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443章 曹变蛟

凛冬长夜 第443章 曹变蛟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06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来到了1641年,12月末。

山东的灾民运输还在持续着,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输,目前莒州南部二十里外的沿海区域,还剩下不到二十万的灾民在此处临时居住,此前,经过济州岛救援船队和东番岛救援船队的运输,已经从山东运走了六十万左右的灾民,其中济州岛运走了近三十万的灾民,可谓是功不可没。

若非济州岛的救援船队分成六支小船队,使得每天都有船只抵达此地接走灾民,按照东番岛船队,半月才能回来一次的情况,很可能会造成灾民担忧和恐慌的情绪滋生。

毕竟大多数抵达此处的灾民,都是听了谣言,或是被当地官府驱赶才过来的,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亲眼见过的,哪怕谣言传的再真,也不如亲眼所见,好在这些灾民抵达后,发现每天都会有船只前来接走灾民,这才把新来的灾民情绪给安抚住,否则,一旦灾民营混乱起来,只有杀人才能控制住这些灾民。

同时,杨家的船队,连续两个多月的不停运输灾民,也让李青山、王邻臣等人见识到了杨家强大的实力,若是此前只是有所耳闻,现如今,才算是亲眼所见,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李青山他们抢来的粮食早就吃光了,能够活到现在,全都依靠杨家对他们供应的粮食。

并且居住在沿海附近的那些灾民,吃到口中的粮食,也并非是那种清汤寡水的稀粥,而是那种筷子插上去都不会倒下的浓粥,这种行径,完全说明了,杨家根本就不缺粮食。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有太多太多的百姓吃不饱饭,就拿灾民每天吃的浓粥来看,哪怕一些没有遭灾的百姓家中,也不可能顿顿都能吃上一碗浓粥,普通百姓想要活下去,还需得搭配一些野菜以及其他的食材,才能熬到下一季的粮食成熟。

更何况,杨家对灾民供应的粮食,不仅有大米,还有番薯、玉米以及土豆这类的粮食,这些东西,李青山他们可从未见过,这些从未见过的食物煮熟后,吃到嘴中,除了土豆外,番薯和玉米都有一丝甜味在其中,可算是让李青山他们长见识了。

至此后,李青山等人对杨家的强大的实力,深信不疑,因为杨家拿出了他们在大明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过的食物,根据王邻臣的分析,杨家能拿出不属于大明的粮食,说明杨家肯定是占据了大明之外的一大片土地。

这也就能解释,哪怕杨家在福建只手遮天,也不太可能拿出太多的粮食,用来对如此大规模的灾民进行赈灾。

因此,只能有一个解释,福建杨家,在大明之外的地方,占据了一片广袤的土地,并通过这片广袤土地所产的粮食,用来对灾民进行救济。

……………………………………………………

1642年,1月初,小吕宋港,清晨。

一艘军用通讯船抵达甲米地军港,船上下来一名通信兵,骑上码头准备好的快马,向着都督府,疾驰而去。

不多时,杨三生就收到了信件,并快速看完了信中的内容。

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多,说的是,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在锦州城外惨败于满清鞑子,明军死伤惨重,被迫后撤至松山城,并且京师密探也探听到了一则消息,崇祯帝偷偷派遣郎中马绍愉出关与皇太极和谈。

对于崇祯帝派马绍愉出关和谈一事,杨三生倒是知道一些,只是,当时的皇太极已经胜券在握,怎么可能同意和谈,因为,皇太极的目标可是整个大明江山,他可不是安于一隅之地的土财主。

后来明清议和不成,马绍愉前去关外找皇太极议和一事也泄露了出去,朝廷得知此消息,大哗,崇祯帝为了自己的名声,把罪归咎于陈新甲头上,因此,陈新甲被处死。

而杨三生之所以关心松锦之战,乃是因为明将曹变蛟。

……………………………………………………

曹变蛟,明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之侄,镇压起义军屡建战功,进左都督、东协总兵官。

这曹变蛟可是明末时期有名的将领,勇贯三军,有勇有谋。

1641年,9月,驻守松山城的曹变蛟,抱着必死的决心,挑选军中精锐,入夜后开城直扑满清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

曹变蛟率部在满清军营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最后选定最显眼的一片营帐冲杀过去,而当夜皇太极正在此处策划攻松山事宜,额驸多尔济率亲军前来阻击,随即被明军杀散,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战,又被击溃。

此时,挡在曹变蛟身前的敌军,只剩下皇太极的护卫们,作为扞卫皇太极的最后一道防线,护卫拼死冲上,刺伤了曹变蛟,但明军依旧奋勇向前,势不可挡地将侍卫们砍杀殆尽。

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

此时,曹变蛟受伤严重,失血过多,几近昏厥,混乱的清军也反应过来,眼见突入内营无望,曹变蛟只得率军退回松山城。

此战若非曹变蛟麾下士兵数量太少,否则,皇太极有极大的可能性死在曹变蛟手中。

……………………………………………………

“松山城,位于锦州城南十八里,锦州城距离沿海有四十里左右的路程。”

杨三生起身走到窗台前,看着窗外的景象,低声嘀咕着。

历史上,松山城是在2月18日,被满清攻克,此时是一月初,若是现在杨三生派兵去救援,时间上也是来得及的。

“看来只有尚可喜的骑兵营可以完成此次的救援行动。”

很快,杨三生就下定了决心。

不多时,都督府的一名亲兵,骑着都督府的快马,向着甲米地军港而去。

不久,甲米地军港内停泊的一艘军用通信船驶离港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