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9章 犯我皇明者,虽远必诛!

“陛下,辽东八百里加急军报!”

入夜,于谦手里拿着军报脸色铁青的快步走进了皇帝的书房内,他的头上肩上已经落满了雪花。

“于卿不要着急,侯宝,给他上杯姜糖茶去去寒。”朱祁镇抬起头说道。

“陛下,朝鲜都节制使李葳上月分军三道,上护军李桦领一千八百十八人,向兀剌山南红拖里,大护军郑德成领一千二百三人,向兀剌山南阿闲皆自理山越江。李葳与闾延节制使洪师锡、江界节制使李震,领四千七百七十二人,向瓮村、吾自岵、吾弥府等处,自江界越江,侵入我建州左卫,打死打伤我大明军民数百人,掳走牛羊牲畜数百,百姓三百多人。”于谦快速的说道。(其实这件事原时空发生在九月份,当时朱某人正在大同亲征,所以我给擅自改了时间。)

朱祁镇一听,立刻站了起来,拿过军报仔细看了起来。

“辽东总兵是巫凯吧?辽东镇目前有多少兵马?”朱祁镇问道。

“是巫凯。但是陛下,辽东此时已是天寒地冻,大军不易出击。而那李葳正是瞅准了时机才会在这个时节突然侵占我建州左卫的。”

“建州左卫的那些女真人这么弱吗?”朱祁镇心里泛起了嘀咕,按理说没道理啊,到了明末他们可是号称“满万不可敌”啊,即使是吹牛皮,他们常年混迹于白山黑水之间,于野兽为伍,甚至可以滑铲东北虎,怎么会被棒子们打的这么惨?

于谦看着皇帝沉思不语,放下侯宝递过来的姜糖茶道:“陛下,臣以为还是先派使臣入朝鲜申斥一番,命其退出建州左卫,并向我大明赔礼道歉,发还被掳人口和牲畜。”

“光派使臣申斥?他们从宣德年间到现在都几次了?有用吗?”朱祁镇反问一句。

“可是陛下,眼下快过年了,而且辽东苦寒之地,若c此时出兵征讨,不光粮草轮输转运艰难,军心恐怕也不稳啊,而且若被那李氏侦知,未等我大军到来,他们就已经撤回本土,大军徒劳无功不说,更会靡费巨万,得不偿失。”

“哼,即使是苦寒之地,也是我大明疆土,大明疆土虽广,可没有一丝一毫空闲之地;北方女真虽不是我汉族百姓,但亦是朕之子民,如果不给李氏点颜色看看,朕的威严何在?大明国威何在?以后他会觉得咱们大明徒有其表,更加会蹬鼻子上脸!”朱祁镇冷喝道!

“可是……”于谦还想劝,被朱祁镇打断,“侯宝,传旨,命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礼部尚书胡濙、内阁马瑜、高谷、驸马都尉井源、杨洪、樊忠、王天云杨再兴、范广马上进宫。”

“是,奴婢马上去传旨。”

“马上就是年节了,朝鲜的使臣是不是已经到了京城?”朱祁镇问道。

“臣…不知。”于谦回道。

“你现在也是内阁大臣了,不能总是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其它事情你也要上心点,知道吗?”朱祁镇有些生气道。

于谦有些郁闷,不是他不想管,而是内阁这几个大臣都是各管一摊子事儿,平时虽然都在一起办公,也互通消息,可是有些事儿不是他想管就能管的了的,管多了,得罪人啊,再说他于谦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

见于谦不说话,朱祁镇没好气的扔了军报,走到地图旁看了起来。

这时门外的小太监适时的送进来几盏风灯,让皇帝看的更清楚一些。

“山东、南直隶、浙地的沿海卫所有多少福船?”朱祁镇看着地图问道。

“回陛下,山东沿海八卫十所共计有福船10艘,巡船五十艘,各类小船一百三十余艘;南直隶和浙地各沿海卫所共有福船三十余艘,巡船两百六十艘,各类广船、鸟船无算。不过臣听说当年郑和下西洋后,泉州港外还留有三艘宝船,不知还能不能用。”于谦不愧是兵部尚书,各卫所的数字信手拈来。

“宝船还在?你确定?”朱祁镇突然回过身,一把抓住于谦的胳膊道。

“额…咳咳……”被皇帝这么近距离抓着,于谦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后退一步道:“臣任兵部以来,翻阅过兵部存档,当年先帝最后一次派遣郑和出使时,曾造宝船三艘,后来就停靠在泉州港,就是不知道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宝船是否还能不能用。”

“于谦,即刻以兵部的名义给泉州的卫所指挥使传令,命他们接令后马上去查看宝船是否能用,能修复的尽量修复,若损坏严重,实在无法修复,就地招募当年建造宝船的工匠,朕记得宫中还藏有宝船的建造图纸,等找到后一并给他们送过去。”

“陛下,宝船建造耗费极大,且百年巨木不易寻得,即使有足够的百年巨木,那些巨木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轮输转运更是万难,负责伐采的民夫更是苦不堪言,当年建造这三艘宝船为凑足银两,先帝甚至把平辽的军费都挪用了。”于谦大急,赶忙劝道。

朱祁镇心中不喜,却也没表露出来,说实话于谦说的没错,一艘宝船光建造就需要几十万两,而且海船不是内江内河的小船,宝船制造所需的木头还不能用一般的木材,必须用质地坚硬且抗腐蚀性较好的南松木,这些南松木大多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深山中,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采伐,百年以上能够使用的更是难以寻匿,就是有,采伐容易,想要运出来也是难于上青天。

一艘宝船光龙骨就需要十几根百年南松木,还有船体桅杆上层建筑等等……

“起来吧,朕又没说要马上建造宝船。”朱祁镇白了于谦一眼,“你是兵部尚书,眼皮子别只盯着困难,什么时候没有困难,太祖开国那些年不困难吗?太宗皇帝时五征漠北不困难吗?为何大明还是能越来越强盛,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办事,知道吗?”

“可是……”于谦还想说什么,这时,侯宝在外面说道:“陛下,张老国公和几位将军大臣都来了。”

“知道了,让他们进来吧。”朱祁镇没再说话,又走回地图前看了起来。

张辅等人走进暖阁后,小小的暖阁顿时有些拥挤。

“都坐吧,于谦,你先和他们说说。”朱祁镇回过身,把那份军报扔了过去。

于谦将建州左卫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几个武将马上脸上都有些兴奋,又有仗打了,又有军功可以捞了。

而马瑜、王佐、胡濙等几个文臣就有些不大愿意了,特别是王佐脸色更加难看,他是户部尚书,管着大明朝的钱袋子,说他是大明朝的财神爷都不为过,可大明实在太大了,虽然每年有六千多万两的赋税收入,可也架不住家大业大,每年不是这个地方遭灾了,就是那个地方发洪水了,这可都是他户部掏出去的银子。

朝廷在一有个战事,那花的钱海了去了,战前要发足饷银稳定军心,战后还要赏银筹功,战死将士的安家银子等等,一场大仗打下来,没个三五百万两都玩不下来。

“这该死的朝鲜,怎么每隔几年就跳出来恶心人呢?”王佐暗骂一声。不过他还是忍住了没有说话,等着皇帝开口。

“都说说,该怎么办?”朱祁镇端起茶杯,撇了撇浮沫道。

“陛下,臣听说朝鲜使臣已经进京了,不如明日召朝鲜使臣前来问话再做定夺?”马瑜说道。

朱祁镇没有说话,心中却实冷笑连连,对待这群狼子野心、夜郎自大的棒子,直接打就是了,还要废那么多话干什么。

“臣附议。”

“臣附议。”

……

果然几个文臣都不想打这一仗。

“张辅,你曾率军去过辽东,你说说。”

“打!”张辅言简意赅。

“你们几个呢?”朱祁镇又看向井源、樊忠、杨洪、范广。

“打!”几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不可,”王佐忍不住了,立刻起身打断道:“陛下,朝鲜乃太祖皇帝钦定的不征之国,若对朝鲜用兵,有违祖制啊。再说辽东苦寒之地,建州左卫更是粗鄙穷困之地,朝廷若为这就大兴刀兵,实乃下下策啊。臣以为还是等明日朝鲜使臣觐见完后再做定夺。”

朱祁镇将手中的茶杯重重一墩,茶杯倒在了御案上,“哼,朕把刚才骂于谦的话在说一遍:大明国土辽阔,但无一丝一毫无用之地;犯我皇明者,虽然必诛!”

王佐一听顿时一哆嗦,不敢在多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