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你管这叫创业? > 第414章 大数据营销

你管这叫创业? 第414章 大数据营销

作者:大一大夫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3:13

第414章 大数据营销

“让小说火起来?”戴维斯现在都懒得思考了,直接询问道,“约翰,你有什么计划?”

“让一个作品能有知名度,适当的营销是必要的。”秦少言字斟句酌的说着,“营销加上优秀的内容,作品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说来说去不还是找人吹嘛。

戴维斯秒懂秦少言的意思,“这个比较简单,美国那边有专业的公关公司,他们可以策划运作。”

“不。”秦少言摆摆手,“这件事不用找他们,或者说整个运作方案不用他们来主导。”

秦少言义正辞严的说道:“我们是什么公司?”

“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网络在这次营销活动中占据主力!”

“互联网?!”戴维斯皱起眉头,互联网营销这个还是比较少见的,之前他接触都是传统媒体的方式,比如电视、杂志、报纸。

“为什么是互联网?”

“因为互联网是咱们的主场。”秦少言微笑的又补充了一句,“主要是便宜。”

“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就是数据,我们可以操控的数据。”

戴维斯眼睛一亮,不过随后他又有些迟疑,“如果只是互联网会不会太单薄了一些,有些人更信赖传统媒体。”

“传统方式也会有,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秦少言严肃的说道,“我们首先要给大家灌输一个概念,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模式,都要让大家牢牢记在脑子里,让它变成一个常识。”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熊潇歌在旁边听得入神,听见这话精神一振,“这个倒是很新颖啊。”

“如果你想用一个东西去骗人,那你就得先让这个东西具有强大的信用。”秦少言兴致勃勃的说道,“比如庞氏骗局,为什么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上当,还不是因为做局的人前期信守了承诺给予了入局人高额回报,让他们觉得做局的人有信用。”

“在信用破产之前,它会持续发挥它的作用,吸引更多人的入局。”

“通俗的话来讲,要钓鱼就得先打窝,不打窝鱼怎么肯来,要让鱼相信这些饵料是钓鱼人专门来喂养它们的。”

戴维斯敏锐的意识到,这个东西比什么小说改编电影要有价值的多,他追问道:“你详细说说。”

“要说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大数据概念。”秦少言站起身来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了“big data”几个英文字母。

今天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技术,其实起源于 google在 2004年前后发表的三篇论文。

分别是分布式文件系统 gFs、大数据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和 nosQL数据库系统 BigTable。

2004年那会儿,整个互联网还处于懵懂时代,google发布的论文实在是让业界为之一振,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因为那个时间段,大多数公司的关注点其实还是聚焦在单机上,在思考如何提升单机的性能,寻找更贵更好的服务器。

而 google的思路是部署一个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通过分布式的方式将海量数据存储在这个集群上,然后利用集群上的所有机器进行数据计算。这样,google其实不需要买很多很贵的服务器,它只要把这些普通的机器组织到一起,就非常厉害了。

2006年,Doug cut挺将这些大数据相关的功能从 nutch中分离了出来,然后启动了一个独立的项目专门开发维护大数据技术。

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 hadoop,主要包括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和大数据计算引擎 mapReduce。

hadoop发布之后,Yahoo很快就用了起来。大概又过了一年到了 2007年,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开始使用 hadoop进行大数据存储与计算。

2008年8月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将“大数据”这个概念完整的阐述出来。

其实“大数据”这个名词本身出现的还要早,1980年未来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首次使用了大数据这个名词。

2002年,美国政府在911之后以反恐的名义开始涉足大数据挖掘领域。

“互联网存在着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人与机器交互产生的。”秦少言用力拍着那几个英文字母,“只要经过就必然留下痕迹,也就是数据。”

“每个人每天会产生多少数据,一周呢?一年呢?一万人和十万人呢?”

“这些数据是什么?是财富是宝藏!”

“互联网公司的价值除了概念以外什么最值钱,当然是数据!”

秦少言随后看向了熊潇歌,“当然,我要在这里插一句,你们做互联网风投的对数据的价值远远低估了。”

熊潇歌刚要张嘴反驳,秦少言马上说道:“不过这个也不能怪你们,是现在的互联网从业者对数据的利用手段太少,利用率太低,没有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

“如果能把数据中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我们快播网和校园网的估值起码要翻二到五倍。”

“这不可能!”熊潇歌斩钉截铁的反驳道,“两倍都多了。”

秦少言也不争辩,微笑的说道:“大数据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突破大家的想象。”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侧写,用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

“在互联网上一个人的行为就是数据,大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侧写,它可以收集整理数据后进行分析,从而知道这个人的一切,甚至能预测他的行为。”

“美国有一家叫奈飞的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他们搞了一个用户推荐机制,根据用户在网站租赁碟片的类型来分析用户的喜好,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

“我在维尔福公司为他们开发在线游戏平台steam的时候也要求他们做了类似的功能。为不同国家、不同喜好的玩家针对性的推荐游戏。”

“我们可以针对一个用户喜好推荐商品,刺激他购买。针对他的偏好,推荐他喜欢的视频,针对他的阅读偏好推荐作品,甚至我们可以针对他的政治立场。”

秦少言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慢慢的说道,“如果这个大数据技术再进行延伸,从针对一个人到针对一个群体,一个国家呢?”

熊潇歌听到这里整个人都惊了,下意识的坐直了身体。

秦少言这是要干什么?

我是来开会的!

我就是想赚钱,没想干别的。

但是旁边的戴维斯更加激动,竟然开始鼓掌,“哇哦,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概念。”

熊潇歌一个激灵,心中松了一口气。

哦,今天的目标是戴维斯,自己差点给忘了。

忽然想起自己职责的熊潇歌马上帮腔,“那么利用大数据技术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推荐给竞争对手的用户,这样比大规模投放广告更有性价比。”

“完全正确!”秦少言用赞扬的眼神看向熊潇歌,“熊总很快就把握到了这个精髓。”

戴维斯兴奋的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社交媒体上?”

“我已经在脸书上开始搞了。”秦少言回答道,“在创建网站的时候我就考虑过,如何更有效率为用户推荐他们喜好的内容。”

戴维斯有些埋怨,“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这样脸书网的估值会增加更多的。”

“这套技术刚刚启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秦少言解释道。

“那YouTube有这种技术吗?”戴维斯期待的问道。

“这个可以有。”秦少言回答道,“如果想搞的话,现在做也不晚。”

“那马上做啊!”戴维斯兴奋的开始搓手。

“这个事情不着急,急也没用,技术要一点点的开发和完善。”秦少言笑呵呵的说道,“不过我可以先把大数据这个概念炒作起来,这样对YouTube的估值更有利。”

“对!”戴维斯狠狠点头。

“那么不知道比尔盖茨先生愿不愿意协助这次营销呢?”秦少言试探的问道。

戴维斯想了想,“如果是对公司有利,我想他不会拒绝这一点小小要求的。”

“那接下来的计划就好办了。”秦少言面带轻松的微笑,“我们先从大数据这个概念开始,向大家灌输数据不会骗人这个概念,这是第一步。”

“趁着这段时间,先找几个能力强的翻译,把小说翻译成英文。”

“接下来我会把小说放在脸书网上,供大家免费阅读,脸书网那边会配合进行推荐和前期预热,让书有一定的名气。”

“之后会利用一点小小的手段把小说挂在热搜榜上,让大家持续长久的关注,再配合一些营销手段让小说的名气开始出圈。”

秦少言看向戴维斯,“这是第二阶段,得需要你们的帮助了。”

“没问题。”戴维斯很痛快的点头,“我们愿意配合。”

“第二阶段就是要靠传统媒体发力了。”秦少言开始盘算起来,“报纸、杂志、电视,凡是和小说相关新闻,让他们多多报道。”

“我在新闻界也有朋友,这些都是小问题,用钱就可以搞定。”戴维斯毫不迟疑的答应下来。

“我强调一点,小说的新闻一定要多,频繁的让它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秦少言认真的说道,“新闻不够就制造新闻。”

“比如多雇佣几个记者,挨个采访那些著名作家,尤其是科幻作家,评论家,好莱坞名人,逮着机会就问他们对小说有什么看法。”

“好莱坞的和评论家都好搞定,著名作家不一定愿意配合。”戴维斯皱起眉头。

“他们愿不愿意配合吹捧都不要紧,他们就是不说话也没事,重要的是让记者问出问题然后报道出来。”秦少言微笑的说道。

“等热度炒作起来后,改编的动画就可以曝光了,我们只需要在动画的播放数据上进行小小的修饰,让所有人都相信这个IP热到爆炸!”

秦少言做了个爆炸的手势,“然后让粉丝建立一个官网,呼吁小说改编成真人电影。”

“官网的主题就叫我们都欠《我在火星种土豆》一张电影票!”

“我们到时候在脸书网上建立一个投票,如果小说改编成电影你会去看吗?”

“只要官网的数据足够多,请愿的粉丝声音足够大,好莱坞必然会注意到。”

罗燕这时候插嘴,“可能你们在进行第二阶段的时候好莱坞就会介入了,他们会主动洽谈买下小说改编权。”

“不,那还不够。”秦少言摆摆手,“他们提前介入不过是想投机而已,买下改编权不一定会拍。”

“我们要做的是展现出小说足够的价值,让他们心动的价值,下定决心一定要拍。”

“这个阶段就麻烦罗大姐来配合了。”

罗燕点了点头,“到这个阶段我全力配合。”

秦少言转头又看向熊潇歌,“熊总,等美国那边的IP热炒作起来,国内也可以配合一波,要让好莱坞看到这部小说在中美两国都非常火。”

“如果可以的话在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的互联网上都制造点动静出来。”

罗燕紧跟着说道:“如果在更多国家有热度,那么好莱坞一定会拍的,有海外市场可以分摊风险。”

如果真的做到秦少言说的效果,那这个IP还真是炙手可热。

呼声那么高,数据那么好,好莱坞评估的人肯定会注意到的,一定有公司愿意来拍真人电影。

而旁边的熊潇歌却想的更多,这个炒作方案抛开利用传统媒体造势以外,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也就是说这部分的炒作不过是在操作数据而已。

数据这东西是可以造假的。

等于说只要互联网足够发达,用户群体足够多,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凭空生造一个火热IP出来。

想推哪个IP直接把数据拉上去,那么这个IP的估值就会坐火箭一般的暴涨。

这Tm就是一本万利啊。

熊潇歌此时终于明白秦少言那句话的意思,他可以批量制造IP。

股市里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过人家的东西可以凭空出现凭空跑路,而IP这个东西好歹是有实物内容可以运作的。

秦少言和戴维斯在旁边讨论了半天细节,戴维斯听的津津有味,立刻答应去劝说比尔盖茨配合炒作。

而秦少言也会修改部分小说内容,加入大数据相关内容,在书中加上一句“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台词。

“另外,炒作的时候请不要提及小说作者的国籍,假装把小说当成美国本土作家写的。”秦少言又补充了一句。

“为什么?”戴维斯很诧异。

“尽可能减少读者对小说的文化隔阂。”

“oK!”

秦少言兴奋的搓手,“如果这一次能炒作成功,对YouTube和快播网的估值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起码能提升两到三亿美元。”

“不止。”熊潇歌回答道,“如果真人电影上映,票房还不错的话,估值会更高。”

戴维斯也是专业投资人,他也很赞同这个观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说服比尔盖茨先生更有把握了。”

谈完之后戴维斯起身准备赶回去,结果一出门发现自己带来的下属都不见了。

不光是自己的下属不见了,熊潇歌带来的人也一块消失了,几人很是诧异。

秦少言微笑的说道:“他们应该是去吃饭了,毕竟到饭点了,上门的客人我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回去吧。”

“干脆这样,我们也找个地方吃顿饭,边吃边聊。”

事已至此,熊潇歌也不好推辞,点头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