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 > 第1283章 生财之道

见到百姓们如此热情,尹无言连忙对着众人劝说道:“各位不必着急,这件事情才刚刚提上日程,但相信要不了多久,大家就能去工厂里工作了。”

“好,多谢尹大侠!”

“多谢殿下,若不是殿下的恩情,我们还不知如今会怎样呢。”

“殿下威武!”

“殿下万岁!”

百姓们欢欣雀跃,争相向楚嬴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一时间倒是将楚嬴周围围得水泄不通。

另外一边。

汉城军在朝天军的追杀之下,也都仓皇从铁木城中逃了出去。

但这笔账却还没有就此结束。

在铁木城中,虽然官员和军队都已经逃离,但还有另外一股力量在和天义团作对,那就是铁木城中的那些商人。

这些商人们在铁木城中无恶不作,恶意哄抬物价,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主。

所以当他们得知天义团要接管这座城池的时候,也都在想尽办法针对。

比如尹无言给城中百姓们发放的救济粮。

此前在城中官员们刚刚跑路的时候,他就想过要购买一批救济粮免费送给百姓。

但他原本的计划,就是购买一些陈粮,虽然陈粮的口感没那么好,但对百姓们来说能管饱就足够了。

可当尹无言的手下到城中粮商那里购买救济粮的时候,却得知他们手中已经没有粮食了,唯一能卖的,就是精粮。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尹无言顿时被气得七窍生烟。

这些商人们手里有多少粮食,他在清楚不过,可别人就是咬紧牙关说自己手里没有粮食,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无奈之下,他只能购买了一批精粮。

但在这之后,商人们又无一例外的从仓库里调出陈粮,并且表明了可以用精粮换陈粮,一斤精粮可以换成五斤陈粮。

可不要忘了,尹无言购买这些精粮的时候,价格都是一百五十文一斤,而陈粮的市价一般都在二十文一斤左右。

而尹无言能发到百姓们手中的粮食,也就一户人家四斤,百姓们为了能填饱肚子,肯定会将四斤精粮换成二十斤陈粮。

这一进一出之间,他们就赚了不小的一笔。

光是百姓们的口粮,他们就能整出这样的花活,更不用说其他各行各业了。

而这些用尽一切手段赚钱的商人,也就成了如今天义团最大的敌人。

从汉城军离开之后,天义团也就直接住进了城主府中。

此时城主府中那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搜刮的一干二净,甚至花园里那些名贵的花卉都被人连根挖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难看极了。

但这里毕竟是曾经城主居住的地方,光是这偌大一座宅院,价值就十分不菲。

这样的好地方,自然不可能把他给荒废了。

朝天军驻扎在四方城门之外,而天义团则是开始调查城中的情况。

此时在城主府中,楚嬴和尹无言正在商议城中的下一步规划。

“殿下,如今城中百废待兴,百姓们食不果腹,如果再这么下去,定然会闹成饥荒。”

他虽然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到:“殿下若是手中银子周转方便的话,可否快些开始修建工厂?”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楚嬴,生怕楚嬴因为自己过分的要求而感到生气。

楚嬴倒是并没有生气,但还是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尹无言:“不知尹大侠觉得,在铁木城中修建工厂,需要多少银子?”

“这……在下不知。”

他只是从楚嬴口中听说了工厂是什么,甚至对此还没有具体的概念,又如何能知道花费几何。

“实不相瞒,本宫已经在楚国的益州、蓟州等地陆续修建过十几座工厂,每一座工厂修建起来,至少要一百万两银子,更不用说工厂修建好之后,还要开始生产,到时候所需要的各种原料以及周转所用的资金,也不是个小数。”

“嘶……”

尹无言听到这里,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有些古怪的朝着楚嬴看去:“那殿下的意思是……”

他也没想到光是一座工厂,就要花费这么多钱。

可这件事情毕竟是楚嬴提出来的,所以楚嬴应该早就想好才对。

如果楚嬴都没有想好,就把此事告诉自己,岂不是相当于在欺骗自己么?

楚嬴又如何看不出尹无言的想法,哈哈大笑道:“放心,区区而百万两银子,本宫还是拿得出的。”

“但尹大侠可曾想过,如今高句丽有多少城池?一座工厂修建起来之后,想要将这二百万两银子赚回来,又需要多长时间?”

“尹大侠的目标可是拯救高句丽所有黎民百姓,难道说每到一座城池,都要本宫掏出二百万两银子么?”

这一句话直接把尹无言给问住了。

高句丽虽然不大,但也有十三座城池,每一座城池二百万两,那可就是两千六百万两银子。

别说是高句丽了,就算整个楚国一年的赋税也没有那么多。

楚嬴就算有这么多钱也肯定不会拿出来。

“那殿下的意思是?”

尹无言有些尴尬的继续追问下去:“那殿下可否先出这铁木城的钱,日后到了其他城池,我再另想办法。”

虽然他知道,自己恐怕也很难找到其他人出钱,但这也是眼下的无奈之计。

谁知楚嬴神秘一笑,反问道:“有些时候,你想花钱,不一定要花自己的钱的。”

尹无言一头雾水:“不花自己的钱?那花谁的钱?”

楚嬴脸上笑意更浓:“那当然是找别人要,如果别人不给,那就去抢!”

楚嬴身后,周兴早已经心领神会,将几个厚厚的本子送了上来:“这是城主府中搜出来的,这些年城中各家商户的缴税记录。”

楚国自古就有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样的风气在高句丽也并不例外,虽然商人在高句丽的地位不像在楚国那样低贱,但农户每年要缴纳的赋税也不过是五税一,而商人每年要缴纳的赋税,足足达到了五税二。

如此高额的赋税,自然会让人肉疼,也正是因此,许多商人都会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