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98章 科举新政

大明,我来了! 第98章 科举新政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班师回朝后,朱祁镇又开始了起五更睡半夜的日子。

早朝,起床苦难户朱祁镇表示太痛苦,一路上哈欠连天,心里叫苦不迭。

“皇爷,一大早嘉兴大长公主殿下就遣人递了牌子,说要进宫谢恩呢。”侯宝在一旁笑着说道。

“你去告诉姑母,朕这里就不必来了,让她直接去皇祖母那,朕下了朝也会过去。”

“是。”

……

毫无新意的早朝,朱祁镇强撑着打架的眼皮挨了两个时辰肚子早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看着台下那帮依旧神采奕奕口若悬河的大臣,朱祁镇甚至觉得他们还是人吗,起那么早,这么有精神吗?每天都打鸡血?

好不容易挨到完事,朱祁镇揉着早已酸痛的腰回了乾清宫。

换完衣服,朱祁镇喝了杯蜜浆,吃了块点心,总算有了点精气神。

“皇爷,太皇太后那边催了三次了。”侯宝低眉顺眼的走进书房道。

“知道了,这就去,这就去…”朱祁镇不情愿的离开床榻,走出了殿外,朝后宫而去。

刚到仁寿宫外,就听一阵笑声传出,朱祁镇后退一步,手指对着殿外一个小太监勾了勾。

小太监赶紧上前跪下行礼。

“朕问你,嘉兴公主何时来的?”

“回万岁爷,大长公主殿下来了快一个时辰了。”

朱祁镇看了看天,又瞅了瞅殿内,打起精神走了进去。

“皇祖母,孙儿来了。”朱祁镇朗声道。

嘉兴公主赶紧起身走到朱祁镇面前,一个万福礼道:“见过陛下。”

老太太斜了一眼朱祁镇,对嘉兴公主的道:“他是你侄儿,你是他姑母,你行哪门子礼?”

嘉兴公主对着朱祁镇笑了笑,走到老太太跟前道:“呦瞧您说的,这不是在宫里吗?君臣之礼可不能废。闺女若真不知尊卑,您还不得抽我啊。”

“我还记得小时候,您教女儿礼仪,说天家规矩大于天,女儿可是天天记在心里呢。”

“就你会说。”老太太嘟囔一声,指了指桌上的膳食道:“都过来吃饭吧。”

朱祁镇知道老太太还在为自己在大同的事生气,也不多说,坐在凳子上就开吃。

“姑母,姑父的伤可好些了?”

“后背的伤已经长出新肉了,您让侯公公送去的药特管用,抹上之后不疼不痒,现在驸马已经能拄着拐走路了。”

“那就好,那就好。”朱祁镇小心的看了一眼老太太的脸色,笑着说道。

“哼,算你小子有良心。”老太太又是一句嗔怪。

朱祁镇尴尬的一笑,不再说话,拿起桌上盘子里的包子就吃了起来。

“你姑母一大早带着馅进宫给你包的,刚出锅。”老太太面上虽然还带着不虞,可还是将那盘包子往朱祁镇面前推了推。

“好吃,味道很好!”朱祁镇吃完一个又抓起一个一口下去鲜汁四溢,唇齿留香。

“皇帝喜欢吃,以后我常进宫给皇帝包。慢点,别噎着。”嘉兴公主笑着说道。

“半年也不见你进宫一趟,把我这老太太一个人扔在宫里,还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都是没良心的货。哼。”老太太又把火撒到了闺女身上。

朱祁镇偷偷一笑,没抬头,继续吃着包子。

“这您可不能怪女儿,以前大哥还在时,女儿隔三差五的回来,您不总说女儿嫁出去了,要以夫家为重,老是回娘家于礼不合。”

“哼,礼是这个礼,但我是你娘,女儿看娘,天经地义。”老太太嘟囔一声,拿起汤勺,喝了一口粥。

一连吃了四个包子,喝了一碗稻香粥,还想在吃时,老太太道:“你没完没了了?一盘包子,你都要给吃了?”

朱祁镇哭笑不得,一旁的嘉兴公主赶紧打圆场道:“您都多大岁数了怎么还跟皇帝抢呢?皇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不碍的。一会您想吃女儿再给您包就是了。”说着把剩下的一个包子夹到了朱祁镇面前的碟子里。

吃完饭,朱祁镇打算陪着母女俩说会话,不料老太太直接来了句:“你还有事?”

“啊,哦没事了。”

“没事就走,看见你就烦。大臣见完了?课业做完了?奏疏看完了?”

这话一出,朱祁镇尴尬无比,和嘉兴公主道了别无奈的出了仁寿宫。

走到半道上,朱祁镇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对侯宝道:“给王天赐传旨,让他马上来见朕。”

“是,奴婢这就去传旨。”

……

原来,他是突然想起一件事,事关自己这位亲姑姑生死的大事。

原本历史时空,嘉兴公主是正统二年被册封为大长公主的,可是仅仅过去两年,也就是正统四年,嘉兴公主就薨了,享年才三十一岁,十年后驸马都尉井源战死于土木堡,令人唏嘘。

朱祁镇也感到奇怪,怎么自己这位胖爷爷的女儿儿子就没一个长寿的呢?难道真是基因不好?有遗传病?

既然知道历史走向,朱祁镇打算做点什么,这些都是自己的亲人,哪怕生在皇家,他从心底还是非常渴望亲情的,所以能尽早发现他们的隐疾最好,哪怕让他们多活几年也好。

心里想着这些事,心情就不大好,一路面无表情的走回了乾清宫。

刚坐定,就听宫人进来禀报,说大学士马愉、王佐、高鼎还有翰林院的几个学士求见。

朱祁镇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回身进了后殿,又换了身比较正式的衣服,这才从大殿侧面的小门走进了正殿。

“臣等参见陛下。”几个大臣俯首行礼。

“今儿倒是怪了,你们怎么凑的这么齐整?”朱祁镇道。

“陛下,臣等此番前来,是有件关乎我大明国本之事想奏于陛下。”马愉如今是内阁大臣,这里他官职品秩最高,于是他开口道。

“哦?是何大事,还关乎国本?”朱祁镇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问道。

“陛下,自您登基以来,加上先帝最后两年也没有开科取士,朝廷已经四五年没有开科取士了,所以臣等商议是否今年的秋闱可以让各省开始了?”

“公务员考试?”朱祁镇脑海里冒出了这个词。

马愉说的秋闱也叫会试,是古代读书人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关,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因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由主考官主持,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考中者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可以替补当官,且享有免交赋税的待遇。

朱祁镇摸着下巴,思索片刻道:“可以,你们拟个章程报上来,朕先看看。”

“内阁和礼部已经初步拟了个章程,请陛下御览。”说着马愉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奏疏呈了上去。

朱祁镇简单看了几眼,放下奏疏道:“既然是为国选材,就要选出那些有真才实学有能力,能干事,有担当的,只考那些四书五经和八股,选的都是一些满口之乎者也的书生,什么事都不会干,只想着凭着考试平步青云,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朕觉得不妥。”

“这…陛下是否有别的章程?还请陛下示下。”马愉道。

“今年秋闱,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加上六艺里面的数算和时政。”朱祁镇思索片刻后说道。

“数算?”下面几个大臣一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这种不入流的…”

“数算是奇技淫巧的东西,怎能拿到科举里呢?”

“是啊,陛下此举也太儿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