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24章 南下3查账

大明,我来了! 第24章 南下3查账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突然,他看向李瑢的目光柔和了许多,同时,心里暗道这李瑢今天怕不是简单的来巡查的,而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来告状的。

朱祁镇也没点破这位在地方上兢兢业业干了四十多年的好官的心思,而是让人给李瑢上了一杯茶,示意他坐下说话。

“孔家的事,朕知道了。”朱祁镇说道。

皇帝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这让李瑢多少有些失望,不过皇帝说知道了,想必皇帝自有安排,李瑢也不敢在追问下去,喝干了茶水,起身便要退下。

“不急,朕还有几句话要和你说说。”朱祁镇看着岸边忙碌的兵士道。

李瑢只好坐下,静等皇帝的下文。

“鲁王朱肇辉…可还安分?”朱祁镇问道。

李瑢心中暗暗发苦,暗道这可是你的曾叔祖,你就这样直呼人家名讳?再说他一个就藩兖州的藩王,又不在德州,我一个外官怎好评价。

可皇帝问了,李瑢又不得不说,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回陛下,听说鲁王殿下在封国颇有贤名,未闻其有何劣迹。”

说完,低着头不再说话,同时心里也在盘算着,小皇帝登基两年多了,先是干掉了大同的代王,后又借清查田亩将河南的几个藩王也给收拾了,手段老练狠辣,该不会他又盯上了山东的藩王吧?

“就这些?”朱祁镇笑了笑,继续问道。

“是,臣在德州任上七八年了,从未听说鲁王殿下在封国有何不法之事。”

朱祁镇也不想过多为难他,其实他心里也清楚,锦衣卫在王府中的探子每个月都会将各地藩王的近况汇报给他。

这第二代鲁王朱肇辉自从承袭爵位后还真没有什么劣迹,原时空中这位鲁王也是堪称大明最贤明的藩王之一,而且还是个长寿藩王,一共在位六十四年。

现今在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有个东山腰村,此村里朱姓是一大姓,据说是当年清军攻破兖州后,明太祖第十世孙,朱以治南迁,见此地古槐枝盛叶茂,有巨龙腾飞之象,于是在此安家落户,从此隐居在此地。

这里东依三峰山,西邻薛河环绕而过,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钟灵毓秀,是山城街道最大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如果有看官老爷感兴趣,可以来游玩。“给自己家乡打个广告嘿嘿。”

“行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记住,今天你没见过朕,朕也没见过你,若有上官追问,你知道该如何说。”朱祁镇没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致,下了逐客令。

李瑢如蒙大赦,赶紧起身行礼告辞,出了舱室。

侯宝将李瑢送下船后,走进船舱内,见皇帝神情淡然,默默将茶盏收拾干净,退了出去。

“孔家,哼,真是给你们的先人丢脸!”朱祁镇心中盘算着,嘴角上扬,不自觉的摸了摸鼻尖,不再想孔家的事儿,坐回桌前,看起了奏疏。

大军在德州经停两天,因德州比较贫瘠,大军并未采购齐所需的粮食蔬菜,朱祁镇命令已经补充完毕的船只先行启程,剩下的船队到东昌府再行补充粮草。

朱祁镇率领的五千龙虎师并没有在东昌府驻跸,而是一路南下,一直行进至淮安。

虽然在途中并没有停留,但是浩浩荡荡的船队还是惊动了沿途的官府和卫所官兵,甚至有江淮盐运总督府的巡河官吏想强行登船检查,被龙虎军直接一阵排枪吓跑了,再也不敢靠前,只是远远的跟着。

淮安,明朝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署、江南河道总督等重要机构。它隶属于南直隶管辖,其下属的清江浦是当时的商业中心,非常繁华。

朱棣继位后,淮安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其迁都北京后,为了满足北方的物资需求,淮安成为了南北漕运的中转站,南方的大量粮食、棉花、丝绸布匹等物资在此南贩北运集散。同时,淮安也是大明盐业的重要产地,有明一朝,两淮盐税一直也是大明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即使到了明末崇祯年间,两淮盐运**不堪,朝廷每年依然能收上来两三百万两现银,可见淮安的富庶。

当时朱祁镇威胁王佐逼其拨军费就是拿两淮盐税来逼迫的,从洪武至成化年间,两淮每年给大明皇室上缴至少一千万两的盐税。这些钱基本上都入了皇帝的内帑,以供皇帝养家之用(不然万历他老妈李太后每年光在吃上就花百万两之巨哪来的钱。)

“杨老三,打出朕的龙旗,命人传江南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淮安知府来码头见朕。”朱祁镇站在甲板上,看着波光粼粼的大运河,紧了紧领口。

杨老三领命而去,不多时又去而复返,静静站在皇帝身后,警惕的看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严令将士们不得扰民,买卖要公平,不得强买强卖,违令者斩!”朱祁镇道。

“陛下放心,臣已下过严令,除后勤人员需要下船采买物资之外,其余人没有将令一律不得下船。”杨老三道。

朱祁镇点点头,轻轻勾了勾手指,杨老三上前几步弯腰。

朱祁镇在其耳边耳语几句,杨老三的表情瞬间精彩,压低声音笑嘻嘻的道:“陛下,这行吗?”

“一会等人都到齐了,你拿着朕的金牌令箭带人去快去快回。”朱祁镇白了他一眼道。

“可咱们军中都是一群糙汉,抄家搂银子的事他们还行,这查账……”

“年前国子监不是有十几个书生入了你龙虎军吗?”

“臣…”杨老三瞬间气短,年前确实有国子监十几个书生投笔从戎,朱祁镇将他们安排进了龙虎军任军中教习教将士们读书识字,可杨老三这货压根瞧不上这些小白脸书生,说话办事磨磨唧唧不说,连刀都拿不动,还见不得血,甚至有一个看见伙夫杀鸡当场就晕了过去。

杨老三甚至暗地里曾和樊忠抱怨过,皇帝弄这些小白脸来简直就是给他找麻烦,他们连那些没卵子的军医都不如。

樊忠也是感同身受,军队是崇尚强者的群体,一群娘们唧唧,连血都见不得小白脸,他们若是上了战场,甭说让他们提刀砍人了,估计听见马蹄声当场就得吓得尿了裤子。

所以,这次杨老三干脆就没带这些人,把他们留在潭柘寺看家了。

“臣…臣…”杨老三吞吞吐吐的不敢看皇帝的眼睛。

“说!”朱祁镇飞起一脚,踢在了杨老三的屁股上。

“臣嫌他们累赘,这次…这次让他们留守军营了……”杨老三心虚的回答道。

朱祁镇狠狠的又踹了他一脚,“书到用时方恨少,你觉得人家没用?还是压根瞧不上人家?”

“臣…没那个意思,就是觉得这次跟着陛下南下是去杀人的,他们连血都不敢看,臣是怕他们误事,所以……”

“哈,所以,你还是瞧不上人家,杨老三啊杨老三,你也是上过私塾的人,你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对吧。”

“……”杨老三又挨了一脚,他觉得委屈,委屈死了。那些书生有什么用,军队是啥,是一门心思准备时刻杀人的,若是上了战场,他们不误事就算烧高香了!

“朕不管,你自己干的事,自己擦了,若是他们的账五日之内查不清楚,你,滚回京师抱孩子去。”朱祁镇扔下一句话,回了船舱。

杨老三直起腰,一回头,不经意看见侯宝正一脸幸灾乐祸的捂着嘴偷乐。

杨老三气不打一处来,嘴唇动动,显然一是一句国骂。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杨老三无奈,抓耳挠腮的带着人下了船。

“头,你咋了?陛下有何吩咐?”李冲(李大嘴)凑过来问道。

“陛下要咱们去封了漕运、河道、盐运的账!”杨老三蹲在岸边,随手拿起一根木棍鼓捣着地上的泥巴道。

“封呗。抄家咱们还不是手到擒来。”李冲两眼放光道。

“你懂个屁,不光封账,还要查账。”

“查账?那就查呗,咱们军中不是有……”李冲也想起来,他营中也有两个国子监来的书生,可是他和杨老三一个脾性,压根不拿正眼瞧这些人,这次没带这些人,李冲还觉得杨老三的决定非常明智。

“你特妈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你查?”杨老三没好气的说道。

李冲顿时也觉得头大,扯过一根木棍,也在杨老三身边蹲下,郁闷的拿地上的泥巴出气。

正当杨老三认真的鼓捣着地上的泥巴洞里的虫子时,一旁的李冲突然一拍大腿道:“有了!”

“头,你看那帮人!”李冲咧着嘴,指着不远处几个拿着算盘,毛笔的人道。

杨老三随着李冲指着的方向看去,原本郁闷的脸顿时变得兴高采烈,大手一拍李冲的后背道:“来几个人,跟老子抢…借人去。”

李冲被他这么猛的一拍,猝不及防,整个人往前趴进了泥水里。

“……”李冲抹了抹脸上的泥水,一看那黄不拉几的泥巴汤,嘴脸抽抽,干呕几声,就听杨老三嚷嚷道:“你狗日的饿疯了,屎也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