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2章 取士之道

大明,我来了! 第2章 取士之道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当北方进入初冬时节时,江南已然温暖如春。

明兴二年十一月初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秋闱正式开始了。

此时的南京的乡试会场外,四个衙役无聊的在桌子前看着场外的士子们。

随着一声锣响,原本还闹哄哄的士子们一个个全都噤声排好队等待衙役勘验姓名、籍贯。

“周旋,南直隶永嘉人士。”

“施盘,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士。”

“陶兴祖,南直隶应天府人士。”

“……”

录完姓名,江南才子们三五两两兴致阑珊的回到了客栈内。

今年秋闱,朱祁镇特地下旨给各省,凡参加秋闱的士子,朝廷出钱为所有参考士子提供免费食宿。

客栈中,一片黑压压的满是赶考的士子,都在等着朝廷免费提供的午饭。

几个士子时不时的对着角落里一个五十多岁须发皆白的老秀才指指点点,神色中多有惋惜之色。

很多人都在感叹,自己到了老秀才这个年龄是否还能坚持参加科举?

老秀才叫陶兴祖,这人在历史上毫无名气,可是提起他爹,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一个典故:万户飞天!

万户原名陶成道,他有个绰号叫“火器神”,据传他是元末明初人,喜好炼丹,一次炼丹事故后,他被火药神奇的魅力吸引转而开始研究火器制造,后来因为其把自己所着的两本火器书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随即命人大量铸造火器,明军实力大增,在数次对阵北元时都将北元打的大败,朱元璋念陶成道献书有功,封其为万户。

晚年,陶成道想利用火药的巨大推力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准备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陶成道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陶成道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陶成道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悲剧发生了。只见蓝天上陶成道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死在万家山上。

陶成道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世界航天始祖陶成道,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可以这么说,明朝是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尤其是热武器方面高速发展的唯一一个朝代,尤其是在明末涌现出了如阎应元、宋应星、张煌言、毕懋康等许多杰出人才。只可惜,随着野猪皮后代入主中原,中国的文化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清中后期的闭关锁国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几大强国的差距,由此中国进入了一百多年的屈辱时期。

听闻皇帝下诏这次秋闱大考四书五经不再是科考重点,所考内容文体不限八股文,还有算学,甚至还特招百名特长生,在算学或格物等领域有着极深研究就有机会考中被推荐参加明年的殿试,陶兴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时,客栈外的公示栏被一群士子给围住了,士子们看完告示,有的摇头晃脑哀声叹息,有的则是面带喜色。

“国家取士之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国朝士子当学习先贤,通五经贯六艺......”

“然今我大明守富饶土地而百姓日渐贫穷,为何?

今我大明拥强悍之民而兵威渐衰,为何?

今我大明据山川大海之便利而商贸萎靡,为何?”

……

“大明自立国之初以来,历代先皇从无龟缩自保之意,若今我大明仍守旧地,遵旧制,何异于闭关苟活!今朕特召谕天下士子百姓,科举选材,不拘一格,凡有一技之长者,国朝必重用之。”

一些读死书,死读书的士子们越看脸色越白。

“这……我等都是传统读书人,从小就泡在四书五经里,苦练八股,皇帝如此选材,我们还有希望吗?”

“大明朝科举历来都是考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谁平时关心那奇技淫巧的算学?”

士子们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已经悄悄回了住处,打算收拾行李回乡了,这样考,谁特么能考中?

陶兴祖看着议论纷纷的众人,忍不住道:“如今身兼六艺之人已然不多,我等总有一两个拿手的,不必妄自菲薄。”

“不错,我听说这次秋闱皇帝将会亲自出题作为压轴,想来只要答上了最后一题,也有机会......”

“皇帝亲自出题,怎么可能?”

“哎,你还别不信,我大舅他二舅的三舅表哥就在南京礼部当差,皇帝前几日就派人将考题送了过来。”

“你这什么拐弯抹角的亲戚,消息可靠吗?”

“那不重要,兄台,走,某请你喝酒,咱们来聊一聊咱大舅二舅三舅表哥的亲戚……”有心思活络的士子拉着那人就走,惹得众人纷纷侧目。

“……”

“听说皇帝才十岁,想来他也不会出多么难的题。”一个士子轻松的说道,顿时引起了周围不少人的共鸣。

一旁的周旋说道:“不然,我听说皇帝年纪虽小,可天赋异禀,听说那首渴求人才的七言绝句就是出自皇帝之手,而且皇帝今年还亲率二十万大军全歼鞑子十五万人,那脱欢的儿子都被皇帝给收拾的服服帖帖。”

“我听说还要考时政,你们说会不会考清丈田亩啊?”一个士子忧心的说道。

“是啊,这两年可是发生了不少大事,江西大案,还有咱们南直隶的大案,今年上半年皇帝在河南清丈田亩,杀的人头滚滚,这些事估计必考。”有人现场开始了押题,惹的围观的士子们纷纷点头应和,深以为然。

“走走走,我们赶紧回去复习复习这些时政要闻,明天就要考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