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715章 叮当猫要不要

穿在1977 第715章 叮当猫要不要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02

第715章 叮当猫要不要

第715章 叮当猫要不要

听何青生说起这个,陈凡放下手里的筷子,转头看着他,心里也有些好奇,说道,“我前天看电视的时候,也看了这个新闻,不过新闻就几句话,很简单就带过去了。您说他们载誉而归,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热闹?”

前几天在上海的时候,除了每天接送人,其他时候都待在家里,连周正东父女俩忙着组建办事处、联络电话局的事都没跟着,要不然去一趟巴老那里,他肯定会说这方面的情况,既然没去,自然不知道里面的细节。

这时谭庸也放下筷子,呵呵笑着说道,“算不算热闹不知道,不过这一次代表团去小本子,收获确实不小。”

他说着掰起了手指头,“总会安排了5个人,然后我们这边本来应该是你来做领队,不过你不想去,理事会其他人又不负责这一块,我们就定了让外联部段主任出面。

正好他原来也是管理亚非分部的,就让他带了4个在小本子出过书的作家同行,再加上文化、宣传口各派出的两个人,组成了一个14人的访问团出国。

他们到了小本以后,被热情接待,高桥英夫邀请了小本文艺家协会、文化厅、小本艺术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他们的外务省也派了人接待,规格非常高。”

许启珍在边上补充,笑道,“其实自从建交之后,在文化方面也有过几次交流。但是你知道的,之前交流的主体是以政府人员为主,而知名作家的交流几乎没有。

这一次以作者为主体的交流活动,就让他们非常重视,也引起了小本子界的广泛关注。”

等她话音刚落,何青生就指了指陈凡,笑道,“小本子界最期盼的,就是你能过去,听说他们拿到访问团名单之后,在上面没看见你的名字,还反复多次发出邀请。不过巴老知道你的心思,就让人直接回绝了。”

陈凡端起酒杯,呵呵笑道,“我确实跟巴老说过这话,近几年不会出去,等以后时机成熟再说。”

具体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何青生三人没问。

这种事情也没什么标准,全看陈凡自己的主观意愿,说不定哪天他就想出去了呢。

何青生继续说道,“小本子跟国内不一样,他们专门的作家协会,叫做‘文艺家协会’,是1926年的时候,由小说家协会和剧作家协会合并而成,所以这个文艺家协会就等于是我们的作协。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推理作家协会,是推理小说作者单独组成的,不过这个跟我们的关系不大,他们跟文艺家协会也没有从属关系,就没有邀请。

这一次的交流会,主要是由高桥出版社搭台,供我们访问团与小本文艺家协会的作家进行交流。

刚才我说的载誉而归,就是指这个文艺家协会,对我们几位访问作家的作品给予了肯定,还给了一个荣誉奖,是这么个意思。”

陈凡眨眨眼,“哦,原来是这样。”

一个荣誉奖,就载誉而归啦?

他还以为是芥川奖或直木奖呢。

小本子的奖项,基本都是以过往的小本知名作家的名字命名,为首的就是芥川龙之介的芥川奖、和植村宗一的笔名直木三十五的直木奖。

这两个是最早的,都设立于1935年。另外还有一些近现代设立的奖项。

而且这项奖也面向国外作者开放,我国也有作者获得过相关奖项。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这个时间点嘛,是一个都没有。

聊完所谓的荣誉,何青生又介绍了交流的相关情况。

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随即掏出香烟散了一圈,连许启珍也没落下。

四支烟燃烧起来,他这才继续说道,“访问团有个老作者,年轻的时候到小本子留过学,他的感受最深刻,回来以后,很有感悟。

据他所说,在明治维新以后,小本子界对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典方面,并从中寻找归属感、凝聚力和精神营养,我们的现代,他们是看不起的。

当时他们认可的作家只有寥寥几位,比如鲁迅,还有郭先生。即便如此,他们的这种认可,也带有歪曲和误读。

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四世同堂》、《暴风骤雨》、《李家庄的变迁》、《虾球传》等作品相继被译介到小本,促进了小本学者和民众对侵略战争的反省,也促使小本界开始正视我国的现代作品。”

听到这里,陈凡忽然瞪大眼睛,“嘿,原来小本子喜欢看打小本子是有前科的啊。”

就刚才何青生说的几部作品,基本上都是描写那个时代的世事变迁,其中当然少不了抗战情节。

也就是当时小本子兴起了战后的反思浪潮,否则想要推进小本内部,基本上不太可能。

听到陈凡的话,何青生三人都忍不住发笑。

谭庸一口酒、一口菜,又抽了口烟,正色说道,“这个就是的力量!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理解我们,继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顿了一下,他掸掸烟灰,笑道,“当然,要好的作品才行。滥竽充数、甚至胡编滥造的,只会起反效果。”

陈凡轻轻点头,随即转头看向何青生,“前面的就不说了,从跟小本子建交开始,后来就没再翻译过我们这边的书吗?”

何青生明白他的意思,轻轻摇了摇头,说道,“除了我们江南分会,被翻译到小本子那边去的,其实也有,但是数量很少,仅有四部而已。”

陈凡咂咂嘴,这个数字确实很少。

何青生继续说道,“不过,在这次交流会上,我们与他们达成一份合作意向,那就是每年都会挑选几部优秀的作品进行翻译出版。”

说到这里,何青生忽然咧嘴直笑,看着陈凡说道,“知道为什么你今天才回来,而我们今天就来找你么?”

陈凡琢磨了一下,看着他问道,“不会小本子点名要我的作品吧?”

他将两手一摊,笑道,“反正我的作品都签给了高桥出版社,咱们这边的翻译家也在紧锣密鼓的翻译,他们要是等不及,可以自己找人翻译呗,还给咱们省了不少事。”

许启珍转身正对着他,笑着说道,“约稿是一方面,他们也都知道,你已经出版的作品,都签给了高桥出版社。

只不过,小本文艺家协会的会长表示,他看过你的大部分作品,对你的作品风格百变的特征感到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与其他作家的风格一致的特点大不相同,于是认为你的极限不止于此。

所以他希望能向你约稿,不拘于任何题材,他都愿意用最高的条件给付稿费。”

陈凡嘴角微抽,不拘于任何题材?

呵呵,写个叮当猫要不要?

哦,叮当猫已经有了,而且是从1970年开始,在小学生杂志上连载的。

那是要火影还是海贼王?

都不要?那算什么不拘于题材?!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现在小本文艺家协会的会长,是被小本文艺界视为“风俗小说”代表的丹羽文雄。

唔,这位作家在早期的写作风格确实很窄,由于自身家庭原因,便以此为题材,描写小本封建家庭下的妇女凄楚生活为主,另外也写一些女老板的风流韵事。

直到后期,也就是50年代以后,才开始谋求转型,写过反应社会问题的小说,也有其他方面的题材。

也难怪他会对自己提出这种奇怪的要求。

陈凡的作品风格是百变多怪,撇开暂未公开的西方魔幻,在国内发表的就有乡土、抗战、反战、爱情、谍战等多种题材。

没发表的还有正在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小城人家》。

可能他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有多能变?

陈凡思忖片刻,抬起头来,看见三双眼神,立刻咧嘴笑了笑,“没问题,等我写完了正在创作的小说,就写他要的。”

何青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问道,“时间呢?有没有个具体时间?”

陈凡伸了个懒腰,笑道,“今年以内吧。”

一年时间,随便凑凑就有了,也不用拖太久。

听到这话,何青生三人相视一笑,都放松下来。

今天来找陈凡,要谈的事情真不少,而且都很重要。偏偏这位小同志又是个惫懒性子,他们本来都做好了打折扣的准备,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兴奋之下,何青生决定趁胜追击,乐呵呵地看着他说道,“小凡,就和你表姐的出版社合作的事,我们选了一个书单出来,你给把把关,如果没多大的问题,不如找个时间把合同签了?”

说完便掏出一张纸,摊开后递过去。

许启珍接着他的话,赶紧说道,“翻译方面不用你表姐操心,我们可以参照跟高桥的合作方式,直接提供翻译稿。”

陈凡先没说话,接过纸扫了一眼,随即眯着眼睛思索。

说是选2本书出来,结果这张纸上竟然有10本。

他们也真够狗的,这么多书,几乎涵盖了协会里主要知名作家,真是谁也不得罪。

若不是里面没有何青生、谭庸等几位主席团成员的作品,陈凡真想随便抽奖算了。

看在他们没有以公谋私的情况下,就选一选吧。

两分钟后,陈凡把纸放在桌子上,将手一摊,“笔。”

何青生立刻抽出别在上口袋里的钢笔,拔下笔帽递过去。

陈凡拿着笔,在名单上勾了两下,再连纸一起递回去。

同时说道,“我跟表姐聊过,什么样的作品,在美国会比较受欢迎。她的意见是,要么是那种孤胆英雄式的,要么是充满人性关怀,又或者喜剧、恐怖、推理这种。”

见何青生接过去,拿着纸在看,陈凡继续说道,“你们选出来的作品,不能说不好,只不过特点太浓,我们自己人看,都能理解、喜欢,可美国人就不一定能看懂、理解里面的含义。

只有我选出来的两部作品,都是关于家庭伦理方面的,虽然热卖的可能性不高,但也有一批喜欢这类作品的忠实读者,应该能拿个保底成绩。”

何青生听着他的话,一直在皱眉思索。

等他说完之后,又沉思几秒,这才抬起头来,正色说道,“你讲的有道理,其他作品大多是抗战,里面描写的苦难,国人都能理解,但美国人没有经历过这些,能形成情感共鸣的可能性很低。

反倒是亲情、家庭关系这种,具有人类的普遍性,更容易被理解和认同。”

说着将纸折好揣进兜里,咧着嘴笑道,“放心,这件事就我们几个人知道,不会让人怪到你的头上。”

陈凡耸耸肩,举起酒杯晃了晃,“虽然我很不喜欢麻烦,但不遭人嫉是庸才,更何况我这样的大才子,……喂,你们是什么表情?”

瞟了几人一眼,陈凡心里直嘀咕,难道我有吹牛吗?

没有吧!

哪一个字不是事实?!

心里嘟囔了两句,陈凡继续说道,“反正事情做好,其他事都无所谓,只要不明着惹我,都随他们的便。”

许启珍好奇地看着他,“那要是明着惹你呢?”

陈凡视线瞟过去,“我心眼很小的。”

许启珍深吸一口气,轻轻点头,“看出来了。”

饭局还没结束,几人继续吃吃喝喝。

不过正事都说完了,剩下的都是闲聊。

何青生在锅子里夹了一块鱼肉,美美地吃了一口,哈着热气说道,“小凡,你对上个月的那场会议怎么看?”

听到聊起这个,许启珍连鱼都不吃了,将烟头摁灭,转头看向陈凡,“现在都在聊这个改革,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要怎么改,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陈凡转着脑袋看了一圈,连自称咸鱼的谭庸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不由得笑了笑,说道,“其实说简单也简单,以法律和政治为底线,其他的想怎么改都行。”

何青生眉头微皱,“问题就在于,不知道这个底线在哪里啊?”

陈凡笑道,“那就不要管这个底线,去做一些大家都知道、不会碰触底线的事,不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