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志在千里 > 第222章 贴身宦官

三国之志在千里 第222章 贴身宦官

作者:预见历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13:37

第222章 贴身宦官

景阳连忙迎着那个锦衣卫去别处休息,在路上景阳再也抑制不住好奇的询问道:“这位大人,请问陛下是怎么知道我的姓名的?”

锦衣卫斜了景阳一眼,随后缓缓说道:“陛下是如何知道你身份,在下又怎么会知晓,在下只知道既然将军您被陛下亲封为偏将军,有些不好的话就不要说出来。”

锦衣卫监察天下,景阳此人跟魏延所说的那些话就算是私密了一点,但锦衣卫依旧能够查探出来,这让景阳不由得冷汗直流。

“哦对了景将军,你那胞兄是叫景鲤吧。”锦衣卫突然回头看着景阳说道。

“这位大人是如何知晓的,我与兄长已有数年未见面了,也不知道他到底身在何处。”景阳连忙快走几步,对着锦衣卫行礼道。

“景鲤大人得陛下赏识,如今已经进了礼部任员外郎,并准备组建鸿胪寺,所以景阳将军可不要生出事端,只要景大人一日在朝中,那将军你未来也不是不能博一个四安将军的位置。”锦衣卫缓缓说道。

听完这些话后,景阳脸色难看了一阵,但很快他开口询问道:“多谢大人指教,不知大人姓甚名谁,请大人您回去后跟我那兄长说一声,就说景阳知晓了。”

来的那锦衣卫自然不是常人,而是已经升职为指挥佥事的马忠,他现在在锦衣卫的地位也就仅次于李儒、姚广孝两位指挥使和李元芳、白玉堂、展昭这三位指挥同知。

而魏延此人的权利**太过于大,所以刘辩特意指派了马忠这个能说会道的人来颁布圣旨。

“当前宿主获得景阳武将点8点,获得景鲤文臣点8点,当前剩余文臣点25点,剩余武将点21点。”

景鲤将自己的文臣点拱手送上自然是因为自己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要知道现在礼部除了主官顾雍外,可连一个侍郎都没有,那景鲤就很有可能再进一步,而且刘辩甚至让他自行组建鸿胪寺,在这一点上面要是他还没将文臣点拱手送上,那刘辩也要怀疑一下他的忠心了。

但是这个景阳竟然也这么快表露了自己的忠心,这让刘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刘辩不知道的是就差那么一点景阳就要直接反叛刘辩了。

毕竟这种携带出来的人物不像召唤出来的人一样天生就对刘辩有好感,若不是马忠敲打了一番景阳,恐怕景阳早就生不轨之心了。

回过神来的刘辩继续书写着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这统帅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可以召唤出来的,毕竟自己的召唤点数实在是太少了一点,自己若是想要召唤统帅定然是要最高点数召唤,最好能召到超一流统帅才能甘心。

除了统帅外,刘辩还想召唤个贴身宦官,主要也是因为一直将宇文成都和周泰放在身边显得大材小用,而且这两人毕竟是武将,对于一些事情也不是理解的很透彻,经常需要刘辩明说才能懂。

最为关键的是,历朝历代能在皇宫大内里随意进出的男人只有两种,一种自然就是刘辩自己,另一种那自然就是宦官了,至于御林军?他们都是有固定的巡逻线路,而且只能在外围巡视,绝对不能擅自改变出行线路,违令者可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所以刘辩现在急需要一个有武力、懂军事又擅政治的贴身宦官。

其实刘辩还真有几个目标,比如那留下力士脱靴典故的高力士,此人即可以协助唐玄宗平定韦后之乱,甚至军中地方的奏折都要先给高力士奏看后才能交给唐玄宗,而且此人有识人之明,先反对唐玄宗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后又劝说唐玄宗不要对安禄山放松警惕,直到听闻唐玄宗死后,他悲伤过度也吐血而死,而高力士也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还有就是最为传奇的窦神宝,此人出身于宦官世家,但却戎马一生,后成为抗击西夏的功臣,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政权,作为宦官的窦神宝随军出征,在攻打太原城时,窦神宝居然披着铠甲先登攻城成功,比之诸位武将都要显得更加英武。

最让人为之称道的当然是灵州之战中窦神宝亮眼的表现,自从那次先登破城后,赵光义就不把他当太监看待了,而当成手中大将,一直替赵光义镇守边境,哪里危机,他就被调到哪里,而那个时候窦神宝对上了夏太祖李继迁。

这一仗有多难?首先李继迁准备充分,占据着主动,而窦神宝却属于被动防守,被敌军围城攻击。其次大战期间,灵武还发生了地震,最后粮草极其困难!史料虽记载得简单,但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困境。

让人惊愕的是,窦神宝却一一克服苦难,死死顶在灵武。一打就打了两百多天,李继迁非但没攻下灵武,反而还被窦神宝一次次的反扑,最终李继迁认输了,被一个宦官赶回了西夏。

只可惜窦神宝此人也有缺点,那就是太过于贪财,史载:性吝啬,畜货钜万。也就是说,太爱财了!不过这也很正常,平常百姓追求的不过就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太监又不能做官又不能娶亲,除了一门心思的捞钱还能做什么?

还有陈矩,蒙古入侵北京的时候,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防守,立下功劳。陈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从此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经济的事,陈矩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时,他为人正直,有度量,能顾全大局,陈炬为司礼太监时,对于能帮助的大臣,几乎都是帮助他们。有时候嘉靖责怪其他大臣,陈据也都是帮忙说情,所以百官都很喜欢他。他去世的时候,嘉靖亲赐谕祭九坛,祠额题为“清忠”,并颁布了保护祠和墓的敕令,上面开载着房屋、地亩的数目。文武百官都亲临吊唁,穿着素白色衣服送葬的人多至堵塞道路。一个太监,能让文武百官祭奠,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