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家医馆通古代,朱元璋上门求医 > 第227章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当诊费

陶夫人夫人在听到夏景天说居然分文不收,一脸的震惊。

“多谢夏大夫,你真是有良心医生。”陶夫人感激地说道。

就连陶渊明也是一脸的诧异,我想到夏景天居然不收他的诊费。

“多谢夏大夫,哎。我曾经因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隐居田园。

不问事实,以为可过生,靠自己种粮食种菜的悠闲生活。

如此生活了20多年的时间,想不到我年老了又身患胃病。

没有办法再种地,导致我的夫人为了照顾我,还要下地去种菜。

可惜天不遂人愿,今年干旱导致颗粒无收。

我们没有粮食吃,险些要饿死。

可是我们却没有钱买粮食,真是悲哀呀。

我陶渊明就算再没有钱也不会欠诊金的,我愿将我家的两间草屋拿出来,给唐大夫做诊金。感谢你的救命之恩,你我恐怕已经死了。”陶渊明叹气说道。

夏景天感叹陶渊明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不说他的真金都不要。想要把自己家的房子给他。

“夫君,我们家现在只剩下两间茅草屋了,如果给他的话,我们住在什么地方?”陶夫人说道。

“陶先生,陶夫人。我说的是真的真的不让你们的诊费,而且我要你们的屋也没有用。”夏景天急忙说道。

天知道陶渊明已经够惨的了,李主席差点被饿死,只剩下两间草屋了,如果再把两间草屋要给他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无家可归了,老两口实在是太惨了。

“小陶呀,你如果想要感谢夏大夫的救命之恩。可以给他写字。不收我的诊费,要了我六福字。”王羲之笑着说道。

“前辈,你可是被尊为书圣,字都是价值千金的,我的字没有办法跟你的相比呀。”陶渊明摇头无奈地说道。

虽然陶渊明文采出众,但是他的字却根本无法跟王羲之的相比。

“小陶你是太谦虚了,写的草书朗飘逸,灵动秀美。你就写一幅字就可以了。”王羲之笑着说道。

夏景天几个人,在听到王羲之居然如此推崇陶渊明的书法。也都是一脸的诧异。要看看他的书**底到底如何。

“陶先生,我特别喜欢你写的《桃花源记》,只要你能写下来,那么就可以抵诊金了。”

夏景天说得,将纸笔墨全都准备好,做了一个紧的手势。

“夏大夫喜欢,鄙人的《桃花源记》,那么便写给你,来当我的药费。”

于是陶渊明拿起笔来写了下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不算诗,是在写《桃花源诗》的序文。

散文的方式写了出来,非常的优美,翻译过来是。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五柳先生陶渊明。

下几天才看到投影明写的字之后一脸的震惊,想不到他的草书作品竟然写的这么好。

整件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

“怎么样?我说的没有错吧?小唐的草书写的非常不错。”王羲之说道。

“确实写的非常不错,这一幅字写的真是太好了。

陶先生,你有名章吗?麻烦你盖一个名章。”夏景天笑着手疼。

是陶夫人则是拿出了一个名章。

“夏大夫,这便是夫君的名章。我来帮他保管,给你拿去想盖边盖。”陶夫人笑着说道。

夏景天在看到名章之后高兴不已,急忙接了过来,在印尼上。印上了红色的印记,然后干在了刚刚写好的这幅字上。

“这幅字写的真好,这桃花源记写的也真好。

陶先生,不瞒你说,你的这一副《桃花源记》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这里的教育已经普及到了九年义务教育。都可以上九年学。

所以有十亿人,全学过你的《桃花源记》”夏景天说道。

“什么?居然有那么多人学过。夫君,你写的桃花源文,你的《桃花源记》居然流传千年之后你这是流芳百世,不枉我陪了你吃了这么多苦。”陶夫人欣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