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352章 上大学的机会

穿在1977 第352章 上大学的机会

作者:狸猫换银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5:18

第352章 上大学的机会

第352章 上大学的机会

拉着粮食回到知青院,民兵帮忙把谷子卸到杂物房里,又对着陈凡说道,“陈老师,今天是先发米,发完米之后,再发油,待会儿你们还要去领油。”

“啊?”

陈凡愣了一下,看着他眨眨眼,“为什么不一起呢?”

黄莺又冒头了,跳出来大声说道,“因为发米的时候灰尘很多,发油要把油缸的盖子揭开,每家每户自己带油壶过去打,如果同时发的话,灰尘就会落到油缸里,油就不好吃了。”

陈凡恍然点头,“行,那待会儿我们再过去。”

随即给民兵递了支烟,送他离开。

姜丽丽知道陈凡还要去小水塔工地有事,便轻声说道,“你有事就先去忙吧,待会儿我们自己去领油就行。”

杨菊也点头说道,“没事,陈老师你去忙你的,几斤油我们还是能拎得动的。”

黄莺和刘丹也连声赞同。

陈凡想了想,自己已经体验过一次领口粮,而且油也不像米那么重,她们几个分分就能拎回来,便让她们处理,自己骑着马往小水塔赶去。

马蹄儿嘚嘚响,不一会儿就赶到小水塔工地。

这时候15米高的圆柱形建筑已经竖起来,下面都是厚厚的红砖墙,在最上面一截,外部还抹了水泥做防水处理。

陈凡跳下马,让小母马自己去吃草,随后大步向前,一边和十几名工人打着招呼,一边走上土坡。

今天在这里盯着的是杨书记,他见到陈凡过来,当即挥手打招呼,“来啦。”

又问道,“今天你们小队发口粮,都发完了吗?”

“还没呢。”

陈凡笑道,“杨队长第一个给我发,领了口粮之后,我就先过来了。”

杨书记点点头,“换成是我,也会第一个给你发,好让你过来上工。”

陈凡咧着嘴笑道,“我到这里不算上工吧,广播员和兽医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来这顶多算帮忙,就和邱师傅、马师傅差不多。”

他左右看了看,“诶,邱师傅和马师傅呢?怎么没看见他们?”

杨书记指了指头顶,“他们在上面呢。”

陈凡抬头望去,“啊?做防水?”

杨书记点点头,“你来之前,已经做好了管材、水泵的安装,井管是之前就打好的。只等上面的水箱干透,再清洗干净,就可以试着抽水送水。”

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顶上正在施工的水箱,“可惜哦,今天下午他们就要回县城,建筑公司都打电话来了,说是县里的码头要维修,必须要他们回去坐镇。

小水塔没有正式运行送水,他们不在,我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陈凡看了看头顶的水箱,想了想说道,“没事,我上去看看。”

杨书记转头看了他一眼,很想说伱上去看有什么用?难道看一遍就能把两位老师傅的本事学到手吗?

不过想想以前陈凡的种种神奇之处,终究没有说话,看着他顺着钢筋扎成的梯子直着往上爬,没几下就到了顶。

杨书记伸手搭在额头上,忍不住嘿嘿笑了两声,“难怪老肖总夸他,跟猴子似的,一下子就上去了。”

陈凡翻进水箱里,邱师傅和马师傅正带着十几个工人一起忙碌,甚至顾不上跟他寒暄,只是挥挥手打了个招呼。

他也不过去打扰,站在梯子上看了一会儿,等到快要完成收工,才顺着铁梯爬了出去。

别人是上去快、下来慢,到了他这里,下来比上去还快,没几秒就落到地上,对着杨书记打了个手势,“我看过了,不愧是老师傅的手艺,没得说。”

不知怎么滴,哪怕杨书记明知道陈凡没两位老师傅懂怎么建水塔,听到这话,一颗心还是放了下来,咧着嘴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看过之后,陈凡自己也松了口气,掏出烟递给杨书记一支,又帮他点燃,问道,“昨天我听叶队长和安哥他们说,要和三虎哥他们一起去县城,给鸭子和鹅找销路,今天没见他们过来,是去县城了吗?”

杨书记抽了口烟,摇摇头说道,“没有,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动身,这两天得安排人值班。”

陈凡愣了一下,转头看着他,“值班?值什么班?”

没听说生产队有什么重要事情啊,否则的话,早上吃饭的时候,黄莺她们就该说了。

“还能什么班,当然是防汛班。”

杨书记一口抽掉半支烟,狠狠地吐出一口烟雾,看着陈凡笑道,“每年都得来一回,8、9月份是洪水高峰期,洪水期的时候,大到长江两岸,小到水库河流,都要设置防汛哨棚。

今年雨水不是很多,还好一点,要不然啊,7月份就该设哨棚啰。不过雨水再少,除非是干旱年,河里的水位太低,那就可以不用太小心,派几个人每天巡视一下就行,否则的话,就必须设置哨棚,预防洪水。”

听到这话,陈凡也想起来了。

对于江南地区沿河而居的农村居民来说,每年生活必不可少的就是到哨棚防汛值班,这项工作几乎跟种地一样,成了一种习惯。

要一直到2010年以后,许多地方慢慢的开始改造水位监测系统,大范围地利用电子监控设备,才逐渐摆脱对依靠人力监控江河水位的依赖。

但是现在嘛,水位监控一天10个工分,人不能离哨,必须日夜盯着河水,还要定时记录水位数据,但凡有河水在短时间内突然暴涨的情况出现,就要敲响铜锣,全小队的壮劳力、甚至是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箢子、铁锹、锄头上堤,随时做好抢险的准备。

同时小队通知大队、大队通知公社,公社安排水利所的技术员上堤勘察,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是70年代,还是80、90年代,从农村到镇上,再胆大包天的人,也不敢有丝毫糊弄、懈怠的心态。

因为当大堤决口的那一刻,洪水可不管你是领导干部还是群众,扑过来就要完蛋!

所以不管那颗心脏是黑是红,一般都不敢在水利口伸手。

这特么是真的会要命的啊!

听到是防汛值班,陈凡便不吭声了。

反正跟他没关系,连双抢他都没参加,更别指望他会去防汛值班。

更何况一天10个工分呢,又不需要干重活,只需要蹲在那里就行,这种好事一般都是落到那些双抢时候下了苦力的壮劳力头上,陈凡绝对不会去跟他们抢这种“好机会”!

他和杨书记在底下聊天,邱师傅他们在水箱里忙得热火朝天,另外还有数百名社员分散在田野间铺设管道。

就这样一直忙到中午11点多钟,所有工作才全部完成。

邱师傅和马师傅慢腾腾爬下来,站到地上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抖。

连那些正当壮年的瓦工师傅都精疲力尽,更别说他们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

杨书记赶紧招呼人拉来板车,请他们到板车上坐着,“两位师傅辛苦了,咱这就回去吃饭,等一下务必多喝两杯。”

邱师傅摆摆手,“酒就不喝了,别耽误了坐车。”

马师傅也连连点头,“昨天总经理都亲自打来电话,今天必须得回去。” 陈凡上前两步,笑着说道,“您放心,吃饭的时候您就安心吃饭、喝酒,我们有人专门盯着时间,差不多到了点,就送您去公社。”

马师傅扶着板车的隔板,随着车子走动,身体也在晃悠,他看着陈凡笑道,“我们总经理啊,最喜欢笔杆子好的人……”

不等他把话说完,杨书记便一声大吼,“打住。”

随后满脸苦笑,手搭在板车上往前走,“我说两位师傅,你们县建筑公司那可是大单位,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何必跟我们一个小小的生产队抢人呢。”

马师傅当即哈哈大笑,“我们建筑队的人才再多,也没有一个能在地委日报上发表文章的,最多也就是县刊,陈老师这样的大才,谁不想要啊?!”

陈凡扶着马车往前走,连跟在他身后的小母马都不骑,听到这话,不禁笑道,“那您可就太抬举我了。别的不说,建筑公司里面连大学生都有吧?我呢,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可不敢跟他们比。”

马师傅和邱师傅也知道陈凡是从水里漂来的,毕竟这事在卢家湾不是秘密,任何人都有可能说漏嘴。

他们听到陈凡的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不同意吧,似乎显得建筑公司的“高材生”们太没用。同意吧,可确实没有一个比陈凡更有文才的人呐!

沉默了两秒,邱师傅突然说道,“陈老师,以前的事咱们就不说了啊,人嘛,总归是要往前看。你想要高学历,其实也不难。虽然卢家湾没有大学生的推荐资格,你也没有高中文凭,不过,如果能够通过招生考试的话,也是可以上大学,拿到大学文凭的。”

陈凡顿时愣住,不解地看着他,“啊?招生考试?”

你确定这时候有招生考试?

这时马师傅也反应过来,半靠在板车隔板上,对着陈凡笑道,“老邱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江南大学你知道吧?”

陈凡本能地点点头,“知道啊。”

江南大学是江南省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未来可能是之一,但是现在就是最好。甚至在全国不说名列前茅吧,但也是赫赫有名。

咋地,难道江南大学就特牛皮,可以自主招生?

然后就听见邱师傅说道,“没错,江南大学在75年的时候,就在云湖地区设立了函授教学点,回头你让杨书记给你开一张介绍信,直接去他们的教学点申请考试,只要你能通过他们的入学测验,就能成为江南大学的函授学生,等学完全部课程,经过考试合格,江南大学就会给你发一张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证。

这东西你别看他是函授的,可是跟正规毕业证一样,全国所有单位都承认。虽说拿这个毕业证不包分配,但那也是大学毕业生啊,所有单位都认的,到时候绝对有专业对口的单位请你去工作。那时候你也就不用担心文凭问题。”

陈凡听得目瞪口呆。

虽然他口口声声跟杨书记他们说,等学习班的同学学完了数理化基础知识,就请地委的大学帮他们函授教学。

但是这种函授,就真的只是通过信件往来解答问题而已,他就没指望会有毕业证。

难道这时候就有大学恢复了函授部?

是不是早了点?

函授教育兴起不是80年代的事么?

就在他满脑子问号的时候,马师傅接着邱师傅的话说道,“我们公司的一个经理,就是高中毕业,却没拿到推荐名额,只能进了我们建筑公司。

等到74年底的时候,省里面给几所主要大学的领导开会,布置开展函授教育工作,第二年初,也就是75年的2月份,江南大学就在全省10几个地方设置了函授点。

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跑过去报名,拿出他的高中毕业证,竟然直接就被录取了,然后今年是学习的第三年,只要能再考过几门,等明年2月份,他就能拿到毕业证啦!”

邱师傅跟说相声似的,等马师傅话音刚落,他便开口说道,“有了他这个例子,我们建筑公司好多人都去找他打听情况,所以全公司就没有不知道这回事的。

江南大学函授部以前是年初招生,有高中毕业证的可以直接录取,没有毕业证的,就要做一套试卷,主要就是检查是不是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考试通过之后,也会发给录取通知书,之后交了学费就能学习。

后来学制发生变化,他们就改成7月份招生,9月份入学,也都跟着变。”

一听这话,陈凡不禁苦笑道,“现在都8月份了,他们招生工作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如果提早一个月,他还真想去报这个函授的大学。

虽然他从来没有想过重新去读大学,可是一个大学文凭,在这个年代的意义确实是非同凡响。

而且这个年代的函授文凭含金量非常高,仅仅比全日制文凭稍微低了一等,在“五大生”里面,含金量算是最高的。

所谓的“五大生”,就是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分别简称为电大、职大、业大、函大和夜大。

我国最早的正规“夜大”,应该是李大先生创办的我国首个正规大学夜校班、“北大夜校班”,教的专业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新闻学。嗯,当时李先生就在这个夜校班读书,同时干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后来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五大生”也都是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指导老师都是大学里正儿八经的讲师、教授,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学生匹配,一个人负责十几个学生。

这些老派讲师、教授严格遵循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回复学生的每一封信、每一个问题,有的甚至回信比来信文字要多几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老师做指导,所以当年的很多“五大”毕业生都成了栋梁之材,与前途无量的大学生相比,一个构成了金字塔尖、一个构成了“中坚力量”。

只不过,从90年代初开始,金钱来袭,这些学校的监管和考试都逐渐变了味,很多函授学校都只管收学费,对教学却不再上心。

而他们为了招收更多学生,又放宽了毕业条件。以至于努力学习的人和从来不学习的人一起进考场,竟然考出来一样的分数。到了那个时候,曾经风靡十年的“五大生”才慢慢沦为无人问津。

就连曾经辉煌时期的“五大生”,也想尽办法“换学历”,真是可惜。

就在陈凡脑子里百转千回的时候,邱师傅便说道,“虽然他们是7月份固定招生,不过对有底子、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也会‘特招’。你既然能一手撑起卢家湾的学习班,那知识底子肯定不差。

回头你去一趟地委,找到江南大学的函授点,申请特招考试,只要能够通过,就能跟着7月份的学生一起注册,然后领了书回来自己学习,不懂的就通过信函向老师请教,等到年底去地委函授点参加期末考试就行。”

马师傅又接着说道,“函授学生虽然没有正规学生的福利,但也有便利的地方,那就是只要你能学完课程,经过考试合格,就能申请毕业,比正规大学生要在大学里待好几年,要强得多。”

这年头普通大学的学制长短不一。就大专来说,两年的有,三年的也有,而建筑、医学这种甚至要读四年。本科的话那就更长了,比如北大的本科就要读六年!

没办法,推荐去读书的学生,基础能力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有些人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大学里的老师们只能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帮他们补足基础知识,然后再去学专业课程。

如此一来,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样都还算好的,最让人心累的,是有些极品同志,自己不爱学习,便找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理由,对老师帮他们补习知识的行为进行批评,弄得教学秩序没法连贯。

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人还是更希望能学到知识,也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才让这项制度得以维持。

直到恢复高考之后,有了“统一考试”打底,北大才将本科学制恢复为4年。

所以如果真的和马师傅说的一样,函授只要通过考试就给发毕业证,那对陈凡来说,就更有吸引力了。

陈凡和两位老师傅聊得正嗨的时候,无意间视线外飘,看见杨书记沉着个脸,只是心念微转,便猜到他在想什么。

还不是怕自己上了大学,拿到大学毕业证,被其他单位给挖跑呗。

他便干咳一声,笑着说道,“还得是两位老师傅啊,就是见多识广,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地委还有江南大学的函授点。

不过话说回来,我确实对拿个大学文凭很有兴趣,只不过被其他单位招揽,那就还是算了。要不然5月份在地委的时候,我就答应卫生处调过去当干部啰。”

听到这话,杨书记脸色顿时阴雨转晴,忍不住咧着嘴笑个不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