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 第8章 与国兴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第8章 与国兴

作者:黎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30 22:20:23

朱予焕任性的小要求获准,母女两个躺在床榻上,遣散了平日里守夜的宫人,只余母女二人一同入睡。

朱予焕抱着被子一角,偷偷看向躺在床榻外侧一动不动的胡善祥,轻声问道:“娘?你睡了吗?”

她等了半天都没有回音,还以为胡善祥已经睡着了,正要翻身,胡善祥已经开口道:“你刚才不是答应了我好好休息的吗?怎么又说话了?我听你爹说你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皇上的期望呢。”

朱予焕理直气壮地说道:“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曾爷爷就是听出这一点,才这么开心的。”

胡善祥无奈地摇摇头,道:“瞧你那花言巧语的样子,多亏了皇上疼爱你,你说什么他都爱听,连这样的大空话都喜欢。你一个小丫头,只要照料好自己,勤学女红、多修德行就足够了,其余的事情再上心也没有你的用武之地。”

朱予焕对自家亲娘的打击不以为意,只是嘿嘿一笑,凑近胡善祥,伸手抱着她的手臂,好奇地问道:“那娘呢?娘小时候想过将来做什么吗?”

胡善祥睁开眼,望着床边的纱幔出神许久,忽然笑了一声,道:“我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家里对我这个孩子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可我刚出生的时候,家里便走水了,火光滔天,连库房都烧着了,爹才第一次看向我,却是因为我‘不祥’。家中怕被别人知道我出生的事情后难以嫁娶,便说我出生的时候有红白之气,是祥瑞之兆,还为我取了一个‘善祥’的名字。”胡善祥轻声道:“或许就是这个名字,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朱予焕一怔,隐约记得自己似乎是听别人提起过胡善祥的“身世”,提及此事都说她是个有福之人,却没想到这“祥瑞”竟然是这样而来的。

“爹娘口中的祥瑞,其他人家本来是不信的,可是有一日有个仙风道骨的道士上门,说我命里犯红尘,万万不可嫁人,被我娘知道了,竟然拿着爹的刀出来赶人,吓得那道士改口说‘此女不可嫁入寻常百姓家’,大家便都开始相信爹娘编造的祥瑞了。”

朱予焕看着胡善祥似是有些自嘲的神情,没有说话,只是不自觉地攥紧了被角。

“我走到哪里都有人说我是‘胡家的祥瑞’,我索性便不出门了,每日只在家里弹琵琶打发时间。可是外面的事情还是能传到我耳朵里,我听人说,皇上派三保太监南下出海,修建了百人高的宝船,去许多人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呢。”胡善祥说到这里,脸上多了些真情实感的笑意,道:“那时我就想着,我若是个太监就好了,兴许也能跟着一起去呢。”

朱予焕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却又在对上胡善祥闪着微光的眼睛时沉默了。

胡善祥并不介意女儿的笑声,只是盯着四四方方的床架子喃喃自语道:“这样的幻想的事情本就是不可能的,后来我便想,若是能让那个道士把我化去做他的徒弟也好,算是个清净,说不准也能去到别人家、或是到更远的地方游历呢。可是后来我被皇上选中,嫁给了太孙,连这样幻想的闲暇也不再有。”

朱予焕闻言有些心酸,不由吸了吸鼻子。

若是放在很久之后的未来,胡善祥的心愿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便不出门,也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的人和事,而不是永远呆在这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踏踏实实地喘一口气。

胡善祥见她不说话,伸手捏了捏她圆润的耳垂,笑着道:“焕焕,娘最是喜欢你的名字。”

朱予焕回过神,有些疑惑地问道:“我听身边的人说,我的名字是爷爷取得……是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太子爷为你取这样的名字,是盼望你能同天上星辰一般神曜焕炳,与国同兴。”胡善祥的指尖勾勒着她的脸廓,她的指尖还是一如既往地发冷,可她的声音却很温和:“可于娘而言,你便是火光,是上天赐予娘的第二道火光,娘不求这火光能照明四方,只要她能长长久久地亮着。”

即便这火光不再照亮她,她也心甘情愿。

朱予焕和她对视良久,这才开口道:“我也不求娘所谓的‘祥瑞’能够保佑我,只希望娘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凭着自己的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胡善祥看着她,却并不应答,只是道:“只要你好好的,娘就开心。”

朱予焕心底一沉,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

胡善祥讲故事时的语气虽然轻松,她却只从里面听出一句话,那便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而这“命”却又是人为编造出的一张大网,胡善祥不是织网的人,也不是撒网的人,她不过是这网上的一粒鱼饵。

——成为“祥瑞”,嫁给太孙,没有一件事由得胡善祥做主,所以她才只能将期望都寄托在朱予焕这个女儿身上,而她自己,纵使一直下沉也早就无所谓。

谁又能强求早已经沉入河底的鱼饵做些什么呢。

朱予焕不自觉地伸出手抱紧了胡善祥,闷声道:“我想抱着娘睡。”

她多想带着她去她的时代,带她去她未曾见过的远方看看啊。

胡善祥轻轻地笑了一声,也搂紧了她,道:“好……睡吧,睡吧……”

本朝灯节兴起,正源自于今上朱棣,他本人爱看花灯,尤其是高大的鳌山灯楼。永乐十年正月元宵时,朱棣就曾经准许百官休假十日,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

虽然之后迁都顺天,但这元宵热闹的传统却未曾改变,元宵节更是因为花灯通明而常被人称之为“灯节”。

朱予焕拿了一盏太平有象的花灯,看着屋檐下挂着的几乎连成一线的花灯,还是不由发出了赞叹声。

不为别的,光这么多灯就得花多少钱啊,也就只有国库充足才能经得起这么造作了,亏得太子妃能下得去手,要是换成她,肯定是舍不得花那么多钱在这上面的,想想就觉得肉疼。

朱瞻基见她新奇的样子,不免有些好笑,道:“行了,光看这几盏有什么意思?等到前朝还能看见更新鲜的呢。”

朱予焕应了一声,这才拎着花灯跟上自己亲爹的步伐,自然而然地牵起他的手。

待到父女二人一同到了前朝,下面已经侍立了不少大臣,朱棣一身大红色团龙长袍,头戴翼善冠,在高大威武之上更添几分天子气度,一言一语、震慑百官。朱予焕跟在朱瞻基身后,一边听着朱棣说话,一边偷悄悄地打量着周围,将下面的大臣和外国使臣都看了个遍,她感慨着盛世气象,随后又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戍守护卫的锦衣卫。

此时锦衣卫不仅承担着仪仗功能,其中大部分人更是实打实地上过战场,只是站在那里便十分威武,让人心中一凛。

待到朱棣训话后有了空闲,太子带着朱瞻基尚且要与群臣训话,自然是没空管朱予焕的。

朱棣见曾孙女在那里看护卫看得入迷,不免有些好笑,对一旁的刘永诚道:“马儿,你这徒弟新年还未曾向你问安吧?来人,把小县主带过来。”

刘永诚急忙道:“臣岂敢受小主子的礼……”

朱予焕隐约听到两人的对话,这才回过神,笑嘻嘻地跑到两人的面前行礼问安,道:“焕焕刚才看着锦衣卫这般威武,不自觉走神了。”

刘永诚不由莞尔,道:“小主子,那边的并非锦衣卫,而是府前卫军,亲军二十二卫之第十卫,指挥使五人,指挥同知十人,指挥佥事二十人,卫镇抚十人,经历五人,统所二十有五。这些护卫大多是还未承袭父辈官职的年轻人,之前跟随太孙左右,平日里负责轮番带刀,与其他亲卫一同护卫皇宫,遇到节庆时自然也要担任仪仗。”

朱予焕记得极快,了然道:“原来是抽调到曾爷爷身边做亲卫啊。”她掰着指头数了数,道:“亲军二十二卫……那还有二十一卫呢!刘师傅,其他二十一卫又叫什么名字啊?”

刘永诚见她感兴趣,便耐心地一一解释起来,随后道:“小主子要是感兴趣,等到这次北征回来,臣将这二十二卫掰开了给小主子介绍清楚。”

朱予焕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恨不得现在就能了解个一清二楚。

见她兴奋的样子,朱棣捋了捋胡子,笑道:“怎么,我们的小县主有赏识的?你爹现在是用不着这些小年轻了,曾爷爷叫他们来做你的亲卫,怎么样?”

朱予焕骄傲地挺起胸膛,道:“曾爷爷放心,焕焕现在自己便能护好自己,不信您问刘师傅,焕焕练习骑射十分用心呢。”

纵使朱予焕不说,朱棣也有自己耳报神,自然是知道朱予焕如何勤勤恳恳,他对刘永诚笑道:“马儿,你是有个好徒弟了,可得好好教导啊。”

刘永诚恭敬行礼道:“多亏陛下如此赏识臣,臣才有小主子这样的好徒弟。”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见曾孙女的心思已经飞到了不远处的花灯上,正要放人,往日里近前侍候的内官快步上前,小声道:“皇爷,军报称阿鲁台率兵侵犯大同……”

原本还一片祥和的氛围顿时凝固,朱棣脸上早已经没了慈祥和蔼的神情,满面肃杀道:“好个竖子!朕还未找他,他倒先送上门了……好、好啊!传朕的旨意,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兵力集结于京师和宣府待命,朕这次非要杀得他亡族灭种不可!”

刘永诚也立刻应声道:“臣誓死追随陛下!”

一旁的内侍因天子之怒吓得瑟瑟发抖,朱予焕却截然不同,甚至还面露敬仰和兴奋之色,她仰头瞧着朱棣,道:“焕焕等曾爷爷得胜归来!”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道:“好!到时候曾爷爷给你再带一把鞑子的刀回来做礼物!”

朱予焕用力地点点头,却明白朱棣恐怕是难再回来了。

这一次远征就是离家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