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

三国之谋伐 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

陈暮在戏亭外结营。

营寨连绵数里,旌旗招展,北接渭河,南连洪庆山,像是要将整个平原占据。

到了夜里,他正在营中写书,忽然寨外擂鼓大作,万钲齐鸣。

陈暮不为所动,像是没有听到一样,继续挥笔。

他不为所动,可以理解为冷静。

然而诡异的是,哪怕山里已经这么吵,整个营寨也是鸦雀无声,毫无动静。

敲锣打鼓半天,关东军像是没事人一样,继续干着自己的事情。

张辽在自己营帐里睡得很熟,半夜三更迷迷糊糊间被尿憋醒,起床去撒尿,外面值守的巡逻卫士纷纷向他行礼问好。

不得已,他只能将耳朵里的棉花取出来,这才听到山上传来的锣鼓声,不由好奇道:“山里的董军还真来骚扰了,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儿?”

巡逻的卫士长笑着说道:“禀校尉,有一会儿了,让他们敲就是了。累死他们也吵不到我们,国相说了,要我们不动如山,他们没那胆子来袭击,只敢敲锣打鼓。”

“嗯,继续巡逻,小心注意点。”

张辽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放水撒尿,又懒洋洋地散步一般回了自己营帐塞上棉花继续呼呼大睡。

陈暮并没有选择在山下结营,而是离洪庆山约有二三百米之地。

所以山上的守军虽然遵从徐荣的命令,使劲敲锣打鼓,营造出一种要进攻的架势,但本就离得远,声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再加上塞了棉花,士兵们根本听不到。

因此徐荣的疲敌之计显然是想多了,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李才命令士兵敲了一整夜,把自己累个半死不说,还对敌军没有任何影响。

第二天,山上的李才就远远地看到关东军营寨正常起来操练,生火做饭,一切都井井有条,毫无慌乱。

“怎么会这样?”

李才一头雾水,自己特么敲了一夜,怎么关东军跟没事人似的。

他们就不怕自己半夜偷袭的吗?

然而李才肯定想不到,随着新物种的传入,棉花塞耳朵里隔绝噪音,也就提前出现在了历史舞台里。

要知道,在没有棉花之前,人们是找不到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替代它。

柔软、舒适、还能够捻成球塞进耳朵里。

虽然你也可以把布条捻成球塞进去,但问题是布条不隔音呀。至于芦絮、麻布之类传统取暖物就更不用多说,都没有隔音效果。

所以关东军的这一系列操作,显然触及到了李才的知识盲目,根本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在嘈杂的环境下不为所动。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一伙关东军的炊事兵跑到戏河去取水,冬日戏河的水很浅,像是一条小溪,毕竟它的源头是渭河,渭河在冬天都是枯水期,作为支流的水流量自然更少。

涓涓流淌的河水刚好从洪庆山经过,李才站在山上,看到山下的火头军中有人走到山边,对着山里大喊道:“怎么不敲了,继续敲啊。接着奏乐,接着舞!”

说罢还跳起了古老华夏民族优雅的舞蹈。

李才人都傻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大。

“放箭!”

气急败坏之下,他勃然大怒命令放箭。

一时间箭雨纷纷下落。

但弓箭又不是机关枪,即便是站在山上仰射,射程会远很多,那也要一段时间才能射到人。

所以当看到箭簇飞来,一百多米开外的火头军们早就一溜烟就跑了,等跑出了射程之外,纷纷回头哄堂大笑,不断挑衅山上守军,差点没把人气死。

等到人走远后,李才的士兵小心翼翼向他问道:“军司马,今晚上还敲吗?”

“敲!为什么不敲,吵死他们!”

李才咬牙切齿地回应。

他就不信,关东军就真的一点都不受影响。

这边徐荣正在想辙与陈暮斗智斗勇,那边张飞也在左冯翊外三里之处的高亭驻兵。

相比于陈暮,张飞就难受得多,因为陈暮给他的命令是看住左冯翊的董军,不允许他进攻,弄得他手痒难耐,整天骑着乌云追雪到城外去挑衅斗将搦战。

牛辅被朱儁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寻思朱儁牛逼,那是因为人家朱儁是征讨黄巾的名将,你一个张飞也就单挑厉害,打仗能行?

所以面对张飞的挑衅,牛辅不闻不问,坚守城中。到了半夜三更,就选择出城奇袭,派了五千士兵进攻。

哪料到张飞粗中有细,竟是早早设下伏兵,打得牛辅狼狈而回,折损了千余人马。

一时间牛辅再也不敢出来搞事,一心一意地守在城里。

而在万年县,公孙瓒的兵马却偷偷地绕开了左冯翊,已经抵达了池阳的北面黄白城。

这一带是什么地方?

是西汉历史上大部分皇帝的陵墓所在。

从池阳往下,依次有高陵、阳陵、长陵、平陵、安陵、茂陵等。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坟墓,实际上,这些都是县的名字。

再加上京兆尹、右扶风、镐县、细县、柳县,在长安西面和北面的县城多达十多个,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洛阳迁来的百姓,由于东面战场的缘故,他们都开始陆陆续续往西迁移,分散在这些县城中。

因为除了有钱人以外,底层百姓几乎没有长途迁移的能力,只能就地寻找出路。

军情司已经调查过,长安周边的县城,原本百万的人口已经死了小半,剩下的一部分迁移去了汉中、南阳以及东投关东军,回洛阳,还剩下大概数十万百姓分散在这些周边的城中。

所以陈暮的战略意图,根本不是打长安,而是去掠夺人口。

当然。

也不能这么说。

毕竟这些从洛阳来的百姓本就是如野草一般艰难地活着,现在关东军给他们活路,能让他们回家,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都是从地狱回到天堂的事情,没有人会去抵触。

浩浩荡荡的幽州铁骑向着池阳进发,池阳的守军只有一两千人,甚至连打都没有打,直接弃城逃跑,让公孙瓒轻易地接收了整座城市。

“安榜,迁民!”

公孙瓒大手一挥,整个池阳幸存的百姓,纷纷踊跃加入,除了池阳本地人以外,所有外来的洛阳百姓全都加入到了迁徙的队伍里,被骑兵保护着向东而去。

不要以为迁移百姓是件简单的事情,董卓迁洛阳人口,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强行移民。

曹操迁移汉中和江淮地区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分两次带走。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持续时间达数十年之间。这些迁移光死在路上的百姓,就不计其数。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古代人口流动,远不是现在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饭要一口一口吃,陈暮也不指望在一个月内就把整个关中搬空,但他认为现在的关中人口实际上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再加上很多洛阳来的百姓是希望回到洛阳,所以迁移难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人都说故土难离,安土重迁,关中大部分百姓都是被董卓强行迁移而来,很多人自然是想回到家乡。如今关东军愿意出兵出粮救他们,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愿意。

至于那些不愿意走的,就随便他们。

陈暮这次迁移人口,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

他必须在三个月内,至少要让洛阳恢复到三十万人口以上,这样就能在明年春耕之前,不至于让洛阳盆地的田土荒芜,可以有粮食耕种。

只要洛阳的土地可以耕作起来,那么后方的粮草压力就会小很多。

毕竟从冀州与青州运送粮草,相当于从河北跟山东送到陕西,几乎跨了半个中国,中间的损耗也相当大,时间一久,王芬愿不愿意继续供应先不说,单说青州也有可能元气大伤,影响民生。

在公孙瓒趁机迁移池阳百姓的时候,陈暮这边与徐荣斗智斗勇,连续数个夜晚,李才都继续在山上敲锣打鼓,鸣钲吹号,结果没把关东军累死,先把自己累个半死。

发现疲敌之计没有任何用处之后,徐荣又心生一计,他派人从洪庆山后方绕道,差不多就是后世的渭南市一带,派人袭击关东军的粮道。

洪庆山对于徐荣的重要性还是非常大的,这一带不仅崇山峻岭,包括享誉盛名的骊山就在此地。关东军并不熟悉山里道路,而徐荣有本地人做向导,可以轻松在这些山林之间来回穿插。

但等他派去的兵马费了半天劲,迂回绕道之后,瞭望这一望无际的渭南平原才发现,特么关东军居然根本没有从郑县运送粮草,而是特么从河对面的下邽县运送。

当时的关东军地理位置很简单,戏亭一线结寨,北连渭河,南接洪庆山。而在戏亭身后并不是郑县,而是渭河北面的下邽县。

既戏亭——下邽——郑县,区别在于戏亭与郑县在渭河南岸,而下邽则在渭河北岸,与后世的渭南市隔河相望。

这意味着中间就空出了渭南市整片平原地区,原本徐荣以为关东军的粮道是从郑县直接往戏亭送,那样他依靠着洪庆山脉神出鬼没,完全可以不断骚扰平原上的运粮车队。

然而他派去的人却傻了眼,因为郑县确实是关东军后方的粮草中心,可人家是先运到河对面的下邽之后,再从下邽又运到戏亭来。

所以关东军根本不是从自己后方接粮食,而是从北面的渭河边上接粮食,他们去断人家粮道,直接断了个寂寞。

听到回来的将领禀报,徐荣也是无语。

他还从未见过这么送粮的。

不过徐荣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套路确实有效。

因为这跟长平之战不同,长平之战赵国是自己贪心,想要占据上党郡,导致自己战线拉得太长,加上后勤远不如秦国,最终出现崩溃。

但如今的局面就跟战国不一样,几乎相当于秦国在跟韩赵魏齐四国开战,战线虽然都很长,但双方的后勤压力也不大,所以哪怕关东军绕远路这么送粮草,徐荣还真没什么办法。

一时间,双方处于紧张刺激的对峙阶段,局面陷入了僵持,关东军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如山一般耸立在了戏亭一带,像是就来旅游的一样,站在这里望风景,令人摸不着头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