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 > 第134章 指点迷津岂由命

岁末初春,雾灵山上却是树木葱郁,奇花异草,烟雾浩渺,奇峰怪石,阳光自林间射入,如金铺地,似玉漫坡,轻风送爽,清幽彻骨。

卢俊义却是无心看此风景,他一路在思考宋江为何将自己属下头领尽数带走,兵马只留了三千。莫不是那石碑被宋江发现,引起了他对自己的疑惑?

他问卢环道:“环儿,我看卢秀英神情恍惚,沉默寡言,全不似过去的模样,究竟是怎么回事?”

“父亲,我想对你说,却怕你生气,如果你不生气我就跟你说。”

“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你还叫我的板?既然如此不说也罢。”

“不说恐怕你是睡不好觉,说了你更睡不好觉。卢秀英毕竟是你亲女儿,哎,竟然碰上如此的丑事。”

卢俊义一听卢环此言,双眼瞪得溜圆:“你给我说清楚,究竟什么丑事?”

“卢先锋,你可知那蔡监军如何消失不见?”

“是啊,我正想问你,对蔡忠失踪的事情如何看待。”

“如果蔡忠失踪,只有两个原因,第一被仇人所杀。第二,可能是不辞而别。如果是前者,那就要看一看蔡忠的所作所为,蔡忠生性好色贪淫,居然连你的女儿都不放过......”

“什么!?你给我说清楚是怎么回事!”

卢俊义一把抓住卢环。

卢环淡然一笑:“爹,你轻一点,我慢慢给你说来。”

卢环便将蔡忠如何托宋江将秀英骗入府中,宋江如何给秀英下的蒙汗药,自己又如何听说秀英进蔡府,然后自己去救秀英的经过说了。

卢俊义听罢不由得又惊又怒:“不可能,这不可能,宋江怎么会是这 种人呢?”

卢环冷笑道:“爹爹如今还以为宋江是好人,恐怕中了其圈套尚不自知。”

“此事暂且搁置,待我下山后方便之时再详问秀英。”

卢俊义言罢,大踏步向山上而去。

两人行了一个时辰,终于来到了山顶云峰寺。

空照大师听说大宋讨辽副先锋使卢俊义来见,忙步出寺门迎接,见这位大和尚年纪在七十上下,七尺身躯、银白须髯,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见到卢俊义连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不知贵客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卢俊义恭身施礼道:“久闻空照大师盛名,今日特地上山讨教,还望关照。”

空照大师将卢俊义迎入寺中,来到厢房之中。

众人坐定,空照大师奉上清茶两盏道:“此是雾灵山独有的山茶,请二位贵客品尝。”

卢俊义端起茶盏品了一口,连称好茶。

空照道:“这位小将军眼眉间颇似将军,可是你的爱子?”

卢俊义一拱手:“大师真是神见,一眼便看出拙子。”

卢俊义回头道:“快见过大师。”

卢环站起身来施礼道:“参见大师。”

空照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小将军勇武过人,修行非凡,我一看便知。”

卢环躬身道:“大师过奖了。”

空照大师微笑道:“卢先锋是当世的名将,有名的豪杰,闻说征辽一战,平定四方,逼得辽主主动求和,纳贡朝圣,真得是功在千秋啊。”

卢俊义道:“征辽大计全赖圣上明旨,众将听命,幸在我梁山大军征讨辽国尚未有大的伤亡,卢某能全身而退也算幸甚。虽然得胜而回,但是前途未卜,心下迷茫。听闻空照大师是当世的活佛,前知三百年,后知五百载,我卢俊义现在正处于进退两难之极,还望大师指点迷津。”

空照微闭二目,板着手指掐算了片刻,突然双眼睁开,放出毫光。

“不得了,不得了!”

卢俊义心中一惊:“大师,如何不得了?”

“我算着你有帝王之兆!不出五载当皇袍加身!”

卢俊义霍得站了起来,连连摆手:“大师切莫惊煞愚拙!此话万不可随便讲!”

空照也站了起来:“此处没有外人,我才敢说,我所掐算之事,十之**,出家人不打诳语,你须好自为之。”

卢俊义脸上有些变色:“大师,此事事关身家性命,且莫乱讲,我心知便是,既然大师说到这里,我也说句实话,如今我并无一点反意,只是那先锋使宋江心计颇多,我怕被其算计。宋江说这回师便可招安,封官荫子,享受太平生活,如接受招安可否上策?还请大师明示。”

空照大师思量片刻道:“我算了,你们这次回京必不得顺利招安,还要经受一番磨折。梁山一百单八将,十之**不得善终。那宋江不受招安还能多活几载,如若受了招安,便是自寻死路。像将军您,且莫自行接受招安,一旦做了朝廷的官员,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前程难测!”

卢俊义脸上阴晴不定,点了点头,双手合十:“大师,我心中已明,多谢指点。”

空照大师取出纸笔,写出四句偈语:四雄合成业,忠直莫入阙。兽祖志当远,江中不纳麟。

卢俊义念了一遍,摇了摇头道:“大师所写,愚拙不解其意,可否明示?”

空照大师微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你拿回去细细参会,定然有所了悟。”

卢俊义谢过大师,在山上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告别空照大师下山而来,大军起行,这一日到了陈桥驿(陈桥驿原名陈桥,后周时设驿站,名为陈桥驿,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此举行举变,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定都开封,陈桥列宋史卷首,遂永载史册。东京曾设陈桥门,是北通燕赵的咽喉,从东京向北征讨,陈桥驿是大军必经之地。宋初称班荆馆,至宋徽宗时为纪念宋太祖,更名为显烈观)。这里距离东京城尚有十多里的路程。

陈桥驿的驿站尤在,担负着北宋朝廷的政令、军事情报传递任务及负责迎送和安排过往官员住宿。

梁山人马都临时驻扎在驿站之外,而头领则在驿站内住宿。

初春的陈桥驿仍然披着了厚厚的雪被,郊野的树木,枝头挂满了雪花,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一阵微风吹过,树枝轻轻摇曳,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