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 > 第141章 郑康成学宫演讲,刘德然初行科举

青州,临淄,稷下学宫。

这座庄严的学术殿堂,屹立在临淄城的稷门一侧,于葱郁的林木之间,仿佛历史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传承千年的智慧风华。

整座以木制榫卯相连接建成的学宫,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一跃成为临淄城中仅次于皇宫的宏伟建筑。屋顶覆盖着青色的瓦片,虽然学宫建成不久,但迎面而来的,还是一片古朴的气息。

以学宫令郑玄为首,车骑将军刘彦相扶,副手孔融在后,以及郭嘉、戏志才、诸葛亮,还有后面一大片闻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儒生。

众人依次步入学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大广场,石径蜿蜒,仿佛步入了一片净土。

出于对学宫之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儒家门生的考虑,在这片宽阔的广场两侧,一座高大的孔子像巍然屹立,他手持书卷,目光深邃,栩栩如生,传递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诲。

在孔圣人之后,另有两座雕像,一座是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的孟轲。另一座则是儒家三巨头之一,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况。

另一侧,在儒家三巨头对面,是公认的农家先祖,尝百草的神农。被后世封为武成王,作为武庙主祭的姜尚,姜子牙。纵横家祖师,教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个大才的鬼谷子。以及轩辕黄帝时期,有名的神医扁鹊。

学宫内部,一间间讲堂错落有致,每间讲堂都相当的宽敞明亮,墙上挂着历代大家的画像,似乎激励着学子们,要他们向这些圣哲学习。讲堂内,书架林立,典籍满室,这其中的藏书,多是郑玄、孔融等人,多年的收藏,都贡献给了学宫。

广场之上,有一座稍高的台,卢植、蔡邕等人,已经在上面等候多时。刘彦扶着年迈的郑玄,朝着台上走去。

郑玄登台而立,挣脱一旁刘彦的手臂,原本佝偻的脊背也挺直起来,苍老的手整理着衣衫,他郑重开口说道。

“诸君,今日吾等聚首此地,此乃千秋盛事,亦我汉室之希望所系。学宫之立,非徒以壮丽观瞻,实欲承先贤之志,育英才以匡扶汉室也。

“昔孔子兴学于鲁,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皆以仁义礼乐教化天下。今吾等亦欲效法先贤,广纳四方之士,不问出身贵贱,唯才是举。学宫之中,当以儒学为本,兼收并蓄百家之言,使诸生得以博览群书,融会贯通,以成其大器。”

“吾辈当以育才为任,使诸生明理义、知廉耻、识时务、通权变,为汉室之栋梁,国家之柱石。愿诸君勉力以赴,共襄盛举,使学宫为汉室复兴之基,英才辈出之地!”

“吾虽年迈,然心犹壮,愿与诸君共勉之,只为汉室之兴,天下苍生而已。”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夫愿效圣人言语,为学宫、汉室之兴旺,竭尽心力,死而后已!”

“愿吾等心意,得上天庇佑,则汉室之隆,指日可待也。”

郑玄言毕,朝着台下众人深鞠一躬。众皆起立,掌声雷动,以表对郑玄之敬意。

随着郑玄、孔融、卢植、蔡邕四个大家,分别发表演说之后,才轮到刘彦这个稷下学宫背后真正的话事人。

而他要说的,可以说推翻了自古到如今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先秦时期,各国的人才多是自荐,或是他荐。比如那位最出名的兵家先师,在渭水边直钩垂钓的姜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人才也多如此。

秦国的五羖大夫百里奚,是他人举荐给穆公,穆公才以五张黑羊皮的价钱换来百里奚。而后来与百里奚并称为“二相”的蹇叔,也是百里奚所举荐。

后来自秦孝公开始,如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多是以自身本事取得君王的注目,得以进入朝堂。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而真正选拔人才制度的产生,也就是后来汉朝所创立的察举制。

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制的选人权力在地方长官手中,地方长官出于私心举荐门生故吏、好友亲朋,甚至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就成了察举制最大的弊端。

这也就是汉末三国时期,为何世家士族林立的一个原因。

针对察举制的弊端,汉顺帝阳嘉元年,对察举制进行改革,引入考试,史称阳嘉新制,被视为科举制的萌芽。察举制经过汉顺帝改革后,已接近科举制的门槛。

而刘彦要做的,就是在青州范围内,彻底的废除察举制。将选拔人才的上升通道,从世家手里抢过来。

自从刘彦来到这个世界,出于他自己本事有限,以及时代的框束。他根本没办法搞出一些超脱时代的东西来。比如什么火药、热武器一类的东西。

但是科举制这个制度,在汉代已经有了些许苗头,汉顺帝对于科举制的改革,就是这一点的铁证。如今刘彦把科举制彻底摆上台面,就如同和天下所有世家打擂台。原本选拔人才的上升通道,都被世家所掌握着。而如今天下大乱,世家已经无法一家独大,像原来那样掌握半壁天下。

按照刘彦的计划,稷下学宫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学生,进行教育。在一段时间,可以是几个月,也可以是数年的时间之后,进行层层的选拔考试。就如同科举制那般,一层接着一层的考试筛选。

经过这些考试,筛选出来的可以分配官职。被淘汰、未被录取者,可以选择继续在学宫进修,亦或是充入底层吏员的队伍,再或者是分派下去游走四方,教化青州境内的民众。从而源源不息的循环下去。

这才是刘彦真正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