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主宰:虫族崛起 > 第257章 湮灭

主宰:虫族崛起 第257章 湮灭

作者:朔风飘叶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6:13:11

第257章 湮灭

第257章 湮灭

一些激进的维尔维特人做出了一个三十年内的反击计划,包括将战线向前推进,甚至是收复特尔勒星等等,对此,托德不做任何表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一切都是顺水推舟,毕竟维尔维特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这之前,维瑟暂停了外围疆域虫群的扩张,上一波被消耗的虫族战舰也正在快速补充,来自后方大本营的更多舰群正在向维尔维特人的整条防线靠近。

维瑟丝毫没有自己已经在战略上“落入下风”的觉悟,一心只想进攻。而巧合的是,维尔维特人也在策划着反攻,并且做出了比较详细的战略考察报告,针对开战以来所获得的各类情报,再加上这些年来堪称疯狂的工业扩张,来自众多荒芜星域的产能急剧提高。

以至于虽然这些年里维尔维特人一场大规模的胜利都没有获得过,但却有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底气。

这种底气其实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在联邦母星,来自各个恒星系中生产的战舰在这里集结,一批批经过了严格培训的战士也在陆续毕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联邦在无人舰群的掌控方面已经很有经验,在计划之中,每一位操控无人战舰的战士,至少都要对应十艘以上的战舰。

在这个时代,众多资源星球的开发让那些资源堆砌的战争机器变得不再稀有,而真正的王牌战士才是战争中最为珍贵的资源。

因此,数量远超操控者的战舰是绝对必要的,也只有这样,联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源源不断的兵力。

如今的维尔维特人,正在按照战略计划之中的安排,积累着战争底蕴,同时,在前线他们也在尽力拖住虫群。

按照和托德的约定,维瑟不会动用联邦内部虫族潜伏者的情报优势,自开战以来,它也没有作出向维尔维特人进行情报渗透这种多此一举的事情,因此对于维尔维特人的计划,它并不知晓。

但这并不影响它也同步准备进攻。近期以来,能够明显感觉到联邦的抵抗力度增强了不少。

事实上,即便是受到了许多自我限制,生怕直接将维尔维特人打爆的维瑟,也并没有真正全力以赴。百分之五的产能对于虫族来说的确算不上什么,但在占据越来越多的恒星系之后,虫族舰群也在迅速庞大,以维尔维特人如今的工业水平,大概算是堪堪与维瑟站在了同一个数量级上。

但要说以此就能反攻收复失地,并一举击败维瑟,那还是差点意思。

更何况,所谓的自我限制,本来就是为了让维尔维特人感受到战争压力,如果有一天现在的能力难以正面战胜联邦,维瑟随时都可以解放自我。

战争不是目的,保证持续的,始终占有一定程度优势的战争,只是维瑟的一种手段,为了达成目的,手段随时都可以改变。

…………………………………

虫族1557年,有关于布罗歇特殊实验体的第二次尝试在联邦母星展开。

这一次,经过多方实验,众多研究人员大幅降低了植入生物结构的副作用,至少如今的它已经不再致命。

虽然它仍然不完美,对于身体的损害仍旧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到维尔维特人的寿命和器官。

但是至少,它已经不再会立即致死了。

布罗歇人和维尔维特人,两种智慧生命,原本根本风牛马不相及,在不同的星球生长,在遗传机制之上都有着根本的区别。

能够做到这一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但当年的戈德曼却在孤身一人的前提之下,让它在自己身上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越了如今联邦的研究成果。

此时此刻,这些人才真正意识到,并不是这种结构成就了戈德曼,它只是在戈德曼的身上,才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不论怎么说,这的确是一项重大进展,再一次验证了戈德曼的成果的确是可靠的,未来也必然能够带给联邦极大的好处,虽然还没有办法普及,倒也值得庆祝。

有关于布罗歇人克隆体的计划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但时间尚短,目前还无法判断其真正的效率。

但有关于利用这种生物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这个反倒成了最简单的一环。

实在不行,直接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繁殖和复制也不是办不到,最多前期慢了一些而已。

生物学界的人在忙着研究布罗歇人的“馈赠”,而物理学界的联邦科学家们则在规划着又一个大项目。

随着联邦战争产能的提高,原本对于虫族“送”来的疑似高等文明造物也重新进入了联邦科研人员的视野之中。

在这之前,特尔勒人塔克就已经提出了一个颇具可行性的方案,即使用经过电磁加速,携带庞大动能的质子去对其进行轰击。

因为战争的缘故,这项计划一直以来都因为耗费庞大而被搁浅。

但如今一来虫族进攻放缓,再一次进入了休战阶段,二来联邦自认为在众多恒星系中的太空船坞已经相当完备,由工业实力向战争潜力的转化已经初步完成,算是有部分余力去做“多余”的事情。

于是,在那个原本储存着“星球构件”的荒芜星系之中,维尔维特人开始环绕一颗岩质行星建立起联邦第六座行星级太空粒子撞击实验设备。

托德对此也比较关注,毕竟归根结底这其实是虫族想要得到的结果。

那种能够影响一整个星球,甚至于其上物种的演化息息相关的东西,即便是零也有所好奇。

有鉴于上一次的发现,虫族在其后的发展和扩张之中,对于星球内部,尤其是条件适宜的岩质行星内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探索,但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第二例。

数百万年前,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在一颗星球内部留下这样匪夷所思的科技产物,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这一点,零很想知道。

祂隐隐有种感觉,也许在几百万年之前,这片庞大的星系存在着什么秘辛,但到了如今,却只留下了一些极其隐蔽的痕迹。

它甚至在外界宏观之上没有任何显现,只有当“剖开”整个星球之时,才能够得见一丝端倪。

当初那颗星球之上各类物种之间共同的未能得到表达的遗传物质,很显然不是天然生成的,至少零绝不相信这世上有这样的巧合。

如果说,在数百万年前,有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存在,强行更改了整颗星球的发展轨迹,并将某种能够影响生物进化的遗传物质植入了这些生物的先祖之中,甚至有可能“它”直接创造了这些物种的“先祖”,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一切的谜团,留给虫族的,却只有那些从星球内部“挖出”的神秘构造,以及那些生物体内的遗传序列而已。

对于前者,零想先看看维尔维特人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如果真的能够顺利将其打开,那么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关键的信息,即便它只是一些单纯的“石头”,那它的材料也可以对虫族未来的科技发展得到一些启发。

如果不能打开,那零就需要考虑一些比较极端的方案了。

而对于后者,萨斯已经着手研究了很久了。

将这些生物的基因序列融入虫族单位,孵化而出的生物基本跟原有生命相差无几,保存着它们绝大部分的生物特性。萨斯以此为基础,开始对这颗星球之上的生命进行基因编辑。

它试图让那些不论在哪种生物身上都未能得到表达的基因在重新孵化的虫族身上单独显现,然而,众多实验却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它们,好像都是直接致死的基因序列。

可是,为什么呢?

如果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它”有什么理由将一段致死基因植入生命体的遗传物质之内,并让它们永远也无法表达呢?难道就是为了杀死它们吗?这没有道理,完全不合乎逻辑。

萨斯倒是觉得,事情也许没有那么简单,这段基因之内,一定藏着某种它尚未发现的秘密。它对自己的生物科学水平足够自信,但对于这种明显超过虫族科技等级不知多少的未知存在,多少还是有一些“敬畏”。

对方的技术超越虫族引以为傲的生物科技,这并不是不可能。

不过迄今为止,它都没有什么确定性的结果。也是因此,零才对这一次维尔维特联邦的实验比较重视,希望能够从他们这边得到一些发现。

围绕一颗质量在0.73奥瑞左右的岩质行星建立一座庞大的粒子撞击设备,即便是对于如今的联邦来说也是不折不扣的大项目,为了能够推动它的顺利进行,托德在其中没少出力。

即便如此,完成这个项目也需要至少7年的时间。当然,建造它并不仅仅是为了测试这一次的特殊构件,至少在明面上,在未来它还承担着联邦又一大物理实验基地的重任。

7年时间,这并不是联邦的极限,但在兼顾各项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之下,他们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所幸零也并不着急,封存在地核之内几百万年的东西,能够在几十年之内得出结论,祂觉得自己也没有理由去着急。

不论在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闻,至少现在对于虫族没有什么表观上的影响,也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危机,祂只是好奇而已。

…………………………………

虫族1562年,维瑟原本准备针对维尔维特人再次发动一轮攻势,但被零暂时叫停了。

这些年里,虫群对联邦的骚扰从来没有停过,联邦也基本在按照托德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时间点,如果只是为了消耗虫族多余的产能的话,零并不打算节外生枝。

另一边,托德也暂时压下了联邦内部反攻的声音,双方之间难得地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

不过,在河系之外的莱曼星系,虫群的钓鱼活动终于有了收获。

这些年里,在将几只准备占据恒星系的“诸娜”分体杀死之后,一直长期打开的虫洞通道终于有了反应。

如果说上一次虫族没有任何经验,只在事情发生的同时才反应过来的话,这一次早有准备虫群在这些年里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对那个方向进行观测。

当引力环境开始变化,维持虫洞存在的生物默默死去,熟悉的一幕开始出现之时,零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当初,整个恒星系缓缓消失的场景,戈尔曾有幸目睹过一次,它也正是在那一次变故中,成为了虫族第一只“死亡”的脑虫。

常规视野中不可见的变故在悄然发生,这一次,虫族在整个恒星系中由内而外皆设置了诸多观测者,甚至在恒星系之外,也有着随时观测和准备前进的虫群,虽然由于距离遥远,它们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情报,但胜在安全,且绝不会被一网打尽。

和上次一样,有一种未知的存在伴随着极其剧烈的引力场变化,在现实宇宙中出现,就连质量庞大的恒星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虫洞由于剧烈的引力变化而被撕裂,之后不久,恒星便率先消失在了星系之内。

尽管光芒已经消失,但在虫族科研单位的视野之中,星系内部的剧烈引力变化仍旧没有消失,从内向外,零所布置的虫族观测者一批接一批消失无踪,零能够感觉到,不同于当初进入虫洞内部的虫群,这些虫子是真的死去了,而不是仅仅失去了联系而已。

由于布置得当,零得以持续近距离观测这种现象的发生,直到星系内部的虫族生物死伤殆尽,“它”却仍然在向恒星系外部蔓延之际,零观测到了预料之中却仍然令人惊讶的一幕!

不知何时,剧烈的能量波动已经在这个位置汇集,起码超过三位数的“诸娜”分体,在这里进行着“融合”!

零甚至没有发现它们是怎么出现的,之前用于预警诸娜分体的虫种好像在这一刻失去了作用。

在相应的视角之中,它们的能量波动在急剧提高,在所有分体完成融合之后,它们,或者说它,开始向原本星系内部虫洞所在的位置“缓缓”移动。

说是缓慢,但事实上,在这一刻它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将所有的能量内敛,因此在虫族观测者的视野之中,一“片”散发着强烈能源波动的巨大到无以复加的“能量布”,在向着整个星系原本所在的位置笼罩而去。

看似缓慢,但它的速度却在虫族星系内航行常规航速的2.5倍以上!

在它所过之处,原本剧烈的引力波动迅速平息,就像是将一张满是褶皱的纸被重新捋平一般,星系空间重新变得稳定起来。与此同时,它本身的能量水平竟然还在缓缓升高!

伴随着这个过程,虫族观测者也在尾随其后向前推进,虽说在速度方面无法比拟,但总归有些用处,至少能够更快地得到前方究竟发生了什么。

整个过程持续了34个奥瑞日,零看着原本变化无常的空间被“抹平”,又看着合体之后的诸娜重新笼罩在了原本虫洞所在的位置,那里如今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足有数千公里方圆的空间。

而后,比之之前还要剧烈数倍的能源波动开始出现,又在4个奥瑞日后达到顶峰,最终开始了缓缓消散。

这一切与上一次姗姗来迟的虫族所观测到的景象是如此相像,只不过能源波动要剧烈得多。

很显然,这是时间的原因。

原本合体之后的诸娜显然是死去了,伴随着的,还有原本位置虫洞的彻底消失。

它们就像是一批修补匠一般,用自己的身躯,强行将这个宇宙的“窟窿”堵上了,只留下了极端庞大的能量辐射。

至于那种伴随着强大引力波动而出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零仍旧无从知晓,但在这一次的观测中,除了亲眼目睹“诸娜的战争”之外,祂却并非一无所获。

能量不会凭空消失,那么在诸娜抹平空间以及“关闭”虫洞之时,它身体内部大量消失的能量,去了哪里?

除了最后仍然散发着剧烈高能波动的“尸体”之外,虫族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观测到任何的大规模能源泄露。

那么毫无疑问,融合之后的诸娜在之前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目前的虫族无法观测到的形式。

而零认为,很有可能,它变成了“物质”,或者说是“质量”!

质量与引力之间总是息息相关,零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引力也不会凭空产生,但剧烈的引力场变化却的的确确在之前不久出现在了这里。

如果结合之前布罗歇人以及戈德曼对于虫洞内部暗物质的研究成果和推论,零很容易就想到了引起引力变化的是什么!

总质量比“表宇宙”所有天体质量总和还要庞大三倍左右的暗物质!

在戈德曼的结论中,虫洞内部极有可能随时随地发生着暗物质与其反物质的碰撞和湮灭,同时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被他称为“暗能量”。

而暗能量在现实宇宙中的表现,则是能源水晶!

那么如果暗物质没有被湮灭,而是直接涌入“表宇宙”之内,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零觉得,这一次自己应该是“看”到了。

至于诸娜,虽然不清楚它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不惜生命地来做这件事情,但显而易见,它的身上存在着某种“使命”,让它们能够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跨越如此漫长的距离精确地来到这里,去“堵”上那个“缺口”,阻止了宇宙暗面的物质对表宇宙的侵蚀!

祂猜测,它或许能够将自己身躯内储存的庞大能量,转化为了零所不曾了解过的“反物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将表宇宙中的暗物质进行清理,同时,由于物质湮灭所诞生的难以想象的庞大能源,最终被用来完成最后的“修补”任务。

当然,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零的猜测,没有太多切实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零认为,即便真相不是这样,也该与之接近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