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 > 第1165章 大一统的功臣,三老制

大一统是什么?

在柳白看来,这个问题,直接关切到了始皇陛下千古一帝的地位。

因为在始皇陛下的手中,大一统的定义并非是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做这些。只是大一统的开始,或者说是前置条件。

始皇陛下给出来的答案是....全天下人心中的认同。

精神上的大一统,才能够让这一片土地之上的人,对于这一片土地,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国家’这个缥缈却切实存在自己身边并且时时刻刻环绕的概念有着最为淳朴的认同。

为了做这些,始皇陛下做了很多举措,名垂千古的便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东西在史书之上写得太满,太多,也太让人所记住,但唯独不理解。

可....当真放在这个时代,有这些举措,就一定能推行下去吗?语言不通,文字不通的情况下, 光是一个书同文,推行就难如登天,更遑论整个六国土地百姓对于秦律的认同、遵守!

燕赵之地多侠士,罔顾法律,以自己心中的正义为衡量标准。

楚国多不论,以妻待客,更有许多连写都写不出来的荒唐之事。

齐守礼,更重信,哪怕是让人捎一句话,结果没能办到,都有可能自尽谢罪。

百姓的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字的推广,律法的普及,政策的下达,都是无比困难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三老制应运而生。

三,并非是指三这个具体数字,而是一个‘多’。

所谓的三老制,便是以县、乡为单位,选出德高望重并且亲附秦国的老人,由他们来宣传秦国能让当地百姓吃饱饭,由他们来告诫年轻人不要寻衅滋事,由他们来讲,如今的大秦安定,是时代的幸运。

三老制,这个常人所不知道的制度,在大一统的推进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却在后世鲜有人知。

而如今....张苍呈送上来的奏疏,说的赫然便是三老制的事情。

“小学建立和推广,在几乎每一个县都遇到了阻力。并非是钱粮的问题,也不是百姓们不想自己的孩子上学,如今的粮食,已经不需要强迫孩子们小小年纪便进入田间劳动。即便是家庭穷困一些的,也完全能做到上午上学写字,下午耕地。”

“这种情况,即便是当年有鱼盐之利的齐国,号称农夫可以驾车入城赶市的齐国,都无法做到。”

“阻力,来源于三老制。”

柳白神情有些凝重,更确切得来说,是有些复杂。

这样的情况,让萧何都是为之一愣,表情古怪。

三老制和学政,能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即便是在基层当过吏员,萧何也无法瞬间琢磨出其中的道理。

“成见太深了。”

柳白叹了一口气,扬了扬那一封张苍呈上来的奏疏:“小学的设立,遭遇到的阻力,正是这些乡老。”

“可他们阻碍小学,却并非是钱财之类的问题,而是.....民强则国弱。”

说到这里,柳白当真是有些埋怨商鞅和始皇陛下了。

前者,提出了弱民之论,是绝对适应于昔年天下争霸的情况的,也没有任何问题。可....推行的太好,在天下都深入人心了。

后者,始皇陛下将大一统做的太好,这些乡老,无论之前是哪个国家,如今都拥护秦国,生怕再出现大乱。

小学的设立,代表着平民能够接触知识,这些乡老认为,如果百姓们知晓了知识,就会不甘劳作,整日高谈阔论,甚至是幻想着进入庙堂,这对于国家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故而,即便是在县中开始设立小学,乡老们为了大秦,同时也带着点私心,开始‘筛选’学生。

平民的学生不准进,官吏的儿子可以进,富商的儿子选择进。

就这样的情况,是与柳白‘盛民’的政策方针背道而驰的。

“如今乡老们抵制小学,即便是大秦书院的态度强硬,当地的官员有远见,开设了小学,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难以进入其中学习。”

“更有甚者,小学都办不起来,反倒是这些乡老威逼着当地官员,将这些钱拟作开设私塾。”

“官吏上报,到了张苍这个典乐这里,这才有了这一封奏疏。”

柳白当真是感觉到了一种无奈的感觉。

这些乡老,是走过战争年代的人,看到过天下大乱之后的模样。

他们的出发点没有错,当读书的人多了,就如同后世的人会穿上长衫,不愿意脱掉,最为辛苦的劳作,他们可能会觉得配不上。

但....以柳白跨越千年的眼光来看,正是因为这些人不愿意做辛苦的劳作,也不愿意其他人太辛苦,才会有了无数的工具、科技产生,这才是真切改善百姓生活的方法。

可.....这怎么说?

这些乡老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作的事情也是符合普遍认知的,他们这样一阻碍,就头疼无比。

偏生....乡老在提防的话语权很大,甚至很多事情,官员都要和乡老们商议着来,强推根本不行。

对于恶人举起屠刀,柳白别说是不会心怀愧疚了,怕是连砍刀的速度都要快上几分、。

可这些乡老....他下不去手。

“柳公,您是想要废除三老制?”

萧何沉声开口,他大抵明白了自家柳公的意思。

将教育普及,这个概念,在百姓的眼中虽然是好,但....对于商君的理论有所了解的人,是会认为这是祸国之道,故而阻碍。

如今三老制,便是这样的存在。

“可以这么说,但手段一定要温和一些。”

“如今的天下,还是需要乡老们稳定的。一刀切,对这些有功劳的老人,显然是不公平的。”

“慢慢磨,学政的推行太慢,我大秦昌盛得就愈发慢。”

“两难。”

“本相的考虑是,明面不废,暗地废。”

柳白点了点头,再次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一说,萧何明白了:“柳公,不若.....保留三老制,却削减乡老们的数量以及话语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