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

汉民族对于粮食有多重视?

曹操骑马踩踏麦田,割发代首。

苏轼为节约食物,房梁挂钱。

历朝历代统治者下圣旨劝农桑、劝节约。

即便是刘备当政的时候,有一年大旱,也要下禁酒令,不许人们用粮食酿酒。

为此还与简雍在抓私藏酿酒工具之人的事上有过争执,最后被简雍的黄段子给说服了,可见古人有多爱惜粮食。

陈暮为了逼迫司马俱投降,毁坏他的粟田,践踏他的粟苗,这种行为,在古人眼里,无异于犯罪。

不过行军打仗嘛,无所不用其极。

曹操在《后汉书》与《三国志》两本正史里,光屠城记录就最少五次以上,跟曹操比,陈暮还是觉得自愧弗如。

当然。

也许有人说,你好的不学学坏的,那些仁义君子你不去跟他们比,非得去找老曹比。

但三国就是个比烂的时代,在史料记载里,各路军阀除了刘备没干过什么太脏的事以外,哪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什么吃人肉的,坑杀降卒的,杀名士的,屠城的,称帝的,劫掠的,烧城的,篡位的,毒杀皇帝的,相比之下,自己就是毁坏个粟田而已,反倒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刘备看着好好的粟苗就这么被毁坏,心疼而已。

但再心疼,事情还是得做。

不然治下如何安稳?百姓如何安居乐业?

因此见到张飞带着一千骑兵在粟田里如此肆意妄为,刘备也没有出声阻止。

汉朝的粟田跟麦田不像南方的水稻一样田里蓄水,田里是干的,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灌溉。所以马蹄踩入粟田,并不会陷入土地中。

司马俱的队伍投鼠忌器,哪怕恨不得生啖张飞的肉,但步兵本来就追不上骑兵,更何况人家还在田里。

闹哄哄了一阵,司马俱一咬牙,自己亲自领军,率领两万大军出城。

他的兵马不过四万,现在三万人全都出去,乌泱泱一片,杀奔远处数里之外的刘备军。

看到这一幕,刘备对陈暮道:“四弟,全军出击吧,顺势将司马俱击溃。”

他的步兵只有八千,但骑兵有一千。

而且他的骑兵部队还是有甲胄的半重骑兵,对付农民军不要太简单。

然而陈暮却摇摇头:“收兵。”

“收兵??”

刘备自前年起兵出征黄巾以来,大大小小也打了十余仗,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也看得出来,这是击溃司马俱的好机会,为什么要收兵呢?

陈暮解释道:“现在上去大战,只能正面击溃,不能解决问题。一旦贼军逃回城里,又得重新开始,攻城的话损失太大。不如继续拖着,反正粟田就在城外,每天破坏一点,折磨折磨那司马俱,总有一天他会投降。”

折磨?

刘备无语。

这不是耍流氓吗?

“子归啊,咱就不能真刀真枪和他干一场吗?”

“大哥,打仗会死的人,说好的仁义呢?”

“好.....好吧。”

刘备不说话了。

得,又被自家老弟给道德绑架。

不过陈暮倒是没想到刘备还有这么堂堂正正头铁硬刚的想法。

相比于他老祖宗刘邦,那是一点先祖流氓风范都没学到。

打仗可不是玩游戏过家家,那是用小命生死相搏。

命只有一条,为了生存什么都必须做。

就跟和仇人决一死战一样,拿命拼的时候,谁还管你招数还是套路?

用牙咬用手挠扣眼珠子掏裆捅P眼子,什么打法下流就用什么。

别说年轻人不讲武德,讲武德的早就埋在地里变黄土了。

要是打仗还有规矩,讲礼仪,那最终也就是个宋襄公,落到个被人千年耻笑的结果。

好在刘备虽然为人正直,但不迂腐,听从了陈暮的建议,大手一挥:“鸣金。”

叮叮当当的鸣金声传来,刘备的八千步兵前队变后队,井然有序地撤退。

远处田野上还撒欢的一千骑兵,也是兵分两路,从远方的田里穿行而过,卷动着飞扬的尘土,将身后的黄巾甩得连灰都吃不到。

司马俱率领队伍追杀了数里地,直到实在追不上了,这才收兵回城。

老实说,步兵衔尾追杀骑兵,必然有跑得慢的跑得快的,这样队伍脱节,若是这个时候张飞率领一千骑兵打个回马枪,说不准就能杀得司马俱大败。

但陈暮显然不希望真刀实枪地干一场,他的目的是要逼降司马俱,既然拿捏住了对方的死穴,又何必硬碰硬呢?

没那么个必要。

司马俱收兵回城,回到自己的府邸,恼羞成怒道:“气死我了,快,派出人手,找徐和求援。”

左右有人叹道:“将军,如今春粮全在城外,我们如果不守住的话,到秋天后,城里的粮食全部吃完,大家就得饿肚子,还得想个办法才行。”

“是啊,官军显然是打算清野,我们没那么多粮食固守,要么找个时机和官军决一死战,要么.......”

“要么什么?”

司马俱瞪眼望去。

那人迟疑道:“要么只能投降了。”

啪!

司马俱大怒,指着他喝道:“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将军息怒,老包子也是为了将军好,如今眼下还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是啊,老包子忠心耿耿,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将军莫要动怒。”

众人连忙劝道。

被大家劝说之后,司马俱才勉强压下火气,说道:“大家不用担心,徐和不会见死不救,我们必能击败官军。”

如果陈暮在这里,一定会感叹司马俱的年轻。

岂不闻太祖十六字兵法真决,死缠烂打战术,打不死你,折磨死你。

接下来的几天,刘备军在城外安营扎寨,每日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司马俱的田地,破坏他的粟苗。

陆康的军队由伊恒率领,悄悄渡过济水,屯兵在高苑北面五里外的广牟乡。两边已经取得联系,陈暮要求他们隐藏行迹,不要被发现,以作奇兵。

如果看过一望无际的平原就知道,位于平原地区的地貌极为平坦,田野辽阔,虽有起伏的丘陵,却也只是如夜幕时点缀夜空的群星一般,仅仅只是占据了星空一小部分,更多的区域,是那般浩瀚如海的宇宙。

青州就是后世的山东,山东多平原,乐安就处于后世的鲁西北平原区域,高苑城外的粟田鳞次栉比,绿油油的粟苗茁壮成长,偶有山丘森林,郁郁葱葱的林木葳蕤,透露着春天的活力。

可惜这份活力很快就被人为破坏,成队成列的官军拿着镰刀锄头冲入粟田,不断收割。每次司马俱一出城,营寨就会敲锣打鼓,士兵立即跑回去,不被抓住。

刘备驻扎在高苑城五里外,按照距离来说,其实也就是两公里。但在平原上的视野实在太好了,只需要安排几个骑兵在城外山坡上观望,一旦司马俱敢出城,骑兵立即回去报信,刘备就鸣金收兵。

黄巾军在野外本来就打不过官军,要不是陈暮不想给自己增添伤亡,只想玩流氓战术,八千步兵配合一千骑兵冲阵,司马俱这四万人必败无疑。

更何况司马俱也不敢把人全带出城,每次只带两万人,攻打人家驻守的营寨,才到营寨前,就被一波箭雨逼走。

而且后勤问题也不需要担心,梁邹离高苑不过数十里,源源不断的军械和粮草运来。

陈暮是猫捉老鼠,不断在戏耍司马俱。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不增添已伤亡,二是不给敌人造成伤亡。

司马俱的几万士兵都是青壮劳动力,如果能逼降,统统都要给他当打工仔工具人种田去,陈暮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劳动力受到损失。

老资本家行为了。

在又一次看到官军望风而逃,跑回营寨之后,司马俱彻底失去了理智,长刀一挥怒吼道:“给我冲,杀进去。”

左右带着人马尝试了一轮冲锋,箭簇如雨点般射来,黄巾军抱头鼠窜,狼狈而逃。

两侧营寨空地上,一千骑兵也不断射箭骚扰。

很多人奇怪,长矛方阵应该是克制骑兵的办法,为什么骑兵就能如此为所欲为呢?

还是那个问题,机动性。

长矛方阵能够克制的只有不着重甲的轻骑兵,但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汉民族的骑兵都是弓马娴熟的存在。

包括后来蒙元,后金,他们的骑兵也都是以弓箭为主要攻击手段。

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步兵如果结阵,就远程射击,等到步兵被弓箭射到溃败,就骑马砍杀。

人家不仅跑得比你快,还有远程攻击能力,步兵自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看到对方骑兵出来,摄于兵势,司马俱不得不暂避锋芒,鸣金收兵。

结果才刚回城里没几分钟,就得到消息,官兵又开始毁粮。

司马俱眼皮子狂跳,他自从跟着天公将军起事以来,也不是没跟官军打过。

但这么流氓的官军,还是头一次。

无奈之下,又只得点齐兵马,杀出城去驱赶官军。

这边官军见他们来,又撒丫子往回跑。

等他们一走,又溜出来继续干坏事。

看着官军反复横跳,司马俱那个气啊,心里憋的火蹭蹭地冒。

有本事你们出来一战嘛。

要是明刀明枪把我击败了,我也认了。

拿我的田地撒野,算什么英雄好汉?

然而司马俱不知道的是,陈暮这一招釜底抽薪,除了学习太祖兵法以外,与早年看书时,看到诸葛亮的一些事迹也有很大关系。

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时候,就曾经对上邽附近的麦田进行破坏,只是司马懿援军到的及时,没有让诸葛亮来得及把所有麦田损毁,使得这批粮食后来成为魏军与蜀军对峙的关键。

而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历史被罗贯中写成了卤城收麦,让司马懿成为诸葛亮的打工仔,免费帮诸葛亮收麦,来刻画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所以在围城的时候,如果知道城内粮食不足,损坏敌人的稻田,可不是陈暮发明的。

不仅诸葛亮干过,春秋战国时期也有。

像楚庄王这厮迫害宋国,做得比陈暮还过分,为了逼迫宋国投降,不仅收割了人家的麦田,居然还筑室反耕,包围宋国,当着人家的面在城外建造房屋,耕种人家的土地,把宋国城外当自己家了,属实离谱。

相比之下,陈暮反而算是善良的,没有楚庄王那么过分到在人家都城外另外再造一座城市的地步。

即便如此,也把司马俱逼得十分窘迫,官军不断地撩拨他的怒气,却不管如何咆哮,也只能无能狂怒,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粟田一天比一天少。

不过司马俱倒也还没有完全绝望,徐和还有军队,只要徐和援军抵达,两军合起来最少有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队伍,一千骑兵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很少,必能击溃官军。

“将军,昨日又被损坏了八百多亩田。”

高苑县令府。

听到士兵汇报的消息,司马俱嘴角抽搐,心里在滴血。

“将军,那样的话,秋收时节,我们剩余的田地将不足一半。”

有个读过几天书的半吊子手下用小木棍算了半天,也就是算筹计数法,得出这么个结论。

一名手下悲戚说道:“将军,再这样下去,就算打退了官军,剩余的粮食也不够我们过冬了,明年大家都得饿死。”

司马俱强忍着怒意问道:“派出去找徐和的人去了几天了?”

“四天了。”

“嗯。”

司马俱点点头,安慰众人:“高苑离昌国不过一百余里,也许此时徐和大军已经在路上,大家再耐心等几日。”

“可是如果我们再不下田的话,即便官军不破坏,田园也会荒芜,长出杂草,那搞如何是好?”

另外一位手下提出担忧。

种地可不是把种子丢进地里就不管了,初中历史就应该讲过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精耕细作”。

秧苗种下去后,不仅要施肥、锄杂草、灌溉,还得时刻照料,因为谷物秧苗都很嫩,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死。

如今官军已经围攻了他们五天,足够田里长出大量杂草,这些杂草会吸收粮食的养分,到时候即便到成熟的季节,粟苗也不会结多少粟谷,粮食歉收。

司马俱想了想道:“我们每次出城,官军就会缩回营寨,不如今日我们佯攻,把他们逼回去,再派人去打理田地?”

“那城内不留人防守吗?”

有人问。

要想看住官军,最少得两万人,那么派人留守还得打理田地,剩下的两万人就不够分配。

毕竟整个高苑县各处分布了三十余万亩田,当时亩产不足,要养活一户五口之家,要二十亩地,平均每人最少耕种四亩,司马俱四万青壮劳动力耕种了二十万亩。

已经派了两万人出去盯防官军营寨,再留一万人驻守,另外一万人打理田地的话,恐怕会累死,忙活一天都整理不了多少亩地。

司马俱咬牙道:“留500人吧,反正官军也只有一万人,分不出人手攻城。”

“唯!”

众人领命。

那边司马俱定了计策,这边官军今日的活动又开始了。

刘备军队浩浩荡荡地出来,如同一群硕鼠,举着镰刀锄头嗷嗷叫着奔向粟田。

让人类搞建设很难,但搞破坏却很容易。

要不是黄巾军每天都出城骚扰,平均一天八百亩的战绩实在是小瞧了人类的破坏力。

八千士兵,一个人毁坏一亩粟田,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行。

甚至有收麦经验丰富的老兵,十多分钟就能把一整亩田割得干干净净。

这其实已经是陈暮在特意克制的结果,他要得不仅是司马俱四万青壮劳动力,土地也要,没打算真把二十万亩田全破坏光,这些以后可都是他的粮食。

陈暮和刘备此时正在军营里下象棋,如今事情做了几天了,士兵们也熟门熟路,已经不需要指挥,大家各司其职就行。

“使君,刺史,那司马俱派人出城打理田地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外面观察的探子回报。

“哦?”

陈暮来了兴趣,没想到司马俱还敢出城打理田地,问道:“他们出了多少兵马?”

“在营外的跟以往一样约有两万,剩余出城打理的田地的,应该也有一两万人。”探子答道。

“那就意味着城里空虚。”

陈暮摸着下巴。

刘备眼睛一亮:“这是个好机会,陆太守的人马正好可以奇袭高苑城,此战可一举定乾坤矣。”

“可是那样的话,司马俱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投降,一种是死战,一种是跑向昌国。除了第一种以外,另外两种都不好。”

陈暮摇摇头。

刘备纳闷道:“那该如何是好?”

“继续折磨他。”

“继续折磨?”

“不错。”

陈暮对传令兵道:“跟陆太守的人马打声招呼,让他们攻城,但不要攻进去,鼓噪鼓噪,吓一吓敌军即可。”

刘备不解道:“四弟,这又是何意?”

陈暮笑着说道:“这样那司马俱必然疲于奔命,要么眼睁睁地看着田地一天天荒芜,或者被我们毁坏,要么老家被人偷掉,整天担惊受怕之下,最后扛不住了,向我们投降。”

刘备沉吟道:“四弟。”

“嗯?”

“做个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