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8章 教育改革开始实施

又经过几日的深入讨论,终于,大明全国教育改革的方案出炉了。

自九月初一开始,教育部和工部即受命往各地派遣官员,监督各省建造学校,由以被收拾最狠的南直隶各府最为积极,一时间大江南北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建筑**。

朱祁镇甚至下令,各省各级官员这几年年终的考核以校舍建造数量、孩童入学率为重要考核标准,但凡有官员执行不力或干脆敷衍了事的,直接罢官,永不叙用,并革除一切功名,家族三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

在如此高压下,各地百姓惊奇的发现,以往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居然都不在府衙办公了,一个个化身为和蔼可亲的大叔,他们走街串巷,礼貌的敲开一家家百姓的门,进门就和颜悦色的介绍起新式学校的好处,并且允诺如果家中孩子今年入学,就可以奖励大米一斗,而且入学后半年成绩优异的孩子,第二年家中丁税全免,不仅如此,他们还拿出盖着官府大印的宣传单当场解释起来,入官学好啊,入了学你家孩子不仅不用交钱,学校每日还免费管两顿饭,每年还发统一的服装。

起初很多百姓觉得官府是忽悠人,都在观望。结果在有胆子较大的百姓真的让孩子入了学,领到了免费的大米后,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各地居然掀起了入学的**,不仅男孩子可以入学,女娃还有专门的女校,但是女孩子只能上到中学,且毕业后不能参加大学考试。

这其实不是朱祁镇故意为之,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后世那么开放,始终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若是女人都能登堂入室考科举了,那不乱套了嘛,当时朱祁镇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不约而同的遭到了内阁和六部的反对,甚至有大臣联名泣血上书,说自古即是男尊女卑,若是女人也可考取科举,那不就成了牝鸡司晨,简直是道德沦丧,而且他们还表示若是皇帝不收回成命,他们就撞死在午门。

朱祁镇看完这些引经据典、情真意切的奏疏后,也表示无可奈何,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人的代沟,没办法啊,朱祁镇也只好修改了入学条件,女孩子可以读小学中学,但毕业后无法考取大学。

当朱祁镇看到各地的报喜的奏疏以后,乐的嘴都快扯到耳后了,可当他又看到各地奏请拨款的奏请后,脸色又变的吝啬起来,前期拨款一千万两,按照目前各省上报的数字,需要重新建造约八千多所小学,三千所中学,至于大学,因为学科的分类,建造成本更大,数量虽然只有二百多所,可一建造一所大学的费用堪比十所小学的费用,这还不包括每年发给教师的薪俸、学生的食宿费用、以及书本纸张的刊印费用……

算来算去,前期的一千万两直接就见了底。

“哎,钱还是不够用啊。”朱祁镇扔了奏疏,直接来了个葛优躺,一脸生无可恋的哀叹道。

这白花花的银子投出去,心疼的朱祁镇连蜜浆都觉得是苦的,可想想数年之后就能培养出拥护皇权的新式人才,还能以最小的成本控制住全国数十万读书人,朱祁镇渐渐又兴奋起来,这钱必须花,而且花的太值了。

大明一共有一千四百多个县,在朱祁镇强力推行的全民教育模式下,村、乡(镇)、县、府、省五级行政单位均有小学,他甚至可以想象的出,日后大明上下必然是好学之风蔚然成风,数十年后大明百姓人人皆有好学之心,人人皆有忠君爱国之心。

“王爱卿,”朱祁镇坐直身子,对着王崇古说道,“全民教育法令你们教育部拟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按照您的要求,法令草案即将完成,再有三日就可进呈陛下御览。”王崇古说道。

“好,你们教育部办事效率不错,朕很满意。”朱祁镇夸赞道。

得了皇帝的夸奖,王崇古面色有些涨红,激动的站起身又道:“陛下,臣敢保证,此法令一出,各省百姓必定是人人传颂陛下的恩德。”

“恩,这也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你们教育部居功至伟。”朱祁镇笑呵呵的说道。

“臣不敢居功,若无陛下英明神武,臣就是长了十个脑袋,也想不出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王崇古马屁说来就来,拍的皇帝一阵舒服。

“哈哈哈……”乾清宫中传出皇帝爽朗的笑声。

随即朱祁镇又想到了各地奏请拨款的奏疏,脸色郑重道:“各省贫富差距颇大,你们教育部在调拨银钱时,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贫富水平,比如西北的陕甘等地,土地贫瘠,百姓本就没什么收入,此时若大量征调民夫修建学校,必然影响秋收,”

说着,他顿了顿又道:“要适量的向比较穷的省倾斜,征调民夫必须给足钱粮,若是有耽误了秋收造成损失,要给予减免赋税或补足钱粮。”

“请陛下放心,昨日臣就给各省学政下了政令,让他们务必爱惜民力,必须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民夫一日三餐必须顿顿有肉蛋,而且教育部还准备和反贪总局成立联合巡查组,派往各地暗访,若发现有贪墨教育拨款或残民害民之事,必严惩不贷。”

“好,王爱卿果然是大明朝的肱骨之臣,做的很好。”朱祁镇笑道,此时他感觉其实小人也有小人的好处,你只要用对了地方,还是能给你带来不少惊喜的。

受到皇帝如此夸赞,王崇古激动的无以复加,当时就绷不住了,跪下就是声泪俱下的对着皇帝一顿拍马屁,搞得朱祁镇真感觉自己快成上古的三皇五帝了。

好不容易安抚住王崇古如潮般的马匹,朱祁镇又对教材内容做了重要指示,比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除了以往的《三字经》、《千字文》外、朱祁镇还当场将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写了出来,王崇古看完后,惊为天人的看着皇帝,内心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陛下之才学举世无双、冠绝古今、独步天下,这《弟子规》字字珠玑、句句皆有深意,臣…臣被陛下的才学惊的七魂没了六魄,心神荡漾不能自持,陛下之才可于圣人比肩。”王崇古确实被惊到了,而且这《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每句话还都挺押韵,且句句都有出处,简直就是经典中经典。

“哈哈哈,王爱卿若是喜欢,朕的这份手书,就赐给你了。”朱祁镇确实被拍的舒服至极,笑着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王崇古大喜,此等奇书,皇帝居然赐给了自己,这特么比家里有万贯家财还要珍贵啊,这可是能传家的宝贝,有了这本皇帝亲自书写的书,以后这大明朝谁敢在瞧不起他,他王崇古简直就是老太太摸电门,抖起来了。

“另外,各类的唐诗宋词,要以忠君爱国为主,如岳武穆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此事办的妥妥帖帖。”

其实,朱祁镇这一系列的操作,就是一个目的,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家国天下的观念,若有家,必先有国,国亡,家必毁。

后世中华大地近百年的屈辱,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伤痛。满清入关,强力推行愚民政策,彻底断了我汉家尚武的血性,此后数百年间,中国人渐渐失去了反抗精神,一步步沦为列强肆意欺辱的对象,直到新中国建立后那一场保家卫国的悲壮一战,这才彻底洗刷掉曾经的屈辱。

为了避免这种惨痛事情的发生,朱祁镇认为必须培养大明百姓的尚武爱国之心,哪怕过几百年后大明亡了,只要这种思想一直流传下去,汉家男儿的脊梁就不会断,就会有反抗的精神在,就不会被人随意欺负。

同时,他也想慢慢通过改变教材,改变近千年的传统儒家守成思想。

教育,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基础,爱国、仁孝、尚武、敬老爱幼,必须从娃娃抓起。

除了这些,朱祁镇还要求从小学开始就要教授学生算术、天文、地理等科学常识,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毕竟现在的大明有这个基础,他这个穿越货本身就是一本活着的教材嘛。

除了小学五年免费教育,学业优秀的还能通过考试后升入中学免费学习三年,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后世,经济水平还不能支撑“全民义务教育”,所以朱祁镇规定每年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升入中学的孩子,除了要接受更高深的教育外,还要另外增加一门军事训练课,包括基础的武术、火枪火炮的操练。

在中学学习三年后,同样需要考试,考试优异者才能进入大学学习,当然还是免费的,这一波竞争会更加激烈,大约能刷下去八成的学生,也就是说只有大约百分之二的人能一路从小学进入大学,成为精英人才。

大学是精英汇聚之地,开设了农学、水利学、军事学、医学、理工等大明目前急需人才的学科,他们进入大学后会接受最好的、最专业的的教育。

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将成为国家官员的后备力量,如从军事类毕业的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军队成为基层军官,这些具有高文化水平的军官,必然能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王崇古面有忧色的说道。

“说。”

“臣担心若干年后,随着我大明物阜民丰,生齿日繁,大学毕业生会越来越多,恐怕……恐怕会造成人才空置的问题。”

朱祁镇摆摆手,笑道:“王爱卿多虑了,首先你们教育部要根据以后的实际情况控制大学的招生数量;其次,要做到严把学子质量关,不能为了招生数量就降低标准,要做好严进严出,再次,随着以后人口增多,大明各地需要的管理人员是不是也要适当增多,所以爱卿的担忧影响不大。”

其实,朱祁镇还有一句没说,那就是随着以后自己征服世界的计划实施,这些从小接受忠君爱国思想的人才将成为他手中另一种开疆拓土的利剑,以后每征服下一块土地,就要派人过去管理,哪还用担心人才过剩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