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674章 添丁进口

穿在1977 第674章 添丁进口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8:02

第674章 添丁进口

下午一点,随便做了一碗河鲜面,吃完之后,陈凡便一手拎着行李箱、一手提着三只小鸟,上车出发。

机场距离市区大约四十分钟车程,这时候过去,时间还很充裕。

他不紧不慢地开着车,绕开城区、走城边的公路,不一会儿便到了郊区,机场也越来越近。

省城边上的郊区,其实也是公社和生产队,各方面情况和南湖公社差不多,特殊之处,就是距离市区比较近而已,进城很方便。

但也仅此而已。

所以当陈凡路过某个小镇时,看着这条过路街的镇子,感觉真就像是回到了南湖镇一样。

马路两边是各种门市部,以及邮局、卫生院、银行等单位,某条巷子口还挂着一块小学指引牌,学校应该在巷子里面。

现在这个时间点,距离过年只有一个半月,虽然商店里还没有开始供应春节年货,比如烟花爆竹、年画、假花、……,也没有增加烟酒糖果供应之类的东西。

但街上已经有了几分过年的气氛。

不少一看就是生产队社员的人,三五成群、在各个门市部里流连忘返,挑选各种商品。

若是在平时,商店里可没这么热闹,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前,人们准备年货的时候,才会成群结队到街上购物,或者是赶集。

这也是现在的春节,与新千年以后的人过春节,最大的区别之一。

新世纪以后,物资极其丰富,买卖也方便,许多农村的春节习俗都发生了变化。

比如很多人会提前一两个月准备腊肉腊鱼的,后来却大多都懒得去做,变成了直接上街去买,可能只有一些老人还在坚持。

现在却不是,绝大部分家庭都会提前一个月以上,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准备年货需要时间去做,另一方面,还是物资较少、同时钱和票也很紧张,只能今天买一点、明天买一点,这样慢慢凑齐。

对大人来说,麻烦中带着几分喜悦,在小孩子看来,那就是纯粹的过年前“仪式”。

到了准备年货、做新衣的时候,就意味着,年要到了!

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痛痛快快吃几天肉……。

陈凡开着车,缓缓从街上驶过,看着这一幕,隐隐有些恍惚。

好像自己很久没有为某件事认真准备过?

是不是日子过好了以后,什么都不缺,人就会变懒呢?

就像后来的人们不再认真准备年货一样。

陈凡晃晃脑袋,回过神来,心里想着,是不是以后对生活也认真些,别什么事都让徒弟去干,有时候自己参与进去,未尝不是一种人生体验。

不能再摆烂、玩物丧志了啊!

就在他暗暗反省的时候,车子开到马路尽头,再转个弯,眼看着马路旁边有好大一片空地,边上的积雪还没融化,场坪上却有不少人在聚集。

只是随意打量两眼,便知道这里在开集。

“省城也有集市?”

不是初一、十五,也不是周日,莫名其妙的赶什么集?

陈凡心里嘀咕了一句,看看时间,还不到一点半,他便将车停在路边,下来看看。

一辆小汽车过来,引起周围不少人的注意,戴着红袖箍的管理员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久久没有离开。

却也无人上前盘问。

这里靠近省城,又是去往机场的道路之一,以前赶集的时候,也有汽车临时停靠,基本上都是来随便逛逛、买东西的。

有了经验,这些管理员就会放松许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待遇。

若是穿着补丁连补丁的破棉袄、挎着个烂包袱,还一副生面孔,那就不好意思了。

这不,眼前就有两个,管理员只得将视线从陈凡身上移开,上前询问。

越是赶集、安全问题越是不容忽视,这种时候管理员的警惕性也会更高。

陈凡感应到注视着自己的目光已经不在,本能地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管理员转移了目标,便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

简单逛了一会儿,感觉这里和南湖公社的集市差不多,基本上以农村各种物品为主,当然也少不了农产品。

这边一条全是各种小动物,鸡、鸭、鹅,还有小猪仔。

大肥猪是肯定没有的,那属于专卖物资,不允许随意交易。倒是有两处在卖牛马,摊位周围有不少人围着,各自讨价还价。

陈凡只是瞟了一眼,便不感兴趣地将目光移开。

转到另一边,这里几乎都是各种蔬菜。

再往前,则是手工艺品售卖区,自家织的土布、手工做的布鞋,还有自己打的桌子、凳子、椅子、柜子等家具,外观自然不用多说,主打一个朴实耐用。

其中有个摊位,竟然还在卖草鞋?

虽说也卖蓑衣和斗笠,但是大冬天的把草鞋拿出来卖,陈凡也只能暗暗给他写个服字。

他站在原地张望,再往前就是“餐饮区”了。

冒着热气的摊子,不是包子铺就是面条档,另外还有售卖自家做的各种点心。

原来这时候就有卖年货的了?

陈凡晃了晃脑袋,遗憾地没有看见提着祖传酱坛子的人。

不是说早期的农村集市上,经常能发现古董么,什么家里的酱坛子、喂鸡的缸子、喂狗的罐子、猫用的小碗……

他在南湖公社也去了不少生产队,集市也逛过好几次,却连一次都没有发现这种好事。

难道我与横财无缘?

摇头叹息两声,他便准备离开。

刚走到集市边上,忽然听见一阵锣鼓声。

不需要吆喝,随着紧密的锣鼓声响起,那里的人们迅速自动清出一片场地。

陈凡个子够高,站在人群后面,也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一个穿着破旧棉衣的老汉,背上背着一个斑驳的红漆箱子,手里拿着铜锣敲个不停。

在他手里,还牵着几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分别是一条狗和三只猴。

原来是耍猴戏的。

眼看着人群聚集起来,那老汉话不多说,直接将箱子放下,打开箱子,取出一些道具。

虽然他牵了三只猴,但表演的只有一只,另外两只却是只有猫儿大小的小猴子。

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猴戏上,随着猴子翻跟头、兜圈子、舞枪弄棒的蹦蹦跳跳,人们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这年头缺少娱乐活动,一场猴戏,便能让人流连忘返。

等猴子表演完,狗子又接着上场,一番表演过后,那猴子一下子跳到狗子的背上,狗子驮着猴子跑,就和骑马差不多。

看到这里,人们自发地欢呼鼓掌。

那老汉趁机拿起铜锣,反面朝上,对着人群作了个罗圈揖,捧着铜锣盘子讨赏。

这时候瞬间有一大半人散去,但也有豪爽的,在盘子里丢下一张张分币。

若是有人丢下一毛或两毛,老汉还要额外鞠躬感谢。

等那铜锣转到陈凡面前,他从兜里掏出一张钱,轻轻放在盘子里。

老汉顿时一愣,竟然是一块?!

好大的手笔!

他赶紧抬起头来,见是一位年轻人,不过衣着光鲜,明显是干部打扮,便打消了疑虑,连连鞠躬道谢,“谢谢小同志赏脸。”

陈凡笑了笑,轻声说道,“您从哪儿来的啊?”

老汉眼里闪过几分小心,眼珠微转,笑着说道,“我从四川来的,秋收过了,收成不太好,就赶在过年前出来讨点生活。”

顿了一下,又特意说道,“出来前队里开了介绍信,是得了允许的。”

陈凡笑了笑没说话。

他可不是刚来这个年代时的一脸懵,如今各种情况见识多了。别说是卖艺,上到做生意、下到端着碗讨米,就没有生产队开不出来的介绍信。

(讨米那张证明信出不来。写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国分忧,自力更生”,有生产队和公社两级印章。而且他们真的只要米,不要钱)

而且他也不是管理员,这个老汉有没有手续,完全与他无关。

这时候人群散得差不多了,陈凡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老同志,我看别人耍猴,用的都是猕猴,你怎么弄了两只金丝猴呢?”

刚才耍猴戏的时候,别人都在看戏,他却在看那两只小猴子。

浑身毛发呈黄色,一张脸蓝汪汪的,两只圆不隆冬的大眼睛、眼里满是委屈,还有那性感的厚嘴唇和朝天鼻,分明就是金丝猴宝宝嘛。

这玩意儿也能耍猴戏?

老汉听到他的话,不禁愣了愣,再回头看看那两只蜷缩着偎依在一起的小猴子,回过头来时,脸上满是苦笑,“同志你是不知道,我上当了啊!”

说这话的时候,他忍不住抹了把脸,“前些天在湖北,我碰上个老乡,也是个耍猴儿的……”

随着他的讲述,陈凡明白了他的遭遇。

简单点说,就是喝醉了被人忽悠,花钱买了两只没用的小猴子,他甚至不知道这两只猴子,是老乡抓来的,还是也被人骗了买的。

金丝猴跟猕猴不同,不具备表演能力,而且性格特别温和,就算挨了鞭子,也只会抱头哭唧唧,根本学不会耍猴人教的本事。

等于这两只猴子是砸在老汉手里,没用不说,养着还白浪费粮食。

于是在陈凡的提议下,两人经过友好协商,最终各大欢喜。

那老汉收了40块钱,跟捡了大便宜似的,赶紧背着箱子、拖着自己的宝贝猴子和狗子离开,生怕这个年轻人反悔。

至于那没用的金丝猴,自然就到了陈凡手里。

等那老汉走之后,陈凡便牵着两只小猴子上了车。

关上车门,就开始给它们立规矩。

“不许抓鸟、不许乱动,只要乖乖听话,以后包吃包住、还不挨打。”

两只小猴子懵懵懂懂的,一听说以后都不会挨打,开心得直叫唤,连为什么这个大猴子会说猴话都忘了好奇。

两猴被解开绳子,一起乖乖地坐在副驾驶椅子上,目不转睛盯着下面包里的三只鸟头。

五双眼睛相对,就这么从汽车到飞机,都被装在包里,一路飞到了京城。

……

到京城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陈凡便没有急着去找周正东。

照旧打了个车回市区,由于还带着三只鸟和两只猴儿,也就没有去师父那里,而是直接回家。

他也想看看,刘娟和马岚是不是真像张师父说的那样靠谱。

车子在家门口停下,陈凡付了钱,拎着行李下车。

他左手提着装有海东青的猪皮包,肩上挎着的大书包里,是两只小猴子,右手松开行李箱,拿出钥匙开门。

推开小铁门进去,偌大的房子一片黑暗。

他刚将行李箱提进来、把小门关好,一条狗子就冲了出来,对着他汪汪大叫。

陈凡看了一眼,嗯,是条半大的五黑犬。

所谓的五黑,是头黑、身黑、尾黑、脚黑、舌黑。

虽然很特殊,却也是纯种的中华田园犬品种之一,而且在民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那就是镇宅、辟邪。

从品种上来说,五黑犬比卢家湾家里的多多和球球两条土狗,还要稍微强上一线。

不过,家里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条狗?

看着狂叫的五黑犬,陈凡也不说话,只是用温润的眼神看着它。

似乎感受到陈凡的意思,那狗子渐渐停止叫唤,腿脚活动了几下,竟然坐了下来,对着他吐舌头。

陈凡微微笑了笑,对着它嘬嘬嘬叫了几声,五黑犬连尾巴也摆了起来。

这时前面院子里传来刘娟的喊声,“小黑、小黑?”

狗子听到声音,立刻回头望了一眼,再回过头来看看陈凡,才依依不舍地叫着往回跑。

看到这一幕,陈凡不禁笑出了声。

不愧是传说中的镇宅神犬,在自己的影响下,竟然还记得主人,阔以阔以。

狗叫声去而复返,刘娟小跑着跟在后面,等看见陈凡,她才发出一声惊呼,“是陈哥吗?”

陈凡挥挥手打了个招呼,“是我。”

随即往房子大门走去。

刘娟先回头喊了一声,“马岚、马岚,陈哥回来了。”

随后跑到陈凡前面,准备去开门。

结果到了门口,却尴尬地发现没有拿钥匙。

还好陈凡是带了钥匙的,直接把门打开,刘娟便接过他手里的行李箱,进门后打开灯,又赶紧去泡茶。

不一会儿端着茶过来,放在陈凡面前,再看看三只从包里跳出来的海东青,还有两只缩成一团的小猴子,惊讶得张大嘴说不出话来。

陈凡挥挥手,三只鸟便拍着翅膀飞起来,在屋子里转圈圈,随后落在二楼的栏杆上不动了。

两只猴子则偎依在一起,满眼无辜地看着陈凡,“饿饿。”

这时马岚从南门走了进来,人还没到,便大声说道,“陈哥回来啦,还没吃饭吧,我来弄。”

透过敞开的大门,陈凡也看见了花园那头小楼的情景,竟然只有一个房间亮灯?

他移开目光,对着马岚笑道,“麻烦你了,简单点就行。”

顿了一下,又问道,“家里还有肉吗?”

刘娟眼里有些尴尬,“没、没有。”

马岚赶紧说道,“花园的水沟里有鱼。”

陈凡嘴角微抽,那可是他故意在后海钓了、放到水渠里的,要喂海东青的话,还不如让它们自己去抓鱼呢。

便说道,“那就算了,随便煮两碗面就行。”

随后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一个纸包,放到桌子上,“把这个热一下。另外煮几个鸡蛋,弄点生的蔬菜,给猴子吃。”

又对着海东青挥挥手,三只鸟儿立刻飞了出去,自己找东西填肚子。

马岚拿起纸包,不用打开就闻到一股肉香气,不禁感叹陈哥就是陈哥,随身还带着肉。

她却不知道,这是陈凡在飞机上薅来的飞机餐,不过别人是吃一份,他是仗着人帅、以及两只猴子和三只鸟的可爱,又打包了两份。

别人坐飞机领纪念品,他坐飞机打包吃的,已经是惯例了,习惯就好。

马岚去了厨房忙活,刘娟被陈凡留下来,问家里的情况。

刘娟,“张爷爷他们都挺好的,三位爷爷都经常过来这里坐坐,但是他们都没带人回来。我和马岚一直住在这里,除了偶尔回家一趟,也没别的事。”

她说着看向趴在地上的五黑犬,“这是小黑,是张爷爷担心我们两个女生住在这里不安全,特意找回来的。”

陈凡看看小黑,小黑立刻摇头摆尾。

刘娟看到这一幕,眼里满是惊奇,“小黑平时很凶,看见陌生人就叫,我们都不敢带它出去,没想到它第一次见您,就这么和气,好像知道您是这里主人一样。”

陈凡笑了笑,也没多说,“这狗子不错。”

用脚轻轻揉了揉小黑,随即看着刘娟问道,“你们两个住一间房?”

“啊?”

刘娟愣了愣,很快回过神来,想到之前陈凡说过,她们可以各自选一间,才明白他的意思。

随后脸色微微红了一下,说道,“您这里的房子很大,我们住一间就够了,还暖和些、也更安心。”

听到这话,陈凡眉头微皱。

倒不是因为她们,而是之前她说了,张师父担心她们的安全,特意找了小黑,现在又说一起住更安心。

所以,现在外面的治安问题又更多了一些?

再一问,果然如此。

刘娟抿抿嘴,小声说道,“其实,只要不去比较偏僻的地方,平时也是没有事情的。然后晚上尽量不出门,就不会有问题。”

陈凡轻轻点头,顿了两秒,将话风一转,左右看了看,“你们没有烧暖气?”

刘娟“啊”了一声,赶紧站起来,说道,“我们就在自己房里烧了个小炉子,没有烧锅炉,我现在就去烧。”

这座房子建的时候就装了家庭暖气,锅炉在前面的小楼那里,平时陈凡不在这里住,她们也就没有烧锅炉,现在主人回来,自然要将暖气烧上。

至于说房子很大,会不会太浪费,这个陈凡早就有所考虑,家庭暖气也有阀门控制,只需要打开相应的阀门,就能减少暖气的使用空间,尽量避免浪费。

刘娟去烧锅炉的时候,马岚也将晚饭做好,用餐盘端了过来。

陈凡和两只小猴子各自捧着一只碗,唏哩呼噜开始吃饭。

吃饱以后,两只猴子终于放松下来,齐齐坐在桌上,对着陈凡直笑。

果然包吃包住,还不用挨打,这根大腿要抱紧!

陈凡则看看猴子,再看看狗子,心里想着,这算不算添丁进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