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145章 提前分蛋糕

第145章 提前分蛋糕

第145章 提前分蛋糕

忙里偷闲,张伟又接受了几家媒体的专访。都是诸如新浪游戏、搜狐游戏、17173这种做游戏的网站。

其中比较有牌面的是《大众软件》的专访,这是一份中国科学协会主办的刊物,办了快有十年了,有比较广泛的读者基础,是那些游戏网站所不能比的。

这种类型的专访,流程都比较标准化,问题也都差不多。比如第一个问题必然是,夺冠之后有什么感受。

重生前的张伟毕竟是在体制内混的,面对这种采访,不用记者主动提问,先感谢一遍组织的支持,领导的关爱。哪怕体育总局啥事没干,也先把他们吹捧一番。顺便也把电子竞技跟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挂上钩了。

牵扯到体育事业,媒体的报道范围,就不局限于电脑科技板块了,很多媒体的体育板块,也跟着转载起来。

在纸媒体时代,体育板块的热度,绝对能排进前二。娱乐明星的热度,肯定不如体育比赛热度高。

特别是2004年,不光有奥运会刘翔夺冠,还有姚明的热度。

这时候的姚明,已经在NBA站稳了脚跟,麦迪也来到了火箭队,使得体育新闻的热度大增。

同样是火箭,人家NBA的火箭队因为有姚明,热度蹭蹭的往上涨;恐怖分子整天刷真火箭,反倒刷了个寂寞,没啥关注度。

“张伟,基础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已经给你配备齐全了,PCR仪、电泳仪、紫外风光光度计、恒温锅……总之都在那边,这是清单,你回头清点一下,没问题签个字。

为什么偏偏去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生物系!

……

“多谢孟主任了!给我的那三个研究生,什么时候到?”张伟接着问道。

电子工程系沈嘉海、材料系吴援朝、物理系方少云、化学工程系刘跃进、计算机系、杜志强,全都来找张伟要解释。

“这件事情,我再帮伱催一催。”孟鹤鸣无奈的叹了口气,接着说的:“你也知道,研究生也是要学习,要写论文的,人家每个研究生都有导师,很多都跟导师做课题呢!

这课题做到一半,临时叫人来帮你搞新的科研项目,人家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他们的导师也不愿意放人,毕竟手下多一个人,就多个干活的!我正在帮你协调。”

张伟的专访,上了媒体的体育板块反倒是增加了不少的曝光率。

……

上学期那几个争抢张伟的系主任,听到这個消息后,瞬间傻了眼。

计算机系可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啊!

张伟去了生物系的消息,很快便在几个系主任之间传开。

一时间,张伟的手机又被打爆了。

生物系,孟鹤鸣专门腾出了一间实验室,给张伟使用。

而张伟依旧是那个答案,我无论选哪个系,都得罪其他人啊,所以干脆一碗水端平,去一个跟石墨烯完全没有关系的生物系。

我张伟要重新做人!

图灵奖得主都给你背书了,你在计算机领域发展的话,前途无量啊!

这里没有的设备,你直接用大实验室的,按照规定提前预约好时间,轮到你直接过去用就可以了。大实验室里有值班的研究生,你可以直接让他们帮忙。”

生物系跟石墨烯,完全不沾边啊!为什么会去生物系呢?

电子工程系把张伟给开了,张伟不愿意回去,这能够理解。可物理系、材料系、化学工程系呢?这些可都在研究石墨烯,张伟为什么不去?

难道张伟不想继续研究石墨烯了?

“呵呵,孟主任,你可真会找理由安慰我。我猜是因为我还是个大学生,研究生的师兄们觉得来我这里做项目没前途,都不愿意过来吧!”张伟笑着说的。

“你这孩子,还挺有自知之明!”孟鹤鸣开口说道。

可即便如此,也有更好的选择啊,计算机系欢迎你啊!

孟鹤鸣的年纪,比张伟的父母还稍大一些,叫张伟“孩子”也没问题。

张伟则接着说的:“我当时要两个人的时候,你还夸下海口,说给我三个,现在抓瞎了吧!”

“这你放心,答应给你三个人,就三个人,一个都不会少,我孟鹤鸣说话,向来是一个唾沫一个钉儿,决不食言!要是真没有人愿意过来,我把我自己带的研究生,分三个给你!”孟鹤鸣开口道。

研究生哪有不愿意做项目的!

很多研究生天天跪舔导师,就是为了能让导师带自己做项目,如果导师愿意将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分出几个小项给学生完成,基本上就够这位研究生写论文的了。

跟导师关系好的,还可以从导师那里分到一部分科研资金,做自己的项目。

但绝大多数的研究生,都是从实验室里的苦力做起的,每天耗在实验室里,从最基础的准备实验器材、配制试剂、清洗器皿等脏活累活,慢慢的才可以上手操作一些实验。

即便是上手操作实验,也是不断做一些重复性工作,距离自己完成科研项目,还差得远。

这种能上手操作实验的研究生,在实验室里多少算是个人了,能享受到《日内瓦公约》里的基本人权了。不像是苦力,连战俘都不如。

所以自闭人在大一的时候,就能去操作实验,等于是直接跨过了苦力阶段,被当成人看,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按说有个新的科研项目缺人,那些苦力级别的研究生们肯定会趋之若鹜,至少会有一个上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可以积累实验经验。有经验的实验员,日后再去别的项目组,那也不用再做苦力了。

那些原本就有操作能力的研究生,来到这种新项目组,很有可能成为大拿,日后出了成果,是有机会在论文上混个署名的。

现如今却没有人愿意来,唯一的问题就是张伟!

张伟是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大一新生,让研究生给大一新生打下手,谁也拉不下这个脸。

张伟这个老检验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体制内出身的他,更能理解资历的重要性。

体制里年轻领导指挥不动年纪大的下属,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那种已经不打算进步的老油子,人家愿意听你的,是给你面子,人家不听你的,你也没办法。

大学里搞科研也是如此,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跟张伟没有利害关系,凭啥过来帮你做项目?

而且能来清大读研究生的,哪个不是天之骄子?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平时让师兄师姐挥来喝去的也就罢了,为啥要让你一个大学生指挥我做事?

“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看来还得靠利益驱动啊!”

想到这里,张伟开口说道:“孟主任,你也别为难了,我提个方案。愿意来我这里的研究生,日后都可以在这篇论文上署名,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我给个第三作者!”

“你确定要这么做?”孟鹤鸣下意识的问。

“不这么做,没人愿意来啦!”张伟笑着说道。

“那行,既然你愿意给署名,我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孟鹤鸣点了点头。

这次的研究,可不是张伟自己做的,而是在清大的支持下立的项,后续实验也是在清大完成的。所以除了研究成果以后的利益分配,张伟早早的就想清楚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张伟肯定握在自己手里,不过清大毕竟是出钱出力,如果顾校长要通讯作者的话,那让出来也无妨。

第二作者,应该是要给生物系主任孟鹤鸣的,县官不如现管,孟鹤鸣就是那个“现管”,张伟做这个课题,遇到的所有问题,最后都是孟鹤鸣这一关来解决。

日后找学术大牛审论文,估计也少不了孟鹤鸣的帮衬。毕竟是清大生物系主任,人脉肯定是广的,找几个院士审论文,应该是轻而易举。

所以孟鹤鸣是配得上第二作者的待遇。

接下来就是第三作者以及其他的署名,这块蛋糕,张伟还没想好怎么分。

现在看来,必须得提前分一下了,把论文署名拿出来,才会有研究生愿意来这里当牛做马。

而张伟故意拿出一个第三作者,也是为了避免研究生只是为了混个署名,而不好好干活。

有个第三作者的署名作为激励,等于是给了一个上升空间,三个研究生肯定会努力去争取这一个上升空间。

至于给出的这些作者署名,其实也并不会影响到评选诺奖。

诺奖在评选的时候,对于谁是最重要的贡献者,拎的门儿清。

只有真正研究出成果的那个人,才会被评为诺奖得主,那种过来挂名的人,是不可能蹭到诺奖的。

就比如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那篇论文一共有1011个作者署名,在发表的时候,也是按照英文的姓氏字母排序的。

当然那个项目也的确动花费了几十年,用了数千名科学家,说一千多个科学家都有贡献,也是真的,不算是蹭论文。

但诺奖评审委员会,就是从这姓氏字母排序1011个作者里,精准的找到了那三个最具贡献的科学家,将诺奖颁发给他们,而其他1008个作者,也并没有异议。

这就是诺奖的厉害之处。

类似的情况在评诺奖的时候有很多,当年屠呦呦先生那篇青蒿素的论文,也是有不少的作者署名,但最终获得诺奖的,只有屠呦呦先生一人。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三大科学类的诺奖,总体来说还是公平公正的。

有人会质疑某某著名作家为什么还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有人会质疑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华尔街的宠物;

至于诺贝尔和平奖,已经被石锤会颁发给战争贩子、恐怖分子、民族极端主义者和叛国者;

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的公正性,却从未被大众怀疑。

或许有人会觉得,某某科研成果很突出,没拿到诺奖不公平。

但你不能否认的是,真正拿到诺奖的成果,的确是带给全人类发展和进步。

美国已经向全世界证明,科学无国界完全就是一句屁话。

可真正到了全人类发展进步的层面,科学家还是有良心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