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东方战神 > 第七章 无比麻烦的现状

抗战之东方战神 第七章 无比麻烦的现状

作者:白色之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23:03

第七章 无比麻烦的现状

昏黄的烛光下,李清河进入了沉思。现在的情况无比的棘手,更是无比的恶劣。

自己现在所处在1938年8月中旬的冀东地区,现在这里正是大起义的**阶段,抗战的烽火在整个冀东大地燃烧。整个8月,都是抗联处于攻势,日伪处于守势的状态。

但抗联自身问题重重,再加上四纵和河北省委以及冀热辽特委的错误判断,整个9月抗联不仅没有成功开辟冀东地区的根据地,而且部队损失惨重,近万人伤亡。

再加上随着更多的伪军和日军投入了战场,日军和抗联的形势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10月中旬,经过长时间激战损失惨重疲惫不堪的抗联和四纵部队撤出冀东,但路上损失惨重,只有不到3000人撤回了平西根据地。数万人在这一战中牺牲或者逃跑,无数的将领在这次混乱中牺牲。

接下来,10月开始到39年的6月,日军进行了无数次的扫荡,原本留在冀东的5万抗日战士近乎全军覆没。李将军在西撤中途受挫后,选择回返时带的6000人最后只剩下130人,冀东烽火近乎全面失败。

随后,日军对于冀东的管控达到了一个极致,两个师团一个独立旅团被布置在冀东,再加上大批量的伪军以及北方的伪满洲**和关东军,冀东地区的日军达到了近7万,伪军近十万。

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整个冀东地区的部队连一万人都没有,无数的将领和战士血洒在这片土地上,抗日名将包将军,也在这里牺牲。

因此,遍观整个抗战,敌后战争最残酷最困难的是东北,其次就是冀东。

虽然头脑中有着系统,但李清河还是有些麻爪。这里不是土地辽阔的东北,而是较为狭窄的冀东地区。东北虽然是日军最精锐的关东军,但其战略回旋比较大,实际上方便辗转腾挪。

但整个冀东地区较为狭长,地形以大平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对于抗联的战士们很是难受。

对面的日军以其相对于我军占据绝对的火力,在平原的野战,抗联是绝对的劣势,根本无法抗衡。实在是困难,想要成功实在是太困难。

再加上冀东日军对于抗日分子严防死守,执行保甲政策,连座制度,逼迫百姓远离抗联。很多时候抗联就这样得不到任何补给,被活生生憋死。

困难重重,麻烦重重。李清河暂时有些束手无策。至少现在,他可以确定是根本没有破局的策略。日军在这里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强,我军和日军差距非常之大,真的是困难重重。

但李清河却不相信没有任何还手余地,即使是东北抗联,再困难也都坚持到了1945年,他真不信没有破局的方法。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前说的是自己已知的时代背景,李清河必须尽快思考接下来的步骤。

说实话,他是并不想西进和迁安地区的部队会合的。并非是说他无组织无纪律,不以大局为重。实在是接下来2个月河北省委和抗联部队自己都乱成了一锅粥,应该做的没做成,不该做的瞎做。

可以这么说,整个四纵和河北省委在这一次犯的错太大,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使得冀东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被打的全面覆灭,原本对于整个河北的布局差点因此全部崩溃。

李清河不怕死,前世从军多年,参加许多场战斗,早就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但他不想死,不想轻易的死,不想在那条5万人的行军长龙中成为日军枪下的冤魂。要知道原定5万人撤回察南根据地,最后只有不到3000人,剩下的都跑了或者死了。

当然,他也不想做逃兵。毕竟自己是军人,将各种军事条文例令深深的刻在了灵魂深处。他视战场逃跑为耻辱,要是成为了逃兵,他的尊严绝不会容许他活下去。

现在,破局成了他最困难的问题。如何实现在日军重重围困下保住冀东抗联的火种,壮大力量,还能打破日军长达大半年的大规模围剿,让冀东从日本人的手中脱离出来。

没有地图啊!李清河抓了抓头,他不是河北人,是东北人,根本就对河北省,尤其是冀东不熟悉。

这个什么卢龙县在哪他都不知道,整个冀东他就知道个秦皇岛北戴河,还有什么天津唐山,而且仅限于地名,剩下的啥都不知道。没有地图,真的一团糟。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绝对不能向西走。根据前两天的记忆,基本可以推知偷袭自己这边的至少是一个中队以上的日军,并且不排除再有至少一个团的伪军。也就是说,西边很有可能是日军的重兵集结地,撞上去绝对是死。

而且,被消灭的这个日军四人小分队日军也肯定是不会不管不顾,长时间未归队必然会引起日军的注意,寻找这四名日军的下落。自己等人必须要尽快离开,不能被日军察觉分毫。

想到这里,李清河就心中一紧,手也在不断的敲击着桌子。不过敲了两下就停了下来,自己身体还虚着呢,跑啥跑,明天让张牛和王二狗赶紧把子弹壳还有尸体都收拾好了,还能拖两天。

那么接下来,就是关于如何建立根据地,以及新兵训练的问题了。根据地的建立从来都是老大难,没有地方工作人员的帮助,根据地建立很是困难。

但整个大起义中地方工作人员表现出来的水平真的让人无法恭维,水平过于有问题。诚然,根据地的无法建立确实和上层的决策失误还有慌张有关,但地方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才是更大问题。

想到这里,李清河洒脱一笑,没有地方工作人员又能如何,他就不信他真的没有办法了。随即开始提笔,写下关于自己对于根据地建设的想法,以及对于部队训练以及农业生产工作的想法。

洋洋洒洒近十万字,厚厚一沓纸都是各种思考。上面充满了各种勾抹的痕迹,他的思路也是一变再变。毕竟前世并不是什么学者,更没有上过大学,对于抗战时期的各种历史阶段和根据地建设了解并不怎么多。

写到最后,李清河开始抓狂,差点把纸都给掀了。到现在,他才明白要掌握知识,懂得上学的重要性。上学,不仅仅学的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通过学校的学习,给人缔造一个系统的观念。而现在自己,恰好欠缺这种观念。

“好烦,就没有什么说抗战的历史书让我读一读?”李清河烦躁的抓着头,抓着抓着,忽然,他的头脑中灵光一现,立刻意识到什么,急忙放下笔,熄灯,开始睡觉。

在睡梦中,他开始使用这张卡。既然这个时空没有,那么这张卡里的时空一定会有。那么,自己干脆一边学习,一边补全自己的知识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