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

三国之谋伐 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

章武二年的大汉王朝发生了几件事情。

一是公孙度在二年春被彻底消灭,亡于公孙瓒与徐荣的东西夹攻当中,**而亡。

朝廷把幽州一分为二,幽州西部地区包括原来的上谷郡、代郡、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以及辽西郡,保留为幽州。

东面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莬郡、乐浪郡以及新并入的濊貊郡、扶余郡等地,合为六郡,改为辽州。

这些地方包含了后世辽宁省以及朝鲜的大部分区域, 在当时来说还是一块很大的地区。

而三韩半岛目前还没有规划为州,原因在于它的面积太小,只有三郡之地。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按照陈暮的设想,三韩加上朝鲜,应是一块大州的面积, 到时候合二为一,并入在一起。

至于辽州地区应该加上北面的扶余国、高句丽国、挹娄国以及沃沮国等地, 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海参崴一带。

这片地方,划分出一州之地绰绰有余。

光东北这些地方,算上朝鲜,和海参崴,估计就不止东三省,具体面积应该在五到六个省左右。

只不过目前朝廷的兵马还没有杀到那么远,现在这些地方也都被东北的那些游牧民族占据,所以暂时就这么划分着,等将来大汉足迹往更远的地方前进再说。

而第二件大事就是孙曹之间的小规模摩擦。

其实孙策和曹操都知道,他们之间火并只能便宜了朝廷,最好就是联合在一起,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因此双方之间极为克制。

当初曹操得知朝廷兵马南下,进军南阳, 于是给刘表下套, 表面上答应和他结盟,实际上是打算南下夺取扬州。

结果刘表傻乎乎地发了讨伐刘备声明,希望天下正义之士联合一起,推翻朝廷,还政于章帝子嗣。

这个声明导致刘表成为了众矢之的,朝廷大军压境,让孙曹都认为夺取扬州的机会来了。

于是二人迅速南下,一人夺取了豫章,一人夺取了丹阳。

两家摩拳擦掌,即将火并。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朝廷在荆州的内应,长沙太守张羡忽然病死。

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了孙曹的行动,因为二人本来就打算趁着此次朝廷重心偏移到南方的时候,一决高下,彻底吞并对方的地盘。

要知道,现在豫州、兖州、淮北已经片成一大片,虽然无险可守,但孙氏仗着孙坚在刘备面前很有好感,因此一直是打着侍奉朝廷的名义为朝廷收复失去的土地。

所以经过鲁肃和周瑜推测,他们认为朝廷应该不会在这个时间段进攻河南。

更何况朝廷的不少兵马都往南阳、关中以及幽州倾斜,洛阳冀州青州的军队基本只能守卫本土,而不太可能入侵南方。

如此一来,你想吞并我,刚好我也想吞并你,并且运气好的是朝廷又没有时间来管他们,这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而在这个时间段,不管是周瑜还是郭嘉,都倾向于趁着朝廷无暇南顾的机会,吞并对方。

这样河南加上淮南淮北以及江东地区,那将是一块很大的区域,足够一名诸侯安身立命,甚至拥有不亚于当初刘备和袁绍的实力。

虽然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讲,即便是他们互相吞并了对方,也许还未来得及消化,就有可能遭受朝廷的打击。

但问题是如果朝廷在荆州关中幽州这些地方死磕,就算是打下来,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双方都需要时间,这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当朝廷在对北方、关中以及南方用兵的时候,是没办法顾忌河南以及扬州的,孙曹就能够有时间决一死战。

可随着张羡病死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朝廷是不太可能有实力南下进攻拥有襄阳天险的刘表,因此这件事情就只能耽搁下来。

既然不会对刘表大规模用兵,那么朝廷就有余力把目光转向河南。

一旦孙曹敢火并,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以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孙曹哪怕是已经得到了豫章和丹阳,都想更进一步的情况下,也只好偃旗息鼓,不敢再把目光窥视对方。

但虽然大规模战争不敢打,小规模摩擦却是不断,孙坚作为卫尉,在洛阳得知情况后,多次向朝廷弹劾曹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孙坚不是傻子,他虽然忠心于朝廷,但未尝不能看出儿子的野心。

可一来孙策没有直接反叛,表面上打的名义还是侍奉朝廷。

二来孙家军虽然由孙坚所创,但孙策已经在孙家军当中立住了跟脚,除了四老将黄盖、韩当、祖茂、程普会听从孙坚的以外,大部分孙家士兵都已唯孙策马首是瞻。

因此孙坚哪怕隐隐心中已经猜到,可他却有些无能为力。

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是孙策在带兵与袁术交战,孙坚本人忠于朝廷,在刘虞的号召之下,几次带兵北上帮助朝廷对抗袁绍,使得自己对豫州的管控松了许多,军队也大多被孙策控制。

而且现在他本人又被陈暮召到洛阳担任九卿,人都不在汝南,对于豫州的掌控就更一步被削弱。

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孙策已经彻底控制了孙家军,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孙坚或许清楚这样下去将来也许孙策会与朝廷为敌。

然而他不敢去相信。

毕竟自己忠于朝廷一辈子,到了年近五十的关口却因为子嗣叛乱而晚节不保,搁谁心里会想去信?

孙曹之间摩擦不断,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此哪怕孙坚多次上书弹劾,高层内阁会议,也是将此事压下去。

陈暮亲自找孙坚谈话,先是褒奖了他在豫州的作为,然后又告诉他现在朝廷的重心放在关中和稳定北方,无暇南顾。

并且他还告诉孙坚,朝廷肯定了孙策在南方牵制住曹操的作用,等到时机一到,朝廷将会派遣大将南下,一举荡平兖州徐州扬州之地,希望他能顾全大局。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也只能偃旗息鼓,不再继续对曹操进行弹劾。

然后就是第三件事。

光禄勋桓典病逝,九卿空缺一人。

三公九卿多有司职,朝廷往往会派遣他们巡视地方。

比如杨彪作为太尉,兼职御史大夫,以前的职能是名义上掌管全**队,现在改为掌管全国监察院,有监察百官的职能,相当于纪委。

赵温作为司徒兼职吏治院院长,掌管官员升迁,审查官员的道德水平,相当于组织部。

种拂为司空,执掌民院和工院,相当于户部和工部。

他们四处巡视,监督地方官员政务。

光禄勋如今的职能已经改为变成了都察院,大汉三司改革,都察院、尉院以及大理院便是如今的公检法三司。

他们共同受到太尉执掌的监察院监督,同时也互相监督,防止地方官员滥用职权,为祸乡野。

光禄勋桓典今年就去了青州考察当地的都察院办公方式,结果在路上就病逝了。

司隶校尉司马防接任了光禄勋,正式成为九卿之一。

但司隶校尉又空缺了出来。

于是由御史中丞宣璠顶上,然后套娃一样又空出个御史中丞。

最后朝廷经过商议,决定召马腾入京。

马腾得知自己要担任御史中丞,毫不犹豫地抛弃军队带着一家老小来了洛阳。

同来的还有他的哥哥马翼,以及侄子马岱、马抗等人。

现在的御史中丞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实权了,因为东汉没有御史大夫,所以御史中丞就实际上掌管着百官纪律问题。

而如今太尉职权掌控监察院,为最高监察院院长,三独坐现在被提高了品秩,正二品,类比九卿,御史大夫与司隶校尉和尚书令同一个级别,职权是最高监察院副院长,辅佐太尉监察百官。

但权力肯定是掌握在太尉手里,所以遇到有作为的太尉,御史中丞往往是空架子。就好像历史上曹操召马腾入京担任九卿之一的卫尉,却说杀就杀一样没有实权。

不过马腾还是很高兴。

因为他去年年末差人去青州采买了一批玻璃,运往关中,卖给了那些行走于关中和西域之间的商人,赚了不少钱。

透明玻璃在青州趋于廉价,可在西域却是宝贝。

毕竟罗马帝国虽然有玻璃,但并不是透明玻璃,这种高质量玻璃很有市场。

因此将玻璃运到关中去,再卖给那些去西域贩卖货物的商人,中间的差价就不是一倍两倍。

虽说玻璃运输很不容易,这次马腾也算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了一批想办法夹带在了粮草运输车队里。

并且到地方的时候因为道路颠簸,哪怕是铺了大量稻草防摔,也碎了不少。

可剩余的玻璃还是让马腾大赚一笔。

实际上如今西域丝绸之路因为战乱已经大不如前。

然而作为最早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走廊,丝绸之路一直没有断绝过。

特别是早些年苏双张世平派人前往身毒大量购入棉花种子,在西域扶持国家,种植棉花,使得丝绸之路开始泛起了第二春。

十多年下来,西域那边其实也依旧很乱,棉花带来的巨额利益让如今仅剩的西域七国变得纷纷扰扰。

而且青州这些年也一直在西域采购石棉,作为材料送往青州供各大学院研究。

只是本身这种矿产在西域也并非露天矿随处可见,再加上石棉的密封性和橡胶没法比,要想做到完全密封,需要将石棉绳缠绕很多圈,体积太大导致蒸汽机内部构造出现问题。

还有道路运输不畅,不如棉花运输方便,利润比较低,等等原因使得西域七国不愿意花大力气开采石棉。

如此产量就起不来,石棉自然难以成为蒸汽机的主要材料。

因而西域贸易主要还是以棉花为主。

可以说青州多年累积的财富,有不少都花在采购棉花上。

像韩遂马腾等西凉军阀,也在这些来往贸易里分一杯羹,致使棉花的价格在当时堪比丝绸。

陈暮迫切地想要清理掉关中诸侯,打通西域商道,昂贵的棉花也是一个原因。

而马腾这些年也靠着棉花小赚了一些资产。

但问题是他的地盘其实是在三辅地区,不像韩遂是扼守住了西域要道,所以韩遂拿大头,马腾只赚了个小头。

在被韩遂打败之后,马腾的资产几乎被清扫一空,作为小时候穷怕了的老秦人,现在的马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发家致富,重回巅峰。

实际上马腾还是有着军阀思想。

扩充自己的队伍,将军队作为自己在乱世当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可要发展壮大就需要钱和粮草,最重要的就是钱。

马腾没钱。

所以在发现了这一商机之后,他就让马超继续把持着自己的军队,自己去洛阳,开始正式统筹这件事。

青州除了玻璃之外,反正什么新鲜玩意儿送去西域能卖的,他都一律去做。

仗着自己在西凉有关系,与很多羌人部落友善,他的经商道路反倒十分通畅,毕竟韩遂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通道都堵死,总有办法将东西运往西凉去。

就好像吕蒙白衣渡江一样,商人在这个时代似乎并不起眼,除了糜竺比较出名以外,东汉末年几乎没有什么商人参与乱世争霸的记载。

但任何时代都不能少了商品流通,杀商人属于竭泽而渔,因此哪怕最残暴的诸侯,也绝不会对运输往来货物的商人动手。

而除了这几件事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事情。

比如韩遂想知道朝廷具体实力,就派遣阎行前往洛阳觐见刘备,以探虚实。

刘备亲自见了使者,看到阎行之后,大加赞赏。

而阎行一路走来,也见到了朝廷的实力,心中起了劝说韩遂投降朝廷的心思,回西凉之后,就提了这个建议。

只不过韩遂犹豫再三,还是否决,但在阎行的坚持下,最终将自己的儿子和阎行的父母家人送去洛阳为质,以希望朝廷不要对西凉下手。

还有刘表四处联络其它诸侯,甚至连益州刘璋他都有派使者前往,终究是想做个占地为王的割据军阀,谁也不想基业拱手让出去。

因此哪怕是已经称帝,被天下各路诸侯都视为敌人的刘璋,刘表也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试图联盟在一起。

最后便是吕布在并州成功攻破了南关。

南关为上党四关之一,乃是上党郡连通太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冀南之门户,潞泽之咽喉”之称。

实际上南关是到宋朝才建的关隘,但在宋朝之前,春秋晋国就在此建立城市,汉代置县,名为涅县,所以此时虽不叫南关,但与关隘无异。

吕布攻破了涅县,就掌控了前往太原郡的道路,只是一路上道路狭窄逼仄南行,他怕高干设有埋伏,因此暂时没有进军。

现在太原雁门等地还被高干掌控在手里,历史上高干是在主动进攻曹操的时候被杀,导致并州被收复。

但如今他龟缩在太原雁门的晋中盆地一带,又有南匈奴和中部鲜卑等休屠各部出力相助,吕布要想击败高干,夺回并州全境也没那么容易。

不过陈暮反正暂时先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吕布,如果吕布不顶事,或者又起什么歪脑筋想从上党关寇略河东,那就怪不得他。

等将来腾出手来,再顺便把吕布高干以及匈奴鲜卑那帮人一起扫灭干净。

因此吕布那边的动向朝廷也懒得管,就先放任着。

等到章武二年年末,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冀州总算是恢复治理,北方除了并州以外,基本算是已经平定。

地方上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大规模改制,淘汰老弱,减少大量厌战的士兵,开始施行募兵制度,鼓励生育,课劝农桑,修建水渠,大兴土木。

整个冀州青州幽州乃至于关中之地,都在焕发生机。

特别是关中。

关羽章武元年去的时候可谓是一片乱象,人口凋敝,百姓艰难求存。

一年半下来,被泰山学宫出来的官吏们治理得井井有条。

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

这些人当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他们原来都是因为战乱而逃难到各地,如河东、汉中、陇右等地的百姓。

有些甚至躲在深山老林里,像桃花源一样过着避世生活。

但桃花源那么好的环境只是少数,很多百姓实际上过得十分艰难,藏在深山中朝不保夕。

如今听说朝廷收复关中,给流民分发田地,且五年不征赋税,百姓们纷纷回到关中地区,充实了关中人口。

并且如果你回到关中之后,即便是有了土地,种了粮食,在粮食没有收上来之前,缺少钱粮度日,朝廷也会让你以工代赈,修建运河。

汉朝的百姓被征徭役别说发钱,有的时候连饭都不管,还要你自己带干粮去。

现在朝廷财大气粗,从日本挖了大量金银铜矿,熔炼黄铜作为五铢钱,质量上乘还不会生锈,用来当做钱币,大量铜钱流入民间。

朝廷得到了水路运输,百姓得了钱财,官府和民间双赢。

这可比隋炀帝那个败家子光抽调民夫修建运河,却不管民夫的死活强得多。

只不过每逢这种大工程,在里面上下其手的贪官污吏也不少,克扣民夫俸禄,将民夫粮食以次充好。

因此只要是国家级的大工程,修建运河,都会由监察院和吏治院直接入驻,防止贪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这也算是给杨彪赵温种拂等三公九卿找事做,免得他们在其它的国家大事上指手画脚。

而在一片繁华当中,章武二年落下帷幕,到章武二年末,刘备召开所有官员的大朝议。

宣布恢复前汉丞相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