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537章 稳定的局势?

凛冬长夜 第537章 稳定的局势?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06

杨三生的回答,已然承认,他就是大海寇‘赵日天’,不过杨三生如此顺畅的承认,倒是让洪承畴有些意外,毕竟杨三生的这些行为,说白了就是造反,并且还是蓄谋已久的造反。

“小侯爷这般爽快,倒是让老夫佩服。”

洪承畴的脸上,也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如今,他已经证明,汉人是有希望的,就凭郑、杨两家麾下的那些战舰,汉人最差也能混到一个南北分治,至少不会再次让华夏沦落到异族的手中。

“洪先生还是第一个猜到小子海寇身份之人,不过,小子很好奇,洪先生知道小子的身份后,难道就不想知道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济州岛什么的?”

此时,杨三生倒是对洪承畴来了兴趣,因为洪承畴在看到他承认自己的身份后,脸上的表情,更多的是一种释然,而不是疑惑和惊讶。

……………………………………………………

历史上,洪承畴是明清之际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为满清出谋划策,乃是满清平定天下的大功臣,同时,洪承畴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满清还是杀了不少人,但若是没有洪承畴的招抚,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人遭到满清的屠杀。

……………………………………………………

“若是小侯爷愿意说与老夫听听,老夫倒是不介意。”

洪承畴没有拒绝,也没有表示主动,就如同他曾经被满清围困在松山城,经过几次突围无效后,最终选择了默默等待事情的发生。

“倒不是小子不愿意多说,而是很多事情,仅靠小子口述,恐怕无法表达清楚,若是洪先生不晕船,小子倒是可以派船送洪大人去瞧瞧。”

杨三生微微一笑,说的再多,也不如实际看看。

虽然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评价不太好,认为此人乃是标准的汉奸,但眼下,洪承畴并没有投降满清,并且也是一个有能力之人,若是能让洪承畴为他效力,必然能给他减少很多麻烦。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有一天,杨三生会让父亲称王称帝,届时,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将接踵而至,他也需要一个老手来撑台面,而洪承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到这话,洪承畴明显一愣,这杨三生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不过能去亲眼看看也好,至少,眼见为实。

“小侯爷请放心,老夫并非第一次乘坐那扬字级战舰,自然不会晕船。”

洪承畴回答道。

“那好,不知洪先生何时有空,小子自会安排船只护送洪先生,近期,小子正想为镇国号,安排一些远航任务,测试其远航的性能,洪大人可以乘坐镇国号去往南方待上数月,然后跟随镇国号返回笨港,并在明年乘坐其他船只,去往北方瞧瞧。”

之所以杨三生会如此安排,主要是因为,现在已经是七月,洪承畴这五十多岁的身体,恐怕承受不住北方寒冷的气候,所以才让洪承畴先去菲律宾,待到明年寒冬过去后,再去让他去济州岛、九州岛、虾夷岛和库页岛瞧瞧。

至于说流鬼国,暂时还是算了,太远了。

“老夫已是无官一身轻,自然有空。”

洪承畴回复道。

虽然洪承畴不知道镇国号是哪种战舰,但此次出行,他肯定没有生命安危,毕竟杨三生要是想杀他,无需这般麻烦。

“既然如此,这些天,洪先生就暂时住在笨港,有时间的话,洪先生可以去笨港的格物院瞧瞧。”

杨三生说完,心中不由的暗自激动。

若是洪承畴见到孙元化在格物院当院长的话,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

随着洪承畴被石吉祥带下去安顿后,杨三生立刻下令,命令施琅指挥镇国号返回笨港休整,再前往小吕宋港,向荷兰人,以及那些来自欧洲的商人,展示一下他们的海军实力。

虽说如今的东南亚海域趋于平静,看似处于和平状态(巴拉望岛至马六甲海峡这片海域,依然还有来自欧洲的私掠船在海上肆掠),但在暗处,荷兰人依然在积蓄力量,毕竟杨三生占领了整个菲律宾,又暗中派人渗透加里曼丹岛,以及与英国人勾勾搭搭。

哪怕荷兰人再傻,也知道双方的和平只是暂时的。

所以,在杨三生无法把注意力放到东南亚时,派遣镇国号前往东南亚海域,可以让荷兰人收敛一点,至少让荷兰人知晓,就算荷兰人从欧洲搬来援军,也需要考虑,镇国号这种千吨级别的战舰,杨三生手中到底还有多少艘?!

……………………………………………………

几天后,施琅接到了返航的命令,立刻指挥镇国号返回笨港。

至于舟山群岛和乘泗列岛的巡逻任务,自然交到了四艘曾经去往南京的扬字级战舰手中,虽然杨三生已经让南京方面知道他的实力,但冒犯杨三生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而舟山群岛、乘泗列岛和仙霞关则是南京方面需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福建和广东两地需要交给南京的税收,杨三生也会按时上缴,这也能让南京方面安心,只要南京的那些个大臣,不要来招惹杨三生,杨三生也自然不会去招惹对方。

双方完全可以就这般安然无事的相处下去。

……………………………………………………

至于清军与大顺军的战争,由于杨三生的横插一脚,导致历史发生了改变,虽然李自成在山海关外依然败于多尔衮之手,但并非惨败,李自成还是顺利的逃回山西,重振旗鼓,并率军在山西与鞑子激战,双方打的难解难分。

而弘光朝想要与满清签署议和协议,也因为没有那么的白银支付给多尔衮,导致议和一事被暂且搁置。

因此,弘光朝在面对北方的满清时,也变得更加的小心翼翼,并下旨叮嘱江北五镇以及其余明军,不得私自出兵北上进攻山东的清军,哪怕山东有想要归降之人求救,也绝不可派兵救援,就是担心激怒满清,让弘光朝的国策,‘借虏平寇’失败。

……………………………………………………

历史上,赵应元曾与投降大顺的官员杨王休占领青州,并声称:自己不愿做皇帝,只是扶立明朝一人。

哪怕是这等忠心为大明之人,弘光朝都没有派兵接应,致使赵应元和杨王休的起义失败,最终死于李士元、韩昭宣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