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十九章 投名状

三国之谋伐 第十九章 投名状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十九章 投名状

后世有位先生曾经翻开历史书,打开之后发现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先生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封建社会就是个吃人的时代,鲁迅先生在这一点上看得比谁都远。

曹操屠城,董卓干的坏事比曹操好不到哪里去。

盗掘陵墓、掠夺权贵、肆意杀戮百姓、祸乱宫廷、侮辱公主宫女、杀良冒功、随意屠戮朝臣。

后世还曾经有人想替董卓和曹操翻案。

当然。

为董卓翻案的人很少,网络上也只有支零片语。为曹操翻案的人多得数不清楚,一搜成百上千页。

或许是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翻开一页页史书来看古人对曹操跟刘备的评价对比,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古人会夸刘备道德好,军事水平差。会鄙夷曹操道德败坏,赞扬他军事水平高。

汉末三国东西晋南北朝时期,是曹操刘备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们的评价。

曹操:“讬名汉相,实为汉贼。”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刘备:“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隋唐宋明以后。

曹操:“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

“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

刘备:“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

“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无人语与刘玄德,问舍求田意最高。”

“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古人评价,靠近汉末那段历史,曹操自己麾下势力的人,主要奉承曹操英明神武。而敌对势力,则打击曹操人品低劣,道德败坏。

而刘备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会夸他一句仁义,说他有君子风范。

除了吕布以外,竟然没有一个人在道德层面上去批评刘备,不知道后世那些诋毁刘备的人是怎么想。

而在隋唐以后,倒是没有人再攻击曹操的德行,但也没人赞扬他呀。

除了夸他军事才能以外,有几个古人夸他品德高尚?

反倒是朱熹还曾经批评他道德败坏来着,虽然朱熹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由此可见,是非功过,在古代早有定论。

可惜,古人评价:曹操道德不好,但军事水平很高。刘备道德好,运气差,军事水平不行。

甚至我朝开国伟人也是如此认为,曾经多次谈论曹操和刘备的区别。

结果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历史发明家们掏出了他们的键盘,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话:“古代人都死了那么多年了,他们懂个锤子曹操刘备,实际上曹操屠城真性情,刘备渡江伪君子。”

这就跟键盘侠们说莎士比亚就是个写剧本的,懂个锤子《哈姆雷特》是一个道理。一个个化身懂王,比作者和亲历者还要厉害。

如果鲁迅先生还在的话,翻开这一页页历史书里,看着那“吃人”二字,怕是连指着这些人的鼻子骂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都没有了,因为都被他们的智商逗乐了。

不过人都是如此。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别是当他们有一个炫耀自己那点微末智力的平台的时候,操起手中的键盘他们就是指点江山的王者。

却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一个叫“叶公好龙”的成语,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

要是把他们放在汉末三国,曹操举起屠刀对准了他们,要把他们变成军粮,变成填泗水的尸体,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

只是相比于那些嘴里满口喊着“仁义道德”,手里却挥舞着屠刀的伪君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卓才是真小人。

因为他连伪装都已经不伪装,在逐渐掌控权力之后,彻底开始放飞自我。

很多人都说小说需要逻辑,而现实往往没有逻辑可循,所以现实里的事情往往比小说更加魔幻。

后世人看史书,就很难理解董卓在掌权之后,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恶行,几乎坏事做尽。

明明可以做个权臣,把持几十年朝政,非要去作死。

后来的司马家父子、孙皓、尔朱荣、朱温、高欢、高洋,面对他都得汗颜。

可要是站在董卓的立场去想问题,那他做的这些事情,或多或少,大家也都会明白原因。

很简单,董卓需要钱和粮食维持他的军队。

看他的军队架构就知道了。

除了五千本部西凉兵,大部分都是并州兵和三河士兵。

古代军队基本就是有奶便是娘,在大字不识一个的封建时期军队里谈家国情怀和国家大义,那属实有些难为他们。

董卓要想继续让这些军队保持为他效忠,除了供应给他们需要的粮草以外,当然要用金银珠宝笼络。

因此这次挖掘汉孝康帝陵墓,就是董卓的一次试探,看看朝堂上下对他的容忍程度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连盗死人的坟墓,还是先帝的坟墓他们都不敢出声,那下一次,自然是掠夺活人的财产。

中平六年十二月,洛阳,太师府邸之中。

董卓与麾下数十名将领召开完军事会议,在吕布的保护下,与李儒阎忠一起来到后院。

新的太师府邸其实就是梁冀园,他直接占据了大将军府邸为新家。

后院拱门回廊,屋檐飞角,房屋建筑如宫殿林立。

宽阔的人工湖中鱼群肆意游荡,董卓向着湖中心的亭子走去,又对吕布道:“奉先,在亭外等候,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是,义父!”

吕布持戟而立,威风凛凛地守卫在汉白玉铸造的石桥边。

李儒阎忠,基本就是董卓最高层幕僚班子。

之前还有个赵琳,可赵琳虽然也是凉州人,出身于天水赵氏,但董卓觉得他不太聪明的亚子,就把他排除出了最高决策层。

这也没办法。

李儒智商90以上,阎忠也是不低于80,两个人都有谋划的能力,而赵琳其实就是普通资质,自然在这个圈子混不来,目前在老乡杨定麾下担任校尉。

三人坐定,董卓的心情相当不错,乐呵呵地道:“今日三军尽开颜,人人都得了赏赐,士兵以后必然会对我效命死忠。”

李儒抚摸着下巴的胡须,摇摇头道:“明公,这些还不足以让三军都知道明公的威严。”

“哦?”

董卓纳闷道:“我从孝康帝墓中取来成箱金银,赐给他们,难道他们还不感恩戴德吗?”

李儒笑道:“孝康帝墓中的金银虽多,但全军近十万将士,莫说将领们要分去不少,单说分到每个人的头上,已经剩下不了多少,又如何能让每个士兵都对明公感激呢?”

“这个嘛......”

董卓迟疑道:“可是我手中也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赏赐给他们了呀。”

“呵呵。”

李儒目光中露出一丝诡谲,低声道:“明公没钱,可明公莫忘了,洛阳中达官显贵无数,可以宣布他们的罪行,掠夺他们的财富来作为军需。”

阎忠忍不住说道:“需要到这一步吗?都内府、水衡尉和禁钱司剩余的钱应当不少,如今太师掌控了朝廷,完全可以正常发放物资。并不需要纵兵劫掠权贵,要是如此的话,恐怕海内震荡,后患无穷呀。”

李儒摇摇头道:“我何尝不知道后患无穷,可问题是,如今明公的权势还不稳固,那些关中豪强、南军校尉,表面上效忠于明公,实际上背地里都有自己的心思,我这么做,便是让他们归心。”

“让他们归心?”

董卓不解道:“这是何意?”

李儒冷冷一笑:“明公得罪了袁家,已经回不了头。若想执掌权力,则必须控制住洛阳。要想控制住洛阳,就要将整个洛阳的军队掌控在手里。那些关中豪强兵马和南军兵马,个个心怀鬼胎,各有打算。我们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才能让明公彻底掌控他们。”

谈起掌控军队,董卓点点头:“不错,我也能够察觉到他们这些人有异心,只是不知道该用何方式,请文优教我。”

“很简单。”

李儒目露凶光:“命令他们去攻击洛阳权贵,洗劫他们的家产,杀戮官员百姓,一来让他们尝到甜头,让他们有钱拿,有金银花。二来逼迫他们得罪洛阳权贵与所有官员,让他们明白,只有我们才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这个计策,便是投名状。

程银侯选李堪杨秋这些人,都是关中豪强出身,之所以听从董卓调遣,还是因为跟着他有利可图。

但当初董卓差点失势,这些人就立即投靠董太后,愿意追随董承。

结果董承一死,又回到了董卓怀抱。

实际上这些人就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谁强大就跟谁,完全没有什么忠心不忠心可言。

所以李儒很清楚,要想对付这些墙头草,那么就得让他们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

现在董卓得罪死了官僚士大夫阶级,未来必然要受到他们这些人抵制。

而如何拉拢关中豪强的力量,防止关中豪强被敌人拉拢走?

当然是让这些人去把敌人得罪个死,到时候董卓是有罪,你们一个个也犯了死罪。

是选择死,还是跟着董卓一条道走到黑?

李儒这个计策,不可谓不毒。

跟逼上梁山是一个性质。

董卓听后大笑道:“好,文优之策,深得我心,那么再过些日子,我就以府库没有钱粮为由,让他们自己去抢掠京中大户。”

李儒微微一笑,拱手道:“明公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