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 第787章 渊者,深不可测也

杨枫坐在床边,握着司徒倩的手,柔声道:“倩儿,你辛苦了。”

刚刚生产,几乎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司徒倩明显觉得疲乏之极,随时都有可能倒头睡去。

司徒倩微微一笑:“生儿育女,是臣妾的本分,臣妾不算辛苦。”

“是殿下洪福齐天,才能保佑臣妾母子平安。”

杨枫轻轻抚摸着司徒倩的俏脸,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你是我杨家的大功臣,也是燕州的大功臣。”

“倩儿你刚才太累了,好好睡一觉吧,其余的事情孤王自会安排。”

“嗯。”司徒倩微微点了点头,却又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殿下,给孩子起名……”

杨枫明白司徒倩的意思,淡淡一笑:“放心,倩儿,孤王会取好名字,派人往雒阳请旨。”

“孤王新有灭铁勒之功,想来父皇也是不会反对的。”

按照皇室的规矩,皇孙的取名,自然是皇帝来定。

除非是皇帝忙于国事,才会把权力交给这个新出生皇孙的父亲来定。

司徒倩担心的是,杨钦与杨枫之间父子不和,杨钦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会不上心,甚至于会搞一些小动作。

在古代的时候,别说是皇室了,就算是世家门阀,也是很看重取名的。

就说杨铮的长子杨李,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儿子的名字叫杨江,女儿的名字叫杨溪。

男儿志在四方,犹如江水一样浩荡,所以杨江这个名字起得就很大气。

女儿呢,温柔似水,像小溪一样,涓涓而流,所以杨溪这个名字起得也非常好。

可是,因为有杨江这个名字在前,杨枫的儿子的名字反而就不好取了。

杨钦这一辈,名字都带个金字旁。

杨枫这一辈,名字都带个木字旁。

杨江这一辈,名字都带个三点水。

三点水的字,以江海为最大了,已经有了杨江,接下来就该是杨海,或者是杨洋。

毕竟,在古代,什么太平洋、大西洋的概念,暂时还不存在。

就算是东海、南海、黄海的概念,也是还没有出现,只是“大海”一个统称。

可不管是杨海,还是杨洋,杨枫总是觉得不满意,似乎不够霸气,缺少皇者之风。

杨枫的心中也已经想了几个名字,分别是:杨渊、杨沧、杨泽、杨浩、杨涯、杨滔、杨澎、杨澶、杨濯、杨瀚和杨灏。

这几个名字呢,只有杨浩与杨灏因为跟杨昊同音,须得先跟杨昊打一声招呼。

若是杨昊同意,才可以用这两个名字,不然就只能放弃。

这些预备的名字中,杨枫最满意的是杨渊、杨沧、杨泽、杨澶和杨瀚这五个名字。

以前呢,因为孩子还没出世,杨枫暂且没有最终考虑,确定要用哪一个名字。

现在孩子出世了,杨枫须得尽快定下一个名字,然后派人报给杨钦。

杨枫将武云峰喊了过来,跟他商议一下。

毕竟武云峰精通帝王之术,或许对给皇子起名字有一定的研究。

果然,武云峰立即向杨枫建议,取名杨渊。

渊者,深不可测也,乃是帝王名字的不二之选。

而且,也有一定的王霸之气,更有“龙出渊”之说,暗合燕州乃是龙兴之地的含义。

杨枫也是比较中意这个名字,于是就当场拍板了,写下一旦请名的奏折,派人快马送往雒阳,交给杨钦定夺。

请了名,杨枫又在燕王府待了三天,陪了司徒倩和儿子杨渊。

第四天一早,杨枫就再次离开燕王府,飞马前往维部。

在去海州之前,杨枫须得先去维部转一转,也算是给维部这个盟友一个交代。

不过呢,在杨枫回燕州之前,从铁勒派了五万兵马前往维部助战,领军大将就是铁勒的大将祁山。

当初,祁山犹豫要不要投降燕军,却被副将昌胡烧了粮草,逼上绝境。

虽说祁山也派人追赶昌胡,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于是,就导致祁山的家族被那些怒恨之极的贵族们全部屠戮,使得祁山成为了孤家寡人。

昌胡自然也是难逃一死,被祁山亲手凌迟了,但祁山的家人终究是救不回来了。

杨枫立即就给祁山赐婚,从燕州女卫中选了一个姿色不俗的,嫁给祁山为妻。

能得杨枫亲自赐婚,祁山自然是感激不已,先跟这个燕州女卫定下婚期,待家人的丧期过了之后,就迎娶她入门。

用燕州女卫赐婚,确保外族大将的忠诚度,这是杨枫当初成立燕州女卫的目的之一。

杨枫来到维部的时候,祁山的兵马也刚刚来到。

诸葛先早早得到消息,跟霍雨杉等人一起,出军营三十里去迎接杨枫。

霍木仑首领没来,看来他对杨枫的怨气依然未消。

杨枫也懒得理会霍木仑首领那么多,毕竟维部的军权在军机司手中。

一番见礼之后,杨枫跟着众人去了维部的军营之中。

维部与大梁国的战事,杨枫当然是了解得很。

大梁国起兵二十万,全部都是精锐,其中骑兵三万,步兵十七万,对外号称五十万。

领军大将,乃是大梁国的征南将军穆休。

穆休是大梁国的名将之一,今年四十出头,却已经是身经百战,在对西域的战争中屡屡获胜,深得西梁十二世的倚重。

维部这边呢,起兵十万,再加上五万匈奴铁骑,合起来就是十五万,号称三十五万。

领军大将,是霍雨杉亲自挂帅,龙崖和赫塔为副将,诸葛先为军师。

鉴于大荒国也曾兵败过的教训,穆休很是谨慎沉稳,不再犯澹台灭楚孤军犯进的错误,而是选择了稳打稳扎的策略。

双方交战差不多有七八场了,彼此各有胜负,但总体是梁军略略吃亏。

这个结果,当然跟诸葛先的屡屡用计有关,不然只怕维军已经处在下风了。

因为维军常年没有经历过战事,战斗力跟梁军实在是比不上。

维部与大梁国的战事,五万匈奴骑兵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梁军骑兵只有三万,战斗力跟匈奴骑兵相差甚远。

所以,穆休只得避开匈奴骑兵的锋芒,派重兵护送粮草,使得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就相差无几了。

战事,胶着起来,对梁军自然不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