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幼崽聊天群 > 第290章 我过去练的也叫武功?

第290章 我过去练的也叫武功?

第290章 我过去练的也叫武功?

到了城门口,张君宝随手将守城军官放下。

看着觉远大师略显沧桑的面庞,张君宝的眼神有些复杂。

其实离开少林寺之后张君宝与觉远大师之间一直有书信联系。

襄阳城和少林寺之间距离并不算远,书信来往其实很方便。

特别张君宝送信的手段与他人不同,他是用飞剑传书。

他驾驭仙剑能够朝游北海暮苍冥,区区少林寺与襄阳之间的距离那更是须臾便至。

但是书信往来和真的见面又怎么能一样,时隔小半年再次见到师父,张君宝心中五味陈杂,脑海中不由回到了在藏经阁里相依为命的日日夜夜。

其实这小半年来张君宝也曾经数次想要回少林看望觉远大师,但是觉远大师都拒绝了。

张君宝与少林寺之间闹得这么不愉快,已经彻底的撕破脸皮。

假如张君宝还动不动回去探亲那简直就是把少林的面子放在鞋底摩擦。

张真人行礼的这位大师应该是张真人的师傅。

除了觉远大师之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关心他瘦了没有。

侯三一脸的苦笑:“头儿,没办法啊,毕竟是职责所在。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毕竟张君宝的拳头实在太硬,就少林寺那小身板又哪里顶得住。

现在的张君宝身穿太极两仪道袍,长身如玉,气质若仙,腰间配着一柄长剑,一副英姿勃发的模样,已经是世界头一等的奢遮人物,与当初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沙弥简直判若两人。

他没有御剑直接带师傅回到郭府,因为他打算带觉远大师好好逛一逛现在的襄阳城。

他虽然没有父母,但是在张君宝心中觉远大师的地位就跟他的父母没什么两样。

虽然在张君宝的书信上他早就知道了襄阳城的变化,但是眼听为虚耳见为实。

张君宝走上前,双手抱拳,对着觉远大师深深的拜了一拜。

当年张真人在少林寺的时候就是与师傅两个人相依为命,所以张真人师傅与张真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虽然张君宝向觉远大师行的礼并不是跪拜大礼,但还是让他们惊讶万分。

就算是郭襄在看到他易经洗髓之后也只是夸了他一句又变帅了。

以他现在的武道修为,早就已经易经洗髓改换躯体将身体练成了武仙之躯,一切的杂质都被排出体外,变瘦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另外一位大师与张真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也不错,否则少林寺肯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派他们两个人来襄阳城。”

“徒儿见过恩师。”

觉醒大师不会拒绝张君宝,他对于徒儿一手打造的襄阳城也很好奇。

他们两人还在说话间,张君宝便已经带着觉远大师走到了城门处。

张君宝现在襄阳城中的地位就是至高无上的神,从来都是别人向张君宝行礼,他们哪里有见过张君宝给别人行礼。

修得龙虎气,玉液养金丹。

张君宝就算内心比较成熟,但是他其实也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做出了这样一番大事业,自然会想在亲近的人面前好好的展示展示。

候三的话让守城军官的脸上瞬间没了血色:“完了完了,我们居然把两位大师拦在襄阳城门外,这下死定了”

假如这两位大师挑明他们的身份,再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拦住他们啊。

师父师父,既是师也是父。

“娃儿,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不过头儿你也不用太担心,以这两位大师谦逊的性格,必定不会与我们计较此事。”

当然,他的瘦跟汗水没什么关系,但觉远大师话语中的关心却没有半点虚假。

觉远大师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是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侯三白了上司一眼“这还用说,张真人的本事虽然与少林没什么关系,但是他在少林寺待了那么多年,自然会有师傅。

他当然瘦了。

我听人说张真人师傅对他很好。

守城军官转头看向侯三:“这两個少林寺的大师到底是什么来头居然能够让张真人如此恭敬。

觉远大师虽然与张君宝更为亲近,但他毕竟当了大半辈子的少林弟子,对于少林寺还是有感情的,所以为了保全少林寺众生的面子,觉远大师这才拒绝张君宝回少林探望。

听到师傅的话,张君宝的眼眶也变得微红。

郭襄小姐下令不准让少林寺的人进入襄阳城,我们又哪里会知道这两位大师是张真人的师傅。

世界上其他人都关心你取得了什么成就,只有父母才会关心你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这一幕把城门处的士兵惊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离开少林寺的这几个月,张君宝简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他嘴比较笨,明明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沉默了一会儿他抬起手来摸了摸张君宝的头顶。

而少林寺拒绝不了张君宝。

但这并不代表觉远大师不想念张君宝,看着自己徒儿的模样,觉远大师的平静淡然的眼眸中也出现了一丝波动。

三人漫步在襄阳城中,张君宝没急着带师傅去见城里的武林高人,反而是带着他们两在市井中走街串巷。

市井中人领悟出来的金丹武道威力虽然不如五绝那个层次的高手,但是有些奇人异士推演出来的金丹武学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让无色禅师目瞪口呆,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刚刚走进襄阳城的时候无色禅师还算淡定。

虽然街上的人每一个都武功在身,但是无色禅师并不觉得很惊讶。

毕竟他知道整个天下的高手此时几乎都聚集在襄阳城中,武林人士的密度高一点很正常。

但是深入襄阳城各处参观之后,看着看着无色禅师的三观都快崩塌了。

“这屠夫剁肉的刀法假如我没有看错的话,是河南金刀门的卧虎藏龙刀!

可是为何他落刀的时候,居然会有龙吟虎啸之声,背后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猛虎。”

“还有这位在路边摆摊作画的书生,笔落惊鬼神,妙手画神仙,这笔法应该是当年大理段家那位丹青妙笔的传承。

可是他画出来的画为何会不停的变化,简直就像是活人一般。”

“还有街边那个表演戏法的,我当年行走江湖也与戏门人士有过不少交集。

我知道他们的手段看起来玄乎,实际上都是障眼法罢了,无非是手与道具之间的配合。

但是此人身穿一身短袖短裤,身上没有一处可以藏匿道具,为何还能喷水吐火,挪移换物,甚至还能够凭借一根神仙锁青云直上,连我都看不出半点破绽,好像是真的仙法一般。”

一路走来,无色禅师被打击的不行。

无色禅师知道张君宝的本事有多强,当年张君宝一剑横压少林的时候他也在现场,所以不管现在张君宝表现有多么非人无色禅师都能够平静对待。

毕竟他心中已经默认张君宝是嫡仙下凡,凡人自然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但问题是现在不仅仅是张君宝变态,就连其他武林人士的手段他现在也已经看不懂了。

这些武林人士可没有像张君宝那样的特殊身份,

在无色禅师看来他们不过是街上卖猪肉的,写字画的,变戏法的。

讲句难听点的话,放在以前无色禅师行走江湖的时候,这些人在他眼中就是不入流的角色,他都懒得拿正眼看。

无色禅师一脸的黯然,眼神之中都失去了光彩。

“张真人,金丹武道当真有这么神奇吗。

不过短短数个月的时间,这些贩夫走卒之流都能够修炼出这么一身神鬼莫测的本领。

老衲我真是老了,不中用了,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张君宝看到看到无色禅师被震惊到光头上不停的冒汗的样子,不由得哈哈一笑。

“无色大师你想多了,我带着你和师傅参观襄阳城看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这些人可不普通的。

那杀猪的屠夫名叫张天赐,是河南金刀门这一代的嫡传大弟子。

他本来家财万贯,娇妻美妾在身,但是十年之前他为了家国大义抛弃一切跟随郭伯父驻守襄阳城。

十年军旅生涯,他不知道拿手中刀斩杀了多少敌寇,养出了一身神鬼避易的煞气,这才能练成这一门七杀虎煞破军刀,此人的武功就算在此时的襄阳城中都能排得上前百。

而那名做画的书生来历就更是不凡了,他乃是徽宗年间的进士,名叫许秀文,曾经担任一县父母官调理阴阳。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他所管辖的那一县被蒙元人铁蹄踏平,生灵涂汰,半数平民惨死在那场战争中。

然后此人便顿悟做官救不了宋朝的道理,于是弃官从戎加入了襄阳军中,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是执笔定生死,献策鬼神惊,不知道为抗元贡献了多大的心血。

所以此人书画之中有一股浩然气这才能养成这一门浩然丹青笔。

至于那名卖艺人来历也很不凡,他倒不是襄阳军中的人,但是这些年也一直为郭伯父四处奔走打探消息。

他的真实身份是这一代江湖下九流戏字行当的大当家,这身份在武林中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在下九流之中绝对算是响当当的。

他的手中掌握了种种玄妙的戏法,神仙锁,偷天桥,阎王探手,移天换日,都是绝对不外传的绝妙戏法

本来这些手段确实需要像你说的一样借助种种道具,但是在修行了金丹武道之后,他以气为凭,以心为证,以戏门曾经的玄妙戏法为根基演化出种种手段,不仅不再需要道具,而且还更加逼真,甚至连我不是仔细看也不一定能看破他的把戏。”

听到张君宝的话,无色禅师的心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假如寻常的屠夫书生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拥有这样神异的本事,他真不知道自己这半辈子武功到底是练来干什么的。

但就算这样无色禅师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这些人说是奇人异士,但讲白了放在之前的江湖里,他们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三流高手。

放在以前这三个人一起上在他的手下走不过十个回合。

但是现在他们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无色禅师感觉就算自己全力以赴也绝对不会是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对手。

他忍不住摇头叹息:“老衲真是井中蛙啊,不到襄阳城,哪能知天高地厚。”

无色禅师的心中念头百转,而一旁的觉远大师对于这些人的手段的却不是很在意。

他本来就不通武功,就连九阳神功他也是当成养生功来练,日积月累之下才练出了一身雄浑厚的真气。

所以在他眼中这些人的手段其实也都没什么特别的,最多看起来花里胡哨了点,倒不觉得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地方。

不过他也有自己关注的地方。

“君宝,你的这个襄阳城管的好啊,真的很好。

人人安居乐业,百姓富足且自信,人人心中都仿佛有一股气,不卑不亢,神完气足。

这景象简直就像是佛经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一般美好。”

觉远大师注意的点在于襄阳城中人们的精神面貌。

刚刚走在街上的时候,觉远大师就一直在注意着襄阳城中的百姓。

虽然现在的襄阳城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江湖人士,但依旧还有一小部分本地居民留下。

这些人与外来的武林人士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光是从穿着打扮上就能区分出来。

觉远大师一路走来,只见每一个居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气质安定祥和,隐隐还带着一股坚定。

仿佛一切艰难险阻在他们面前都不是问题,人定能胜天。

这种精神面貌让觉远大师感到相当的震撼。

这让觉远大师不由的回忆起佛经中所述说的玄妙世界,人人都有大智慧,人人可证心中果,人人的菩提,人人是佛陀。

当然此时的襄阳百姓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但是已经有了一丝这种影子,这让觉远大师觉得自己简直就像在梦中世界里一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