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69章 福将

大明,我来了! 第69章 福将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三日后,昌平县郊外。

金色的麦田里,一身古铜色、**上身的农夫们正挥舞着镰刀,将一垄垄的小麦割下,又熟练的将麦子捆扎成一抱,他们的身后,跟着妇人和孩子,将遗落的麦穗或麦粒小心翼翼的捡拾起来。

“陛下,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一身普通善丝长衫的王佐对着一旁的朱祁镇笑道。

良久,朱祁镇弯腰捡起地上的一个麦穗,放在手心里使劲搓了搓,饱满的麦粒便从麦壳里跳了出来,朱祁镇对着手中的小麦吹了吹,麦壳飘落,手中只剩下金黄色的麦粒。

朱祁镇数了数手中的麦粒,一共十三颗,心中暗道:“这个时代的小麦产量还是太低了,后世北方地区一个麦穗最少也有二三十粒,看来这麦种是关键。”

“王佐,户部可有熟悉育种的?”朱祁镇将麦粒交给一旁的侯宝,皱眉问道。

王佐想了想摇头道:“陛下受罪,户部没有。”

朱祁镇又转头道:“陈循,你是咱们大明的土地爷,你可认识?”

“回陛下,臣在河南山东时,确实碰到过几个种田高手,陛下如有需要,臣让人将他们请来。”陈循上前说道。

朱祁镇摆了摆手,笑道:“这样吧,你从今年进士及第的人中选几个擅长农事的,去河南山东跟着这几个农夫学习学习。”

“臣遵旨!”陈循想了想又道:“陛下,如今各省的大学中都开设了农科,可这些学子学的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实际经验不多,臣建议不如将这这些学子学习的时间改一下。”

“哦?如何改?”朱祁镇来了兴趣。

“臣建议,将这些学子在育种、春耕、秋收的时间派到当地,跟着百姓们一起劳作,如此不仅可以将他们所学内容帮助百姓们,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种地经验,一举两得。”

“恩,不错!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好,陈循你这个建议非常好!”朱祁镇拍手叫好。

接着,朱祁镇对侯宝说道:“将陈循的建议整理好,发给越王,让他照此执行!”

“奴婢遵旨!”

正说着,远处的大道上马蹄声由远及近,带起滚滚烟尘。

为首的骑士虽然一身重甲装备,却丝毫不影响他飞身下马。

“报!陛下,井副军长让小人来报,近卫军已过玉田。”

朱祁镇一笑道:“朕知道了,回去告诉井源,就说让他们不必等候皇驾,两日后朕在山海关和他们汇合。”

“是!”传令兵一个军礼,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朱祁镇回身看了看一望无际的麦田,转身上马,扬鞭东指道:“走,去山海关!”

两日后清晨,山海关内。

朱祁镇起了个大早,登上了这座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向东方眺望着正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红日。

“陛下,王天云回报,五大军已进入广宁卫,辽东总兵巫凯已为大军安排好驻扎之所。”李隆道。

“这么快?”朱祁镇面有惊讶。

李隆上前几步笑道:“陛下,臣听国防部的人说,大军开拔前,王天云和蔡福两位将军私底下打了个赌。”

“说说。”

“王、蔡二位军长赌哪路大军率先攻入朝鲜国都,输的一方给……给对方洗一个月袜子!”

朱祁镇哑然,这个王天云,看着越来越稳重了,没想到还是这么喜欢争强好胜。不过军人嘛,有些争强好胜的心思是好事。

“告诉王天云,按照既定进军方略,北路军务必稳扎稳打,先扫清鸭绿江以西的朝鲜修建的各城堡,再行过江。朝鲜虽小,可毕竟也有十几万军队,不可为了争功,就轻敌冒进!”朱祁镇说道。

“臣这就传令下去!”李隆刚走,侯宝胖胖的身子出现在了楼梯口。

“皇…皇爷,北海舰队急报!”侯宝气喘吁吁的说道。

朱祁镇皱眉,接过密报,打开一看,咧着嘴笑了。

“哈哈哈,好个蔡福,还真是个福将!”朱祁镇大笑道。

“敢问陛下,是何喜事?”于谦笑道。

“你自己看看吧。”朱祁镇将奏报递给了于谦。

于谦扫了几眼后,抚须长叹道:“没想到小小东瀛,居然还有银矿。”

“银矿?!在哪里?”王佐一听,眼睛瞬间瞪大,他这个户部尚书这些日子可是不太好过,今年北方西部各省普遍干旱,尤其是甘肃陕西一带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了,各地的报灾求救文书让他彻夜难眠。

南方呢,尤其最近一个月,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突降暴雨,洪水泛滥,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当地官府虽然极力赈灾,甚至皇帝将湖广军仓的两百万石军粮运了过去,可三省灾民不下百万,两百万石军粮也只能救急。

赈灾的大头在灾后,灾后的重建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更需要天量的银子扔进去,这几年户部倒是攒了些家底,可这些银子对于灾后所需不值一提。

所以王佐才这么激动,他一把从于谦手中夺过密报,看完后有些垂头丧气道:“相隔茫茫大海,又是东瀛的银矿……”

朱祁镇自然了解王佐内心所想,于是开口道:“是东瀛的不假,但是也是大明的。”

众人一听,心里哆嗦了一下,暗道难不成你还想出兵去夺回来不成?

“陛下,此次出兵征伐朝鲜,加上营建海港,朝廷已经入不敷出,国库空虚了,若是在出兵东瀛,臣实在是拿不出银子了。”王佐双手一摊,沮丧的说道。

朱祁镇白了他一眼道:“你急什么,朕又没要出兵。”

“好了,东瀛的银矿咱们暂且不说,先说说朝鲜战后的事吧。”朱祁镇又道。

这次蔡福在海上抓了几艘东瀛幕府的商船,在商船上不仅搜出了十几万两白银,并且在审讯中,无意得知了东瀛有一个特大银矿:石见银矿。

石见银矿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现已闭山),据推算,其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江户时代初期称为佐摩银山。

在朱祁镇的计划中,在完成对朝鲜的征服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东瀛,而这个石见银矿就是朱祁镇灭掉东瀛的目标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