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 第34章 新衙门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第34章 新衙门

作者:黎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30 22:20:23

朱瞻基虽然班师回朝,但事务众多,自然是不能一回来就大摆宴席庆贺胜利。

首要的便是处理汉王朱高煦一家,朱瞻基暂时没有要他们性命的打算,只是命工部在西苑修建高墙,将朱高煦一家全部关在里面,吃穿供应倒是还和在王府时期一样,还特意分派了宫人前去照顾汉王一家,并没有苛待朱高煦的意思,甚至可以说宽和大度,毕竟朱高煦可是实实在在地谋反,换成是太祖太宗,早就拉出去砍了。

至于为什么特意关在西苑,想必也是为了方便朱瞻基能够随时询问朱高煦,好将他的证词和锦衣卫先前在京中搜集的证据一一对应。

之前刘永诚已经帮吴家做好了扫尾工作,加上塞哈智本人和先前无风起浪的纪纲不同,更偏向于无功无过,他本人又是朱予焕的师傅,师徒两个人之中的任意一个出了事,另一个都跑不了,朱予焕自然不必担心,只是让靠得住的女官盯紧汉王,免得他说出什么不该说的东西来。

朱高煦为了活命,大概正在不断地往外乱吐消息,谁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和吴妙素来一场自爆。

不过依照朱高煦的个性,要是真想和吴妙素同归于尽,估计早就爆了,也不用特意忍耐。

对于朱瞻基来说,虽然不能够确定汉王的这些情报几分是真、几分是假,但朱瞻基必然会详细地记录在案,然后再想办法去核实,甚至以此来拿捏朝中官员。

汉王是皇帝的叔叔,大臣们可不是,一旦和造反扯上关系,想要善终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杨士奇和杨溥共同反对陈山和杨荣捉拿赵王的提议之后,朱瞻基即便面上不显山不露水,可心中大概率还是恼怒的,谁要是撞在这个枪口上,那就少不了要脱层皮了。

朱瞻基是体面人,虽然杨士奇和杨溥和他唱反调,但名义上都是为了皇帝的名声,更不用说两人都是先帝留下的肱股之臣,朱瞻基自然也不会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只是陈山作为带头提出“擒拿赵王”的人,免不得要受些磋磨。

朱予焕不在局中,反而能明显看得出来,朱瞻基手中拿捏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无所谓自己在朝中有没有话事人了。更何况陈山曾是他的老师,又是忠心于他的臣子,就算受些委屈也不会有怨言。

加上之前陈山和杨士奇针锋相对,不免都对对方有些怨言,反而让朱瞻基从中获利。

因此不久后,朱瞻基便让陈山到宫内新开设的内书堂中做讲官,负责教授宦官三字经、千字文,再到四书五经,加上陈山这个曾经的户部尚书做老师,这样的私塾,若是放在外面,恐怕早就被人踏破了门槛。

内书堂的上级是司礼监,在吸收过有一定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内官之后,无形之中可以对标翰林院。

所以别看陈山似乎“落魄”到要去教内官读书,可这也恰恰体现了朱瞻基对他的信任。

要是第一批内官由杨士奇等人教授,反而会成为朱瞻基的掣肘。

朱予焕对别的不做评价,也不得不承认,朱瞻基在这方面确实玩得转,但凡换个人玩,十有**要翻车。

内书堂选拔要求严格,资质越高越好,好处也十分明显,朱予焕自然是毫不犹豫地让怀恩也去参加选拔。

这种大好事不去白不去,虽然内书堂读书读不好肯定不会是简单的戒尺惩罚,但能过坚持下去也会有巨大收益,而且平日里读书的时候还不用干活,即使都是普通内官,只要入了内书堂,也比其他内官更受尊重,这种好事谁不想参加?

怀恩心中放不下朱予焕,但想到在内书堂通过考核之后便更能帮得上朱予焕,便欣然同意。

他平日里就跟在朱予焕身边一起听讲,入门级的考试自然是不在话下,轻轻松松便进了内书堂。

身边没了怀恩时常跟随,朱予焕一开始是有些不习惯,不过平日里练习拳脚的时候便也更加轻松随意,只是负伤的情况也更加频繁。

朱瞻基好不容易忙完这一堆事,这才有闲暇去后宫,顺便将自己出征前未能告诉女儿的好消息传达到位,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朱予焕让宫人帮她处理淤青,不免有些诧异。

朱予焕一向性格坚毅,也不是什么忍气吞声的个性,被打了竟然不告诉别人……难不成是在宫外被打的?

朱瞻基当然知道女儿在宫外开茶坊、卖琉璃,但这本就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也不至于这么招人恨,更不必说没人敢殴打公主,朱予焕怎么会受伤呢?

原本任由宫人处理淤青的朱予焕将衣袖放下,乖乖行礼道:“焕焕见过爹爹。”她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不见娘和桐桐?”

“太后留皇后和嫔妃们训话,朕就先来看看你。”朱瞻基调侃道:“朕可是听太后说了,顺德公主如今是越来越忙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

朱予焕闻言笑弯了眼睛,又努力故作严肃,道:“军令如山,爹爹神武威扬,一声令下,天下莫敢不从。”

朱瞻基伸手捏捏女儿的脸颊,莞尔道:“你这丫头,从小就会哄人,这一张嘴可是越来越灵巧了。”他坐在主座上,见宫人端上来的茶水也和宫外所传的太平茶坊的茶汤一模一样,不由有些好笑,道:“听说宫外的太平茶坊的生意很是不错,开张那几日更是免费送了茶水。”

朱予焕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开口问道:“焕焕也是想着趁爹爹回京的时候沾沾喜气,爹爹大人有大量,应该不会责怪焕焕吧?”

朱瞻基见她这样坦然,也不再多说什么,毕竟这些于他而言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权当是朱予焕闹着玩,倒是有几个御史写了参奏的奏疏,也被他随手放到了一边。

——因为朱瞻基出征前特意放出新衙门与顺德公主有关的风声,大部分人对此也持观望态度,写奏疏的反而是少数。

朱瞻基还特意问过之前朱予焕曾经推荐、如今已经升为御史的于谦,他倒是也不避嫌,先是重点阐述了自己所见过的改良农具等,对于朱予焕的夸奖也算是中规中矩,大抵是考虑到朱予焕的公主身份,于谦未曾像朱瞻基见过的奏疏那样,指摘朱予焕身为公主,却做有**份的事情。

依朱瞻基来看,既然自家女儿有这样的才能,不好好加以利用实在是太过可惜。

朱瞻基抬手挥退屋内时候的宫人,开口问道:“平日里伺候你的那个内官呢?我看你身边就属他最机敏,勉强算是中用。”

朱予焕笑眯眯地回答道:“爹爹设立内书堂,在内官中选拔人才,虽然他平日里都在我身边侍候,但内书堂有陈尚书作为讲官,又有翰林院的学士教导,这样的好机会,我也不舍得他就只在我身边做些粗活儿。”

朱瞻基摇摇头,对女儿总这样体恤下人无可奈何,转移话题道:“前朝有司农寺,主管农桑水利,太祖爷将这些衙门的职权分散到六部,擅自收回确实有些难度。”他将茶盏放到一旁,手指轻轻扣着椅子扶手,道:“而如今国家冗余衙门实在是太多,擅自增添衙门不是一件好事。”

朱予焕没想到朱瞻基会和自己说这个,听完之后又不由腹诽。

你都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开始正式教内官读书了,还怕什么擅作主张?

不过面上朱予焕还是赞同地点点头,道:“爹爹说得有理,若是衙门冗余,便是重蹈宋之覆辙。”

朱瞻基这才接着说道:“爹爹思来想去,将这批有功的工匠单独拎出来做一个衙门,另取新名,不受原本的衙门和工部管辖,如何?到时候还是由你来管理他们,再让你五叔陪着你,也不必担心外面的风言风语。”

朱予焕顿时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试探着开口问道:“那他们算是新衙门的官员还是工匠……?”

朱瞻基没想到朱予焕问起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这个,先是一愣,随后道:“自然还是工匠,这衙门之内还要设置负责管理的官员。”他微微蹙眉,道:“你是说让这些工匠也成为官员?这匠籍自古有之,历朝历代都这样沿袭下来,怎么能轻易取消?”

朱予焕实在是不得不佩服朱瞻基这短短几句话的含金量。

让朱予焕干活但不给朱予焕一个名正言顺的官位,再派朱瞻墡负责整个衙门的运营,直接将朱予焕置于朱瞻墡的阴影之下,让这叔侄俩不免心生嫌隙。而对于那些工匠来说,也不过是从一个衙门到另一个衙门,薪俸也好、身份也好,都没有任何变化。

他要不是皇帝,早就被套麻袋了……

朱予焕只好委婉开口道:“先前这些工匠在院内做工的时候,都有额外的薪俸……”

朱瞻基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他笑道:“这个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自然会给他们额外的工钱,比你给他们的再多几分。”

朱予焕知道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便解释道:“工匠世世代代虽然都为匠籍,不得脱离原籍,轮班住坐,但并非人人都精通工艺,其中滥竽充数之人也不在少数。我也听外城的百姓提起过,有的匠人为了脱离匠籍,甚至怠工、隐冒、逃亡。如此一来,不仅耽误工匠的进度,也大大浪费官府的人力搜寻这些工匠,既然如此,若是可以以月钱来雇佣这些工匠,不仅免去了人力物力,还能让这些工匠专注于自己的工艺提升,尤其是这些工匠都是老手,对于自己的工艺颇为了解,互相管理也更加规范……”

朱瞻基听出她的弦外之音,道:“这些事情不是一时之功,全国工匠不在少数,为一部分人这样费心,实在没什么必要。”

朱予焕对此无话可说,只能顺着朱瞻基的话道:“焕焕明白了。”

朱瞻基见她不再过多言语,缓声提醒道:“焕焕,待人以宽未必能换来人心,有些人天生不懂得知足。”

朱予焕认真地点点头,心底却哼笑一声,这话还是让朱瞻基留给自己吧。

朱予焕如今虽然有几分话语权,但到底没有决定权,只能在朱瞻基的意愿下尽量为这些工匠们争取权益。

既然已经争无可争,朱予焕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转而道:“前些日子,奶奶说她头痛,宫外善堂正好有一位不错的女医,是陆老夫人的孙女,还曾为英国公家的郎君看过腿疾,颇有些成效。焕焕便想着请她进来为奶奶看诊。只是当时爹爹不在宫中,焕焕不敢擅作主张……”

朱瞻基倒是对陆老夫人有些印象,道:“既然确实是个人才,便如同当初征用她祖母一般,召她入宫为太后看诊,再赏她一个女官官职便是,如此平日里也能让她为后宫中的妃嫔们请脉看诊。”

朱予焕露出一个有些羞涩的笑容,道:“她倒是不求这个,只是若她真能为奶奶调理好身体,爹爹能不能也如善堂一般,赐她一幅亲笔题字?”

朱瞻基没想到她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有些哭笑不得地开口道:“照你这么个赐法,只怕不久后满京城都是朕的亲笔题字了。”

朱予焕尴尬地笑了几声,道:“奶奶那边我也说过了,奶奶答应给她一座医馆……”

朱瞻基:“你这丫头……”

有的时候真不知道他这个女儿是聪明还是愚笨,什么东西都敢轻易许人……

不过这样也好,他现在只希望自己的这个女儿想法越单纯越好,免得未来兄弟姐妹之间勾心斗角、不得安宁。

大明的继承人聪慧固然是好,可若是因此手足相残……他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大抵先帝在的时屡次宽恕汉王和赵王,心中的想法也和他一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