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2 > 第4章 准备试手

重回1982 第4章 准备试手

作者:晓阳高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19 05:11:35

第4章 准备试手

暗地长呼一口气,老爸这一关算是过了。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离开旧宅干一些事。

“爸,篾货好卖吧。”杨昌庭对82年代市场情况是陌生的,虽说后来曾回忆过当初的情况,但实际上信息来源少,也总结不出什么。

要说挣钱怎么做,杨昌庭心里一点谱谱都没有。自己的第一桶金,要从哪方面开始,也找不到必挣的钱路。

好在袋子里有120元巨款,还有三十斤全国粮票,让杨昌庭心中多少有些底气。

要将120元变成12000元,要多久?12000元能不能改变老杨家生活条件,能不能带老爸到省城大医院看好胃病?显然是不够的。

但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今天到复读班开学的时间,最多半个月,然后呢?总不能一直旷课吧。老爸知道自己复读期间旷课,绝对会大棍子抽的。

82年柳河这边是什么情况?从78年开始,集体经济开始放活,提出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但具体怎么做,各地都在观望。

去年十月份,柳河地区遵照省里工作精神,推行乡镇更名和村里分田承包到户。各村的山林、耕地、农田、菜园等等,在冬季中完全分好,叫责任田到户。

所以,去年冬天,柳河一带立即出现大耕种的局面,所有能够耕种的坡地、农田和菜园,全部耕种。

各村各家,就像放开了的闸水,欢快至极。也是多年来吃不饱、穿不好,劳无所获饿怕了,此时,所有的劳动收成都归各家所有,自然会拼命地干,可不想比其他人家弱。

目前季节,玉米快成熟了。杨昌庭在盘算周围村子有多少玉米可收了?

目前,村里的人对玉米的观念是,开始成熟弄一点尝新,其他的要等完全成熟,变老之后,晒干,作为口粮。

即使明知田里的禾苗会有很多收成,会有足够的稻米,够吃一两年,但各家也会将玉米存起来,确保家里粮食充足。

大家都饿怕了啊!

杨昌庭知道,如果自己告诉这些人,嫩玉米拿到柳河去卖钱,比老玉米粒卖钱更值钱,估计不会有几个人肯听。

当然,柳河地区对嫩玉米的需求不会太多,体量少,完全不能显现卖嫩玉米的威力。可要是将嫩玉米带到省城去,结果会怎样?

当初杨昌庭是83年秋到省城读大专,84、85年才对省城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如今,他对省城的理解完全是两回事。

省城河西一片地区,目前聚集不少大学教授、教师和大量居住居民。他们对这种新产出的农产品的需求量,当真不小。

而省城人们的购买力,不是村里和柳河地区所能比较的。

这时候的经济僵化,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就在于缺少物质与流通。经济的核心在于互通有无,省城的基础物质不缺,农村今年的粮食大增收。

这对自己而言,是不是一个好机会?

杨昌庭决心试一试。

省城的情况他熟悉,如果,将几千斤嫩玉米拉到省城去售卖,一个玉米棒子只要赚一毛钱,就可赚一笔了吧。

这个计划要做起来,具体的操作可得琢磨。如何收玉米棒子,价格怎么定?收到玉米之后,如何运输?从村里到省城,如何运送?车怎么解决?

这次操作,还不能让老爸知道,要静悄悄的做。另外,明年就是83年了,会有一场席卷全国的严打运动,经济上的“投机倒把”就是其中一条重罪。

几十年后与老爸见面,原以为会有很多话说,可真的面对面,父子俩没说几句。杨昌庭念头跳动中,将自己第一次行动大致定下。见老爸递来的五元钞票,不知要不要接。

集市卖篾货回来,肯定是有些进项的,只是,全家人多,需要的花销可不少。老爸给自己五元钱,可真不少。或许是因为提到要去柳河同学家,才给的。

要知道,如今在过年去亲戚家拜年,给一元的馈赠就是很大方的人家。有给五角的、一两角做压岁钱的。

“拿着,到柳河去多少要花销的,看到有复习资料,就自己买吧。”老爸说。

杨昌庭忍住泪,接过五元钞票。他裤袋里还有十二张十元的大钞票,这可不能让老爸得知,否则,无法解释钱的来历。

“爸,我想带一点嫩玉米去柳河……”杨昌庭突然说,自己如果在村里或邻近村子收玉米棒,肯定会有消息传到老爸这里,这时候,先打一个埋伏,老爸就不会太在意。

果然,老爸点点头,以为是带一点点去同学家,作为进门礼品的。

老杨家分到的责任田和山地不多,因为父母、大哥、五妹、幺弟的户口都不在村里,只有二哥、杨昌庭和五妹三个人的户口在旧宅这边。

分到的田土不多也是必然,老爸不干那个南瓜干部后回村干活,前年知青招工,下放人员返城。一家人有好几个都成为城镇户口,包括二哥也可能招工改变户口问题的。

田地少,劳力分散,家里种植并不多。除了田里稻谷,山地的玉米主要是地坎边种的,也不指望种植玉米做粮食。

老爸听杨昌庭说要带嫩玉米去柳河,自然不在意。

家里玉米少,但村里玉米可不少。

当晚,杨昌庭到队长家去串门,试探地问了问,说想要一些嫩玉米,村里的人会不会卖。队长家婶婶笑着表示,要点嫩玉米肯定没问题。

杨昌庭也明白对方并不知道自己要多少,又说,“婶婶,如果我买嫩玉米,多少钱一个棒子?”

“你要买嫩玉米?买多少?”婶婶很不懂,惊讶地说。

“上千斤。”杨昌庭索性放一个大雷。

“你要做什么?不知道嫩玉米不能放久吗?”婶婶关心地说。

“我懂的,婶婶。我是真想买呢,得多少钱?”

“我也不知到,从没有人这样买的。老玉米,市场是是多少钱一斗?算一算不就知道了,你是有学问的人。”

杨昌庭有些尴尬,高中毕业是可参与进厂招工的,算半个文化人,但这些换算还真不行。

柳河这里一斗二十五斤,老玉米要多少棒子可得一斗?一个玉米棒子大概有二三两干玉米,五个大棒子算一斤。目前柳河的玉米价格在0.1元/斤样子,如此算下来,也就是五六个棒子给0.1元。

这样算法,农户肯不肯卖?

杨昌庭想,自己用五十元来收玉米棒子,那该有多少?够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