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夹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夹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夹

西华县,位于汝阳西北面,陈县的正西面。

跟后世周口市的西华县位置不同,此时的西华县,位于颖水南岸,距离后来的西华县离了约二十多公里。

而汝阳县,就在西华县的西南面,与从颍川方向的召陵县,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的斜线。

其中西华——汝阳——南顿三城连成一线,是汝南防卫孙坚的桥头堡,有数万大军。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说袁绍是驻马店人,其实是个错误的说法。

因为驻马店靠近南阳,当时并没有城市,是一处荒野,而袁绍实际是汝阳人,离驻马店隔了100多公里。

因此准确来说,袁绍应该是周口人。

包括西华汝阳南顿,乃至陈县,其实都是后来周口市下辖的县,距离并不遥远。

广袤的豫东平原上,一列列士兵浩浩荡荡向着西华城池而来。

当孙坚带领大军抵达城外的时候,已经远远地看到了在城西三里外,正有大军驻扎,源源不断的士兵在颖河取水,在河边砍伐森林。

豫东平原在后世的森林数量已经很少,但在古代,不止原始莽林很多,而且平原上还有老虎、狼群、野猪、花豹,大多生活在莽林与丘陵地带,偶尔还会跑到官道上袭击人类。

赵云驻扎的位置就在颖水河畔,沿岸的森立里就有大量野生动物栖息,但面对成群结队的士兵,即便是凶猛的狼群和猛虎都不敢过来,任由他们砍伐植物。

在没有工业革命之前,砍伐这点树木对于生态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在城外的丘陵山岗下,还有连绵无尽的丛林以及广阔的山岭。

这是一片充满植物气息的绿色世界,人类在这片天地里,还不能够完全说是主角,他们能够造成的影响也极为有限。

孙坚先派去了人员去报信,等他们靠近营寨的时候,赵云已经在大门口外等着他们。

目前赵云的官职是河内太守,跟孙坚的豫州牧显然不对等,不过因为他们是朝廷的兵马,所以双方勉强平级。只是在大事上,可能赵云会更加倾向于听从孙坚的意见。

进入营帐内,吩咐自己的士兵同样去砍伐树木准备安营扎寨,孙坚与自己的部下数人就先去了赵云的主将营帐议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的,无非就是过几日等营寨扎好之后,如何进攻的问题。

因为西华县不像北面的隱强召陵一样几乎没有人防守,城内足足有七八千兵马,借着城墙坚固,在没有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况下,这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最终经过商议,先休整几日,加紧制作云梯、木幔、壕桥等比较简易的攻城器械,待万事俱备以后,就全力猛攻,务必尽快将西华拿下。

数日后,接近三万人的大军准备就绪,在西华县的城头上,守将雷薄远远地就看到颖水河岸,成群结队的士兵源源不断地从营寨里出来,他们列着整齐的步伐,扛着攻城器械,向着西华城而来。

看着远方浩浩荡荡的大军,雷薄很清楚,西华城池并不高,只有两丈三,差不多5米左右高度,再加上城内守军数量并不多,要想长久抵挡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早就派去了信使去往驻扎在汝阳县的纪灵求援,只是都过去几天了,汝阳还是没有动静。

纪灵到底在搞什么?

雷薄不知道,他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下令全军准备戒严的话,敌人就要杀上来了。

“敌军进攻了,全军准备!”

随着传令兵向着城楼方向呐喊,城墙上的锣鼓乒乒作响,号角哞哞长鸣,整座城市都仿佛从死一般的沉寂中苏醒起来。

一队队士兵从楼梯快速登上城墙,然后从城上的垛口后面冒出头,弓上弦刀出鞘,到处都是铁甲叶子呼啦哗啦的碰撞声、焦急恼怒的催促声、齐整整的呐喊声,还有简短急促的号令声和尖锐的警哨声,以及巨大的床弩发射时发出嗵嗵巨响,都让城墙上下乱成一锅粥。

雷薄的士兵勉强还算训练有素,在短短的两刻钟,也就是半个小时内就已经冲到了城墙上准备就绪。他必须要庆幸汝南属于平原地区,在城墙上看得极远,如果城外山岭或者森林太多,等到敌人靠近城下才发觉,那肯定为时已晚。

毕竟守城也不是二十四小时都住在城墙上,如果城内的守军天天这么紧绷着,对于士兵士气和体力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哪怕知道敌人已经出现在城外,也需要让士兵保持充足的休息。

差不多是在半个时辰之后,敌人就已经冲到了西华城外。没有一丝丝前奏,也没有一点点顾虑,孙坚提着古锭刀,大刀一挥,全军就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用来阻挡箭矢的木幔被推到了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扛着壕桥和云梯的士兵,然后就是准备攀登壕桥云梯的刀盾手。

其实自从火箭流行起来之后,现在各路诸侯也不乏准备有火箭的,比如袁术就有。

但此时已经是三月初,清明节的时候,豫东平原正处于潮湿温润的春雨时期,天空灰蒙蒙的,微凉的春风中还夹杂着点点细雨,打在人的脸上柔软地像是恋人的手在轻轻抚摸。

可对于火箭来说,这点春雨尤为致命。毕竟此时的火箭就是用鱼油裹着布条,箭头重不说,一点风就能吹熄,根本没办法处理壕桥云梯与木幔。

所以雷薄也只能等到敌人的士兵冲到了城下,从木幔中出来,在护城河上架构壕桥的时候下令射击。

西华有护城河,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毕竟旁边就是颖水,不从颖水中引流出一条护城河来,也说不过去。

扛着壕桥的士兵们在刀盾手的掩护下,纷纷铺设好壕桥,后面扛着云梯的士兵又冒着箭雨从壕桥上冲过去,来到城下架设云梯。

箭簇如雨,惨叫声与哀嚎声连绵不绝,大量的士兵被射入护城河里,很快河中就浮起许多尸体,河水变为红色。

但孙坚身先士卒,十分勇猛地举着盾牌冲在了最前面,所以哪怕很多士兵不想死,看到自家的主将如此勇猛,以州牧之尊居然悍不畏死,自然也愿意下死命。

让雷薄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孙坚真的太勇猛了,麾下的丹阳兵仿佛全都不怕死的勇士,如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城头,而陈国兵马虽然不像丹阳兵那么悍勇,但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何况从主将孙坚到程普黄盖祖茂韩当四部将以及中层丹阳兵军官,都是如此强悍,陈国兵马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表现得太差,同样是蜂拥而来,如蚂蚁一样将整个北城门拥堵住。

一时间北面城门压力剧增,战争从上午打到下午,不管是进攻方还是守方都已经十分疲惫,孙坚数次登上城墙,都被击退下去,双方加起来死伤近千人,让雷薄不得不将压线底的南面城门守兵调了大半过来,以减轻正面压力。

要知道孙坚作为进攻主力,一万多人全在北城,而赵云作为策应,一万大军兵分两路,从东西二城门同时发动进攻。

这就是经典的围三缺一战术。

雷薄原本在南城留了一千五百人,东西二城各两千,自己带四千人在北面作战,可孙坚给予他的压力太大,逼得他从南城调了一千人,只留下五百人防守。

不过好在这是平原地区,如果城外有人进攻的话,随时能注意到,雷薄倒也不惧怕会有大股人马偷袭。

但让他担忧的是,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恐怕西华县就要保不住了。

纪灵到底在干什么!

算算日子,支援的兵马早就应该来了,为什么还不来?

......

......

就在赵云的兵马从洛阳杀入颍川,在西华与孙坚的兵马汇合猛攻西华的时候,同样是在汝南,还有另外两支部队正在进军。

南阳郡。

在历史上,这里是袁术的地盘。但现在,归了刘表。

此时的袁术,跟历史上他的巅峰期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少了南阳,多了荆南。

地盘越大,防守起来就越难,特别还是在无险可守的时候。

虽然南阳盆地被伏牛山脉包裹了起来,不过南阳去汝南还是有数条通道可以走,比如宛叶古道、三鸦古道、宛襄古道,桐柏古道。

曹操征伐张绣,以及刘备火烧博望坡,都发生在这附近,是中原与江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现在南阳被刘表占据,而且袁术也对南阳虎视眈眈,双方的兵马在南阳北面的舞阴、比阳、复阳一带,有数次交锋。

这些地方,其实就是后世的泌阳县与桐柏县,有三条桐柏山脉古道可以直通豫州。

其实在袁术看来,他最大的敌人还是刘表。

因为刘表占据着地利,数条桐柏古道的交通关隘都被他牢牢控制住,像个乌龟壳一样,让袁术数次进攻都铩羽而归,偏偏荆州还处于他势力中心的腹地,使他寝食难安。

其实看刘表现在的位置就知道,荆州北部加上南阳盆地,相当于后世的南阳——襄阳——荆州——武汉连成一片,这块地形北面是伏牛山,西面是秦岭、大巴山,南面是巫山,东面是大别山、桐柏山。

整个地盘全被山脉包裹,只要占据着山脉的交通关隘要道,再加上发达的水系和强悍的水军,别说现在袁术并没有水军,就算有,面对刘表的乌龟壳估计也就是个牙齿崩碎的下场。

因此袁术不得不派重兵防守在阳安、郎陵、慎阳、安城等地,自己本人则亲自在平舆坐镇,防止刘表偷袭。同时派遣张勋协助陶谦进攻兖州,等兖州被拿下,他们再联合进攻孙坚,吞并整个豫州,再慢慢处理刘表。

算盘是打得不错,但袁术显然失算了,在朝廷下达了诏书,以及刘备派来的使者阐述要害之后,刘表在蒯越蒯良等人的支持下,决定出兵,派黄祖从宛叶古道穿过叶县,到颍川的舞阳,进攻西平。

跟之前袁术没有想到洛阳会出兵一样,他也没有想到刘表居然不从东面的桐柏古道出兵,而是从北面的宛叶古道进入颍川,再南下打西平,所以没有任何防备,西平直接沦陷。

实际上西平的位置跟召陵很像,都在汝南的西北面,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西平就是后世的舞阳县,而是后世的漯河市,两地隔了50多公里。

所以刘表并不知道孙坚和赵云在他东面100公里外的西华县,毕竟此时信息不发达,他们也没有电话,不能交流。

不过他不知道孙坚赵云的具体位置,不代表不知道孙坚赵云已经出兵在汝南。

因为朝廷给的诏书里已经明确指明,要他配合孙坚赵云的行动。而且赵云在进入西华之后,就已经在派人去南阳报信,很快双方都会知道对方位置,并且尽快配合。

几日后,袁术得知西华与西平二县同时被进攻,而且西平已经被攻克,刘表军正在南下往吴房擢阳二县而来,不由大为火光,亲自领兵北上。

南面防守刘表的兵马足有五六万之众,此时袁术依靠家族在汝南的基业以及在荆南数年的发展,兵力已经接近巅峰。

历史上他的兵马有十七万,现在也差不了多少,除开荆南和扬州的六七万守军以外,大半兵力都汇聚于汝南,防备刘表的兵马有五六万,防备孙坚的兵马是三万,至于陈温那边,并不需要防守,因为他本来就占据了半个扬州,所以只需要在庐江郡派兵驻守就行。

三月初,袁术领着四万大军直奔吴房。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想象中的敌人进攻并没有到来,而经过斥候查探,发现黄祖的军队在攻破西平之后,并没有选择南下打吴房,而是去了东面进攻了定颍,似乎要南下打下蔡奔平舆而去。

因此袁术又不得不回师上蔡,最终黄祖趁着定颍守军只有几千人,力量弱小的时候,突袭定颍成功,占据了定颍县城。这样就与袁术的部队一个在汝水上游,一个在汝水下游,隔了约30多公里距离,遥遥对峙。

这也算是黄祖耍的一个花招,他佯装南下进攻吴房,让袁术判断失误,以为他是进攻南面的阳安郎陵一带,如果这一片被攻下,那刘表的大部队就能从桐柏古道直接东进过来。

虽然袁术麾下也有谋士认为,在荆南与豫章九江三面包夹之下,刘表不太可能大军压进,往豫州而来。但汝南是袁术根基,不容有失,自然让他乱了方阵。

一时间,在孙坚赵云刘表的三方进攻之下,整个汝南的北面,乱成一片,到处都是在打仗,袁术不断救火,颇有点疲于奔命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