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

三国之谋伐

章武十一年初,大汉依旧按照它该有的轨迹运行着。

陈暮稳坐内阁,掌管着天下政务。

最新传来的消息,扬州江南河段工程终于于今年年初完工,完成了长江与钱塘江的通渠。

这样整条京杭大运河经过六年的开挖,如今已经通了大部分,南方可以实现基本通航,现在大运河就只剩下最难的河北永济渠段工程还未结束。

之所以六年完成大半的通渠工作,是因为除了永济渠和江南河以外,其余的河段都是原有河段的疏浚,工程量并不大。

像山阳渎就是邗沟,通济渠则连通了鸿沟、蒗荡渠、睢水、泗水、大野泽、沭水、汴水等河南徐州十几条河流,往西北可去洛阳,北上可往永济渠,东北可去青州。

南阳渠则沟通淯水、汉水、颖水、汝水、蒗荡渠、汴水等等。还有云梦渠,利用澴河做沟通淮河上游与长江中游的水渠,广州渠自然是利用灵渠。

可以说除了永济渠要斜着挖大半个河北比较费劲以外,其余河道基本都只是疏浚以及扩充加固,工程量远比重新开挖一条河小得多。

事实上后来隋炀帝挖京杭大运河的时候,也没有用多长的时间。拢共也就花了六年,并且还是一次性完成全部通航工作。

但那是属于急功近利的情况下,隋炀帝征调的民夫超过五百万,真正的劳民伤财,工程量比修万里长城还大。

秦始皇修个长城和骊宫都造成了不小动荡,更何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修一条数万里的大运河?

所以隋朝灭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陈暮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不敢急功近利,即便是在国库充足的情况下,也是一步步来。先易后难,集中把河南以及江南地区开挖,再挖河北。

按照内阁初步估计是在十年内完成基本通航,十五年完成全面通航,预计要比隋炀帝多花九年时间。

不过大家都是修河挖渠,大汉与隋唐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大汉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要比隋唐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大了不少,比如荆州南阳河段就是多出来的工作。

征调的民夫同样超过四五百万人,波及范围遍布整个大汉,但却不会动摇国本。

因为这项修河工程,本质上来说还是以工代赈。

民夫属于招聘制而非强征制。

而隋炀帝修个河,属于强行征调,在修的工程当中,居然死了二十五万人,劳民伤财不说,基本把他爹杨坚打的底子几乎修了个光。

这里面的差距,显而易见,就是一個经济学教授与一个连基本理财都不会,甚至攒钱都不会的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只是大汉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即便可以在未开发的年代满世界挖矿,也要付出时间和成本。

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选择以工代赈,也需要一个国家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底蕴。

如果仅仅只是从挖矿来说的话,按照初步预算,运河的直接成本花费要超过数百亿的大汉铜宝,换算成银元的话,也要超过数千万银元。

因为初步解决粮食危机之后,大汉各地的物价已经开始大幅度降低。

在汉朝鼎盛时期,一石粮食最低的时候是西汉汉景帝在位期间,“谷石五钱”,也就是120汉斤稻谷只要五枚五铢钱。

这也是为什么说文景之治是汉朝最好的时代。

到东汉之后,鼎盛时期为明章之治,根据出土的《敦煌汉简》记载:“人麦二石九斗,直泉二百卅”。

可见东汉鼎盛时期,粮食一石价格也是比较低的,大概六七十钱一石,而且这还是《敦煌汉简》,记载的西凉玉门关一带的物价,若是内地会更低。

而现在随着廉价粮食进入大汉市场,红薯玉米土豆等产量惊人的作物出现之后,粮食价格自然也是水落船跌,一路飞流直下。

最近洛阳的粮食价格已经跌破了十六枚大汉铜宝一石,马上要向着个位数一路俯冲,有接近文景之治的趋势。

所以挖运河的工人工资其实并不高,在粮食价格较低的情况下,每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是八百到一千大汉铜宝之间,不到一枚银元的样子。

但即便如此,这个收入也已经非常丰厚了。

因为如果把大汉铜宝和五铢钱对等的话,按照《居延汉简》和《九章算术》的记载,当时一名大汉百姓的年收入也仅仅3000-5000钱之间。

而当时的粮价却在100-200钱波动,到桓帝之后,粮价已经开始飙升,往220以上走,汉末的时候,普遍在500钱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大汉的人工工资远远高于之前平时东汉年代,粮价又远远低于大汉的鼎盛时期。

那么国家要付出的财力以及国力,就是不可想象的,需要强悍的国库支撑才行。

简单一道算术题。

虽然征调的民夫达四五百万,但并不是说这四五百万人天天在挖渠。

只是笼统人数而已,各地每个月上工人数并不固定。

但一年大概人数在一百到两百万之间。

取中间值一百五十万人,而工人平均工资在**百大汉铜宝。

那么一年下来,国家要付出的财政工资支出就达到了十五亿大汉铜宝,而这种情况要维持三到五年。

因为三到五年内大部分通渠工作会完成,剩下的用人数量会减少,后面五年就按每年十亿算。

十年下来,光工资支出就达到了一百多亿。还不算别的开销,总开销大概在二百亿以上。

并且这还只是修运河的直接支出,还有大量其它支出。

比如运河沿线的大部分青壮都参与到修渠当中,沿途郡县的粮食生产不足。

国家就得从别的地方购买粮食来平抑当地粮价。

还有公务员数量飙升,本来就是采取高薪养廉的政策,每年要支出的工资比以往多出了数倍,国家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用来支付公务员和修运河的费用。

之前说过,按照记载,东汉和帝时期,正常年份大汉一年的税收大概在200亿钱左右,刨除掉一年所有开支能剩下83亿。

但现在每年财政支出都超过了200亿,甚至接近300亿,财政压力非常大。

而东汉百年羌乱,花费的资金也就二百多亿五铢钱,可正是一场羌乱,几乎把整个东汉的家底掏空。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如果没有各种经济手段支撑,即便是从日本以及海外运金山银山铜山回来,也不一定能弥补亏空。

所以陈暮采取了很多办法。

如使用合金来减少铜和银的消耗,同时增加大汉铜宝以及大汉银元的产量。

给高级公务员发工资并不是直接用钱,而是大部分用比较珍贵的等值物品取代,比如丝绸、香料、珍珠、玛瑙等。

加大力度开采境内和境外的矿产,创建大量国有企业,由国家专营一些必需品,从民间回笼资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农业税,增加商税,鼓励民间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如此在一系列经济措施和国家政策之下,才能够进入经济的良性循环。

当然。

目前为止这些措施真正有用的还是前三者,最后一条并非那么快就能够做到。

后世我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现在对于大汉来说,本就是一穷二白,从无到有,自然也是个漫长的过程。

但正如未来有句话说,最穷不过要饭,不死总会出头。已经处于最低的低谷,怎么样发展都应该往上走。

所以陈暮认为,只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至少一百年内按照他布置的道路发展,大汉发展到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称霸全球的程度应该不成问题。

章武十一年三月,司徒赵温病逝了,享年七十五岁,由于青霉素的提纯工作已经完成,正式进入投入市场阶段,所以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

朝廷为这位为大汉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的元老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之后,递补了这几年政绩出色的大司农王邑为司徒,钟繇为大司农。

原本刘备是想递补荀彧的,但陈暮制定了制度,内阁成员可以兼任九卿,却不能兼任三公,因为三公地位仅次于丞相。

如果内阁成员本身就有处理天下政务的权力,再加上三公的权力,那么权势就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内阁和三公之间都不能互相兼任,丞相也不能兼任三公九卿。

另外军权也要分散。

设立六大军区,军队指挥权在三大将军与皇帝手中,只有大将军虎符和皇帝虎符在一起才能调动军队。

各上将每三年轮岗一次,调换防区,轮空的三人留在洛阳等待驻防。

到五月份,陈暮亲自前往河北视察工作。

永济渠的开挖难度确实比较大,隋炀帝也是花了六年才把永济渠挖通。而且汉朝永济渠的工程量也比隋唐永济渠大很多,要求要能承载蒸汽轮船,自然没那么简单。

所以整个目前一片热火朝天,正是五六月农忙的时候,即便是如此,依旧有大量青壮劳动力奋斗在开渠一线,为大汉航运事业添砖加瓦。

刘备则南巡去了广州,因为南阳渠修建完毕,他可以从洛阳直接坐蒸汽轮船一路南下,然后顺着汉水到长江,再从长江到湘江,最后从湘江的灵渠抵达珠江。

不同于隋炀帝南巡劳民伤财,他坐的船是蒸汽动力轮船,不需要沿途有船工拖拽,所以每到一地,都要处理当地政务,严惩一些当地的黑恶势力。

虽说由于制度问题,现在已经很难产生草菅人命的事情。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豪强势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全部剪除干净的。

历史遗留问题依旧存在,所以就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处理这些东西。天子巡视,自然也是其中一个方法。

刘备每到一处,皆派人开设检举信箱,同时又提前数月暗中调查走访民情,寻找贪官污吏。

因此所过之处,落马贪官和欺压百姓的豪强无数,一时间受到万民拥戴。

而在西域。

此时的关羽早已经兵出玉门关,抵达了海头城外。

前部张飞则顺着葱岭河北上,到了尉犁国。

六月份,他们兵分两路,正式对来犯的贵霜帝国大军以及北方的休屠各部发起了总攻。

关羽派将领管亥领两万人越过犁山,直奔伊吾。

这犁山便是后世新疆的库鲁克塔格山脉,北面便是吐鲁番盆地,汉时这里是车师五国的地盘。

车师五国在匈奴与大汉之间时常摇摆,如和帝永元二年,窦宪大破北匈奴,车师前、后部王各遣子入侍。

到汉安帝永宁元年时期,北匈奴再次来袭,西域复附北匈奴。车师国就击杀了汉朝设立在车师国一带的长史索班,引北匈奴人前来攻打汉朝。

等到延光三年,大汉遣西域长史班勇击走北匈奴于车师国前部境内,车师国再次归附大汉。

本身西域各国就是墙头草,谁强大他们就帮谁,无可厚非。

这次贵霜帝国来势汹汹,再加上联合北匈奴和被大汉赶出漠南的西部鲜卑,大半个西域沦陷,车师国自然也不例外。

伊吾城倒不是车师国的势力范畴,而是大汉的势力范围,东汉初年,大汉在此地筑宜禾都尉城,为的便是防御北方的匈奴人南下寇略西域。

在天山北面还尚有蒲类、移支两个小国。

然而时过境迁,大汉的影响力衰弱之后,这些地方已经被从东面涿邪山跑来的鲜卑人占领。

而匈奴人和鲜卑人的主力目前驻扎在交河城以及高昌城一带,位置是后世新疆的吐鲁番市,与西面的贵霜帝国对尉犁国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关羽军中目前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参谋体系,里面人才济济,比如不少诸侯投降的谋士就在其中,担任中级参谋军师。

参谋部给出的意见是应该先破伊吾,阻隔鲜卑人的援军,然后采取反包围的攻势,先破休屠。

他们认为大月氏远来征途,步兵居多,机动性不足。所以应该先除掉机动性比较强的匈奴人和鲜卑人,至少不能让他们尽快参战。

不然的话如果他们和大月氏纠缠,匈奴人和鲜卑人的骑兵突袭,就会陷入被动。

这个建议得到了关羽的赞同,于是选择出兵。

七月份,管亥攻破伊吾,杀鲜卑人数千。同月,关羽主力部队北上直取高昌,向匈奴人和鲜卑人发起总攻。

另外,张飞遣部将张郃留守尉犁阻拦大月氏的援军,自己往北进入焉耆国,绕道危须城,往北直逼东且弥国,也就是后世的乌鲁木齐市,准备进攻车师后国,断休屠各部的退路。

一时间,大汉对贵霜帝国与匈奴鲜卑人联军的攻势,正式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