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隋末我为王之白甲起辽东 > 第4章 上大将军杨义臣

第4章 上大将军杨义臣

晴空万里,放眼望去,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一轮红日正挂在天际,发出令人发闷的光芒,将整个大地都炙烤的有些窒息。

和前几日的大雪飘飞相比,在冬天的北国,这种天气,实属难得。

远处宽阔的官道上,来来往往的民夫走卒正在匆忙的朝着北方前行。

自从帝国和高句丽发生战争以来,处于战争前线的柳城郡早已经不复往日繁华。路边的枯木还滋滋的冒着浓烟,诉说着前番大战的惨烈。

官道上一支车队引起了行人的注意,车队中心有两辆华丽的马车,车前车后,穿着锦衣的汉子就有百余人,这些汉子穿着锦绣的服装和马靴,腰间佩戴着制式的短刀,威武雄壮,颇有威势。

车队走到路旁的一处茶摊前,停了下来。

一名侍卫长模样的人急匆匆的走到马车旁,低声说道:“大人,再走半天,就是柳城郡郡治所在了。”柳城郡原名营州,魏晋南北朝四百年乱世之后,辽东郡没入高句丽,帝国在整个东北边境的辖地急剧萎缩,最终退到了白狼水和医巫闾山一带,在辽西旧地建制营州,作为帝国东北边境的要塞。

晋王杨广继位之后,改州为郡,改营州为柳城郡。

马车里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淡淡的道:“传令下去,在这里等候,持我名帖,着柳城郡太守邓暠来见。”

百余人的护卫散在两侧,警惕的看着周围。

柳城郡东临高句丽,北拒契丹,西近奚族,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边关要隘。

境内多山和草场,也是东北边境著名的养马之地。

后面一辆马车上,探出一个明眸皓齿的小脑袋,虽然穿着一身灰色的锦袍男装,但是难掩秀色。

她的声音有些如莺啼般婉转,问车旁的一名美艳侍女。

“清儿,你去前面问问爷爷的侍卫,什么时候才能到柳城啊!”

名唤清儿的侍女忙点点头,惦着脚,小跑到前面,向护卫在前车旁的一名青年将军说道:“尉迟校尉,小姐令婢子来问问,何时到柳城!”

尉迟犇看了清儿一眼,又向后面的马车看了一眼,刚要说话,马车里传出一个沉稳到极点的声音。

“吵着闹着要跟我去柳城,这就心急了。”

清儿一听是老爷说了话,吓了一跳,忙跪下道:“婢子不敢,婢子这就去回禀小姐。”

老者的声音有一种来自发自骨子里的厚重感,所有人都能听出其中的不凡来。

“罢了,也走累了,就地歇歇吧。”

清儿没有再说话,这时候,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衣冠锦绣的老者,大概五旬左右的年级,留着长须,鹰眼如刀,身份不凡。

身旁还跟着一个中年人,面皮白净,颇有养尊处优之感。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朝廷上大将军杨义臣。

身旁的中年文士则是杨义臣的幕僚杜续。

杨义臣是帝国名将,深受皇帝宠爱。

或许是看到杨义臣从马车上下来,早已经被远行折磨的烦躁不堪的杨雪儿急匆匆也从马车上下来,提起袍子,跑到杨义臣身边,抓住杨义臣的胳膊,闹道:“爷爷,你做什么呀,你看你把清儿吓得。”

杨义臣子孙满堂,可是无论是儿子这一代,还是孙子辈,可谓是子孙满堂,儿孙绕膝。只是唯一的不足,便是没生女儿,唯有嫡长子这一脉生下来一个幼女,颇受杨义臣宠爱。可谓是虽生得女儿身,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杨义臣穿着宽大的袍服,留着长须,被孙女这么一扯,便有些颤颤巍巍。

他也忍不住笑起来,摇摇头,拍了拍孙女的手,然后带他到路边的一处茶摊。

茶摊不大,但布置颇为典雅,一路走来,倒还很少见这种解渴的所在。

位子不多,坐满了人,都是一路监军北上的校尉军官。

杨义臣瞥了一眼远处的一处空座,看见临水尚有一张桌子空着,便拉起自己孙女的手,径直走过去,拉着杨雪儿就着位置坐下来,看着远处北行的散乱的壮丁,摇摇头。

大军征伐,名声大于实际意义,在辽东弹丸之地,如此多的兵力实在是过犹不及。

只是陛下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便要不折不扣的去执行。他们这些人,虽然多次劝谏,可又有什么作用。

尤其是几年前,太常卿高颍、光禄大夫贺若弼、刑部尚书宇文弼劝谏皇帝爱惜民力被以诽谤朝政之罪斩杀之后,朝廷之中,便再也没有人敢直谏了。

杜续也跟上来,坐在了杨义臣的对面。

侍卫队长尉迟封站在杨义臣身后,尉迟犇则领着三四名武士围在外围,以防不测。

“小二,上一壶热茶!”

尉迟封喊了一句。

一个年轻的伙计缩着脖子,他瞟了一眼杨义臣华贵的衣服,急忙惦着脚跑过来,陪笑道:“大人,我们这里不仅有热茶,还有热腾腾的羊肉和烈酒,不知大人有没有兴趣?”

杨义臣眯了眯眼,笑道:“好啊,早就听说辽西有烈酒,我倒想尝尝是何等的烈法!”

“好嘞,大人稍等,保证让大人满意。”

小二喜滋滋的去了。

“大人,这年关将近,府里都盼着大人能一起过个团圆年呢!”第一次征辽失败后,隋炀帝令上大将军杨义臣镇守涿郡,秣马厉兵,为第二次征辽做准备。

杨义臣也不负所望,涿郡那边的雪刚停,他便率领亲卫出卢龙塞,来到柳城郡视察边情。

杨义臣将目光收回来,然后看着远处的山峦,苦笑一声道:“唉,我也想安坐府中,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啊。只是,你也知道,陛下虽然返回了东都,但征辽之议并未平息,冬去春来之后,说不定又会起征伐之兵,有些事,我得做在前头啊。”

第一次征辽,渡过辽水的大军有三十余万,可等到撤军的时候,回渡的大军不足三千,除了战死的士兵之外,大多数人,成了高句丽的俘虏。

自先帝创立基业以来,这种大败,前所未有。

杜续给杨义臣倒上酒,低笑道:“大人,且不说征辽之议尚未提出,就是提出来,没几个月,恐怕难以成行。如今大人冒着严寒,来到柳城,又能做些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