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九章 寿诞

三国之谋伐 第九章 寿诞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九章 寿诞

北宫外的广场上锦旗招展,旗杆上系的不是军旗,而是丝带。

庄严肃穆的音乐从永乐宫中传出,令人心神荡漾。

朝堂三公九卿,诸多大臣,齐聚于此。

太皇太后今日诞辰,设宴款待百官,珍馐佳肴一盘一盘地上,歌舞饮宴,十分畅快。

“太傅袁隗,赠丝绢绸缎十车,玉如意一对,珊瑚碧树一盆,玳瑁手镯一双,翡翠戒指一枚,祝太皇太后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太尉董卓,献西域红宝石十颗,西域蓝宝石十颗,西域金丝檀木香料一斛,西域极品麝香一斛,西域极品龙涎香一斛!祝太皇太后福寿绵绵,百龄宁康。”

......

“青州牧刘备,送来美酒千坛,珍宝百斗,黄金十斤,东海明珠一颗。祝太皇太后人寿福气丰,龟鹤遐年。”

“益州牧刘焉,献上寿礼蜀锦百匹,金银一车.......”

董太后高坐陛上,左右两边是穿天子冕服的刘协,以及穿诸侯王服饰的刘辩。

随着赞礼官一声声的高唱着贺礼,台上的董太后脸上的笑意就更加浓郁,虽然皱纹满面,却灿烂得像是一朵绽放的菊花。

很多人都知道,汉孝康帝,也就是曾经历史上的汉灵帝刘宏,以贪婪成性出名。

在某搜索引擎软件上查最贪财的皇帝,刘宏名列第一。

但却不知道,刘宏的性格,正是由于他母亲董太后的言传身教,才导致了他又贪财,又喜欢享乐的个性。

包括何进当初想要废掉董太后,其中最大的罪名,就是董太后逼迫各地州郡,让地方官员进献财宝。

“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交通州郡,辜较在所珍宝货赂,悉入西省。”

这是写在史书里的贪婪。

所以当听到赞礼官将百官们的贺礼唱出来的时候,心里的喜悦早已跃于颜表。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箱一箱的钱财进入口袋里更好听的声音?

袁隗转过头对董卓说道:“太尉富埒王侯,赠礼确实是珍贵,怕是光这些名贵的西域宝石、香料,就能价值数百万钱了吧。”

董卓微微一笑道:“到底是比不得太傅四世三公,底蕴积累,我这点贺礼,都是我们凉州从西域弄来的一些土特产,比之太傅富可敌国的财力,还是差得远。”

“呵呵。”

袁隗淡然一笑,不再和董卓说话。

四世三公,并不是指四代出了三位三公,而是指四代当中,每一代都有担任三公之位的人的家庭。

论起底蕴,汝南袁氏比之弘农杨氏还要强上一些。

因为弘农杨氏是今年才晋升为四世三公之家,之前只是三世三公,从杨震开始,依次是杨秉,杨赐,到两月前,杨彪成为司空,才算是四代。

也许有人说,弘农杨氏是赤泉侯杨喜的后代,西汉时还有个丞相杨敞。如果把杨喜跟杨敞算上的话,那弘农杨氏的底蕴比之在东汉中期才发迹的袁家要强得多。

但实际上四世三公这样的底蕴,指的是连续不隔代的情况。

你不能说你姓李,祖上是李世民,就能跟人说自己是皇帝家庭的人吧?

而且袁家四世,不仅只有四个三公,有五个。

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比之杨家还多一人。

因此在当时,袁家的势力和声望,其实是要超过杨家。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袁术逃离洛阳后振臂一呼,就能群起响应的缘故。

所以袁家送给太皇太后的贺礼,就不能是简单的金钱俗物,都是千金难买的罕见珍品。

别看玉如意、珊瑚树、玳瑁镯、翡翠戒指在现代到处都有。

但在汉朝,非一般的名贵。

班固在《西都赋》里就曾经有写:“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将这些东西描绘进皇室宫廷顶级珍品,可见这些东西的贵重。

董卓知道,袁隗刚才的那一笑,看似是谦虚的笑容,实际上,是在炫耀他们袁家的底蕴。

在袁隗眼里,自己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爆发户而已。

红宝石蓝宝石,西域顶级香料那也是一斛几十万钱,只有富豪家庭才能用得起。

但在袁家眼里,依旧只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俗物。

而袁家送的东西,哪个不是千金难买,有价无市的珍品?哪个不是万中无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绝品?

这番作派,一来嘲笑董卓的不自量力,二来,也是对这个不听话的门生故吏表示鄙夷。

没有他们袁家的支持,你董卓不过是条狗而已。

等没了利用价值,如丧家之犬一般被赶出朝廷,是迟早的事情。而他们袁家,却能千秋万代,终为皇室依仗。

看着袁隗那平淡的微笑,仿佛是在无声地嘲弄自己,董卓暗暗握紧了拳头。

他知道,通过最近的朝堂变化,袁隗这老狐狸已经猜到了太皇太后对自己态度的改变。

现在这样,既是炫耀,也是示威。

听着耳畔老贼向太皇太后恭维的笑声,董卓一边保持着谦虚的假笑,一边内心充满了怒火。

总有一天,我要将袁家杀得一个不留,将你这老贼的人头悬在城门之上!

“太后,何氏请求入宫。”

一名小黄门向王钧禀报,王钧来到董太后身边,低声说了一句:“说是要向太后磕头敬酒赔罪,祈求太后宽恕。”

“哦?”

董太后嗤笑道:“何氏性子向来刚烈,居然还有向朕服软的那一天?”

王钧陪笑道:“许是她想通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哼。”

董太后冷笑道:“何氏当初连朕都差点被她谋害,朕看到她的脸就觉得心中不愉,要不是看在她那孩儿,我那孙儿的份上,早就将她赐死,还有脸面在朕的诞辰来请罪?”

“那臣就让人回绝了何氏的请求。”

王钧本来还想劝一句,但觉得这样做目的好像太明显,便还是正常回答。

下面的董卓听到了这个情况,不由露出失望的表情。

果然。

计划赶不上变化。

李儒和阎忠制定了好几条策略。

如果能够在酒宴上利用何氏毒死董太后最好。

因为董太后是不怎么喝酒,旁人也没那资格胆子去敬她酒。

所以哪怕郭胜负责宴席酒水,也没有下毒的机会。

只有在何氏敬酒的时候,郭胜去倒酒,才可以把毒下到董太后的杯子里。

可惜董太后恨极了何氏,根本不给何氏机会。

现在看来,第一条计划算是失败了。

不过还好,有第二条计划。

能够不用武力解决问题,那就最好,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做最后的打算。

那就是牺牲何氏,再以废帝忠臣的形象闪亮登场。

这条计策属于万不得已的办法,因为一来世人难以信服,二来再发动一次宫门之变的成功几率不高,属于最后的无奈之举。

希望第二条计策,能够成功。

董卓想起自己千辛万苦弄到的西域顶级香料,眼里露出坚定的神彩。

然而就在此时,有人发表了意见。

台下的司空杨彪,也坐在离太后位置不远的地方。

杨彪和黄琬等人,是朝堂少数的正直派。

他们本来就反对废立,同情何氏刘辩母子,听到董太后的冷酷,杨彪忍不住说道:“太皇太后,臣有话要说。”

“何事?”

董太后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杨彪认真道:“臣觉得,何太后今日祈求入宫,应该不止为太皇太后祝寿那么简单,想来,怕也是打算趁着今日太皇太后高兴,祈求获得太皇太后原谅,能够与弘农王聚一聚。母子分离,若世间惨剧,圣朝以孝治天下,长时间让何太后与弘农王别居,怕是不妥,恐惹世人非议。”

听到杨彪的话,一旁的刘辩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地掉,跪在董太后面前:“祖母,求求你让我见一见母亲吧。”

何氏被赶去了永安宫,刘辩却没有跟着迁过去。

董太后再傻,也知道不能让刘辩住在宫外。

更何况刘协是她的孙子,刘辩同样也是她的孙子。

长辈之间的权力斗争,孩子是无辜的,她也没有恨乌及屋到厌恶亲孙子的地步。

看着刘辩哭泣的模样,董太后到底心软,摆摆手:“罢了罢了,你母亲虽然作恶多端,你却是无辜的,那就让何氏进宫吧。不过敬酒就免了,朕看到她就烦,今夜就让她住在章德殿,跟辩儿见一见,明日再送出宫去。”

“谢祖母。”

刘辩喜极而泣,擦了擦眼泪从地上爬起来。

当下众人心情不一。

袁隗无所谓,这是皇室的家世,与自己无关。

现在他们袁家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目前的权势,巩固声望,让朝野遍布他们袁家势力。

杨彪的心情则好受了许多,当初他是反对太后废帝废后,可惜大势难挡,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这让他与黄琬等少数正直派心中愧疚,如今总算能为何氏母子做点事情,也算是聊以藉慰。

而董卓却是难以言表的不敢置信,没想到第二个计划居然这么轻易就成功了,虽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少要比预期的强了许多。

接下来,就要看何氏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了。

董卓举起手中的酒杯,一口饮尽。

当放下酒杯的时候,森然的目光早已经变得和蔼,面带微笑地看着群臣。

将来。

自己要站在台上,俯视他们,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