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禅位 (6)

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禅位 (6)

太上皇赵佶离开汴京前,童贯从晋阳赶了回来。在太上皇眼里,满朝文武中,能打仗的,还得数童贯童枢密。童贯童枢密车马劳顿赶入汴京,连府邸都没顾得回,就直接入宫,觐见太上皇赵佶去了。

赵佶闻听童贯求见,大喜,忙令传将进来。童贯急入宫中,来到宁寿宫中。童贯跪伏在地,放声大哭道:“圣上啊!臣等无能,让圣上受惊扰了。”赵佶也哭着从座椅上下来,搀扶着童贯道:“俺等候卿久矣,卿终于回来了。好,好,卿回来了就好,卿快快调集精兵三千,随俺南下,去亳州上香。”

童贯道:“臣在晋阳,无时不在担忧着圣上安危。臣要从晋阳赶回汴京,勤王护驾,谭稹、张孝纯等晋阳官员极力阻止,不想让臣返回京师,要让臣在晋阳主持防务。圣上的安危乃天大的事,臣力排众议,返回京师,保卫圣上来了。”

“好!好!”赵佶连声说道:“晋阳防务乃小事,京师防务才是头等大事。目今,俺已禅位于太子,竟是防务由新帝主持,你只管护送着俺亳州进香便是。”

童贯叩头道:“臣心中只有太上皇,臣唯太上皇之令是从。”

“好!好!好!”赵佶心中甚是满意,连道三声好,然后又说道:“待卿与朕南下后,南方兵马借由卿统率节制,要确保南方安宁。”

童贯道:“臣谨遵太上皇旨令。”

童贯随即出宫,准备兵马去了。

新帝赵桓闻报,童贯童枢密自晋阳返回京师,觐见太上皇后,又调集精兵三千,护送太上皇前往亳州进香。

赵桓闻报,大惊、此时太上皇离京,必然动摇京师军民信心,造成更大混乱,不利于京师防卫。赵桓急忙赶往宁寿宫,去觐见太上皇赵佶。

这时候,赵佶正在童贯等人拥簇下,往宁寿宫外走。赵桓见状,忙冲赵佶一拜,问道:“太上皇将欲何往?”赵佶道:“童枢密从晋阳返京,为父同童枢密一道,前往亳州进香。”赵桓见说,急道:“太皇,目今汴京防务最为吃紧的时候,太皇此时离开汴京,将动摇汴京军民信心,儿皇恳请太皇留在汴京,鼓舞汴京军民保卫京师之决心和意志。”

徽宗心想,俺禅位于你,就是为了让你承担京师防卫之责;与其我留在京师,冒着身家性命,担此天大的责任,还禅位于你作甚?!该你承担的责任,你就要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我一个退了位的太上皇,你留俺呆在京师作甚?!如此想着,赵佶对赵桓说道:“有儿皇在,我一百个放心。我去亳州进香,保佑俺大宋江山社稷万年长青。你退下吧!”

说毕,不待赵桓再说什么,赵佶便在童贯等人的拥簇下向宫外急走。赵桓见状,急了,急忙追赶几步,追赶上了太皇赵佶,伸手拉住了赵佶的衣袖,恳求道:“太皇将大位禅让于儿臣,儿臣还需太皇扶持,至此危急之时,太皇你不能走!”

赵佶见状,勃然发怒道:“成何体统?!你乃当今圣上,只管管你的事便是,强留我作甚?!还不退下!”说毕,强行甩开赵桓拉扯他衣襟的手,在童贯等人拥簇下,向宫外走去。

赵桓愣了一下,忙冲童贯喊道:“童贯!你乃朝廷枢密使,你待往哪里去?你作为朝廷首席军事大臣,贻误了军事大事,朕唯你是问!”

童贯回首道:“臣保护太上皇进香,此乃最大的事。待臣护送太上皇至亳州后,随即返京,主持汴京防务。”

说毕,童贯等人拥簇着赵佶走了。

宁寿宫中,赵桓茕茕孑立地站着,无奈地叹了口气。

汴京城中,闻听到金军已经渡过黄河,正在向汴京进发,整个汴京城里就乱成一套。随即,又有太上皇离京,前往亳州进香的消息传出,大户人家便都知晓了,眼看着汴京不保了,连太上皇都南方避难去了,我们还留在汴京作甚?等着金人屠杀呀?故此,汴京城中大户人家,也都收拾了细软,向汴京城外逃去。

汴京城中普通军民百姓闻听太上皇赵佶亳州进香,也蜂拥而出,欲随太上皇南去。汴京南门,拥挤得水泄不通。一时间,跟随太上皇出城的百姓有数万人之多。

皇宫紫宸殿中,钦宗赵桓高坐于龙椅上,下面站着耿南仲、张邦昌、吴敏、唐恪、张叔夜、李纲、秦桧等大臣。耿南仲乃钦宗赵桓的老师,时任左丞相。张邦昌、吴敏、唐恪皆朝中太宰、太傅,位高权重,无奈皆是些主和派,主张与金人讲和。张叔夜、李纲、秦桧是当时的主战派,强烈主张抵御金国入侵,将金国兵马驱逐出国境。

当时,赵桓将他们召入大殿,商议对金计策。主和派与主战派吵得一塌糊涂。

耿南仲是钦宗老师,一直陪了钦宗十多年,钦宗对其甚是信任。钦宗希望耿南仲给出最符合实际的建议。耿南仲提议,放弃汴京,移驾南移,以时间换空间,召集天下兵马,逐渐集结于长江流域,形成强大的军力,与金兵大战,并驱逐金兵北去。耿南仲道:“启奏圣上,暂弃汴京,移驾南行,这是最可行的做法。汴京无险峻天堑,北面除了黄河之外,皆平川阔地,无险可据,难守易攻,无以阻挡金寇铁骑南下。目今,金寇铁骑已渡过黄河,正在向汴京急进,而朝廷此时难以组织起强大兵马,此情形下,暂弃汴京,移驾江南,以时间换空间,待天下兵马集结完毕时,圣上御驾亲征,挥师北伐,驱逐金寇于北疆之外,此乃万全之策。”

钦宗赵桓闻言,大喜,忙道:“老师所言极是。”

左司谏秦桧见状,迈前一步,望钦宗一拜,高声奏道:“启奏圣上,左丞相所言乃误国之言。汴京城墙坚固,城内有百万百姓,驻扎有十余万禁军,足以抵得上险峻天堑。打仗打的是意志,是勇气。目今,圣上稳居城中,百姓军民团结一心,区区十余万金兵,如何撼动得了汴京?假若圣上此时移驾南行,必然造成京师混乱,汴京不保也!假若京师不保,金兵铁骑,随时可追上移驾南行的圣上,那时候,何以拒敌?以臣之见,圣上万不可轻移大驾,以免后患无穷。”

秦桧此言,把钦宗赵桓给吓住了。赵桓心想,呆在京师,尚有坚固城墙,有十余万禁军守卫,真要离了京师,那金兵追赶了上来,何人来保驾护航?岂不是要丢了性命!如此一想,钦宗又不敢移驾离京了。

见钦宗皇帝犹豫不决,尚书右丞、少宰张邦昌出列稟道:“启奏圣上,固守汴京,固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假若汴京不保,那时候该当如何?”奏毕,张邦昌转首怒视着秦桧道:“秦大人说话行事,甚是孟浪!你莫要拿圣上万尊之躯做赌注。俺问秦大人,你敢保证京师万无一失?你敢保证圣上万无一失?”

秦桧见状,说道:“张少宰,就事说事,莫要拿圣上来压人。目今,圣上留在京师乃最安全之做法,你提议圣上移驾南行,俺且问你,你能否保证圣上万尊之躯安然无恙?你若能保证,请留下字据,任由你护卫着圣上,移驾南行。”

张邦昌乃何等精明之人,这个保证他怎么能作?这个字据他怎么能留?故此,张邦昌辩解道:“俺非是一定主张圣上移驾南行,俺的意思是当与金国讲和,让他们退兵。”

太常少卿李纲见状,迈前一步,奏道:“启奏圣上。移驾南行,万万不可!与金国讲和,也不是不可,但前提是能重创并阻止金军。假如不能给金军于重创和阻止,与金国讲和就是一句空话。那金国若那番仁慈,怎么可能进攻俺大宋?!所以,对金军必须一战,否则无法实现所谓的讲和。”

“你那是逼和!”张邦昌道:“假若能重创金军,又讲和作甚?直接把金军打将出去就是了,咱大宋兵马没那个实力嘛!我说的讲和是给金国金币,甚至割让边关疆域,换取金国退兵,待朝廷养精蓄锐后,再夺将回来,以摆脱目前困境。”

假若能用金币买来和平,钦宗也是愿意去做的。钦宗现在最亟待的是接触京师危急,给金国些金币、土地,钦宗时可以接受的。

听了张邦昌的话后,钦宗频频点头。

开封牧张叔夜出班奏道:“启奏圣上。输给金国金币,割让土地给金国,以换取金国退兵,此举万万不可。那金国贪得无厌,得陇望蜀,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咱大宋岂能将江山社稷全给割让给金国?臣赞同李少卿之见,目今朝廷唯有组织兵马,与金军大战,逼和金国,方是上策。”

耿南仲嚷嚷道:“书生意气!打仗虽说凭勇气,但实力不能不讲。任何时候,都要现实,莫要仅凭意气。”

以耿南仲、张邦昌为首的主和派和以李纲、秦桧为首的主战派当殿大吵,互不相让,闹得钦宗无所适从。钦宗正焦头烂额之时,宫外传报进来,开封府尹徐策闻听府牧张叔夜在宫中议事,因有紧急情况,特来汇报。

张叔夜望钦宗一拜,高声说道:“启奏圣上。既是臣属下有事相报,臣就此告退。”

钦宗道:“传开封府尹徐策入殿,朕也要听听究竟何事如此紧急。”

执殿官遂传开封府尹徐策入殿。

徐策如殿后,跪伏于地,给钦宗叩首。

钦宗道:“徐府尹入宫寻找张府牧,乃是为了何事?”

徐策起身,望钦宗一拜,奏道:“启奏圣上。童枢密倍护太上皇出京,说是前往亳州进香。数万名城中百姓军民,皆随同前往,蜂拥出城,下官特来禀报。”

钦宗闻奏,大吃一惊。童贯护送太上皇前往亳州进香他知道,但数万百姓皆欲遂太上皇前往亳州,这个情况,钦宗不知道。钦宗心想,城中百姓皆南去了,汴京城谁保?故此,钦宗大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