗子洒落在书桌上,府邸二层小楼内,竹影森森,案牍公文堆积如山,旁边的纸篓中卷着成捆的画卷和书帖。

一道道命令发布下去,目前徐州得了一半,还分了冀州约五分之一的地盘,刘备势力得到扩充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

门外传来轻盈的脚步声,荀彧高高瘦瘦,长袍飘飘,缓缓步入厅内,见到陈暮在忙碌于桌案笔砚间,轻笑道:“尚书令,事情已经做妥了。”

“嗯。”

陈暮舒了口气,正待要随口夸奖几句,倏地又抬眉想了想,纳闷道:“哪件事?”

“所有的事。”

“所有的事?”

“正是。”

荀彧掰着指头数:“今年春收与夏耕、官府给予百姓的补贴、各地督邮巡视组的安排、下一批往北送的粮草,还有今年出海的船只.......”

他每说一件,陈暮眉间就舒缓一分。

林林总总几十余件大小事,居然都安排妥当,只能说,不愧是荀彧荀文若。

“好了好了。”

陈暮摆摆手,示意他停下来,说道:“去年出海的船只到了哪里?”

“尚书令请看。”

荀彧掏出一张船员绘的地图来,他还是那么喜欢叫尚书令。

陈暮接过地图研究,看到如今青州的海船已经不再拘泥于朝鲜半岛,而是开始往北探索,去岁就到了海参崴,今年的目标就是库页岛。

众所周知,人类的起源在非洲。非洲与欧亚大陆是相连在一起,所以智人的脚步遍布非洲和欧亚大陆并不奇怪,而北美大陆却完完全全孤悬海外,有土著其实是件很意外的事情。

但了解之后就会知道,在智人生活的几万年前,俄罗斯和北美阿拉斯加其实是相连的,所以欧亚非的智人一路迁徙到了北美,成为了后来的印第安人就很合理了。

现在是东汉时期,气候变化导致白令海峡不再冰封,想徒步走过去自然不现实。不过如今的人类也换代,拥有了船只,穿越海洋不再是梦。

去太平洋肯定是作死,但只要顺着朝鲜半岛一路北上,过海参崴,到库页岛,再绕道千岛海峡,终有一日能从白令海进入北美。

到时候玉米、辣椒、红薯、土豆等等高产农作物将会传入大汉,还有最重要的可以让蒸汽机量产的橡胶。

人不能一直原地踏步,探索世界才是未来的趋势。

哪怕现在青州还只是偏安一隅,但派出一支船队,总共数百上千人,全副武装,在沿途皆是土著野人的世界,只要不是西方罗马帝国文明忽然也跑去美洲大陆,那一路上基本是无敌的存在。

所以这样百利而无一害,且能够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事情,凭什么不做?

即便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

但终有一日,当青州的船只摸索出一条完美的航线,可以无数次地来返北美大陆的时候,或许也就是华夏人第二次在这个世界上发出呐喊,且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栗的时候。

“嗯,很好。”

看着地图上已经探索的区域,陈暮满意地点点头。改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管是一统天下还是向未知探索,都可以同步进行。

等到打下江山,再派出船只,蒸汽机还得猴年马月才能量产。万一打江山得花个几十年,老了才一统天下,那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荀彧见到他高兴的模样,依旧有些好奇问道:“尚书令,彧自去年接手此事,但一直不明白船只为什么要北上?据彧所知,越往北,天气就愈加酷寒,冰天雪地,每年都有很多船员伤病而死,为何还要继续呢?”

陈暮摇摇头:“其实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四年了,因为劳民伤财,且没有任何意义,大哥也不止一次让我叫停。但我却一直坚持,就是因为要证明一些事情,要做到一些事情,要寻找一些东西。”

“莫非是,不死药?”

荀彧听到他要找东西,略微愕然,传闻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仙山,就是为了不死药,莫非陈暮也是担心人之天命,因而提前有所行动,若是如此的话,这样的行为可不是什么好事。

哪料到陈暮笑了起来:“这世上哪有什么不死药,那不过是始皇遭了徐福欺骗的一场梦而已。我虽不想死,可人终有寿至之时,哪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

“可是......”

荀彧迟疑。

要不是为了不死药的话,又何必每年这样花那么多钱,死那么多人,派出那么多船只去做无意义的事情呢。

然而陈暮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文若啊,你知道这天地有多大吗?”

“额......”

荀彧不说话了,他不是神仙,又怎么知道呢?

陈暮知道,地球面积5.1亿平方公里,海洋占71%,可这些又如何能跟他去说?

甚至让他画一个世界地图,也不是不行。

可那样的话,他又如何解释自己知道的这一切?

都不是傻子,肯定会有怀疑。

所以一定要探索,至于在陈暮有生之年,船队能探索到什么地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我们这一生,一辈子,都只缩在这方天地里,又什么时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天有多高,地有多大。”

陈暮淡淡地道:“人啊,一定不要忘了探索之心,何况今日青州之富庶,便是取之大海,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看看大海彼岸是什么,也许在那一方天地,有比现在更好的土地呢?”

“彧明白了。”

荀彧点点头,对于陈暮的深谋远虑,他一向是佩服的。

也许现在这些探索并没有什么用,谁又能知道,未来以后,这些探索就能够给大汉带来不同的变化?

两人又聊了一些青州各地治理的问题,等到午后一起吃了饭,荀彧这才离去处理新的任务。

到了下午,沮授又找上门来。

“子归,好消息。”

他一进门,就乐呵呵地说道。

“哦?”

陈暮笑眯眯地问道:“还有好消息?”

“曹操夺回兖州心切,打算奇袭定陶,断吕布粮道,一开始成功了,哪知道吕布回防及时,亲自领军将他击退,曹军大败而归,退回广戚。”

沮授乐道:“幸好吕布粮草不足,无力追赶,不然的话曹操这次麻烦大了。”

“嗯。”

陈暮点点头道:“这次他们两败俱伤是我们最乐意见到的情况,要是吕布粮草充足的话,也许就得让孙坚出兵了。”

“对了子归。”

沮授说道:“如今我们新得半个徐州,另外半个徐州又被曹操得了,倒是可惜了些,不如干脆利用吕布驱狼吞虎,将曹操消灭,我们再出兵,那样徐州和兖州,岂不是尽归我们?”

“人心不足蛇吞象,公与兄还是莫太贪心的好。”

陈暮笑了笑。

目前青州主要兵力还是得防备袁绍,徐州和兖州哪怕可以得到,但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到时候兖州归了刘备,袁绍必然南下,到那个时候反而会给袁绍突破口。

如果看地图的话,就会看到现在青州的战略很高明,高明到什么地步呢?

后世著名搅屎棍大嘤帝国的国策,就是这个战略。

曹操得了半个徐州,都是肥沃土地,让他发展几年必然壮大。因此引吕布入兖州,分掉大半个兖州,曹操得小半个兖州加上半个徐州,则两方势力相衡。

这就是大嘤帝国分而治之的套路,同时要是细究起来,也是华夏文明历代高明帝王的顶尖权谋之术,可谓是将曹操吃得死死的。

现在吕布和曹操能在这片地方,朝廷、袁绍、刘备,三方都不好介入。

可一旦刘备下场,那袁绍必然下场,只会把情况变得更乱。

所以维持现状最好。

等搞定袁绍之后,刘备就能一跃成为北方霸主。而黄河以南地区则因为一直分裂,没有一个统一的雄主,面对刘备的实力,必然不堪一击,届时就可以轻易拿下他们,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这个战略说起来容易,可如果深陷于居中,天下南北诸侯无数,郡郡割据,县县为王,能看清楚局势的有几人?

荀彧和沮授也许都能看出来,但沮授还是有些贪心,却不知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很多谋略布局,大型战略,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甚至需要几十上百年,数代人才能做到,比如秦国一统天下便是如此。

一口吃不成胖子,什么事情,都得一步一步来。

听到陈暮的话,沮授也是颇为惋惜地道:“可惜呀,徐州和兖州明明近在咫尺......”

“好了公与,不要急,等击败了袁绍,他们,都不过是冢中枯骨尔。”

陈暮笑了笑,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说道:“走吧。”

沮授不解道:“去哪儿?”

“琅琊国。”

“去琅琊国做什么?”

“去迎接.....”

陈暮看向南方,目光深邃而又充满了意味深长:“一位客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