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军阀:红警基地,我单挑全世界 > 第155章 围点打援,海军陆战一师

这次针对沙俄满洲里防线的大规模炮击,赵奇调集了隶属于他们这一路的第二炮兵师。

除了第二炮兵师之外,他还抽调了第十二装甲师、第十三机步师的装甲炮兵团以及第十三、第十四摩步师的两个炮兵团。

在除去炮兵师安德柳莎重型火箭炮团的情况下,一共集结了8个炮兵团的火炮。

其中第二炮兵师所有身管火炮数量加起来就高达256门了。

装甲师和机步师炮团都是采用的6营制,在除开火箭炮营的情况下,每个团装备三个型号90辆自行火炮,两个团加起来就是180辆。

也就相当于180门105毫米榴弹炮、155毫米榴弹炮以及155毫米加农炮。

摩步师炮团由于是牵引式火炮,所以规模更小一些。

但每个团也装备了三个型号66门105毫米、155毫米以及203毫米榴弹炮。

两个团加起来就是132门。

这样算下来的话,这8个炮团所有的牵引式火炮、自行火炮加起来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68门。

而且这还没有算上摩步师步兵团还装备了一个炮兵营。

如果算上这6个炮兵营的话,105毫米口径以上的身管火炮数量就超过了600门。

不过568门各口径火炮已经足够满洲里方向的沙俄军喝上一壶了。

赵奇不管对方有多少条防线,全部用炮弹犁一遍就行了。

这次他的炮火准备时间是三天时间。

也就是说在这三天时间内,他都不准备发起地面进攻,就是用炮弹硬生生的砸。

除了陆军的炮兵部队之外,自然也少不了空军部队。

此处负责轰炸的不仅只有第一航空军,还有从齐东省方向抽调过来的第二航空军。

这也是为了弥补第一航空军轰炸机数量不足的情况。

因为第一航空军不仅需要增援蒙原方向,还需要增援符拉迪斯沃克方向的作战。

所以只能抽调第二航空军北上增援。

一共7个轰炸机旅。

4个是b-17重型轰炸机航空旅、3个是b-25中型轰炸机航空旅。

7个旅共计650多架轰炸机。

从这个规模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赵奇的决心了。

随着一道道命令分别下发到各炮兵阵地上的时候,万炮齐鸣,惊天动地。

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一般砸向了沙俄的第一道防线。

尽管沙俄第25集团军这边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复兴军的炮击,但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炮击的规模居然如此之大。

长达二十多公里的防线当中,到处都是呼啸着落下的炮弹,在阵地当中掀起密集的爆炸。

特别是203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对于阵地的破坏力度非常大。

很多坚固的工事在面对203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轰击之下都被不讲道理的直接摧毁。

大量的沙俄士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炮击当中丧生。

几轮炮击下来,就干掉了上千人。

这还是没有经过校准的炮击。

天空当中十多架Fw-189战术侦察机以及双刃侦察直升机就是各炮兵阵地的‘眼睛’,专门负责引导各炮兵阵地进行更加精确的炮击。

这个时候阵地上的沙俄士兵全都往防炮工事当中钻。

不过对于炮兵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大量杀伤敌人,而是摧毁阵地上的防御工事。

如果阵地的防御工事全都被摧毁了,那么这些沙俄士兵还拿什么来阻挡坦克部队的进攻。

沙俄第25集团军的炮兵也开始了反击。

他们在防线的后方对火炮进行了分散布置加伪装。

由于天空还是属于复兴军空军的,所以他们的炮兵侦察机、炮兵气球等都无法升空。

他们只能通过弹道的散布和痕迹来判断复兴军炮兵阵地大概在哪个区域。

所以他们只能进行模糊的反击,希望能够稍稍压制一下复兴军凶猛的炮火。

但他们的火炮开炮之后,复兴军的战术侦察机却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他们的位置。

因为只要你一开炮就有很明显的火炮弹道,在上百米空中的侦察机就可以顺着弹道找到炮兵阵地的精确位置。

当沙俄的炮兵阵地在发现空中有战术侦察机在盘旋的时候,他们连忙进行转移。

同时地面的防空机枪也开始驱逐这些烦人的炮兵侦察机。

从发现精确位置到炮击,不过才一两分钟的时间。

光是火炮状态的变换就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

当即就有多个沙俄的炮兵阵地遭到了155毫米加农炮的反击。

加农炮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远程火力压制的,也就是反炮击。

至于榴弹炮则是依旧往阵地倾泻炮弹。

不过反炮兵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空军。

天空当中陆续出现了一队队野马、雷电以及伊尔-10。

这也是复兴军空军当前着名的三剑客。

他们出现的时候,往往都是组合出现的。

这些战机呼啸着从沙俄的炮兵阵地上空掠过,扔下一枚枚航弹、火箭弹。

而沙俄这边的防空火力也比较凶猛。

这也让战机无法在低空进行精确打击,所以精度要差不少。

但对于他们的炮兵阵地反制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沙俄的火炮也在这次的反击当中损失了三分之一。

导致他们不敢在白天露头了。

面对复兴军如此大规模的炮击,沙俄第25集团军也感受到了煎熬和巨大的压力。

他们在满洲里设立的防线在被复兴军的炮兵一点点的摧毁。

第25集团军司令其实在原先是反对防守满洲里的。

因为满洲里的地形就是属于低山丘陵加上草原。

这些丘陵的高度往往只有几十米上百米。

根本就无法阻挡坦克部队的突击。

但守不守满洲里并不是他说了算,而是远东方面军司令部说了算。

伊万诺维奇大将说要守,那就必须要守。

所以他们只能在满洲里构筑防线。

而他们费心费力构筑的防线却跟不上复兴军拆的速度。

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三条防线上的大部分地表工事都会被摧毁。

炮火弥漫了整个满洲里,同样也在双城子方向蔓延了开来。

双城子属于沙俄的边境城市,与牡丹市东部接壤,铁路也途经这里连接到符拉迪斯沃克。

所以这里也成为了复兴军第一军进攻的重点方向。

不过这里的地形就要复杂很多,基本上全都是山地地形。

根本就不适合装甲部队的展开。

所以在这一路军长蒋天明并没有部署装甲部队。

在双城子防线方向,第一军只有第一、第二摩步师外加一个第18山地师,共计三个师的兵力。

其中第18山地步兵师则是此次进攻的主力。

毕竟在山地作战方面,山地步兵师才是真正的专家。

但就算是专家,也只能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打过去。

想要彻底击穿双城子方向,并占领双城子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所以总参谋部在这一路制定的作战计划就是围点打援。

不过围点打援的围的并不是地形复杂,有着完善要塞工事的符拉迪斯沃克。

而是另外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正是伯力。

伯力位于古国地图‘鸡冠’这个方向,几乎就贴着‘鸡冠’,与古国黑省的东极县隔江相望,这里也成为了古国最东边的城市。

所以才有了东极县这个名字。

伯力城建设于乌苏里江以及黑江汇合处,所以在防守上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这个天然的优势在复兴军这边看来就并不是很大的阻碍。

复兴军也经历过了多次的渡江作战。

特别是在南下的时候,长河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所以姜华在塞北战争结束之后也着手成立了一支专门用来渡江、渡海作战的部队,也就是海军陆战队。

姜华并没有按照之前的模式,先成立一支旅级部队,等摸索出了经验再组织一支师级部队的部队。

而是直接一步到位,组建了一个海军陆战师。

这个海军陆战师也成为了复兴军第一支海军陆战部队。

这个海军陆战师是参照了原时空二战时期的鹰酱海军陆战师编制,再根据现有装备改进而来的编制。

在规模上这个海军陆战师的编制也很大。

下辖三个两栖步兵团、一个两栖坦克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装甲工程营、一个工兵营。

再加上通信连、后勤保障营、两栖装甲侦察连等附属单位,全师共计两万多人,比鹰酱的海军陆战师编制要大一些。

因为这是一支半机械化的海军陆战师。

这个半机械化也主要得益于红警基地专属单位的多功能步兵战车,也就是现役被命名为bmp-1的步兵战车。

这款步兵战车不仅火力猛,能运兵,还具备水陆两栖的作战能力。

所以也成为了海军陆战队的装备。

每个步兵团都装备了一个两栖装甲营,这个装甲营装备了4个连共计52辆bmp-1A两栖步兵战车。

这个A就是多功能步兵战车的两栖版本。

三个两栖装甲营一共装备bmp-1A步兵战车156辆。

整个两栖步兵团总人数加起来超过了4000人的规模,达到了4500人左右,这已经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了。

然后就是海军陆战队的主要力量两栖坦克团了。

这个坦克团下辖四个坦克营,共计装备两个型号的坦克。

一个型号就是在原时空二战当中名声不显的t-40A水陆两栖坦克了。

由于技术的限制,这个时期的水陆两栖坦克性能并不是很佳,但却也能够用一用。

t-40A水陆两栖坦克战斗全重6.3吨,武器为一门20毫米机炮。

其装甲很薄,但却能够阻挡步枪和机枪的子弹。

在水中的最大速度是6公里每小时。

第二个型号则是四号h型中型坦克。

这也是海军陆战师的主力坦克。

至于炮兵部队则是装备中小口径的75毫米以及105毫米榴弹炮。

这就是海军陆战师的编制和武器配属。

这次进攻伯力城就以这个海军陆战一师为主,第十机步师、第十一装甲师则是在突破江防之后的打援部队。

围伯力城,打击来自符拉迪斯沃克方向的援军,减少符拉迪斯沃克的部队,这就是针对这座要塞城市的策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