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 第81章 撞枪口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第81章 撞枪口

作者:黎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30 22:20:23

待到大军再次开拔,臣子们各自散去,朱瞻基将她的头盔交到旁边的王瑾手中,道:“你呀,跟着爹爹坐马车吧。”

“是。”

身着盔甲,朱予焕自然是一身汗,上了马车才能拿起扇子扇风。

朱瞻基见她冒汗的样子,笑着揶揄道:“这下知道随军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了吧?巡边和出来游猎可不一样,不仅考验统帅将士,更要体察民情。”

朱予焕顺着他的话道:“潞河乃是运河,滋养一方百姓不说,更有运输南北粮食的重要作用,可如今却水潦成灾,正需要爹爹体察民情,对受灾各地有所抚恤优待。”

朱瞻基点了点朱予焕的额头,道:“你明白就好,巡边巡的不仅是边外,还有边内。要看敌人是否有威胁、对我们十分有侵扰,更要看国家内部有没有不正之风、官员对百姓有没有苛待。”

他帮朱予焕正了正手臂上的铁甲,接着道:“当初爹爹和你曾爷爷第一次出征的时候,还只有十六岁,当时初初离开南京,心里全是欢喜和兴奋,只觉得一定要跟随皇爷爷立不世之功,可一路北上,却发现道路两旁没有夹道欢迎的百姓,只有哭嚎一般的风声……打仗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一旦要打仗,边境沿线的百姓随时都有家破人亡的风险,人人称道的武德充沛,对于百姓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朱予焕认真地点点头,道:“所以爹爹才来巡边,以此威慑边寇胡虏,保边境百姓太平。”

朱瞻基见她一点就通,笑道:“孺子可教也。”他抬起手,微微掀开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色,轻叹道:“永乐二十一年,差不多也是这会儿,我跟着你曾爷爷一起北上,却发现这附近都是无主的荒地,原来百姓们因着连年征伐,压在肩上的赋税和劳役担子极重,冒着杀头的风险弃地而逃。这田埂上都长了麦子,可是也没人收,人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背井离乡,只求去别的地方‘觅一条活路’。”

朱予焕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远方,只见田地虽然有水漫的痕迹,但有不少农人都照常收割,未有被御驾影响的情形,早已不再是当年的荒地了。

朱瞻基放下帘子,望着女儿的双眼,道:“焕焕,你明白何为盛世吗?盛世不是只有大加挞伐,还要有百姓富足。如你的善堂,还有国家每年赈灾拨钱,归根结底是治标不治本。爹爹设立务农寺,派遣农官四处劝农,推广暖房和农具,为的便是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自食其力,这才是缔造盛世的真正要领。”

朱予焕明白他的意思,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1。仁民爱民,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不等朱瞻基夸赞,她接着说道:“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是故君子不可不严也,小人不可不整一也2。爹爹对百姓仁厚,对寇贼狠厉,正是如此。”

朱予焕其实能够明白朱瞻基有些纠结的心理,朱棣打下的大片土地都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这个时候当然应该停止扩张、对内发展。但朱瞻基身负“好圣孙,可旺三代”之名,又难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可以与朱棣比肩的帝王,因此朱瞻基一边推行农耕,一边又开展巡边,想要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我宣德皇帝文治出彩,武功也不逊色。

朱瞻基没想到朱予焕竟然对答如流,笑着说道:“许久没有向讲官们问过你的功课,看来又是大有进益啊。”

朱予焕望着朱瞻基,诚恳地开口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道理很容易,真正去做却很难,爹爹受命于天,只管去做就是,史书自然会记下一切。千秋万岁之后,天下万民岂有不知何为盛世之理?”

朱瞻基见她对自己的心思洞若观火,不由暗自一惊,又有些隐隐的惋惜,道:“爹爹当真是小看我们的焕焕了。”

朱予焕坐直了身体,庄重道:“能得爹爹这一句夸奖,焕焕已经心满意足。”

朱瞻基拍拍女儿的肩膀,道:“这次巡边,爹爹可还等着看你庄子里的惊喜呢。”

朱予焕灿然一笑,道:“原本是只有一个惊喜的,但今日见潞河水潦、百姓受难,焕焕便又有一个想法,权当做给爹爹的惊喜,待到巡边归来,一定不叫爹爹失望。”

“那就再好不过了。”

待到九月,巡边队伍进入蓟州,往石门驿的方向去。过了三河县,道路渐渐平坦,朱瞻基也不再坐在御驾之中,而是同其他将士一般,策马前行。

与先前在三河县等地看到水患导致的凄凉景象不同,平原之上处处皆是麦穗,远远地还能看到农车在田野上行动,农人赶着耕牛向前,所到之处倒下大片的麦秆,可见已经将粮食全部收入袋中。

朱予焕骑在马上,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只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改变了什么,这种改变远比在宫中的时候更加鲜明。

朱瞻基察觉到朱予焕的情绪,笑道:“瞧你高兴的样子。”

朱予焕看向朱瞻基,笑嘻嘻地说道:“自然是高兴的,这样利民的好事,也就只有爹爹能做到。”

她的目的达到,颂圣几句又有何难?

这马屁拍得人心旷神怡,朱瞻基微微眯眼,唇畔多了几分笑意,“再往东走,胡虏越多,你可要好好跟在爹爹的身边。”

朱予焕爽快地应了一声是,倒让朱瞻基有些侧目,开玩笑道:“爹爹还以为你要说臣子理应保护君父。”

朱予焕笑嘻嘻地说道:“爹爹麾下贤臣悍将皆有,又何须女儿呢?否则岂非臣下的失职?”

“言之有理。”

几日下来,朱瞻基少不了对女儿的一番观察,见她不仅从未言苦,还能和普通军士一样守时干练,这份彪悍丝毫不逊男儿。

在京城里聪慧,那是观察入微、小心谨慎,但边关却还能做到言行举止毫无错漏,可见朱予焕绝不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便有所懈怠,心中对她越发满意,原本的心思更加活泛起来。

朱予焕待两个弟弟一视同仁,十分亲厚,从不落下任何一个。朱予焕本人又德才兼备,在皇太子出阁之前,若是能有朱予焕言传身教,更能将皇太子引入正道。

朱瞻基对女儿很满意,倘若她是个儿子,朱瞻基对于太子之位不会有任何考量,但偏偏朱予焕是个女子,可惜了一身才能。

唯一有些麻烦的便是孙贵妃和朱予焕的关系有些僵硬,不过好在如今皇太子又回到了自家亲娘张太后手中,朱瞻基也就不必再有所顾虑。

朱予焕察觉到朱瞻基时不时就瞥向自己的眼神,只当做一无所觉,指着远处道:“爹爹,前面就是石门驿了吧。”

朱瞻基顺着她所指的方向眺望,道:“是,再往北就是喜峰口。”

朱予焕回想一番,问道:“那咱们昨日路过的地方是遵化?”

朱瞻基微微颔首,道:“遵化自唐朝起便是冶铁之地,永乐元年时,你曾爷爷就在此处设厂采矿炼钢。”说到这里,朱瞻基笑道:“你在皇城里的那几座高炉和遵化相比可算不了什么,北方各处所用的农具,有不少都出自遵化。”

朱予焕眼前一亮,道:“当真是圣地,若是有机会能去看看就好了。”

这可是古代的重工业城市啊!能够大规模冶铁,不仅说明这里资源丰富,更证明这里有着当前时代最为精湛的技术!

“除却冶铁,朕记得遵化还有一处汤泉,不过这里到底是冶铁之处,远不如小汤山的行宫。”

朱予焕对小汤山倒是有点印象,不由笑了笑,却并未说话3。

“之后全军驻跸石门驿喜峰口,休整一日,继续东行。”朱瞻基吩咐完,身边自然有侍卫向下传话,通知全军。

不曾想父女两人刚到石门驿,守将已经遣人驰奏,兀良哈贼寇侵边,已入大宁,显然是要经会州南下,目的地大抵也是遵化等地。

朱予焕迅速在心里换算了一下,大宁距离遵化有四百里左右,喜峰口又在遵化的北面,两地约摸着也有四五十里,也就是说如今他们和兀良哈的距离仅有三百多里。朱瞻基巡边出发至今也不过七日,兀良哈未必打探到了什么情报,应该只是趁着入冬前南下劫掠,以便过冬,未曾想过这里会有皇帝的巡边大军,可谓敌寡我众,正好上去一顿痛扁。

朱予焕心里有了底,偷偷一看,朱瞻基果然眼前一亮。

朱瞻基正想要表现自己的文武兼备,好嘛,兀良哈这不是撞枪口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