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重塑大唐 > 第391章 自取其辱

穿越:重塑大唐 第391章 自取其辱

作者:碧楼清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30

见众人争论不休,韩建将皇帝搬了出来,“自四月出兵到现在,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我们每日消耗着大量钱粮,却寸功未见,如何向圣上交代?”

静难军节度使王行瑜阴阳怪气地说道:“韩帅乃是当朝驸马爷,自然会替圣上说话,但咱们这些人可就没那么好命咯!如今这局势,一旦孤军深入,泽州和潞州的河东军若是趁机抄了咱们的后路该当如何?”

韩建沉声道:“这也怕那也怕,咱们七万大军难道只是来这里看戏的不成?潞州与泽州的河东军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之数,即便加上太原驻军也才区区四万而已,有何可怕之处?更何况宣武军朱全忠也不可能坐视不理吧!”

王行瑜冷哼一声,反驳道:“朱全忠一时半会儿怕是指望不上喽,听闻他本欲借道魏博攻打河东,结果被罗弘信给拒绝了。现如今双方正打得不可开交呢,不然的话,凭着朱全忠的实力,又怎会丢掉潞州和泽州两地?”

宰相张浚心中纠结万分,他愁眉苦脸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思前想后,最终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

“一直按兵不动确实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圣上怪罪下来,咱们可都吃不了兜着走。攻打太原我觉得似乎也不太妥当……要不这样吧,咱们先把汾州拿下来,等朱全忠那边解决掉罗弘信之后,再看看下一步该怎么做。”

听到张浚这么说,王行瑜心里也明白,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于是连忙附和道:“张相国所言极是……”

他知道,这样至少可以向皇帝有个交代。

韩建则显得有些无奈,但也只能点点头,表示同意。

汾州的守军本来就不多,只有区区数千人而已。

张浚率领大军轻易地就攻占了汾州城,这场胜利让张浚信心倍增,为了帮皇帝多占土地,他立刻开始整顿兵马,并决定试探性地进攻太原。

当张浚准备出兵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凤翔、静难、定难和保大这四个藩镇竟然纷纷推诿,谁也不愿意出兵相助。

眼看着计划就要落空,镇国节度使韩建气得火冒三丈,他心想:你们这些家伙,平时说得好听,关键时刻却都成了缩头乌龟,既然你们不出兵,那我自己上。

于是,韩建主动请缨,亲自率领一万兵马趁着夜色偷袭太原河东军的大营。

刚刚受封为陇西郡王的李茂贞为了报答皇恩,也主动表示愿意作为韩建的后援。

至于静难军的王行瑜嘛,不知道是想看好戏呢,还是想等着最后出来捡便宜,总之也答应出兵押后。

李克用在太原虽然仅留下两万兵马镇守,但这些军队皆是精锐之师,其中沙陀兵更是占据了一半。

韩建发动的夜袭战起初进展顺利,然而好景不长,李存信与李存进迅速率领兵力回击,韩建的军队很快便被击退,并且损失惨重,被斩杀者多达三四千人。

王行瑜和李茂贞眼见韩建遭遇惨败,尽管手握三万大军,却选择不战而逃。

张浚得知战况后,立即率领数千禁卫军以及宣武军士兵前去接应韩建,怎料双方一碰面,张浚的军队即刻兵败如山倒,又损失了两三千兵马。

保大、定难两镇的兵马惊恐万分,直接放弃汾州,渡过汾水河逃往慈州。

张浚气得差点吐出一口鲜血,只能收拾残部退守汾州城,并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谁曾想,这一守便是一个多月过去,城内粮食消耗殆尽,城外亦无援兵到来。

张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守城军队,带领着几十名心腹趁着漆黑的夜晚逃离了汾州城。

当黎明的曙光破晓之际,汾州城门缓缓打开,两千多名守城士兵纷纷向李克用投降。

李克用解决了李匡威和赫连铎之后,亲自率领五万雄师南征,势如破竹地夺取了晋州和绛州。

紧接着,他向皇帝呈上奏章,详细陈述自己所遭受的冤屈,并恳请严惩那些挑拨离间的官员。

李晔既羞愧又愤怒,但由于手中没有兵力,十分惧怕李克用会一时冲动攻打长安。

无奈之下,他只能罢免了当初支持出兵的官员,贬孔纬为荆南节度使,张浚为黔中观察使。

对于李克用攻占晋、绛二州的行为,李晔也不得不默不作声,选择了默认。

与此同时,朱全忠经历了将近半年的艰苦战斗,最终战胜了罗弘信,斩杀敌军一万多人。

罗弘信派出使者请求和解,朱全忠则归还了俘虏。

从此,魏博便依附于朱全忠,而剿灭李克用的计划却彻底失败了。

李克用看到李晔的诏书,自然不肯接受,从宰相到节度使,看起来更像是奖赏,于是他再次上表要求追责张、孔二人的罪。

李晔心中长叹一声,对于眼前的局势感到十分无奈。

他深知,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平息李克用的怒火,恐怕国家将会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

于是他再次下诏,将孔纬贬为均州刺史,张浚贬为连州刺史。

为了让李克用满意,李晔恢复了李克用的官爵,并加封其为中书令。

张浚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甘,他一心一意地为了朝廷、为了皇帝,不惜亲自出征讨伐叛贼。

这次战争的失败并非完全归咎于他个人,而是由于各藩镇将领不肯全力以赴所致。

可如今那些藩镇将领们却安然无事,而自己却成了替罪羊,被贬谪到千里之外的连州。

连州地处偏远,地势险峻,山水险恶,以自己这样的年纪,恐怕尚未到达任所,便已命丧黄泉,即便不死,远离中枢后,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张浚越想越气,索性横下一条心,行至蓝田时,突然逃离队伍,投奔华州寻求韩建的庇护,并与孔纬一同写下密信,向朱全忠求救。

朱全忠曾经在朝堂之上得到过张浚的关照,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也有意与李克用唱反调,他毫不犹豫地上表,为孔纬和张浚两人申冤叫屈。

李晔见此情形,正好找到一个台阶下,也就顺水推舟,不再追究张浚逃亡的罪责。

孔纬则在行至商州后折返,与张浚一起寄居在华州,等待再次被朝廷启用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