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504章 大顺军入城

凛冬长夜 第504章 大顺军入城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06

不多久,崇祯穿着一身小太监的服饰,来到了洪承畴的大帐中。

“请陛下恕罪,微臣甲胄在身,无法行礼。”

洪承畴对着崇祯拱了拱手,恭敬道。

“爱卿不必拘于礼数,如今乃是我大明生死存亡之际,朕怎会责怪爱卿。”

崇祯摆了摆手,他自然不会为这种小事责怪洪承畴,毕竟他还得依靠洪承畴带着他逃到南京。

“谢陛下。”

紧跟着,洪承畴对着崇祯说道:“陛下,如今城中的叛乱分子已经在做准备,想来很快这些人就会有所行动了。”

听到这话,崇祯本想怒斥那些与李自成勾结的叛徒,可转念一想,若非这些人与李自成勾结,他恐怕都没有机会逃离京师。

崇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军事上的事,爱卿自己拿主意吧,朕不会插手的。”

洪承畴闻言,点了点头,把崇祯安排在他的大帐中休息,洪承畴自己则出去安排南逃等事宜了。

两个时辰后,一些赞同南迁的大臣们,也纷纷赶到洪承畴的大营,本来逃亡南京应该是拖家带口的,但洪承畴禁止这些人带上所有家属一同逃跑,只允许一同逃跑的大臣带上家中长子,至于剩下的人,只能留在京城中,听天由命了。

毕竟大顺军并非是一群土匪恶霸,想来也不会为难这些大臣家中的老弱妇孺。

很快,赞同逃亡南京的大臣加上其家中的长子以及崇祯的周皇后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太子朱慈烺(十六岁),定王朱慈炯(十三岁)、永王朱慈炤(五岁),小女儿昭仁公主(六岁),长女长平公主(十五岁),至于剩下的几个儿子,则被崇祯送到宫外躲藏起来),总共不到两千人,全都来到洪承畴的军营中汇合,随时准备着逃跑。

……………………………………………………

一天后,深夜,子时。

一群手持朴刀,蒙着面的精壮汉子,在京城中的一处秘密地点汇合后,双方经过简单的商议后,分别向着西直门和平则门(今阜城)而去。

寅时,西直门和平则门响起了厮杀声,而守卫这两处城门的明军将领闻声,并没有直接率兵反扑正在进攻城门的叛军,而是直接率领驻守城门的守军,向着洪承畴所在的彰义门(今广安)而去。

不多时,城中的叛军顺利的夺下了西直门和平则门,并按照约点,在城头上点燃了大量的火把并燃放信号烟花,同时也把城门打开,等待城外的大顺军入城。

而早已在西直门和平则门等候多时的大顺军,见到信号烟花后,全都向着城门口冲去。

很快,西直门和平则门的控制权就落到了大顺军的手中。

而李自成也没有食言,直接下令毁掉城门。

紧跟着,大顺军入城的消息,就如同天女散花般,传遍了整个京师。

……………………………………………………

京城,彰义门。

“启禀督师,叛军已经开始行动,正在夺取城门。”

祖大乐急匆匆寻到洪承畴,严肃道。

“很好,传我军令,全军从彰义门突围,路上若遇大顺军,不必缠斗,击退即可。”

早已有所准备的洪承畴,自然需要给城中的叛军留下机会。

因此,当洪承畴得知城中那些与李自成勾结的人有所动作时,立刻把大军全部集中在彰义门,至于西直门和平则门以及其他几门,则故意减少守军,以此来给城中的叛军制造机会。

眼下,西直门和平则门被叛军夺取,大顺军必然会抢先控制这两座城门,然后派大军入城,稳定京师内百姓的情绪,毕竟京城中还有上百万的百姓,若是这些百姓出现混乱甚至是暴乱,那这些百姓所造成的破坏力,可比大顺军,甚至是关外的那些鞑子还要恐怖。

不多时,四万早已做好准备的明军精锐,直接从彰义门冲了出去,向着南方撤退,而崇祯和一些大臣,则全都跟着洪承畴所在的中军,一同向着南京方向撤退。

……………………………………………………

翌日清晨,当李自成踏入大明皇宫时,原本应该人数众多的皇宫内,却只剩下了一名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就连宫里的那些宫女和小太监,也全都逃跑了。

“启禀陛下,整个大明皇宫,就只剩下此人了。”

刘宗敏把整个皇宫都搜了个遍后,对着李自成说道。

“看来大明最忠心之人,就是你这个太监了!”

李自成自然知道,崇祯帝跟着洪承畴跑了,但还是对王承恩的忠心感到惊讶。

“哼!无需恭维杂家,这天下乃是大明之天下,尔等宵小之辈,早晚必被我大明王师所灭!”

此刻的王承恩只求速死,他是不可能透露崇祯的行踪的。

李自成闻言,并没有动怒,而是饶有兴致的说道:“就算你这太监不说,朕也能猜到崇祯跟着洪承畴跑了。”

“哼!!!”

王承恩冷哼一声,撇过头去,直接就不搭理李自成。

“来人,把此人轰出宫外,一个小小的太监而已,杀之无用!”

虽然李自成也想杀人立威,可这王承恩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手握大权,可却从未做出过什么祸国殃民之事,并且还对崇祯如此忠心,他要是杀了此人,难免落下一个小肚鸡肠的名声。

……………………………………………………

随着大顺军的入城,原本应该混乱无比的京城,并没有发生什么暴乱,进城的大顺军,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这其实与李自成有着极大的关系,自崇祯十三年底起(1640年),李自成就已经开始重视军纪,而这一政策,一直坚持多年。

例如,大顺军东渡,所占领的城市,不杀不劫,平买平卖,不许罢市等政策,极大的收拢了大顺军所占领地盘的人心。

并且李自成进入大明皇宫后,下达了一份圣旨。

李自成在圣旨中说道,京城中的所有商铺均不准罢市,若有罢市者,定斩不饶,大军临城,秋毫无犯,敢扰民者,即磔之。(磔,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并且李自成还亲自下令对两名有违圣旨的大顺军士兵行磔刑,并把这两名士兵的手足,挂在被抢商铺的栅栏上,示众。

表面上看,李自成是打算稳住京师百姓的人心,可实际上,这都是做给蓟州的鞑子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