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 第705章 敕封皇太孙

至于医疗,杨枫的目的自然是降低死亡率,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增加人口数量。

古代的寿命之所以很短,男人三十五岁自称老夫,女人四十岁自称老身,就是因为医疗水平低下,感冒发烧都有可能死人。

究其原因,有三个。

第一,古代的中医,学成的时间会很长。

小成,须得十年,可以治小病。

中成,须得二十年。

大成,须得三十年之功,才能治一些大病。

第二,学医的门槛虽然很低,但中医太复杂,不认字可不行。

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有几个识文断字的,学徒自然就不好找。

第三,大夫少,诊所自然也比较少,又不存在后世那样的内卷,以至于诊费和药费比较贵,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担负得起的。

杨枫在燕州开办了一个燕医堂。

燕医堂的作用有三个。

第一,研究中医外科,也就是手术。

如果这方面能够有所突破的话,很多人就不会死亡,如阑尾炎啊,胆囊炎啊等等。

第二,传道授业。

中医的传承很重要,只有学中医的人足够多,才能保证学出来的人也多。

到时候,杨枫会对燕医堂的所有学生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之后,会被授发燕医堂的行医资格证,就可以在燕州各地开设医馆,治病救人了。

第三,治病救人。

燕医堂的那些大夫,在研究医术和教授学生之余,也会轮流坐诊,为蓟城的百姓,以及附近的百姓治病。

没过几天,司徒倩眼疾被杨枫治愈的消息就传到了雒阳。

第一个知道消息的,自然是司徒家,是司徒倩派人快马将消息送达的。

司徒南当然是大喜之极,恨不能立即飞到燕州,亲自看一看眼疾痊愈的宝贝孙女儿。

“殿下真是我司徒一门的福人啊。”司徒南微微一叹,心中不无感慨。

司徒倩的眼疾,司徒影的肥症,是困扰司徒一门多年的两大难题。

这两大难题,不知道难倒了多少神医,全都束手无策。

谁想到,竟然全都被杨枫给解决掉了。

关键是,杨枫还是他司徒南的孙女婿。

司徒南想起,赐婚之后,杨枫曾经来到他的府上,要人要钱,当时他们司徒一门都看不起杨枫,觉得这个赐婚算是毁掉司徒倩的一生了。

可谁想到,结果大大出乎了司徒南的意料,出乎了司徒一门的意料。

司徒南老怀宽慰,于是便立即给司徒倩回了一封书信。

书信的内容,有三点。

第一,让司徒倩继续低调做人做事,帮助杨枫管理好燕王府,让杨枫不会有后顾之忧。

第二,让司徒倩多多留意萧月琴,切记不可立即将所有的权力都收归到自己的手中,以免引起萧月琴的反弹。

第三,就是问司徒倩,燕州的发展,还需要什么支援,他一定会全力资助燕州的。

杨枫治好了司徒影的肥症,治好了司徒倩的眼疾,这两份天大的恩情摆在这里,司徒家全力支持燕州,就算是太子杨钦也无法阻止。

大楚国,因为是江北,民风虽然不如北境各国彪悍,但也是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民族。

太子杨钦若是阻止司徒家报恩,对他的名声自然就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于会动摇杨氏在大楚国的皇权地位。

写了这封书信之后,司徒南立即派出府中的信使,飞马前往燕州,将书信交到司徒倩的手中。

这么一来,司徒南的劲头就更大了啊。

两个嫡孙女,都已经恢复了正常人,

这一场夺嫡之争,不管是东宫胜出,还是燕州胜出,司徒家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啊。

几乎是当天,高雏凤送达的消息就到了皇宫。

虽说杨显一心沉浸于寻仙问道,但他对燕州的情况还是十分关心的,因为燕州的稳定与否会影响到平吴大计。

司徒倩的眼疾痊愈了?

杨显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意外,因为杨枫能将杨柏从鬼门关外拉回来,能治好司徒影的肥症,自然也是有可能治好司徒倩的眼疾。

只不过,帝王的心思,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杨显刚刚下旨,让太子杨钦监国,杨枫这边就治愈了司徒倩的眼疾。

巧合?

还是杨枫故意?

杨显直接就选择了后者,认为杨枫是故意的,是对他这道圣旨的不满。

虽说杨显寻仙问道,但他对杨枫这个孙子还是很偏爱的。

因为要长生不老嘛,什么太子啊,什么皇太孙啊,都已经不重要了。

可是,燕州的地理位置还是一样重要,燕州的稳定也是一样重要,不然就会影响杨显的平吴大计。

一番思考之后,杨显下了一道圣旨,册封杨枫为皇太孙,镇守燕州。

按说,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太孙,都是需要在雒阳公干的。

但是,燕州实在太重要了,杨显不敢冒险,将杨枫从燕州弄回来,再换一个人镇守燕州。

毕竟,杨枫在燕州的威望太盛,换人就是对燕州的釜底抽薪。

一旦大荒国和铁勒趁机联手出兵,维部又持观望态度,燕州就危险了。

一切不利于平吴大计的事情,杨显都会规避,不敢去冒险。

因为杨显的心里还有那么一丝的担心,就是长生不老丹是否能够被真正炼制出来。

再者说,就算杨显真的能长生不老,他也不会冒险,让燕州出事,造成大量的伤亡,因为那不是明君所为。

所以,杨枫这个皇太孙就比较特殊了。

准确说,杨枫是皇太孙级别的亲王,行使的还是燕王的权力,但却也有参与朝政的权力。

这道圣旨,让任德江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是帝王之道的平衡术啊。

而且,杨显此举,也是向所有人证明,他的长生不老之心。

圣旨下达,正在送往燕州的路上,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雒阳。

几家欢喜几家愁。

雒阳杨铮、左仆射高炯、户部尚书司徒南、礼部尚书萧广元,左卫大将军石万钧,自然都是感到高兴。

而东宫,而博陵崔氏,包括杨松在内,自然都是很不高兴的。

太子杨钦又摔了一个砚台。

因为东宫书房的砚台频频更换,使得东宫的一些下人也是私下议论不已,这个消息早就传出了东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