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704章 原创

穿在1977 第704章 原创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02

第704章 原创

三楼,一间房足足占了半层,却也被陈凡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里既是书房,也是摆放乐器的房间,另外还布置了一个角落安放了一张大床。

那张床本来是陈凡给自己准备的,看书或休闲的时候累了,就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不用爬上爬下。可每次周亚丽过来,都会住在这里,便也兼了客房的功能。

与大床遥遥相对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花了220块钱买回来的二手施坦威古董三角钢琴。

陈凡坐在后配的琴凳上,眼睛半睁半闭,手指在琴弦上跳动,弹出一串串优美的旋律。

两姐妹站在钢琴旁,互相依偎在一起,眼神里满是迷醉。

几分钟后,等琴声消失,她们依然沉浸在音乐声中,难以自拔。

直到一个声音响起。

“咦,今天竟然没有人鲜花绽放?”

姜丽丽回过神来,先是愣了愣,看见陈凡望着窗外,才不解地问道,“什么鲜花绽放?”

这大冬天的哪来的鲜花?

陈凡转过身来,“我说要是在广东,冬天也有鲜花。”

他也不想想,以前每次练乐器都是午后,那时候人家正睡午觉呢,他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吹笛子,人家不鲜花绽放才怪。

这时姜甜甜也从音乐中醒转过来,感叹地说道,“难怪以前你不敢让小凡弹这支曲子。这种轻快的曲风,与现在严肃的音乐完全不是一个类别,反倒和私下里流传的邓丽君歌曲有点相似,很轻快、活泼。

也就是今年有不少歌曲被解禁,还有外面的磁带流进来,许多青年朋友都喜欢这种音乐,要不然还真不能让人听见。”

现在不是几十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手机平台,一夜之间就能造出一个爆款来。

通信和交通的不便,决定了如今所有的爆红都不是一蹴而就。

人和歌是在79年火的没错,但在78年就已经有了苗头。

就在今年下半年,首先由去广东出差的人、偷偷带回来一些从香港流进来的磁带,其中最多的就是邓丽君歌曲。

随后这些磁带通过年轻人的“录音机舞厅”得以迅速传播,而最受欢迎的,便是邓丽君。如此你借我、我借他,磁带不够就想方设法托人从广东往回带。

等到明年,她的歌就会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人气高得可怕,如京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是最先爆发的地方。

结果在80年的时候,部分音乐家在京城西山举行“西山会议”,将邓丽君的歌定义为靡靡之音,批判其破坏社会风气,甚至还有专家下场写文章,说歌词是黄颜色的。

有了这个作为基调,再加上对岸的一些骚操作,便形成了民间火爆、官媒不谈的格局。直到90年代以后她才得以被解禁,可那时候她已经因为身体原因渐渐离开舞台,最后始终也没能过来演出,可惜。

等姐姐说完,姜丽丽轻轻点头,随即看向陈凡,眼里带着几分希冀,“那你在文艺联欢会上,表演这首曲子?”

陈凡在琴键上按下几个音符,脸色似笑非笑,“这种曲风也只是在民间被接受而已,‘音乐家’们可不一定会接受哦。”

他可没忘记,明年一首《乡恋》,随着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播出而红遍大江南北,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偏偏被一部分所谓的“音乐家”否定,非要说李谷一用的气声唱法是靡靡之音,简直荒唐之极。

哪怕李谷一自身底子硬,棒子没能打到她头上,却也被禁了歌曲。

没办法,后世看来极其荒唐的事情,在当前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分“主流”。

所以在这几年里,既有餐馆里喝酒划拳的“改革”,也有对流行歌曲敌视的“保守”。

后来有些人评价这个时候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不负责任,但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当时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恐怕这条路还要更加艰难曲折。

毕竟上级的目的是改开,不是易帜。

许多涉及根本的东西,都是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里面体现出来的,也是调转风向的一部分。

陈凡当然想顺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前进,但他不愿意成为被别人“摸”的石头、给自己招惹来麻烦,理所当然不会去干那些“石破天惊”的事。

别人走过且无事的路,才是最安全的路。

听见陈凡这么说,姜甜甜若有所悟,“这么说,不能演奏这首曲子了。”

姜丽丽抿了抿嘴,秀眉微微蹙起,“那要表演什么节目呢?”

如果是普通曲子的话,小凡可就没那么出彩。在她的心里,自己男人是全天下最优秀的人,既然要上台表演,当然要一鸣惊人。

而且他这么有才华,创作出了《天空之城》这样的曲子,却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的很可惜。

当然,若是因此而引来麻烦,那她宁可不要小凡出彩,终究还是平安最重要。

陈凡想了想,笑道,“没事,我再想一下。”

随后两手一摊,“大不了我也跟你们一样,弹个黄河大合唱,或者唱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行。”

姜甜甜挽着妹妹的胳膊,笑着说道,“你要是唱这首歌,可要早点报名,不然就让别人给抢了先。”

姜丽丽也咯咯直笑,“这首歌可紧俏得紧,我们班本来也想唱这首,结果去报名的时候,听说有好几个班都想报,我们才报了《黄河大合唱》,这还是班长去得早,要不然,连这首歌都捞不着。”

姜甜甜连连点头,忽然压低声音,小声说道,“毕竟呀,谁也不想再唱‘样板戏’了。”

这里的“样板戏”,自然不是指那八部戏,而是那些唱烂了的“样板歌”。

话说几十年后,这些样板歌也没多少人记得咯。

看看两姐妹,陈凡故作一惊,“这样的吗?那我得赶紧去报名。”

两姐妹相视一笑,姜甜甜忽然眼珠微转,红着俏脸,对着陈凡说道,“小凡,能不能再弹一遍《天空之城》呢?”

姜丽丽也赶紧点头,眼里冒着小星星,“想听。”

陈凡打了个手势,转身端正坐好,轻轻举起右手,艺术家的气质油然而生,“下面请欣赏,钢琴独奏,《天空之城》。”

……

昨天还是红火大太阳,今天却又飘起了雪花。

坐在巴老家的客厅沙发上,陈凡将皮袄裹紧,说道,“您这儿怎么连个炭盆都不烧,也太冷了吧。”

巴老窝在沙发上,身下垫着一件厚实的棉大衣,手里拿着旱烟杆,美美地抽了一口,“我一个老人家都不怕冷,你个年轻人还怕冷?身子骨虚了点啊。”

陈凡老脸一黑,“什么我怕冷,冬泳我都没问题,我是怕您冷。您这个年纪得多注意身体,要是一不小心受了风寒,多糟糕。”

巴老扭头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少咒我,我老头子身体好得很。你自己怕冷就怕冷,非要嘴硬,还冬泳,有本事你去表演个跳黄浦江试试。”

陈凡满脸无语,“我就过来拿个证,怎么就要跳江了呢?”

全国会员证早已经揣进兜里,那玩意儿也没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个小本本,然后每个月能多点福利,就是些烟酒糖果之类的。

不少老作家还挺期待,对他来说就无所谓了。

现在两姐妹都学会了去涉外商场买菜,每次他过来,她们手里又没有票证、或者菜市场里东西不齐全的时候,就拿着他给的侨汇券或舅舅给的美元,直奔涉外商场,花钱一点也不手软。

不过买的东西都喂了他。

所以这些福利补贴,陈大作家已经看不上。

想想当初在卢家湾吃苦?的日子,还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呐。

巴老见他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多愁善感,不由得嘴角微抽,“开个玩笑而已,又没真让你去跳。虚点就虚点,你不是说从东北买了虎骨人参吗,平时多喝点参茶,弄点虎骨泡酒,养养身子就好了嘛。”

陈凡回过神来,赶紧抬起头正色说道,“我不虚。”

巴老没脑子地点头,“不虚不虚。”

随即赶紧转移话题,“想好没有,到底报个什么节目上去?”

陈凡看着巴老连连眨眼,怎么感觉没有被信任呢?

顿了两秒,他问道,“这个文艺界联欢会,有哪些单位参加?他们都报了些什么节目?”

巴老眯着眼睛抽了口烟,边想边说道,“参加的单位不少,作协、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这几家是最早成立的,一个不少都会来参加。

另外还有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电影家协会、曲艺工作者协会、摄影家协会,差不多就这些。

再就是文化和宣传口的一些领导,哦,对了,电视台的会来录像,到时候可能会拿到电视上播放。”

陈凡听着轻轻点头。

现在有协会的文艺行业差不多就是这些,作协、戏协、音协和美协基本上都是在50年代就已经成立,其他的大多在60年代成立。

比如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其实就是后来的上海书法家协会,不过现在还没有全国书法家协会,各个地方的书法家还是各自抱团取暖,要等过两年成立了全国书法家协会之后,才会改组为书法家协会的各省分会。

至于后来上海文联的成员单位,民间文艺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杂技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和翻译家协会这些,都是80年代才陆续成立,现在还没有。

巴老抽了口烟,继续说道,“当然了,这些协会的各个下属单位也会包括在内,至于来不来、谁来,都是他们内部决定。”

陈凡暗暗点头,比如自己就被抓了壮丁,所谓的文艺界联欢,既是联欢、也是比赛,比的就是哪家单位的实力更强、人才更优秀。

也难怪巴老会把自己抓来,虽说作协里面也有不少文艺中老年,吹个口琴、弹个钢琴之类的不在话下,可要说跟专业人士相比,那就不够看了。

到底是谁让自己如此优秀?!

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呐。

巴老瞟了他一眼,不知道为啥这孩子忽然叹气,难道是感受到了压力?

可听小何说,他的口琴和手风琴都比江南省的音乐表演艺术家还好听,一个作家到文艺界联欢会上表演乐器,不求压过他们,只要不太难看就行了,还能真的去打脸不成?

这孩子就是太求上进,不好不好。

收敛心思,他继续说道,“单位就是这些单位,人呢也就是这么些人,至于节目,无非就是歌曲、舞蹈、乐器演奏、诗朗诵这些。

要说最出彩的,肯定是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戏剧家协会、电影家协会这些个单位的人,另外书法篆刻研究会的,也可以写写字,倒也不足为虑。

所以啊,你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到时候上去露两手,让其他协会的人震惊震惊,知道咱们作协不是拿不出人来,也就是了。”

陈凡抬起头,“我没压力啊。”

巴老哈哈笑了笑,“没压力最好,那么,你打算表演什么节目呢?”

陈凡想了想,说道,“泉水叮咚响,有人报了吗?”

巴老满脸震惊地看着他,“你报儿歌?”

陈凡,“不可以?”

巴老摇头,“这个有单位报了,文化厅下属青少年宫的小朋友演唱。”

陈凡脸色微僵,自己竟然跟小朋友抢节目?

他立刻说道,“那蝴蝶泉边呢?”

咳咳,这个可不是黄雅莉唱的那首,而是电影《五朵金花》里面的插曲,就是“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那个。

巴老摇头,“这么好的电影插曲,肯定早就有人报了啊。”

陈凡斟酌两秒,“那就《祝酒歌》。”

这首歌是施光南作曲、韩伟填词,李光曦——的同事苏凤娟演唱的歌曲,在78年1月1日的专辑中。

但是唱红这首歌的,却是李光曦,他在79年的央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了这首歌,随后一炮而红,这首歌也成为79年最红的歌之一。

另一首自然便是乡恋。

陈凡想着,趁着现在这首歌还没爆红,应该没人跟自己抢了吧?

结果很遗憾。

巴老撇撇嘴看着他,“音协的人早就报了这首歌,而且是作为开场曲演唱。”

陈凡眼角微抽,这么巧的吗?

之后他又报了几首歌,都被巴老一一否定,“都有人报了。”

陈凡有些奇怪,“难道所有单位都第一时间报了节目过来?”

听到这话,巴老有些尴尬,“其实很早以前就决定办联欢会,只不过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你有这一手啊,还是在京城开会,听小何说的,然后开完会回来,就第一时间找你。”

陈凡努力维持笑容,“就是别人都报完了,我才被拉来救场呗。”

巴老干咳两声,“那个,要不然我明天去一趟文联,要一份节目单回来给你,你对着节目单避开一下?”

陈凡长叹一口气,扭头看看外面越来越大的雪花,感觉心跟外面一样,都是冰冰的,“都想表演好听的经典歌曲,怎么避嘛。”

随后将牙一咬,“没办法了,我就表演原创节目吧。”

巴老先是一愣,随即狐疑地看着他,“你还会创作歌曲?作词还是谱曲?”

陈凡缓缓坐正身体,满脸严肃地说道,“难道我就不能词曲都创作?”

巴老呵呵干笑两声,“我当然是希望你有这个本事,就是有点担心。”

陈凡,“担心什么?”

巴老咂咂嘴,“可别露脸不成,变成了露马脚。”

陈凡嘴角微抽,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口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现场请您指点了,看看这首歌够不够资格上台!”

巴老看着他手里的口琴,沉默了两秒,“看你的样子,显然是已经完成创作,只不过,你吹口琴,还怎么唱歌?”

陈凡双手微抖,起身就往外走,“我去换手风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