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62章 三线作战

大明,我来了! 第62章 三线作战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朱祁镇站起身,看着墙上硕大的地图,沉思片刻道:“杨老三,传令给李大虎,命狼牙侦察大队向西北方向侦察敌军动向,一旦敌军有向甘肃陕西移动的迹象,务必拖住他们,给陕甘两地争取准备防御的时间。”

“陛下,狼牙侦察大队只有180人,是不是在调一些龙虎军老兵过去?”杨老三说道。

“朕相信他们!”,朱祁镇看看眼巴巴的朱勇,一笑,“成国公,别急,此等大战自然少不了你的份。”

朱勇听后兴奋异常,“陛下,老臣等这一天等了十多年了,如今…”

“朕知道,且听朕说完。”朱祁镇笑着说道。

“于谦,”

“臣在!”

“马上以兵部名义调河南三卫5万步卒,五千铁骑前往榆林,命河南都指挥使司李隆为前将军,率军十五日内到达榆林。到达榆林后,依计行事。”说着将一个铜管递了过去。

“臣马上去办。”于谦接过铜管,出了大帐。

“成国公朱勇,”说着朱祁镇顿了顿,侧头看了看井源,井源心里一紧,“小皇帝这是要我也去?来前公主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过我,说太皇太后让他看好皇帝,千万不能让皇帝亲临一线。”

“还有驸马都尉井源。”

井源心中懊悔,又开始腹诽道,“我就是个中军副将,我是来保护你的,你心这么大吗?回去之后我怎么和太皇太后还有公主交代?让那俩女人知道了,我还不被她俩挠个满脸花?”

“臣在!”

“命成国公朱勇为陕甘总督,提调两省一切军政要务,驸马都尉井源为监军。你二人到了陕甘之后,务必督促两地边军整军备战。另外,朕从河南调过来的五万五千兵卒也归朱老将军指挥。”

“朱老将军,你性格颇为暴躁,行事容易意气用事,朕把井源放在你身边,是为了关键时刻有人能提醒你一下。朕让你提调陕甘两省军政要务,是还有几件事要你做。”

朱祁镇的话让朱勇老脸一红,搓着粗糙的大手有些不知所措。

“老臣…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朱勇起身行礼道。

“一旦开战,陕甘一线压力不小,切记不能主动进攻,一定要牵制住进攻的敌军,若敌军后撤,粘住他们,不主动进攻,也不要撤退,占了便宜就后撤,然后在黏上他们。什么时候进攻,等朕的旨意。”

“是,臣等遵旨。”二人领了圣旨和虎符之后,带着卫队出发了。

“陛下,我们这可是三线作战了,一旦…”于谦有些忧心的说道。

朱祁镇摆摆手道,“于爱卿不必担心,瓦剌人找的是朕,东西二线不会有大战的。”

“可是…”于谦还想说什么,被朱祁镇一个眼神给制止了。小皇帝虽然才十岁,可皇家威严一点也不输太宗皇帝,那种不容辩驳不容置疑的语气和神色,让他这个头铁的人也感觉不好伺候。

“樊忠,接着说。”

“是。”

“…瓦剌的优势在于骑射和速度,而我军只有两万骑兵,我意将两万骑兵分成前、左、又、中、后五队,每队4000人,在外围游弋,每队均打龙旗,混淆瓦剌人的视线,三个火枪师成品字形列阵,之前陛下定下的诱敌深入的计策还需…臣想借陛下的御驾仪仗一用。”

“准!”朱祁镇说道。

“樊将军,我们龙健呢?”龙健师师长雷战一听没有自己的事,马上站起身问道。

樊忠看看朱祁镇,只见皇帝轻轻点头,得到允许后,樊忠抚了抚胡须道:“你们龙健师就埋伏在这里。”说着将指挥棒指向了沙盘上的青石口。

“这次你们的重炮就不要用了,那是大材小用了,朕已经下令将全军的迫击炮全部调给你们。这次能不能全歼这帮鞑子,就看你们了。可以这么说,他们,”说着指了指其他三个师长,又道:“都是为了配合你们。”

“太好了,这次臣一定要把这帮鞑子轰的他娘都不认识。”雷战爆了一句粗口道。

樊忠刚要呵斥,朱祁镇哈哈哈大笑起来道,“对!”

屋内一众将官哈哈哈大笑,会前的压抑气氛一扫而散。

晚上,朱祁镇召见了居庸关一众守将,其中张臣态度不卑不亢、对话思路清晰;对练兵打仗等都是对答如流,这让朱祁镇感觉他是个人才,暗暗记住了他。

第二日一大早,全军用过早饭,开始向西北方向的大同开进。

八月份的北方按理说已经有些凉意,可最近却是艳阳高照,虽然头顶烈日,身披三层甲胄,但是将士们的士气已然高涨,一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

虽然已经行进了一个多时辰,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急行军的节奏,丝毫没有放缓速度,甚至走在最后的龙健师也是如此。这让一众军事顾问团的老将们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在赞叹好多年都没有见到如此强军了,但从这急行军一项上就能看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是何等强悍。

大约行进了两个半时辰后,大队人马开始停下埋锅造饭,饭食很简单,就是朱祁镇让人做出的方便面,每个连队的火头军将一块块的面饼放入滚开的大锅中煮上五六分钟,在配上些浓油赤酱,一锅香喷喷的面食就此出锅。

朱祁镇和将士们一样,都是吃的同样的饭食,只不过他的碗里最下面埋着两个荷包蛋。

因为天热,朱祁镇并没有装逼的穿着他那鎏金铠甲,而是换上便服,和一众老将们一起端着海碗,毫无帝王形象的蹲在树荫下吸溜着面条。

吃完饭,朱祁镇拍拍肚子对侯宝道:“回京之后告诉陆大宝,这料包滋味还是差点,光有盐不行,醋和酱油也要有。”

侯宝笑着应承着,心里却泛起嘀咕,:“味道差,您还吃了两大碗!”

吃过饭,全军列队,又开始继续急行军。

大军一路急行,尽管天气炎热,但是此时更能看出四个师平时的训练的成果,直到月上树梢,大军终于到达了怀来县。

刚刚驻跸,怀来县知县卫子刚在亲卫的引领下战战兢兢的来到了皇帝的大帐前。

侯宝进来禀报说怀来知县前来问安,并询问是否需要怀来县提供粮草。

朱祁镇想了想,让人将卫子刚叫了进来。

“臣怀来知县卫子刚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卫子刚紧张的行礼道。

“起来吧。”朱祁镇坐在龙椅上端详着这个怀来县的父母官,发现此人袍服内衬膝盖处打着补丁,脖领处的内衬也已经磨破起了卷毛。

“你是卫子刚?”朱祁镇端起一杯清茶,走到他的面前道。

“是,臣就是怀来知县卫子刚。”

“在任几年了?”

“臣是前年从蔚州任上平掉怀来的。”卫子刚小心的回答道。

“蔚州?那不是死太监王振的老家吗?”朱祁镇腹诽道。

见皇帝神色有些异常,侯宝赶紧让随军的徐恭去调取卫子刚的档案,徐恭效率很快,不一会一张纸条就到了朱祁镇的手里。

朱祁镇看完,心道此人还是个清官,在任十五年居然能没有贪过,甚至连上任离任时同僚赠送的仪金也都拒绝了。

“朕身边以前有个太监叫王振,你可曾听说过?”

“臣听说过。不过臣和王中官不熟。”卫子刚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了,自然听说过这个王振,当初王振当上还是太子的朱祁镇的伴读时,王振还曾写信给他让他帮着照顾家中老小,卫子刚直接以“外官不得结交内官”的祖制给拒绝了,后来自己在蔚州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经常被下属各种理由欺负,他这个知县成了个光杆知县,连小小的狱卒都敢违逆自己,后来还是他在京中同年好友为他请托,这才调到了怀来。

不一会,徐恭又进来了,俯身在朱祁镇耳边嘀咕了几句,朱祁镇点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道:“你在怀来这两年干的还不错,听说当地百姓都称赞你为卫青天?”

“臣当不得百姓如此嘉奖,臣只是尽了作为父母官的职责而已。”卫子刚道。

“呵呵,一个人说你好朕不会相信,两个人说朕也不会相信,但是当地百姓一提起你就说你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一到任就连破累年积案,怀来当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你还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田,使十年九荒的穷县两年就变了样,可见你是个清官,是个有能力的好官。”

皇帝的一番褒奖,让卫子刚内心激动异常,赶紧跪下道:“臣只知当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家母在世时经常劝诫臣要忠君体国,为民请命。臣唯愿以此身,上不负陛下所托,下不负嗷嗷待哺百姓,中不负父母教化。”

“好!好一个忠君体国、为民请命。从明天起,怀来知县你就不要干了。”朱祁镇高兴道。

这个卫子刚能顶住上官压力,两年就把一个盗匪横行、穷的叮当响的县治理的如此好,可见此人不是没有手段,只是能力被埋没了而已。

卫子刚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皇帝说让自己不干知县了,那自己干啥?

“一会圣旨就会下达,你明日交接政务后直接去南直隶陪都南京,朕任命你为南直隶巡察御史。到任后找陈循,他会交代你做什么的。”

“巡察御史,典型的官小权大,看似没有升官,实则手中权柄更大。”卫子刚暗道。

“陛下,臣在怀来的摊子刚刚铺开,恐怕……”卫子刚平静的说道。这要是放在别的人身上,早就巴不得跪下谢恩了,而这个卫子刚还在担心自己治下,确实是个好官。

“这个你不用担心,你走了,朕自然会派一个好官来的。”

朱祁镇大手一挥,直接掐断了卫子刚的挣扎,君臣二人又简单聊了几句,就让卫子刚下去了。加上行了一天军,虽然朱祁镇是骑马,但马上颠簸也非常累,骨头架子都快颠散架了,朱祁镇沐浴后沉沉的睡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