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时空的二战当中,自从喀秋莎火箭炮投入到战争之后,就名声大噪,令三德子闻风丧胆,更是成为了所有陆军的噩梦。
在火箭炮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的说法。
喀秋莎面前众生一切平等。
因为这玩意一个齐射就是动辄几十上百枚,精度差,但散布面积大,想躲都躲不掉。
来自原世界现代时空的姜华非常清楚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
所以他决定成了一支旅级的火箭炮部队,继续加强部队的火力。
这支独立火箭炮旅和独立第二、三重炮旅不同,下辖四个火箭炮营。
每个炮营装备24辆喀秋莎火箭炮。
全旅共计装备喀秋莎火箭炮96辆。
如果一次性进行齐射的话,96辆喀秋莎一次性就可以向敌人投送1536枚132毫米口径的火箭弹。
这玩意的威力相较于155毫米的大口径榴弹在威力上都丝毫不差,就是毁伤能力可能不如榴弹炮而已,但杀伤力绝对是杠杠的。
1500多枚火箭弹一次性投送到一个区域,可以想象那么场面将会有多么壮观和惨烈。
当然壮观是对于自己这边来说的,惨烈是对于敌人来说的。
如果北疆军这边大举来袭的话,姜华不介意让他们尝一尝火箭炮万炮齐发的威力。
反正他每天资金一百多万,一枚火箭弹也就几点资金而已。
他并不介意花个几十上百万的资金给北疆军刷点火箭。
不过姜华并没有想到北疆军这边倒是并没有先尝到刷火箭的滋味,倒是让扶桑军抢了个头彩。
至于独立重型坦克旅一样还是分别装备三个体系不同的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以及潘兴重型坦克。
IS-2以及潘兴重型坦克都是为了对付虎式坦克应运而生的大家伙。
这三款坦克相对来说,虎式坦克占据不到什么上风。
同时可靠性也是三款坦克当中最差的。
但虎式坦克他帅啊,姜华并不介意小规模装备一些。
所以未来复兴军大规模列装的重型坦克其实还是在IS-2和潘兴这两款当中诞生。
从字面上的数据来说,潘兴坦克肯定是不如IS-2重型坦克的。
46吨的重量也比潘兴要重几吨,更何况还有一根122毫米口径的管子。
潘兴坦克不过才90毫米而已。
通过实战记录来看的话,潘兴也并不是IS-2的对手。
在某次的战役中,毛熊的英雄马祖林驾驶着他的IS-2重型坦克一战击毁击伤三德子21辆虎式坦克。
在44年的某次战役中更是和虎王遭遇,最终击毁了三辆虎王坦克。
至于潘兴的话,战绩就要逊色很多了,面对虎式倒是有一战之力。
在姜华看来的话,他倒是更加倾向于IS-2重型坦克。
而且现在他已经工程师研究,把IS-2重型坦克的光学瞄准系统拆下来,换上全套的德系光学瞄准系统。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可以进一步提升IS-2重型坦克的中远距离命中率,更高效的发挥出那么122毫米坦克炮的威力。
毕竟IS-2装备的tSh-17瞄准镜确实是不咋的。
在放大倍率上倒是和德系差不多,但它只有固定的五倍放大,三德子的tZF-9系列瞄准镜还有着2.5倍的放大倍率。
在面对距离更近的目标时肯定是2.5倍放大倍率更好用一些。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在视角上。
IS-2的tSh-17瞄准镜视角很小,比t-34坦克的16°角还要小一半多,只有7.5°。
而三德子的tZF-9系列瞄准镜在2.5倍放大率上有着28°的视角,在5倍放大率上也有着14°的视角。
这也意味着更广的视角能够更快的锁定目标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瞄准。
连动式瞄准器配合密位计算提供可靠的距离,再加上固有的高初速、高穿深炮,往往德系坦克能够做到先敌开火、先手击杀,这些综合起来才造就了德系坦克的威力。
如果IS-2能够换上这套系统并匹配的话,那么能够将它的战斗力再提升一个台阶。
编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第二军团也顺势成立。
顾正阳已经抵达了分基地,成为这边的负责人。
那么自然就跳过了军长这个职位,直接担任军团司令一职。
可这并没有让顾正阳欣喜,反而让他感觉到了如泰山般大的压力。
自己不过就是运气好,碰到了临时的扩军,所以才能跨越两三个级别,担任军团司令一职。
按照正常的晋升流程来说的话,下一步顶了天也就是军团副司令,大概率是军团参谋长一职。
然后才是副司令,最后才是军团司令。
既然拿下东来市的计划暂时搁浅,那么姜华就多建了几个海军基地进行暴兵。
虽然说东来湾造不了大型舰艇,但中小型舰艇还是没问题的。
以后这里就专门用来建造潜艇和中小型舰艇了。
这次他一共兴建了三座海军基地,也将东来湾给占据得满满当当。
基本上水最深的几个地方都给建上了。
剩下的地方水深最多也就三四米,并不适合建造海军基地。
现实和游戏是不一样的。
游戏中不用考虑这些复杂的问题,只要是在海边就能建造。
可现实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不然就算船一驶出海军基地就得搁浅了。
这新建的三座海军基地中,姜华也有了规划。
一座用来建造驱逐舰、一座用来建造巡洋舰、还有一座用来建造一型战列舰。
驱逐舰和巡洋舰姜华都选择了美系。
原因也很简单,美系的舰艇的雷达更好,性能普遍都非常的不错。
美系驱逐舰就非二战末期才服役的基林级驱逐舰莫属了。
其满载排水量高达3520吨,最高航速36.8节,吃水4米。
主炮为3门双联装的mK38型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可以发射装备Vt近炸引信的防空炮弹。
防空武器方面装备有2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装博福斯机关炮以及11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
这玩意价格比起21型潜艇来说贵了不少,需要200万一艘。
在姜华初步拟定的海军造舰计划当中。
将建成驱逐舰6艘、巡洋舰2-3艘、战列舰2艘,至于潜艇的话暂定还是6艘。
现在他手中没有这么多钱,同时海军基地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建造好6艘驱逐舰。
3000吨一个月的造舰能力,一艘基林级就需要35天的时间。
6艘就需要210天,也就是7个月的时间。
巡洋舰则是选择了2 1的模式。
也就是两艘以防空反潜为主的轻巡以及一艘以炮战为主的重巡。
海军最大的对手就是扶桑海军,这支东洲第一、世界前五的庞大海军也是他们当前最强劲的对手。
如果不是因为有基地的话,这种差距会令人绝望,根本就看不到一丝追赶的希望。
既然扶桑海军是最大的对手,那么选择的舰艇自然也是有针对性的。
轻巡当中有一个异类叫做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它就是专门为了对付联合舰队轻巡而设计建造的。
之所以称之为异类,是因为它有着堪比重巡的吨位。
后期改进型号的克利夫兰级轻巡满载排水量重达吨。
这个吨位之所以还是轻巡,是因为标准。
只有装备203毫米口径以上舰炮的才是重巡。
克利夫兰级轻巡搭载的主炮是4座三联装的152毫米高平两用炮,还有12门127毫米的副炮。
这玩意吨位大,造价可就有些高了。
单艘就需要480万资金,两艘就需要将近一千万。
这个时候姜华才感觉到自己的贫穷。
想要建造一艘轻巡,居然都要攒四五天的时间。
100万一天的资金一涉及到海军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不够用了。
不愧是吞金巨兽啊,这玩意真不是随便什么国家都能够玩得起的。
这还只是一艘多吨的轻巡而已。
不过就算再难,海军的都要发展起来。
更何况这玩意又不是一次性投入的。
建造一艘克利夫兰级轻巡就需要将近5个月的时间。
他一个月就有3500万资金,5个月就是一亿多。
所以当时间线拉长来看的话,好像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至于重巡的话可选择的也就巴尔的摩级重巡了。
这玩意满载排水量吨,武备是三座203毫米的主炮,防空能力很强,航速也高。
造价比起克利夫兰来说贵不少,达到了600万。
这玩意专门作为战列舰的护卫还是非常不错的。
至于战列舰的话,由于吃水的深度的问题,所以姜华只能选择一艘德系战列舰,或者说是战列巡洋舰更加合适。
它就是原世界三德子在30年代初建成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了。
吃水5.8米,这个吃水勉强能够开出东来湾。
这玩意其实就是一艘战巡,满载排水量才多吨,甚至还不如巴尔的摩级重巡。
但它的炮管子够粗,达到了280毫米,首尾各一座三联装炮塔,共计6门。
姜华之所以选择它,就是用它来破袭以及打海上游击战的。
因为打得过它的跑不过它。
28节的航速比起扶桑海军的战列舰来说要快那么两三节。
别小看这两三节的航速,在海上来说多这两三节的航速,在速度上优势就已经非常大了。
至于跑得过它的,面对6门280毫米的大炮管来说就有些不够看了。
所以对他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扶桑海军的航母。
这也是姜华花了血本为它配备两艘克利夫兰级轻巡的原因,这玩意就是一艘防空巡洋舰。
再加上基林级和巴尔的摩级重巡的防空火炮,保证让扶桑海军的舰载机飞不进来。
要知道无论是基林、克利夫兰还是巴尔的摩的mK-12型127毫米高平两用炮都能够发射Vt引信炮弹,防空效率比原先提升了数倍有余。
这支舰队就是姜华初步用来抗衡扶桑海军而打造的。
如果在自家岸基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之内,可以保证扶桑海军打不进直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