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隋末我为王之白甲起辽东 > 第281章 丝绸的魔力

第281章 丝绸的魔力

贺若怀心远远地忘了一眼邓禹,将目光收回来,看着众人说道:“辽东的货产,中原达官显贵颇多喜爱,不过因为运力不足,道路又辽远,许多山货根本没办法运到中原去,自然也就没有可观的利润了。”

众人听了贺若怀心的话,纷纷点头,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事。只是辽东地区,丘陵居多,路途艰险,道路本就窄小,这是他们区区一介商贾改变不了的。

修路这种事是需要官府出头的。

可高启元的心思从来都没在这里,他们也无可奈何。

“李公子说的是,我曾经亲自送过一批货,去了隋国的东都洛阳,被哄抢一空,其中不乏豪贵者,只是一方面我们的量确实太少,另一方面,隋人欺我们是藩商,故而可以压低价格,压榨我们的利润空间,导致所卖之货,利润奇低。”

贺若怀心点点头,笑道:“那是自然,任何一个产品的成功,少不了原材料、劳动力,生产技术和市场的有机配合。要想让我们辽东的货物卖到任意一个角落,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贺若怀心在后世可是学过经济,选修过金融的。虽然后来去了什么都用不了的战场,当了雇佣兵,可那些刻在脑子里的东西不曾有半点忘记。

用自己的话讲,飚点高端词汇,有助于提升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都不知道贺若怀心讲的是什么。

贺若怀心看着众人惊疑的神色,笑道:“诸位请坐,我来向你们仔细讲讲。”

“好,李公子,请说。”众人都围坐起来,听贺若怀心说话。

贺若怀心端起案几上的一个酒杯,将手伸到杯子里沾湿,然后伸出指头在案几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树状结构。继续说道:“原材料是经商的根本,只有拥有一个稳固的原材料产地,我们才有产品可卖。我们辽东诸家,最不缺的就是原材料,辽东的马匹,海盐,山货,牛羊等物与新罗、百济、以至于隋国都有很好的互补关系。辽东商品在诸地很受欢迎,所以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大原材料产地,将量先提起来。”

众人点点头。

黄家的海盐、程家的山货和马匹,冯家的药材,卢家的木材,赵家的米粮等,都各有所擅,所以贺若怀心这话,可以说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

“其次,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以往我们的货物外运,基本上以原材料为主,马匹,粗盐,还有木材,药材等,未经分门别类,二次加工,结果价格提不上去,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东西。可我们一旦集中一些人力和物力,将这些东西进行二次加工之后,再推向市场,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品牌,有了品牌效应,那商品的价值可就有了直线上升的机会。”

见证过后世经济奇迹的贺若怀心,比任何人都明白品牌的重要性,技术的重要性。那些落后国家为什么抱着大量的资源,却穷的叮当响。而一些资源匮乏的小国,为什么能够富得流油。

没有其他原因,发展导向不同而已。

穷国有资源,有人力,有原材料,但是没技术,没先进的管理制度,没市场,所以他们的产品都是低端的原生品,缺乏附加值。至于富国,没资源,没有充足的原材料,但他们有技术,有资金,有广阔的市场,以及深加工带来的雄厚的附加值利润,这才是决定双方不同走向的最主要原因。

贺若怀心知道,要在短时间内,成立一支具有高竞争力的商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辽东商行刚刚起步,还太过弱小,无法影响辽东的商业格局。

目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整合已有的资源,将资源、资金集中起来,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而眼前都里镇诸家的资源便是最好的资源。

或许是贺若怀心用的词语过于现代化,别说其他人,就连程奇方和黄真都瞪大了眼睛,不明白贺若怀心话里的意思。

贺若怀心微微皱眉,虽说自己说的有些词语过于前卫,可也没到这么难理解的程度吧。

程奇方看了一眼众人,试探的说道:“李···李公子,是这样的,我们有些不明白公子话里的意思。比方说这二次加工,品牌,价值,大家伙都是第一次听。李公子能不能说的再通俗一点。”

贺若怀心笑道:“当然没有问题。我简单点说,大家对中原的丝绸应该不陌生吧。”

众人急忙点点头。

丝绸当然不陌生了,一匹绢帛丝绸在辽东的价值让人咋舌,辽东货物虽多,能抵得上丝绸的东西还真没几样。

丝绸不仅是富贵的象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时人皆以衣锦绣为荣。

贺若怀心笑道:“可大家知道丝绸并非是原材料商品,要制成丝绸,先要养蚕桑,然后经过复杂的技术工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经过缫丝、织造、染整、精炼、漂白、染色、印花、整理等程序,才能织就一匹丝绸。所以丝绸才能卖出我们想都不敢想的高价。”

众人惊愕的盯着贺若怀心,他们虽然不了解纺织的具体过程,可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的。

听到贺若怀心居然对丝绸的制造知道的一清二楚,不由得对贺若怀心的敬意又提高了几分。

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上天派来的救兵吗?

有没有他不会的。

“其实我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这里产不了丝绸,可是我们有天然的海盐,有木材,有牛羊马匹,有辽东的山货。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将这些东西当做原材料卖出去,更要将他们经过一定的工序,制造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丝绸’。如此的话,我们的东西价值自然会上升的。”

众人都暗自点头,说二次加工他们不懂,说品牌他们不懂,可说起丝绸他们太知道了。不止是丝绸,还有茶叶,陶瓷,中原的商品总有那种魔力,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落地生根,并且达到根繁叶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