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13:34

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

西北战事突发,派哪位大将统兵征伐西北?徽宗皇帝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遂将此事在朝会上提了出来。

那蔡京原是童贯运作,得以从杭州被贬地复用入京的。在复用为宰相后,蔡京没忘了童贯的功劳,遂在徽宗皇帝面前,保荐童贯出任了代理枢密院事。这时见徽宗皇帝欲定统兵西征之人,蔡京也想让童贯借此立功,以证明他保荐童贯乃英明之举,遂出班奏道:“吾皇万岁!以臣之见,朝廷西征统帅人选,非童枢密莫属。”

徽宗闻奏,笑了,对蔡京说道:“卿此议差也。想那童枢密,乃刚刚代理枢密院事不久,之前长期负责给事宫掖,专事内务之事,猛然间统兵打仗,恐怕不妥。”

蔡京双手抱着象牙笏板,冲徽宗皇帝弯腰致礼,款款说道:“启奏皇上,童枢密任供奉官时,曾十次出使陕右,熟悉那五路的情况与各将领的才能,由童枢密挂帅出征,断无他虞。以臣之观察,童枢密腹有韬略,积善谋划,必不负使命,光复鄯、湟、廓三州。”

徽宗皇帝闻言,无奈地说道:“他乃是阉人,过去办差,皆是杂事,纵有十次出使陕右之经历,又能奈何?此番是去要打仗的。”

蔡京执意奏道“圣上决意收取靑唐,实乃非常之举。然非常之举当有非常之人,他人恐难以担当如此大任。童枢密虽乃阉人,然臣观此人,真乃而非常之人,必能完成此非常之事。臣恳请圣上,准臣之奏,诏令童枢密为征西统帅,若臣举人不当,愿负其责。另外,圣上若对童枢密不完全放心,可令殿前大将王厚为副将,协助童枢密征西。”

徽宗皇帝闻奏,仍是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这时,被童贯顶替掉的郑居中从班部丛中趋出,手捧象牙笏板,望徽宗皇帝一拜,奏道:“吾皇在上,以臣之见,不若诏令殿前大将王厚挂帅,童枢密以钦差之名,充任监军,挥军西征,较为妥当。”

郑居中本是要反对童贯挂帅的,他不想让功劳全落在童贯头上,但蔡京提议在前,且蔡京已明确表示,愿承担举荐之责,郑居中不好再明确反对,故有此奏。

对郑居中请奏,徽宗皇帝深以为是。

对郑居中的奏请,徽宗皇帝之所以深以为是,乃是因为徽宗皇帝觉得,郑居中的奏请有道理,按郑居中的奏折办,一来由大将王厚作为元帅统兵作战,是为靠谱;二来由童贯充任监军,正好历练一番,同时也满足了宰相蔡京的奏请。此乃两全其美之事也!

故此,徽宗大喜,高声说道:“郑卿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呀!颁旨,特诏令殿前大将王厚为征西元帅,代理枢密院事童贯为钦差,充任监军,统兵十万,挥师西征。另诏令童贯节制和统辖西北诸军,于一月内,收复鄯、湟、廓三州。钦此!”

徽宗皇帝颁发的此道诏令,细究起来,甚是奇怪,也很有名堂。旨令中,虽任命殿前大将王厚为元帅了,然具体到兵权的使用上,童贯握有的反倒更大一些。这或许是因为童贯乃钦差的缘故吧。

对郑居中的奏请,蔡京心里有所不满,但听到徽宗皇帝的具体诏令后,蔡京觉得,按照圣上的诏令,童贯手握大权不说,反倒不用承担战役失利的责任,如此一来,自己的保荐童贯的责任也小了,何乐而不为呢?故此,蔡京对郑居中的奏请,没有再提出异议。

蔡京、郑居中见徽宗皇帝准了他们的奏请,各得所需,具有照顾,遂跪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说童贯。童贯乃是一个阉人,这之前,童贯虽然代理了枢密院事,但代理枢密院事以前,一直从事的是宫中侍候人的差事,只是童贯这厮悟性聪慧,积善察言观色,故此深受皇帝喜欢而已。现如今,因蔡京报恩之故,执意在皇帝面前奏请他为统辖西北诸军的统帅,作为童贯本人,能独当一面,力主一地,开创人生辉煌,焉有不欣喜万分、得意洋洋之理?!虽然未能如愿以偿地成为征西元帅,但能成为钦差加监军,那元帅还是在他的管辖之下,童贯因此而感到满足。

旨令下达到童贯那里时,童贯欣喜若狂。当童贯得知他之所以得以成为钦差及监军,乃是蔡京蔡太师执意奏请之故,心里更是对蔡京感激不尽。

当夜,童贯便亲赴蔡京府上,除感谢蔡京举荐之恩外,便是请教此番征西的策略。

童贯对蔡京几位谦卑,一口一个“太师”、一口一个“恩相”地恭维着蔡京。蔡京看着对自己恭维致尽的童贯,淡淡一笑,对童贯说道:“钦差此番征西,只管统兵前去便是。虽是统领十万大军,对外只管照二十万宣称,令军中多打旗帜,多敲锣鼓,况有西北诸军助威,想那番人,懂个甚?!等朝廷大军到了鄯、湟、廓三州,只管一个一个地打。在打的时候,切记要围住三面,放开一门,番人见朝廷军队兵强马壮,兵多将广,气势雄壮,势不可挡,必然弃城而逃,光复三州,易如反掌也!”

童贯闻言大喜,再次对蔡京的提携之恩表示感谢。

蔡京道:“钦差客气了。京困居杭州,万般无奈之时,也是得钦差之力,才被朝廷复用,得以复任相位。钦差莫要客气,京与钦差,相互扶携,互惠互利嘛!”

童贯与蔡京相谈甚欢,恋恋不舍,直到夜晚方归。

第二日清晨,童贯、王厚于汴梁东校场,点起十万大军,隆重誓师。誓师毕,童贯、王厚带领征西大军,打着旗帜,敲着锣鼓,浩浩荡荡,杀奔西北而去。

路途中,童贯春风得意,趾高气扬,很是张狂。正当童贯、王厚统帅征西大军行进之中,忽然接到徽宗皇帝快马加急送来的旨令,命童贯、王厚即刻停军,返回京师。

这是何故?

原来,童贯带兵出发后,京中太乙宫失火,徽宗皇帝恐天像告警,不宜用兵,随即给童贯、王厚下旨,通过驿站,飞马传递,让他们就地停军,返回朝廷,待时机成熟时,再行用兵。故此,童贯在进军的路途上,收到了徽宗皇帝命令停军返京的旨令。

童贯骑在马上,将徽宗皇帝圣旨读毕,未动声色。

童贯心想,俺久居宫内,负责给事宫掖,专事内务的杂事,从没机会展示下瓜牙,多被朝中群臣瞧视不起,如今,好不容易捞到这样一个差事,统率着十万大军去攻打小小的青唐番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乃铁定的事情。这个建功立业、辉煌发达的绝好机会,童贯怎能轻易放弃?故此,童贯心里决定,对圣上旨令,秘而不宣,只管统军去打仗就是。于是,童贯没有让王厚看圣旨,而是顺手将徽宗皇帝的圣旨塞入靴子中。

征西元帅王厚见状,心里疑惑,遂问童贯道:“童监军,我军急速西去,天子飞马传旨,追赶而来,为着甚事?”

骑在马上的童贯转首看了看王厚,微微笑笑,说道:“也无甚要事,不过是鼓励大军奋勇向前,杀敌立功而已。”

王厚闻言,心里遂不再疑惑,随口说道:“那是自然的事,有甚说的?!我等做臣子武将的,惟有为国尽忠而已。”

王厚哪里知道徽宗皇帝圣旨的内容,更不知道童贯此时的心理,很容易地就被童贯给欺哄过去了。

当时,童贯不理会徽宗皇帝班师返京的旨令,继续率军前行,不几日,便来到西边边陲。

童贯来到西北边陲后,立即召集各镇将领开会,命令各镇将领,皆率本镇兵马前来助战,配合朝廷大军攻打鄯、湟、廓三州。

各镇将领闻命,不敢耽搁,皆带着兵马前来助战,与童贯率领的朝廷大军汇合。

见各镇将领均带军马来到,朝廷军马兵强马壮,兵多将广,童贯的野心一下子就膨胀的更厉害了。

此次西征,王厚乃征西元帅。然而,在排兵布阵及打法上,童贯强行干涉。王厚见朝廷兵马强壮,遂欲对青唐番人围而歼之,以绝后患。童贯却以监军名义反对,令王厚采用蔡京的建议,围住三面,放开一门。童贯所想的,无非是确保胜利,收回鄯、湟、廓三州而已,童贯并不想逼着青唐番人拼死抵抗。王厚无奈,只得按童贯的主张去打。在围住三面,放开一门的具体战斗中,童贯虚张声势,战鼓齐鸣,催兵攻打,意欲恐吓番人弃城而逃。

应招前来配合朝廷大军作战的秦州知州兼秦风路安抚使钱昂见状,建议童贯、王厚道:“番人虽勇,然兵器不利,我朝廷大军当四面围定,强力攻城,迫其投降,以收复城池;如今奈何要围住三面,放开一门?此乃放其逃遁也!如不全歼番人主力,纵其逃遁,恐非上策,请元帅、监军三思。”

王厚闻言心想,可不就是,放着如此强盛的兵马,不围城聚歼,让不堪一击的青唐番人弃城逃遁,的确是不应该。然而,不待作为元帅的王厚说话,童贯便抢先训斥钱昂道:“你乃一州知州、一路安抚,局限于山洼孤城,一目障叶,懂得甚战略全局?!你只管听从号令便是,不得多言!还不退下!”

钱昂被责,甚是不快,心中暗自骂道:“你个阉驴!你懂个鸟!皇上怎地派了这么个阉人来做钦差兼监军了?!”

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军令如山,钱昂纵是心中不满,也没有办法,只得默然退下,听从童贯的命令。

因为童贯的战略意图仅仅是收复三州城池而已,故此强压着王厚,采取了临行前蔡京所授之策,围城三面,放开一门,结果,守城番将见宋军兵强马壮,攻城甚猛,皆率兵弃城而逃,童贯得以顺利收复三座空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